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相叁觀】 別教所說的叁觀,即把空假中分開來作觀。
【別相叁寶】 佛法僧叁寶分開來各別現相。
【別相念處】 指小乘行人修四念處觀時,將其各別分開來作觀。
【別衆食】 四位比丘以上別聚一處乞食食,稱爲別衆食,爲佛製所不許。
【別解脫】 戒律的別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惡業,別別解脫,故名。
【別解脫戒】 又名別解脫律儀,別解脫是戒法的別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惡業,別別解脫,故名別解脫,因合于律儀,故又名別解脫律儀。
【別解脫律儀】 與別解脫戒同。
【別時念佛】 特別規定一個時間來念佛。
【劫】 梵語劫簸的簡稱,譯爲時分或大時,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計算的極長時問。
【劫火】 大叁災之一,即壞劫時所發生的大火災,燒到初禅天,一切都變成灰燼。
【劫水】 大叁災之一,即壞劫時所發生的大水災,由地下水輪湧出,大雨如車軸,二禅天以下,盡爲大水所淹沒。
【劫初】 成劫之初,亦即完成此世界的初期。
【劫災】 指壞劫末期所起的火水風叁災,此叁災蕩盡整個世界。
【劫海】 (喻)劫數之多好像大海的水量。
【劫燒】 指壞劫時的大火災。
【劫濁】 五濁之一。人壽本爲八萬四千歲,後因德薄,而壽命亦每百年遞減一歲,減至二萬歲時,即步入劫濁。可知人壽自二萬歲至十歲之間,再由十歲至二萬歲之間,都是劫濁時代。
【劫簸】 見劫條。
【利他】 利益他人,爲二利之一。
【利生】 利益衆生。
【利物】 利益衆生。物即指一切衆生。
【利使】 性質很銳利的煩惱。見五利使條。
【利根】 很銳利的根器。
【利養】 以利益保養身體。
【利樂】 利益和安樂。
【利樂有情】 使衆生獲得利益和安樂。
【利行攝】 四攝法之一。見四攝條。
【卵生】 四生之一。見四生條。
【忘忍】 對別人所加的侮辱,如同未曾受辱似的,絲毫不在意。
【吠舍】 印度四姓之一,即商人的族姓。
【吠盧遮那】 又作吠路者那,舊作毗盧舍那,爲法身佛的梵名,亦即大日如來。
【含生】 含有生命的動物。
【含類】 含識的衆類,即一切衆生。
【含靈】 含有靈性的動物。
【含中教】 密含中道之理的教法,如天臺四教中的通教是。
【叫喚】 又名啼哭號叫,爲八熱地獄之第四,因在那裏受苦的衆生,不能忍受其處種種激烈的痛苦,于是發爲號泣叫喚,故名。
【叫喚地獄】 見叫喚條。
【坐】 四威儀之一,即端身正坐的儀相。
【坐具】 坐臥的器具。
【坐夏】 安居的別名,即在夏季裏靜坐以修行佛法。
【坐禅】 靜坐修禅。禅者,梵語禅那的簡稱,華譯爲靜慮,即止息妄念以便明心見性的行法。
【坐禅十種行】 坐禅的十種行法,即一、命觀處明淨;二、遍起看諸根;叁、曉了于相;四、製令心調;五、折伏懈怠;六、心無味著;七、心歡喜;八、心定成舍;九、近學定人;十、樂著安定。
【妙】 不可思議、絕待、無比等的意思。
【妙土】 美妙的國土,即諸佛的報土。
【妙心】 美妙的心體,即如來的真心。
【妙色】 美妙的色相。佛的報身與報土都有不可思議的美妙色相。
【妙有】 表面像是有,實際卻是空,也就是非有之有。
【妙戒】 指菩薩所受的大戒,對于小乘的粗戒而言。
【妙理】 微妙的道理。
【妙果】 微妙的果實,即菩提涅槃。
【妙典】 說妙法的經典。
【妙明】 妙明的真心,即無漏的真智。
【妙門】 微妙的法門。
【妙祥】 文殊師利菩薩的譯名。
【妙慧】 微妙的智慧。
【妙德】 文殊師利菩薩的譯名。
【妙樂】 美妙的歡樂。
【妙觀】 天臺宗謂圓教圓融的叁觀爲妙觀。
【妙觀察智】 法相宗所立如來四智之一,即轉第六意識,妙觀諸法之相,衆生之機,而施展說法斷疑之用。
【妙法】 微妙之法。
【妙法宮】 如來以妙法爲宮殿,時常住在其中。
【妙法錀】 謂佛所轉的法錀,殊勝而不可思議。
【妙法藏】 貯放妙法的庫藏。
【妙法蓮華】 經名,簡稱法華經,以蓮華的明淨來形容大法的微妙。
【妙幢】 菩薩名。
【妙幢相叁昧】 法華經所說十六叁昧之一。
【妙覺】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智德不可思議,稱爲妙覺,爲佛果的無上正覺,證得此覺的人,被稱爲佛。
【妙覺地】 證得妙覺的地位,即佛的地位。
【妙音天】 妙音樂天的簡稱。
【妙音樂天】 辯才天的別名。
【妙音大士】 妙音菩薩。
【妙音菩薩】 法華經妙音菩薩品所說的菩薩名。
【妙吉祥】 文殊師利菩薩。
【妙高山】 須彌山的譯名,此山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所成,而且是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
【妙蓮華】 (喻)佛的真知灼見,在染亦不汙,猶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
【妙喜世界】 維摩居士的國土。
【妙喜足天】 兜率天的譯名。
【妙有真空】 妙有者,不有之有;真空者,非空之空。
【希法】 十二部經之一,梵名阿浮達磨,即說希奇不思議事的經典,亦名未曾有。
【形色】 有形的物質。色即物質的意思。
【忌日】 又名諱日,即人死亡的日子。因追懷其人,而忌作逸樂之事,故名忌日。
【忌月】 指正月、五月、九月等叁個月。見叁長齋月條。
【忍】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環境而不生嗔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動搖。
【忍土】 娑婆世界。娑婆華譯爲忍,又名堪忍世界。
【忍行】 忍辱之行。
【忍地】 覺悟無生法忍的地位。
【忍位】 1.七善根中忍法之位。2.總稱證悟真理之位。忍即安忍,心安住于道理而不動搖的意思。
【忍法】 1.七賢位之一。2.四善根之一。
【忍界】 娑婆世界。娑婆華譯爲忍,或堪忍。
【忍智】 慧心安住于法,叫做忍,于境決斷,叫做智。
【忍調】 以忍辱調伏嗔恚。
【忍辱】 忍受各種侮辱而不起嗔恚惱恨,爲六波羅蜜之一。
【忍辱衣】 袈裟的總稱。
【忍辱波羅蜜】 六波羅蜜之一。見波羅蜜條。
【成佛】 成就佛道。菩薩修六度萬行究竟圓滿而成辦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叫做成佛。
【成實宗】 印度小乘中最後成立的宗派,亦即小乘的空宗,酷似大乘,因以诃梨跋摩所造的成實論爲依據,故名成實宗。
【成住壞空】 見四劫條。
【成所作智】 法相宗所立如來四智之一,即轉眼等五識,成就利益一切衆生的作爲。
【我】 主宰的意思。佛教說我們通常所執著的我是假我,因爲這個我是由五蘊假和合而成,離開了五蘊,根本就沒有我存在。
【我見】 又名我執,一切衆生的肉體和精神,都是因緣所生法,本無我的實體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執爲我,叫做我見。
【我所】 我所有的簡稱。有我見的人,對于身外之物都認爲我所有,叫做我所。
【我相】 實我之相。四相之一。
【我愛】 愛著自己所妄執的我。
【我論】 法我見和人我見的二種邪論。
【我癡】 癡是愚癡,愚癡的不明白我之真相,叫做我癡。
【我人】 我與他人。
【我人四相】 一、我相,即在五蘊法中執著有一個實在的我,有我之所有;二、人相,因爲執著有實在的我,站在我的立場,就稱他人爲人;叁、衆生相,與我對待的衆生不止一個,所有人及非人的差別相,是爲衆生相;四、壽者相,即在一期的生命中,執著壽命的長短。
【我空】 又名生空,或人空,衆生雖然都有一個心身,但那是五蘊假合而成的,沒有實在常一的我體,叫做我空。
【我空真如】 無我的真理。真如即真理的意思。
【我執】 又名人執,即妄執人有一實在的我體。
【我執習氣】 隨著我執而熏成的種子。
【我慢】 自高自大,侮慢他人。
【我慢定】 又名悭執定,即取著禅定中所現的種種異境以爲特殊微妙。
【我語取】 執著種種我見的言語。
【戒】 防非止惡的意思,不但惡事不可做,就是惡的念頭也不許有。又名清涼,因人能止惡行善,則必心安理得,俯仰無愧,故心無熱惱而得清涼。
【戒力】 1.戒律的力量。2.持戒的力量。
【戒刀】 比丘所佩的小刀,此刀乃割切叁衣之用。
【戒行】 恪守戒律的操行。
【戒名】 在受沙彌戒時,師父所賜給的法名。
【戒法】 佛所製定的戒法。
【戒香】 戒行莊嚴,以德爲香。
【戒品】 戒的品類。
【戒相】 戒的相狀差別,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相是叁百四十八戒是。
【戒師】 又名戒和尚,即授戒的師父。
【戒珠】 (喻)戒律潔白,可以莊嚴人身,好像晶瑩可愛的寶珠。
【戒場】 授受戒律的道場。
【戒善】 持戒的善根,如前生受持五戒者,今生得生人間,前生受持十善者,今生得生天上,此皆持戒的功德所致。
【戒單】 受持比丘戒的證明書。
【戒經】 說戒律的經典,如梵網經、優婆塞戒經等是。
【戒牒】 又名度牒,即受戒的證明書。
【戒學】 戒律的修學。叁學之一。
【戒壇】 修戒法的壇場。
【戒臘】 受戒的年數。
【戒蠟】 與戒臘同。
【戒擖】 與戒臘同。
【戒器】 堪能受戒的人。
【戒體】 授受戒法之後,受者體中,得到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謂…
《佛學常見辭彙 七畫~九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