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二遊經略注

  十二遊經略注

  周叔迦

  十二遊經者,敘佛成道以來。十二年中遊履化迹也。東晉西域沙門迦留陀伽,于太元十七年譯。

  全經大文分六:一明瞿昙姓氏源流,有叁:初明姓氏起源,

  昔阿僧只劫時,

  阿僧只者,此雲無央數,爲數之極也。劫者,梵雲劫簸,此雲長時。世界一朝成住壞空爲一大劫。菩薩爲國王,菩薩者,具雲菩薩缍,菩提此雲覺,薩缍此雲有情,亦雲勇猛。謂求菩提之有情。精近勇猛求菩提故。

  其父母早喪亡,讓國持與弟,舍國行求學道。遙見一婆羅門,

  婆羅門者,此雲梵志,亦雲淨行,天竺四姓之一,奉祀梵天,習四韋陀論,博學多聞者也。

  姓瞿昙,

  瞿昙者印度刹帝利種姓之一姓。《法華文句》卷一雲:瞿昙,此雲純淑。慧苑《音義》卷上雲:瞿,此地;答摩,雲最勝。謂除天以外,在地人類,此族最勝,故雲地最勝。又雲日炙種,或雲泥土種。

  菩薩因從婆羅門學道。婆羅門答菩薩言:“解體所著王者衣服,編發,

  編發者,梵志之俗,編發如螺形,故亦雲螺髻。

  結莎爲衣,

  莎者草名,莖葉似叁棱,根周匝多毛,謂之香附子。

  如吾所服,受吾瞿昙姓。”于是菩薩受服,衣被體,瞿昙姓,潔志人于深山,林薮險阻,坐禅念道。

  坐禅者,梵語禅那,此雲思惟,亦雲靜慮。結跏趺坐,息慮凝心也。

  婆羅門言:“卿是王者,久在尊貴,簡于勤苦。夏可飲水,食衆果蒇;冬可還城邑,街裏乞食,還其樹下,禅思勿毀。”菩薩其所乞食,還其國界,舉國王者。下及庶民,無能識菩薩者,謂以爲小瞿昙。菩薩于城外甘果園中,以作精舍,

  精舍者,精練行者之所居也。

  于中獨坐。時國中五百大賊,劫取官物,逃走,路由菩薩廬邊,蹤迹放散,遺物在菩薩舍之左右。明日捕賊,追尋賊者蹤迹,在菩薩舍下,因收菩薩。便將上問,謂爲菩薩國中大賊,前後劫盜,罪有過死。王便敕臣下:“如此之人,應以木貫身,立爲大標。”其身血出,流下于地。是大瞿昙,在于山中,以天眼徹視,

  天眼者,六通之一,依于禅定,徹見遠近粗細形色,及六道衆生死此生彼,通達無礙,是爲天眼通。

  見之,便以神足飛來。

  神足者,六通之一,作用不測爲神,自在無礙爲通,遊涉往來,變現自在,謂之神足通。

  問之:“子有何罪,其痛酷乃爾乎。瘡豈不傷毒,忍苦若斯!”菩薩答曰:“外有瘡痛,內懷慈心,不知何罪,橫見誅害。”大瞿昙言:“卿無子侄,當何繼嗣,忍痛如此

  ”菩薩答言:“命在須臾,何陳子孫

  ”于是國王使左右,以強弩飛箭射而殺之。大瞿昙悲哀涕泣,下其屍喪,棺殓之,于是取土中余血,以泥團之,各取左右,持著山中,還其精舍。左面血著左器中,其右亦然。大瞿昙言:“子是道士,若其至誠,天神當使血化成人。”卻後十月,左即成男,右即成女,于是便姓瞿昙氏,一名舍夷。

  舍夷因緣未詳,《釋迦譜》雲:外國貴姓之號也。

  二明輪王相承。

  仁賢劫來,

  仁賢劫者,現在住劫之名。《悲華經》卷五雲:何因緣故,劫名善賢,是大劫中,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現于世。

  始爲寶如來釋迦越,

  遮迦越者,此雲轉輪聖王。此王具叁十二相,即位時感得輪寶,旋轉應導,飛行空中,威伏四方,故曰轉輪王。其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金輪王王四天下,即一日月所照臨,所謂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北拘盧洲;銀輪王王叁天下,即東西南叁洲;銅輪王王二天下,即西南二洲;鐵輪王王一天下,即南瞻部洲。

  壽五百萬歲。自下二十五王,

  未詳。

  壽叁百萬歲。文陀竭王壽百萬歲。

  文陀竭王,此雲頂生,王有千子七寶,領四天下,亦不知足。一日飛到忉利天上,帝釋分半座與坐,見天上玉女,念欲更逐帝釋,奪其半座。適生此意,失通墮地,困頓著床。見《文陀竭經》及《頂生王經》。

  頂生王、遮迦越、左髀、右髀王,皆壽十萬歲。

  《起世經》卷十雲:諸比丘,其齋戒王頂上自然出一肉胞,生于童子,端正具足叁十二相,生已唱言摩陀多。摩陀多者,此言持戒。其頂生王具大神通,甚有威力,統四大洲,自在治化。諸比丘,此等六王壽命無量。諸比丘,其頂生王右膛出胞,生一童子,端正具足叁十二相。各右膛王亦有威力,統四大洲。其右勝王左膛出胞,生一童子,叁十二相,名左勝王,具威德力,王叁大洲。

  從歡喜王,

  未詳。

  諸王皆壽八萬四千歲。從惡念遮迦越殺一牛,

  未詳。

  祠祀害命,失金輪,得銀輪,主叁天下,壽萬歲。堅念王作铠,

  未詳。

  壽五千歲,得銅輪,主二天下,主西南。喜殺王,未詳。壽二千五百歲,得鐵輪,主南天下。

  叁明人王相承。

  其王有太子,行五惡殺一,減壽千歲。

  《增阿含經》卷四十八雲:其後善盡,王不承父業,正法替廢。由是七寶不複來應,善行不繼,五減遂至。人民短命,薄色少力,多病無智。五巳至,轉複貧困,因窮竊盜,相糾詣王,啓曰:此人不與取。王即敕外行刑,國人聞不與取,王辄殺之,皆感其惡,各興利刀,刀自此始造。由是殺生從此起,便有兩惡出。次複淫犯他妻,夫主共诤,自言:我不便成四惡。兩舌遘鬥,是爲五惡。鬥則相罵,是爲六惡。言不至誠,是爲七惡。嫉他和合,是爲八惡。含忿色變,是爲九惡。心懷疑亂,是爲十惡。十惡已具,五減轉增。佛語阿難:欲知爾時大天王在賢劫初興者不,則我是也。阿難,欲知爾時八萬四千年,王名荏治,政無枉者,則汝是也。欲知爾時,最後名善盡王,暴逆不道,斷聖王種者,調達是也。又見《長阿含經》卷六。

  古人有九病:寒熱饑渴,生老病死。

  九病者,《長阿含經》卷六雲:時人當有九種病:一者寒,二者熱,叁者饑,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

  婆羅門殺生祠祀,

  《大智度論》卷叁雲:往古世時,此國有王,名婆薮,心厭世法,出家作仙人。是時居家婆羅門與出家諸仙人共論議,居家婆羅門言:經書雲:天祀中應殺啖肉。諸出家仙人言:不應天祀中殺生啖肉。共诤雲雲。諸出家婆羅門言:此有大王,出家作仙人,汝等信不

  諸居家婆羅門言:信。諸出家仙人言:我以此人爲證,後日當問諸居家婆羅門,即以其夜先到婆薮仙人所,種種問已,語婆薮仙人:明日論議,汝當助我。如是明旦論時,諸出家仙人問婆薮仙人:天祀中應殺生啖肉不

  婆薮仙人言:婆羅門法,天祀中應殺生啖肉。諸出家仙人言:于汝實心雲何:婆薮仙人言:爲天祀故,應殺生啖肉,此生在天祀中死,故得生天上。諸出家仙人言:汝大不是,汝大妄語!即唾之言:罪人滅去!是時婆薮仙人尋陷入地沒踝,是初開大罪門故。諸出家仙人言:汝應實語,若故妄語者,汝身當陷入地中。婆薮仙人言:我知爲天故殺生啖肉無罪。即複陷入地至膝。如是漸漸稍沒至腰至項。諸出家仙人言:汝今妄語,得現世報,更以實語者,雖人地下,我能出汝,令得免罪。爾時婆薮仙人自思惟言:我貴人,不應兩種語。又婆羅門西韋陀法中,種種因緣贊祀天法,我一人死,當何足計。一心言天應天祀中殺生啖肉無罪。諸出家人言:汝重罪人,摧去不用見汝。于是舉身沒地中。從是已來乃至今日,常用婆薮仙人王法,于天祀中殺羊,當下刀時,婆薮仙人殺汝。又見《大方等陀羅尼經》。

  從是生四百四病。

  四百四病者,地水火風,四大和合以成身,一大不調,百一病起;四大不調,有四百四病。《大智度論》卷六十五雲:四百四病者,四大爲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爲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風起故;熱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

  從師子念王,

  未詳。

  人壽轉滅,壽百二十歲。從師子念王後師子意王,

  未詳。

  有八十四王,人命滅,或壽八十,七十,五十,叁十,二十,十歲者。于是後有師子命車,王名白淨,

  《長阿含經》卷二十二雲:師子頰王有子名曰白淨。

  師是菩薩父,萬四千遮迦越,王名瞿昙,純熟之姓。

  二明菩薩降生人胎。

  菩薩在兜術天上,

  兜術天,一作兜率天,此雲喜足,謂于五欲境知止足故;爲欲界第四天,依空而住,最後身菩薩于中教化。 ,

  意欲下生,觀于天下,誰國可生,言爲白淨王家可生身。于是天上有樹,名兜昙樹,

  未詳。

  菩薩退坐他樹下思惟,其本樹無複精光。于是有天問言:菩薩何緣舍本常坐,

  舍本常坐者,諸天壽滿,命欲將終,自然而有五衰相現:一者頂上花萎,二者腋下汗流,叁者衣裳垢膩,四者身體具穢,五者不樂本座。

  就他樹坐

  有天子知菩薩意,答天言:卿不知耶

  今者菩薩欲下生閻浮利。

  閻浮利者,一作閻浮提,一作瞻部洲。閻浮者樹名,提乃提鞞波之略,此雲洲,即一四天下之南洲,吾人所住者是也。俱舍論卷十一雲: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山,香南有大池,水名無熱池,乃至于此池側有瞻部林,其樹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瞻部洲。

  觀何國可生,惟白淨家可生。于是諸天皆言:今菩薩下生,當何以贈送

  各設方計,言惟淨明天上,

  淨明天者,一作遍淨天,第叁禅中最上天也。生意地樂受,說名爲淨,此淨周普,故名遍淨;生此天者,受樂遍滿,故名遍淨也。

  四百四寶,

  未詳。

  奇縷別異,各有名類,同有寶華,以爲車乘,伊羅慢龍王以爲製乘,

  伊羅慢龍王,亦作伊羅婆那龍象王,帝釋乘禦之象王也,梵文龍象同名那伽故。

  名白象,其羽毛逾于白雪山之白。象有叁十叁頭,頭有七牙,一牙上有七池,池上有七優缽蓮華,

  優缽蓮華。一作優缽羅華。青蓮華也。

  一華上有一玉女,

  玉女者。謂面貌端正。舉身皆香。言語柔軟。舉動安詳也。

  菩薩與八萬四千天子乘白象寶車來下,時白淨王夫人中寐,見白象,仿佛寐寤驚惕,寤以告王。

  叁明菩薩家族親姻。有叁:一父族,有四:一列名字。

  菩薩父名白淨…

《十二遊經略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漫談大藏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