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研究 序

  唯識研究

  周叔迦 著

  序

  我少年時代喜研究數理科學,讀明季利瑪窦、徐光啓到清季江南製造局的譯本書,周美權先生與我有同好,四十年前我們二人就因爲討論數學結爲朋友,對于神秘的宗教,不可以科學說明的,也同抱不信任的心,而深閉固拒,後來我認識了學佛的朋友,又讀了大乘經論,才知道佛法圓融,實在不是其他宗教和近代的西洋哲學所可比擬,也決非科學知識所能推翻;于是才發了堅固的信心。而不久聽見美權先生也發心了,這是六年前的事。

  新近美權先生來,把他的從弟叔迦先生在北京大學教授唯識哲學的講義「唯識研究」給我看,並且告訴我:叔迦先生先在同濟學工科,畢業後曾自辦工業,本來不信佛法,也不十分聰明,後來遇密宗傳法某大師,受持密咒,智慧大開,各宗經典豁然貫通,並且感佛現像,他自己和在旁的人一同看見。尊翁緝之先生先也不信佛法,從此也就長齋念佛了,佛法實在不可思議!

  我讀了一遍,見他把百法明門論和成唯識論的大意,總括在不滿五萬字的一本小冊子裏,旁通真谛、天臺、賢首、禅、淨、密、律諸宗;而且淺顯通俗,人人可懂;也認爲確是唯識入門第一部好書。

  美權先生已與某印書館約定,把這本書鑄板流通。又因爲中間宇宙觀一章和現在的天文學有不同的地方,恐怕讀者疑惑,讬我做一篇解釋。我以爲要明白佛教宇宙觀的地位,不可不對于佛教的基本問題先有相當的認識。這本書所講的雖是佛教的唯識宗;然而有叁個原因,我認爲有另外講幾句的必要。

   一、讀這本書的人或者未讀正文,先讀我這篇序;或者未讀完正文,倒過來讀我這篇序,所以我有先講幾句的必要。

   二、這本書的主旨,只是講唯識一宗,別的宗派不過和唯識宗互相比較,略講一些;所以我有補講幾句的必要。

   叁、這本書的內容,重在把唯識宗的名相和義理,具體而微地用通俗的語言說明大意,和我所要特別說明的幾點性質不同;所以我有重講幾句的必要。

  甚麼是佛教的基本問題呢

  便是革命的哲學家黑格爾(Hegel)所創立的,所謂「科學的社會主義的始祖馬克斯(KarlMarx)」所極口稱揚,現在社會科學界最時髦的科學方法——辯證法(Dialectics)。然而黑格爾和馬克斯雖然是辯證法的祖宗,他們的辯證法仍不徹底;反之,叁千年前的佛教卻是徹底的辯證法。讀者不信,應我道來。

  孔德(Conmte)把人類的進化分爲叁級:

  ①神學

  ②玄學

  ③科學

  然而這叁級的定義,它們中間的界線,很不易劃定。黑格爾和馬克斯以爲宇宙間一切的一切都是流動的,不是靜止的。這樣研究一切問題便是辯證法的,便是他們所認爲科學的。反之,把一切事物看做永久不變而研究,便是他們所認爲玄學的。把數學來說,普通的代數只是玄學的數學,微積分卻是辯證法的數學。又如生物學家林南(KarlvonLoune)以爲生物的種是永久不變的。馬的祖宗永遠就是馬,牛的祖宗永遠就是牛。到了達爾文(Charles R.Darwin)看見地質學找到許多古生物的遺骸,牠們大多數的生理構造和現在的生物不同;而且年代愈遠的,構造也愈別致。證明生物的種是逐漸改變的。又從生物地理學及比較解剖學等可知生物的變種都是受環境的影響,他就得一個結論,說:現在生物界那許多不同的種並非從不同的祖宗傳下來。同一種古生物的子孫,一支生息在某一系環境底下,就逐漸變成現在的某一種生物;另外一支生息在另外一系環境底下,就逐漸變成現在的另外一種生物了。所以林南是玄學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是辯證法的生物學家。

  然而黑格爾和馬克斯的辯證法比上文所舉的例更進一步。上文的例只顯示知識的對象——數學底量,生物學生物的種——是變的。黑格爾辯證法是糾正亞裏士多德(Aristotle)的邏輯的缺點和補充它。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建築在思想的叁原始定律上——就是同一律;若甲是乙,那麼甲是乙;矛盾律:若甲是乙,那麼甲不能非乙;排中律;甲或是乙或非乙,二者必居其一。這叁個原始定律的基礎,全憑「甲」和「非甲」、「乙」和「非乙」之間有一個清清楚楚的界線,然而事實上清楚的界線只在我們語言思想裏底名辭上,有實際名辭「甲」所代表的事物,往往可以再細分作種種等級,和名辭「非甲」所代表的事物連續不斷,中間毫無固定的界線可尋;因此這叁個原始定律,以及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常發生問題。黑格爾的辯證法就在這地方應運而生。我們無論研究何種學科,它的發展差不多有一定的公式。研究的第一步,從某某時代、某某地域,或者在某種條件底下,得一結論,似乎是某學科的一個定律,一個命題(Thesis);然而進一步研究,從別的時代、別的地域,或者在別種條件底下,又發現某某事實,得一個推翻前面的定律的結論,一個反命題(Anti-thesis)。這二個結論雖互相矛盾,然而各有它的價值。更進一步,綜合這二個結論,就得一個新結論,一個綜合命題(Synthesis)。這樣反複著正、反、合叁個步驟,便是知識進展的公式。依這個公式研究問題,便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所以黑格爾辯證法非但著眼在知識的對象變遷,而且著眼在研究對象的知識本身的變遷。

  黑格爾是唯心論者;馬克斯卻是唯物論者。他的理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同一個出發點,就是生存競爭。達爾文以爲生物的肢體官骸是因牠們的生活條件而進化的。馬克斯以爲特種生物——人類——的知識也是因他們的生活條件而進化的。所以馬克斯說:「決定人類生存的不是人類的意識;反之,人類社會的生存決定他們的意識。」換句話說,生活需要的物質使人類的精神進化,決定人類的精神。這是馬克斯所以稱爲唯物論者的理由。馬克斯又說:「在黑格爾,辯證法是倒立著的。我們爲著要在神秘的外殼中發現合理的核心,不得不把這個倒立著的辯證法調過頭來。」這話的意思是說他把黑格爾的唯心的辯證法改爲唯物的。 馬克斯特別是應用辯證法在社會科學上的人。不像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對象,尤其如政治、經濟、法律,一向就無人認爲不變的。然而社會科學知識的本身,如政治原理、經濟原理、法理等,卻被從前的社會科學家認作永久不變的。所以馬克斯的辯證法便是說明這些知識也不是永久不變,也是隨人類的生活條件而進化。也和黑格爾的辯證法一樣,非但著眼在知識的對象的變遷,而且還著眼在研究對象的知識本身的變遷。

  如何說他們的辯證法不徹底呢

  玄學的方法生來滿意于現狀,是保守性的、建設的、固守的、主張的。辯證法的方法生來不滿意于現狀,是進取性的、革命的、進攻的、反對的。然而思想家不能只有反對而無主張,實行家不能只有革命而無建設,只有攻而無守:于是乎辯證法就在這些地方自己站不住了。玄學的哲學家以爲矛盾是錯誤的證據。黑格爾說:「矛盾引導前進。」玄學的哲學家立了種種抽象的結論,認爲都是真理。黑格爾說:「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是具體的」(俄人查爾內謝夫斯基曾經用比喻來說明黑格爾這個理論,大意說:譬如在播種之後下五個鍾頭的雨,這是非常好的雨;但若在開始收獲谷物的時期繼續下一個星期的大雨,這就是有害的。所以我們不能抽象地說,雨是有利的呢

  還是有害的呢

  )這樣,黑格爾的辯證法一股腦兒駁倒了玄學的哲學家無數的結論。然而黑格爾自己如何呢

  他這幾句結論難道還不算抽象嗎

  是否真理呢

  他自己站不住了。爲甚麼站不住了

  因爲他的辯證法不徹底。

  馬克斯是無産階級革命的倡導者。他當然要利用這個革命武器——辯證法。所有現行的法律、經濟、宗教、道德、風俗、習慣,無一非産生在封建時代到資本主義時代那一個期間。大部分有利于資産階級,極少是有利于無産階級的,所以是無産階級革命很大的阻力。現在馬克斯有了這犀利的武器,便能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勞什子一股腦兒推翻了。這是無産階級革命何等痛快的一樁事

  難怪馬克斯把它看做共産主義的一件法寶了!然而攻破了資本主義,革了資本主義的命;怎樣守

  怎樣建設呢

  馬克斯在資本論第二版序裏說:「辯證法對于資産階級及他們的空論的代辯人卻是一種苦惱,一種恐怖;因爲辯證法在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之中,要對現存事物否定,就是同時又包含著它必然的沒落的理解之故。」這就是我前面說的,辯證法是革命的、進攻的。然而辯證法對于無産階級,對于他們的共産主義如何呢

  「因爲辯證法在現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之中,同時又包含著它必然的沒落的理解之故。對于資産階級及他們的空論的代辯人是「一種苦惱,一種恐怖。」然而「因爲辯證法在現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之中同時又包含著它必然的沒落的理解之故。」對于無産階級的共産主義是否爲「一種苦惱、一種恐怖。」呢

  這時候,馬克斯把辯證法忘記了。他十分歡樂。他在哲學之貧困第二章說:「勞動階級解放的條件,是一切階級的廢止。……僅在再沒有階級與階級對立的狀態內,社會進化才是不會有政治革命。」又在新時代第九卷第一部裏,更躊躇滿志地說:「到了由于分業的各個人的隸屬,並精神的勞動與肉體的勞動的對立消滅了,勞動不僅是生活的手段,且變成他自身第一的生存欲,伴隨個人一切方面的發展,生産力亦同時增大起來,以及共同組合的一切財富的源泉能滾滾不斷地流出的共産主義社會的更高度的階段時——此時才是完全的超越狹隘的資産階級的權利的眼界,且社會是在其旗幟上高高地寫著: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因爲他認爲到那時候「在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之中」同時不複「包含著它的必然的沒落的理解」之故;所以他還不惜把全世界人類幾十年的長期戰禍做代價,來博取他的理想的辯證法的唯一例外的共産主義。試…

《唯識研究 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