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研究 序▪P2

  ..續本文上一頁看他在自由貿易問題演講結句說:「總而言之,商業的自由製度,促進了社會革命。諸君,只有在這種革命的意義上我是贊成自由貿易。」又在凱侖共産黨事件(一九一四年柏林版)裏說:「我們要向工人們說,諸君不單是要變更周圍的環境,而且還要變化諸君自身,這就必要經過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久的國內戰爭及國際戰爭。」可見他對于共産主 義,毫不因爲辯證法在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之中,同時又包含著它的必然的沒落理解之故,而感到「一種苦惱」、「一種恐怖」。可見他的辯證法也和黑格爾的一樣地不徹底。

  如何說佛教卻是徹底的辯證法呢

  這個問題應分兩步說明:

   ㈠佛教何以是辯證法

  

  佛教的世界觀總括在涅槃經諸行無常偈上半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二句中,別處不過發揮這兩句的意思。把這兩句譯成現在通行的文字;諸行便是一切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的總名,「常」便是永久不變。所以諸行無常這句便是說一切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不是永久不變的;和上文所說辯證法的世界觀一般。生滅是「生住異滅」四相的省文。生便是發生;住和異便是發展。住是互相適應的發展,異是互相矛盾的發展;滅便是消滅。又和馬克斯主義者蒲列哈諾夫(Ple-khanov)所說「辯證法是在發生、發展、消滅上觀察現象的方法」(史的一元論第五章)符合。又各派玄學的哲學家和宗教家各有他們的理論。或說宇宙是二元的、或說宇宙是一元的;或說宇宙是唯物的、或說宇宙是唯心的;或說有絕對真理、或說無絕對真理;或說本體和現象是同、或說本體和現象是異,他們都認自派的理論爲是,敵派的理論爲非。基于亞裏士多德的邏輯、思想的叁原始定律——佛教總稱這些理論爲「邊見」(參看本書第十六章第二節),惟有遠離一切邊見的才是正見。一切邊見都是玄學,遠離一切邊見的正見,才是超乎思想叁原始定律的辯證法。

   ㈡佛教何以是徹底的辯證法

  

  依辯證法沒有抽象的真理。然而無論哲學家、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他們的底企圖無非是要從他們所研究的對象裏面求出種種定律。這些定律便是他們所認定的真理,而且沒有不是抽象的,所以都不能不和辯證法矛盾。不但別的哲學、科學如是;辯證法的本身也不能不和它自己矛盾,這是黑格爾、馬克斯及任何哲學家、科學家都不能免于辯證法地不徹底的緣故。無論怎樣地描寫、怎樣地思維,都不能免于辯證法的不徹底。所以徹底的辯證法決不能用語言文字描寫,決不能用意識思維。這便是佛教的「無分別智」(參看本書第二十章「慧學」)。無分別智是不能用語言文字描寫,不能用意識思維的。所以佛教是徹底的辯證法。

  然而佛教的無分別智,既不能用語言文字描寫,不能用意識思維;那麼除了一個空名之外還有甚麼

  這個無分別智還有甚麼用處呢

  不!無分別智雖不能用語言文字描寫,不能用意識思維;卻不止是一個空名。我們可以依佛教的方法,訓練自己的身心,有一天工夫到家,那個無分別智就了了現前。至于訓練的法門,大旨雖都是一樣,細別尚有種種不同。誰應該如何訓練

  是要看他的個性而定的。本書第十七章資糧位的叁種磨煉,加行位的四種尋思,就是許多法門之一。另外還有無數別的法門;有的是偏的、漸的,有的是圓的、頓的。這裏面至圓至頓,然而卻很難不發生誤會的,是禅宗參禅的法門;就是把一切問題放下,一心參究這「不能用語言文字描寫,不能用意識思維的徹底的辯證法」到底是甚麼

  我們的辯證法所以永遠不能徹底,病根全在我們一天到晚被語言文字意識的羅網罩住了而不能擺脫。現在只要依這個法門參究,參來參去,參到火候純熟,便能突然透過語言文字意識的羅網,徹底的辯證法就現前了。爲何這個法門很難不發生誤會呢

  因爲我們一向在語言文字意識底羅網裏慣了;非但透不過這個網,而且還不容易認識這個網。黑格爾、馬克斯向前面一看,認識這個網了;然而向他們自己腳底下一看卻還不認識。他們自以爲透出網外了,其實依舊站在網裏;所以他們的辯證法不徹底。參禅的人一百個之中有九十九個,自己以爲透出網外了,其實還在網裏,還是被語言文字意識罩住,所以說很難不發生誤會。讀者當知,我雖竭力描寫透網,但我的描寫仍是語言文字,仍不過是網;所以真透網的境界,也透過我的描寫,這樣就叫頓悟。頓悟的人,雖不能把他自己的境界用語言文字告訴別人;然而見地高超,機鋒敏捷,別人固然不及他,他自己也前後判若兩人,這是禅宗頓悟最普通的一種效驗。修別的法門也可以得同樣的效驗;然而參禅得悟的人尤其多。

  總之,語言文字、科學是相對的、玄學的;而現實的宇宙哲學是絕對的、辯證法的。西洋哲學家或立二元論、或立一元論、或立唯物論、或立唯心論,無非想用科學的知識,玄學的方法,說明辯證法的宇宙。元鑿方柄,無怪聚訟紛纭,莫衷一是。我們從徹底地辯證法的佛教眼光看來,真是笑話。近代自然科學特別發達,自然科學是物質的科學,用物質的科學的知識測度哲學,這個哲學不消說是唯物的。他們便貿然根據這種見解立無神論,反對一切宗教。說宗教和科學矛盾,斷定它們是錯誤的。機械的唯物論者不要說,標榜辯證法的馬克斯也攻擊宗教,也立辯證法的唯物論。殊不知辯證法便不唯物論,唯物論便不辯證法了。

  說到宗教和科學矛盾,這其間有二種矛盾,不可混爲一談。如創世紀說上帝六日間創造世界、日月星辰、動植物及人;顯然與現在天文學和地質學的證據矛盾。這可以說宗教和科學矛盾。如自然科學家只研究質和能,他們雖然也研究有機化學和解剖學,然而有機化學和解剖學所研究的仍不過質和能;雖然也研究實驗心理學,然而實驗心理學所研究的仍不過外面的質和能,對于感官的刺激和肢體對于外面的質和能的行爲,以及刺激和行爲的相互關系,總之他們本來只研究物質,並不研究精神,現在他們武斷地立唯物論,這實在是科學家的空想和哲學矛盾,並非哲學或宗教和科學矛盾。現在說到佛教,除了第二種矛盾以外,很少和科學矛盾的地方,並且有許多地方和科學不謀而合。不過佛教是宗教,它的目的和科學不同,所以內容可以互相比較的地方不多。我曾經詳細研究,它們彼此重疊的區域大概屬于哲學、天文學和生理學叁科。

  佛教的哲學,最重要的便是上文說過的辯證法。佛教非但和黑格爾哲學不謀而合,且比黑格爾哲學更徹底。此外還有佛教的「真如」,就是斯賓諾莎(Spinoza)的實體(SubStantia)、康德(Kant)的物如(Ding anSich)、謝林(Schelling))的絕對,黑格爾的理性。它和他們幾位哲學家所說的一樣,是萬有的本體,又是絕對、又是理性、又是真理。然而哲學家對于這個不過是推測。佛教入「見道位」(參看本書第十七章)卻是親證真如(佛教用這證字意思和見字差不多,並非作推論解)。所以佛教哲學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學彷佛,而精密過西洋哲學好幾倍,限于篇幅,我不能詳述了。

  佛教的天文學,稱我們所居之地叫「四天下」。四天下之中有「須彌山」,須彌山四面有東南西北四大洲,最外有「鐵圍山」,日月衆星繞行須彌山腰,日光被須彌山遮成夜。日在須彌山南,北洲夜半,東洲日沒,南洲日中,西洲日出;日在他處類推。南洲人的西方,西洲人以爲東方;西洲人的西方,北洲人以爲東方;北洲人底西方,東洲人以爲東方;東洲人底西方,南洲人以爲東方。我們倘使把須彌山當地球,須彌山頂當北極,須彌山腰當赤道,鐵圍山當南極講,那麼上面說的,就和新知識一般無二。佛經上又說:大地依水輪,水依風輪,風依空輪。倘使把我們住的一點算作地的上面,經過地心到地球對面的一點算作地的下面;那麼地球就好像安放在對面的海水上面,海水又安放在對面的空氣層上面,空氣層安放在真空中。水輪風輪可以當水球空氣球講。又前面講的日月繞行須彌山腰,下有一句說明:因衆生業力持日等令不墜;這裏講的水依風輪下亦有說明:衆生業力持令不流散。佛教說自然定律是衆生共業,所以第一說可以作離心力講,第二說可以作地心吸力講。這樣也完全和新知識符合。

  又佛教一千個四天下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小千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之外還有無量無邊的叁千大千世界。現在天文學說:「一顆顆恒星都是太陽,都被行星圍繞。一顆顆行星都是地球。佛教雖未曾這樣明說,然而四天下既明明是地球,那麼小千世界差不多是太陽系。因爲我們的太陽系有九個行星和幾百個小行星,別的恒星周圍或許有更多的行星;所以這樣講是很妥當的。中千世界應當是許多太陽系的小集團。現在天文學雖然還沒有這樣的證明,卻也沒有這種小集團不存在的反證。叁千大千世界明明就是天河全恒星系統。而無量無邊的別的叁千大千世界明明就是別的星雲。佛並且說世界不是永久不變的。它有「成住壞空」四個時期。成的時候空中先起大重雲,注大洪雨,經過極長時期,有大風吹水生泡沫,成須彌山等。和康德的星雲說恰合。大重雲便是氣體的星雲,大洪雨便是一部分氣體凝成的液體,風吹水成泡沫便是液體凝固體的地球等。

  生理學是物質的科學。然而佛教是綜合物質和精神的宗教,所以我發現有和生理學不謀而合的地方。自然科學所研究的質和能,佛教稱「色法」(參看本書第二章);這個宇宙或自然界,佛教稱「器界」;我們的身體佛教稱「根身」;器界和根身都是「阿賴耶識」的「相分」(參看本書第八章)。「根」就是感官,「眼根」就是眼睛,「耳根」就是耳朵,余類推。然而佛教說根還有二種:

   ㈠扶塵根:是別人看得見的,譬如像葡萄的眼、像荷葉的耳,…

《唯識研究 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