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相三观】 别教所说的三观,即把空假中分开来作观。
【别相三宝】 佛法僧三宝分开来各别现相。
【别相念处】 指小乘行人修四念处观时,将其各别分开来作观。
【别众食】 四位比丘以上别聚一处乞食食,称为别众食,为佛制所不许。
【别解脱】 戒律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故名。
【别解脱戒】 又名别解脱律仪,别解脱是戒法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恶业,别别解脱,故名别解脱,因合于律仪,故又名别解脱律仪。
【别解脱律仪】 与别解脱戒同。
【别时念佛】 特别规定一个时间来念佛。
【劫】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劫火】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火灾,烧到初禅天,一切都变成灰烬。
【劫水】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水灾,由地下水轮涌出,大雨如车轴,二禅天以下,尽为大水所淹没。
【劫初】 成劫之初,亦即完成此世界的初期。
【劫灾】 指坏劫末期所起的火水风三灾,此三灾荡尽整个世界。
【劫海】 (喻)劫数之多好像大海的水量。
【劫烧】 指坏劫时的大火灾。
【劫浊】 五浊之一。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命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都是劫浊时代。
【劫簸】 见劫条。
【利他】 利益他人,为二利之一。
【利生】 利益众生。
【利物】 利益众生。物即指一切众生。
【利使】 性质很锐利的烦恼。见五利使条。
【利根】 很锐利的根器。
【利养】 以利益保养身体。
【利乐】 利益和安乐。
【利乐有情】 使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
【利行摄】 四摄法之一。见四摄条。
【卵生】 四生之一。见四生条。
【忘忍】 对别人所加的侮辱,如同未曾受辱似的,丝毫不在意。
【吠舍】 印度四姓之一,即商人的族姓。
【吠卢遮那】 又作吠路者那,旧作毗卢舍那,为法身佛的梵名,亦即大日如来。
【含生】 含有生命的动物。
【含类】 含识的众类,即一切众生。
【含灵】 含有灵性的动物。
【含中教】 密含中道之理的教法,如天台四教中的通教是。
【叫唤】 又名啼哭号叫,为八热地狱之第四,因在那里受苦的众生,不能忍受其处种种激烈的痛苦,于是发为号泣叫唤,故名。
【叫唤地狱】 见叫唤条。
【坐】 四威仪之一,即端身正坐的仪相。
【坐具】 坐卧的器具。
【坐夏】 安居的别名,即在夏季里静坐以修行佛法。
【坐禅】 静坐修禅。禅者,梵语禅那的简称,华译为静虑,即止息妄念以便明心见性的行法。
【坐禅十种行】 坐禅的十种行法,即一、命观处明净;二、遍起看诸根;三、晓了于相;四、制令心调;五、折伏懈怠;六、心无味著;七、心欢喜;八、心定成舍;九、近学定人;十、乐著安定。
【妙】 不可思议、绝待、无比等的意思。
【妙土】 美妙的国土,即诸佛的报土。
【妙心】 美妙的心体,即如来的真心。
【妙色】 美妙的色相。佛的报身与报土都有不可思议的美妙色相。
【妙有】 表面像是有,实际却是空,也就是非有之有。
【妙戒】 指菩萨所受的大戒,对于小乘的粗戒而言。
【妙理】 微妙的道理。
【妙果】 微妙的果实,即菩提涅槃。
【妙典】 说妙法的经典。
【妙明】 妙明的真心,即无漏的真智。
【妙门】 微妙的法门。
【妙祥】 文殊师利菩萨的译名。
【妙慧】 微妙的智慧。
【妙德】 文殊师利菩萨的译名。
【妙乐】 美妙的欢乐。
【妙观】 天台宗谓圆教圆融的三观为妙观。
【妙观察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第六意识,妙观诸法之相,众生之机,而施展说法断疑之用。
【妙法】 微妙之法。
【妙法宫】 如来以妙法为宫殿,时常住在其中。
【妙法錀】 谓佛所转的法錀,殊胜而不可思议。
【妙法藏】 贮放妙法的库藏。
【妙法莲华】 经名,简称法华经,以莲华的明净来形容大法的微妙。
【妙幢】 菩萨名。
【妙幢相三昧】 法华经所说十六三昧之一。
【妙觉】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称为妙觉,为佛果的无上正觉,证得此觉的人,被称为佛。
【妙觉地】 证得妙觉的地位,即佛的地位。
【妙音天】 妙音乐天的简称。
【妙音乐天】 辩才天的别名。
【妙音大士】 妙音菩萨。
【妙音菩萨】 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的菩萨名。
【妙吉祥】 文殊师利菩萨。
【妙高山】 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
【妙莲华】 (喻)佛的真知灼见,在染亦不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妙喜世界】 维摩居士的国土。
【妙喜足天】 兜率天的译名。
【妙有真空】 妙有者,不有之有;真空者,非空之空。
【希法】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阿浮达磨,即说希奇不思议事的经典,亦名未曾有。
【形色】 有形的物质。色即物质的意思。
【忌日】 又名讳日,即人死亡的日子。因追怀其人,而忌作逸乐之事,故名忌日。
【忌月】 指正月、五月、九月等三个月。见三长斋月条。
【忍】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嗔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忍土】 娑婆世界。娑婆华译为忍,又名堪忍世界。
【忍行】 忍辱之行。
【忍地】 觉悟无生法忍的地位。
【忍位】 1.七善根中忍法之位。2.总称证悟真理之位。忍即安忍,心安住于道理而不动摇的意思。
【忍法】 1.七贤位之一。2.四善根之一。
【忍界】 娑婆世界。娑婆华译为忍,或堪忍。
【忍智】 慧心安住于法,叫做忍,于境决断,叫做智。
【忍调】 以忍辱调伏嗔恚。
【忍辱】 忍受各种侮辱而不起嗔恚恼恨,为六波罗蜜之一。
【忍辱衣】 袈裟的总称。
【忍辱波罗蜜】 六波罗蜜之一。见波罗蜜条。
【成佛】 成就佛道。菩萨修六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做成佛。
【成实宗】 印度小乘中最后成立的宗派,亦即小乘的空宗,酷似大乘,因以诃梨跋摩所造的成实论为依据,故名成实宗。
【成住坏空】 见四劫条。
【成所作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眼等五识,成就利益一切众生的作为。
【我】 主宰的意思。佛教说我们通常所执著的我是假我,因为这个我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离开了五蕴,根本就没有我存在。
【我见】 又名我执,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
【我所】 我所有的简称。有我见的人,对于身外之物都认为我所有,叫做我所。
【我相】 实我之相。四相之一。
【我爱】 爱著自己所妄执的我。
【我论】 法我见和人我见的二种邪论。
【我痴】 痴是愚痴,愚痴的不明白我之真相,叫做我痴。
【我人】 我与他人。
【我人四相】 一、我相,即在五蕴法中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有我之所有;二、人相,因为执著有实在的我,站在我的立场,就称他人为人;三、众生相,与我对待的众生不止一个,所有人及非人的差别相,是为众生相;四、寿者相,即在一期的生命中,执著寿命的长短。
【我空】 又名生空,或人空,众生虽然都有一个心身,但那是五蕴假合而成的,没有实在常一的我体,叫做我空。
【我空真如】 无我的真理。真如即真理的意思。
【我执】 又名人执,即妄执人有一实在的我体。
【我执习气】 随著我执而熏成的种子。
【我慢】 自高自大,侮慢他人。
【我慢定】 又名悭执定,即取著禅定中所现的种种异境以为特殊微妙。
【我语取】 执著种种我见的言语。
【戒】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戒力】 1.戒律的力量。2.持戒的力量。
【戒刀】 比丘所佩的小刀,此刀乃割切三衣之用。
【戒行】 恪守戒律的操行。
【戒名】 在受沙弥戒时,师父所赐给的法名。
【戒法】 佛所制定的戒法。
【戒香】 戒行庄严,以德为香。
【戒品】 戒的品类。
【戒相】 戒的相状差别,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相是三百四十八戒是。
【戒师】 又名戒和尚,即授戒的师父。
【戒珠】 (喻)戒律洁白,可以庄严人身,好像晶莹可爱的宝珠。
【戒场】 授受戒律的道场。
【戒善】 持戒的善根,如前生受持五戒者,今生得生人间,前生受持十善者,今生得生天上,此皆持戒的功德所致。
【戒单】 受持比丘戒的证明书。
【戒经】 说戒律的经典,如梵网经、优婆塞戒经等是。
【戒牒】 又名度牒,即受戒的证明书。
【戒学】 戒律的修学。三学之一。
【戒坛】 修戒法的坛场。
【戒腊】 受戒的年数。
【戒蜡】 与戒腊同。
【戒擖】 与戒腊同。
【戒器】 堪能受戒的人。
【戒体】 授受戒法之后,受者体中,得到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谓…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