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七畫~九畫▪P5

  ..續本文上一頁【法處所攝色】 在十二處中,爲法處所攝屬的色法,名法處所攝色。有五種:一、極略色,即分析五根五塵等有質的實色,令之至極征者;二、極回色,分析虛空、青、黃等無質的顯色,令之至極少者,因至難見,故名極回;叁、受所引色,即無表色,是依受戒儀式,而引發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又因外表上看不見,故亦名無表色;四、遍計所起色,遍計一切法的意識前,所顯現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乃至空花水月等,皆爲此所攝;五、定所生自在色,指由禅定力所變起的色聲香味等境。

  【乳味】 見五味條。

  【乳經】 指華嚴經。

  【事】 凡是因緣所生之法都叫做事,離因緣造作之法則叫做理。

  【事相】 有實事的,或是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做事相;至于講道理的,沒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則叫做理性。

  【事造】 見理具條。

  【事度】 指五戒十善等世善。因五戒十善是有爲的事相,故曰事,能度叁途之苦厄,故曰度。

  【事證】 事理二證之一。見二證條。

  【事障】 二障之一,即貪、嗔、癡等,能使生死相續,障大涅槃。

  【事觀】 二觀之一,即觀因緣所生的事相。

  【事忍】 指世間法的忍,共有叁種,即力忍、反忍、忘忍。

  【事修】 執著事相的修,如將所做善事念念于心是。

  【事理】 1.因緣生之有爲法叫做事,不生不滅之無爲法叫做理。2.世間森羅萬象之相叫做事,真如的理體叫做理。

  【事理二忏】 事忏和理忏。在叁種忏悔中,作法忏和取相忏是事忏,無生忏是理忏。

  【事理叁千】 事造叁千與理具叁千。見理具條。

  【事理無礙法界】 四法界之一。見四法界條。

  【使】 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使衆生流落于生死。見十使條。

  【直了】 直下了悟,也就是當下頓悟的意思。

  【來迎】 佛菩薩從極樂世界前來迎接念佛的人。

  【來果】 來世的果報。

  【供具】 又叫做供物,即吾人時常拿來供養佛菩薩的物品,共有六種,即花、塗香、水、燒香、飯食、燈明等,如是次第,乃是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等之六度。

  【供養】 奉養的意思,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對下含有同情、憐措、愛護的意思。

  【供養法】 種種供養的方法。

  【依果】 又名依報,即身體依之而住的果報,如國土山河大地房屋器具等是。

  【依通】 依靠藥力或是咒術而顯現的神通。

  【依報】 又名依果。見依果條。

  【依圓】 依他起性與圓成實性。見叁性條。

  【依止】 依賴止住。

  【依止甚深】 五甚深之一。見五甚深條。

  【依止阿阇梨】 五種阿阇梨之一。

  【依正】 依報與正報。世間國土房屋器具等,爲身所依,叫做依報;衆生五蘊假合之身,乃過去造業所感,叫做正報。

  【依正不二門】 十不二門之一。

  【依他】 依他起性的簡稱,爲叁性之一。萬法無自性,不能單獨的生起,須依靠衆緣的具備,才能生長,名依他起性。

  【依他自性】 又名依他起性,叁自性之一。見叁自性條。

  【依他十喻】 依他之法,無有實體,故有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空花、變化事、尋香城等十種的譬喻。

  【依他起性】 見叁性條。

  【依法不依人】 法四依之一。見四依條。

  【依義不依語】 法四依之一。見四依條。

  【到彼岸】 梵語波羅蜜多的義譯,謂越過生死的大海而到達涅槃的彼岸。

  【製戒】 佛對弟子們所製訂的戒律。

  【製門】 製止罪惡之門。如來悲德所垂,五逆十惡一律攝受,是爲化門;如來智德所發,製止諸惡,毫無容赦,是爲製門。以上二門也就是化製二教。

  【製教】 製止罪惡的教法,亦即戒律。

  【製聽二教】 佛所製定必當受持的法,叫做製;聽其方便隨意執行的法,叫做聽。故製法若不實行必有罪,聽法不實行也不爲罪。

  【刹那】 華譯一念,指極短的時間。經上說,一彈指之間,即已含有六十個刹那了。

  【刹那生滅】 一刹那之間就有生滅的意思。

  【刹那叁世】 一刹那之間就已含有叁世,即現在的一刹那叫做現在,前刹那叫做過去,後刹那叫做未來。

  【刹那無常】 謂在一刹那之短促時間中,就已具有生住異滅的四相,變化無常。

  【刹帝利】 印度四姓階級之第二,華譯田主,或王種。

  【兩舌】 十惡業之一,即搬弄是非,離間他人。

  【兩河】 尼連禅河與跋提河。佛在尼連禅河邊成道,在跋提河邊涅槃。前爲有余涅槃之處,後爲無余涅槃之處。

  【兩界】 金剛界與胎藏界。

  【兩垢】 有垢真如與無垢真如。有垢真如即自性清淨的理體爲煩惱所垢染,亦即在纏真如;無垢真如即佛果所顯的清淨理體,不爲垢染所覆,亦即出纏真如。

  【兩鼠】 黑白二鼠,以喻白天和晚上。

  【兩足尊】 佛的尊號,因佛在兩足的有情中是最尊貴者,又兩足是指佛福慧兩足。

  【具壽】 比丘的通稱,因比丘不但具有世間的壽命,而且具有法身的慧命。

  【具戒】 具足戒的簡稱。

  【具戒地】 菩薩十地中之第二地名,因第二地叁聚戒具足。

  【具戒方便】 在受持具足戒之前,應先方便的受持五戒或八戒。

  【具足戒】 具足圓滿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叁百四十八戒是。

  【具知根】 叁無漏根之一。見叁無漏根條。

  【取】 對所愛的境界執取追求。

  【取支】 十二支之一。

  【取著】 對所愛的境界,執取貪著,不能舍離。

  【取結】 取與結,都是煩惱的別名。

  【受】 人類的感官與外界接觸時所産生的感受。受有叁種,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受決】 與受記同義。

  【受空】 叁輪體空之一。見叁輪體空條。

  【受具】 受持具足戒。

  【受持】 領受憶持。

  【受記】 從佛處接受將來必當作佛的記別。

  【受隨】 受是受持具足戒;隨是隨著戒體而去如法修行。

  【受蘊】 五蘊之一。見五蘊條。

  【受用土】 叁佛土之一。

  【受用身】 法相宗所立佛叁身之一。見叁身條。

  【受戒】 領受佛戒。

  【受戒入位】 受持佛戒,便等于進入了佛菩薩的法位。

  【受戒犍度】 二十犍度之一。

  【受想行識】 五蘊中之後四蘊,此四蘊屬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蘊。

  【周遍法界】 謂法身的功德充滿于無邊的法界。

  【周遍含容觀】 華嚴宗法界叁觀之一。見叁觀條。

  【咒】 梵語陀羅尼,華譯爲咒,即佛菩薩從禅定中所發出來的秘密語。

  【咒心】 咒語的精要。心就是精要的意思。

  【咒願】 唱法語以願求施主或是先亡福利。

  【表相】 表顯出來的相貌。

  【泥洹】 即涅槃,又名滅度,是滅盡煩惱和度脫生死的意思。

  【招提】 四方的意思,如四方之僧爲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爲招提僧物,四方僧的住處爲招提住處。魏太武造寺,以招提名之,由是招提便成爲寺院的別名。

  【味塵】 六塵之一。

  【呵羅羅】 八寒地獄之一。智度論說:“呵婆婆,呵羅羅,侯侯,此叁地獄,寒風噤顫,口不能開,因其呼聲,而以名獄。”

  【命者】 十六神我之一。

  【命濁】 五濁之一。見五濁條。

  【命命鳥】 又名生生鳥、共命鳥,即共命之鳥,是一種一身兩頭的鳥類。

  【和尚】 吾師的意思,僧徒對其親教師的尊稱。

  【和南】 稽首、敬化、度我等意思。

  【和衆】 和合的僧衆。

  【和敬】 六和敬。

  【和僧】 和合的僧衆。

  【和香丸】 (喻)和種種之香末爲一丸,以喻一法之中具有無量的佛法。

  【和合海】 (喻)僧衆和合爲一,好像海水普遍一味。

  【和合性】 在因果中,緣衆和合,名爲和合性。

  【和合衆】 見和合僧條。

  【和合僧】 比丘叁人以上集在一處,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若有人以手段使他們分離,便叫做破和合僧,爲五逆罪之一。

  【和合二聖】 清朝雍正帝封天臺寒山大士爲和聖,拾得大士爲合聖。

  【和光接物】 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塵的意思,指與塵俗人共處時要有謙和明智的態度,接物即待人接物的意思,亦即人與人之間的交際。

  【夜叉】 華譯捷疾鬼,這種鬼能夠在天空中飛行。

  【夜叉羅刹】 夜叉與羅刹。夜叉華譯爲捷疾鬼,羅刹華譯爲暴惡鬼,都是惡鬼之名。

  【夜摩】 夜摩天,華譯時分,爲欲界六天中之第叁天名。

  【夜摩盧迦】 閻摩王的世界。

  【始士】 菩薩的義譯。

  【始覺】 叁覺之一。見叁覺條。

  【孤起偈】 十二分教之一。

  【孤獨園】 給孤獨園的簡稱。見給孤獨園條。

  【孤獨地獄】 又名孤地獄,此種地獄不同于八寒八熱等地獄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隨著各人的別業,孤獨的處在虛空或是山野之中。

  【宗風】 一宗的風化。

  【宗派】 宗教的支派。

  【宗趣】 宗旨和趣向。

  【宗乘】 各宗所弘揚的宗義和教典。

  【宗密】 人名,又稱圭峰法師,爲華嚴宗之第五祖。

  【宗門】 專講禅宗的法門。其他法門,像天臺宗,淨土宗,法相宗,都叫教門。

  【宗門禅】 禅宗所傳的禅法。

  【宗因喻】 因明之叁支。見叁支條。

  【定】 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亂。

  【定力】 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的亂想,爲五力之一。

  【定水】 (喻)定心湛然,猶如止水。

  【定門】 定慧二門之一。見二門條。

  【定相】 1.常住不變的形相。2.入定的相狀。

  【定根】 禅定能生一切的功…

《佛學常見辭彙 七畫~九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