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P4

  ..续本文上一页

  【法要】 佛法的要义,亦即简约而枢要的法义。

  【法嗣】 继承法系的人。

  【法乳】 (喻)佛法如乳,能够长养人们的慧命。

  【法服】 又名法衣,为三衣的总称。

  【法音】 说法的声音。

  【法侣】 僧侣。

  【法施】 三施之一,即以自己所闻知的佛法去向别人演说。

  【法师】 精通三藏佛法,以法自师,复以法师人的出家人。

  【法恩】 指四恩中的三宝恩。

  【法悦】 由听闻佛法或是由思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

  【法座】 法师坐了说法的位子。

  【法财】 (喻)佛法能利润众生好像财宝一样。

  【法夏】 与法腊同义。

  【法流】 正法相续不断,如水长流。

  【法处】 十二处之一,即意根所对的境界。

  【法堂】 演说大法的厅堂。

  【法执】 执著一切法为实有,为二执之一。

  【法船】 (喻)佛法能使人了脱生死,好像船能渡人,过生死海而到涅槃的彼岸。

  【法智】 智度论所说十一智之一,即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无漏智。

  【法会】 演讲佛法或是供佛施僧的集会。

  【法爱】 指菩萨爱乐善法,为二爱之一。

  【法想】 思想佛法。

  【法尔】 天然的、自然的、不待造作的意思。

  【法尘】 六尘之一,法尘是意根所缘的境界,意根对前五根所缘的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吾人日常动作,虽已过去,而前尘影事,忆念不忘,即是法尘的作用。

  【法乐】 1.以法味为乐。2.行善积德以自娱。

  【法幛】 1.(喻)妙法高耸,如幛之上出。2.(喻)佛菩萨说法,能降伏魔军而得胜。

  【法数】 法门的数目,如三界、五蕴、五位、七十五法、四谛、六度、十二因缘等是。

  【法显】 中国晋朝时的高僧,隆安中,自长安西度流沙,历三十余国,持经南归,至京师,译出百余万言。平阳武阳人,俗姓龚。公元五七六年生,六五二年圆寂。

  【法灯】 (喻)正法如明灯能照破世间的黑暗。

  【法錀】 1.(喻)佛所说之法,能够辗碎众生的一切烦恼,好像巨轮能够辗碎一切的岩石和沙砾一样。2.佛所说之法,辗转传人,好像车轮的旋转,无远弗届。

  【法器】 1.具有修证佛法的根器。2.法会诵经时所用的器具。

  【法树】 (喻)佛法能生涅槃的果实,好像果树能生果子一样。

  【法缚】 思想被所知所见所束缚,也就是执著于法,与法执同义。

  【法药】 (喻)佛法如药,能医治一切众生的病痛。

  【法蕴】 1.与法藏同。2.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法腊】 又名夏腊,或戒腊,即比丘受戒的年岁。比丘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安居完毕,就是比丘的岁末,叫做法腊。

  【法印】 佛法的印契。有三法印与四法印,这些法即是佛法的准则,不合于法印者,即非佛法。

  【法住】 诸法住于其位,如如不动。

  【法体】 有为无为诸法的本体。

  【法灭】 佛法灭时,亦即在末法过后的时期。

  【法王子】 大菩萨的尊称,因大菩萨是出生于法王之家,而且能够传承佛法。

  【法王子住】 菩萨十住位之第九。

  【法身】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

  【法身佛】 佛三身之一。

  【法身塔】 安置法身舍利的塔。

  【法身观】 观佛法身的观法。

  【法身如来】 法身佛。

  【法身菩萨】 又名法身大士,为二种菩萨之一。见二种菩萨条。

  【法身无相】 诸佛的法身毫无虚妄之相。

  【法身有相】 依诸经一般的说法,法身是无相的,但依天台圆教的极意,则说法身决非无相,而是法性的理体具有依正色心,相相宛然。一个人若三惑究竟清净了,则本性常住之色心便会显现,而依正之二法亦会究竟清净。法华经方便品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同提婆品说:“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法身流转】 法身流转于五道,此法身系指随缘真如而言。经说:“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

  【法身大士】 见法身菩萨条。

  【法身本有】 法身本来就在一切众生的心中的意思。

  【法身舍利】 1.指佛所说的妙法。2.指佛所说的经典。3.指佛所说的实相中道之理。

  【法我】 二我之一,即法执。

  【法我见】 二种我见之一,如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称为法我见。

  【法性】 诸法的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即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

  【法性土】 三土之一,即法性身所住的国土。

  【法性身】 简称法身,佛三身之一。

  【法性空】 诸法的自性本空。

  【法性海】 法性深广不可测量如海。

  【法性生身】 1.二种菩萨身之一。2.五种法身之一。

  【法性法身】 二法身之一。见二法身条。

  【法性常乐】 法性是涅槃的别名,涅槃有常乐我净的四德,所以叫做法性常乐。

  【法性真如】 法性与真如。法性与真如,是同体异名。

  【法性随缘】 又名真如随缘,法性有不变与随缘二种,法性之体,随染缘而生流转的因果,随净缘而生还灭的因果,这种情形叫做法性随缘。

  【法性生身菩萨】 指在十圣位已证无生法性,舍三界生死,受不思议变易生死身的菩萨。

  【法门】 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

  【法门身】 天台就佛身立色身、法门身、实相身等三种身。见三身条。

  【法空】 诸法缘起性空,为二空或三空之一。缘起性空是说宇宙间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诸法,其性本空,无真实的自体可得。菩萨得此法空智慧,就能破除法执。

  【法空观】 二空观之一,即观色(物质)心(精神)等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作者,无受者,这是大乘菩萨的观慧。

  【法空智】 观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智慧。

  【法食】 1.以法为食,长养慧命。2.如法的食物,佛法对于食物有法制,依著法制的食,叫做法食。

  【法食时】 四食时之一,三世诸佛,都是以午时为食,过了午时即非时食。

  【法界】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法界身】 周遍于法界的身体,亦即佛三身中之法身。

  【法界佛】 华严经所说十种佛之一。佛证悟了一真法界的大智慧后,其大光明遍照于一切法界,故称法界佛。

  【法界性】 简称法界或法性。法界亦即法性。

  【法界观】 证入华严经所说的法界的观法,即一真法界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客观。

  【法界三昧】 谓修法界观,得法界定,透彻一真法界的玄理。

  【法界三观】 华严宗所立,即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见三观条。

  【法界圆融】 法界的一切法都是互相融通的意思。

  【法界缘起】 四种缘起之一。见四种缘起条。

  【法界实相】 法界与实相。法界与实相,是同体异名。

  【法界无碍智】 华严经所说十种智之一,即证入法界无碍理的智慧。

  【法华】 大乘妙法莲华经的简称。

  【法华会】 颂赞法华经的法会。

  【法华宗】 即天台宗,因天台宗是以法华经为本经。

  【法华一实】 法华经所说的都是一乘真实的教法。

  【法华二妙】 相对妙与绝对妙。

  【法华三昧】 三谛圆融的妙理现前,障中道的无明止息,摄一切法使归实相,名法华三昧。

  【法华三部】 三部法华宗的经典,即佛说无量义经、妙法莲华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法华八年】 佛说法华经的时间一共是八年。

  【法华忏法】 天台大师依法华经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之意,而定六根忏悔之仪式方法,著法华三昧行法(又名法华三昧忏仪)一卷,由此中抄出流行于世者,即法华忏法。

  【法华涅槃时】 五时之一,法华与涅槃二经同属醍醐昧,故合为一时。

  【法喜】 闻法之后心生欢喜。

  【法喜食】 二食之一。见二食条。

  【法无我】 见二无我条。

  【法无碍智】 又名法无碍解。见四无碍解条。

  【法无碍解】 见四无碍解条。

  【法报】 法身与报身。见三身条。

  【法报应】 法身、报身、应身。见三身条。

  【法报应化】 法身、报身、应化身。见三身条。

  【法鼓】 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好像击鼓使声音普遍听。法华经有击大法鼓和法鼓常鸣的话。

  【法螺】 宣扬佛法好像吹螺,声音远扬,广被大众。

  【法藏】 1.又名佛法藏,或如来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故名。2.人名,本康居国人,武后赐号贤首,是华严宗的第三祖。

  【法藏比丘】 阿弥陀佛在因位于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菩萨道时的名字。

  【法云】 (喻)佛说法如云,普荫一切众生,使得清凉自在。

  【法云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十地名。

  【法云等觉】 菩萨十地之第十位名法云地,过了法云地就是等觉,过了等觉就是佛的妙觉了。

  【法缘】 1.说法普结善缘。2.说法人的机缘很殊胜。

  【法缘慈悲】 谓破除我之相,而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生起慈悲的心。

  【法相】 诸法显现于外各别不同的相。

  【法相宗】 大乘八宗之一,因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因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又名唯识宗。

  …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