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P5

  ..续本文上一页【法处所摄色】 在十二处中,为法处所摄属的色法,名法处所摄色。有五种:一、极略色,即分析五根五尘等有质的实色,令之至极征者;二、极回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的显色,令之至极少者,因至难见,故名极回;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是依受戒仪式,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又因外表上看不见,故亦名无表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的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乃至空花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指由禅定力所变起的色声香味等境。

  【乳味】 见五味条。

  【乳经】 指华严经。

  【事】 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叫做事,离因缘造作之法则叫做理。

  【事相】 有实事的,或是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做事相;至于讲道理的,没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则叫做理性。

  【事造】 见理具条。

  【事度】 指五戒十善等世善。因五戒十善是有为的事相,故曰事,能度三途之苦厄,故曰度。

  【事证】 事理二证之一。见二证条。

  【事障】 二障之一,即贪、嗔、痴等,能使生死相续,障大涅槃。

  【事观】 二观之一,即观因缘所生的事相。

  【事忍】 指世间法的忍,共有三种,即力忍、反忍、忘忍。

  【事修】 执著事相的修,如将所做善事念念于心是。

  【事理】 1.因缘生之有为法叫做事,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叫做理。2.世间森罗万象之相叫做事,真如的理体叫做理。

  【事理二忏】 事忏和理忏。在三种忏悔中,作法忏和取相忏是事忏,无生忏是理忏。

  【事理三千】 事造三千与理具三千。见理具条。

  【事理无碍法界】 四法界之一。见四法界条。

  【使】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见十使条。

  【直了】 直下了悟,也就是当下顿悟的意思。

  【来迎】 佛菩萨从极乐世界前来迎接念佛的人。

  【来果】 来世的果报。

  【供具】 又叫做供物,即吾人时常拿来供养佛菩萨的物品,共有六种,即花、涂香、水、烧香、饭食、灯明等,如是次第,乃是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之六度。

  【供养】 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

  【供养法】 种种供养的方法。

  【依果】 又名依报,即身体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山河大地房屋器具等是。

  【依通】 依靠药力或是咒术而显现的神通。

  【依报】 又名依果。见依果条。

  【依圆】 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见三性条。

  【依止】 依赖止住。

  【依止甚深】 五甚深之一。见五甚深条。

  【依止阿阇梨】 五种阿阇梨之一。

  【依正】 依报与正报。世间国土房屋器具等,为身所依,叫做依报;众生五蕴假合之身,乃过去造业所感,叫做正报。

  【依正不二门】 十不二门之一。

  【依他】 依他起性的简称,为三性之一。万法无自性,不能单独的生起,须依靠众缘的具备,才能生长,名依他起性。

  【依他自性】 又名依他起性,三自性之一。见三自性条。

  【依他十喻】 依他之法,无有实体,故有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空花、变化事、寻香城等十种的譬喻。

  【依他起性】 见三性条。

  【依法不依人】 法四依之一。见四依条。

  【依义不依语】 法四依之一。见四依条。

  【到彼岸】 梵语波罗蜜多的义译,谓越过生死的大海而到达涅槃的彼岸。

  【制戒】 佛对弟子们所制订的戒律。

  【制门】 制止罪恶之门。如来悲德所垂,五逆十恶一律摄受,是为化门;如来智德所发,制止诸恶,毫无容赦,是为制门。以上二门也就是化制二教。

  【制教】 制止罪恶的教法,亦即戒律。

  【制听二教】 佛所制定必当受持的法,叫做制;听其方便随意执行的法,叫做听。故制法若不实行必有罪,听法不实行也不为罪。

  【刹那】 华译一念,指极短的时间。经上说,一弹指之间,即已含有六十个刹那了。

  【刹那生灭】 一刹那之间就有生灭的意思。

  【刹那三世】 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前刹那叫做过去,后刹那叫做未来。

  【刹那无常】 谓在一刹那之短促时间中,就已具有生住异灭的四相,变化无常。

  【刹帝利】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两舌】 十恶业之一,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两河】 尼连禅河与跋提河。佛在尼连禅河边成道,在跋提河边涅槃。前为有余涅槃之处,后为无余涅槃之处。

  【两界】 金刚界与胎藏界。

  【两垢】 有垢真如与无垢真如。有垢真如即自性清净的理体为烦恼所垢染,亦即在缠真如;无垢真如即佛果所显的清净理体,不为垢染所覆,亦即出缠真如。

  【两鼠】 黑白二鼠,以喻白天和晚上。

  【两足尊】 佛的尊号,因佛在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贵者,又两足是指佛福慧两足。

  【具寿】 比丘的通称,因比丘不但具有世间的寿命,而且具有法身的慧命。

  【具戒】 具足戒的简称。

  【具戒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二地名,因第二地三聚戒具足。

  【具戒方便】 在受持具足戒之前,应先方便的受持五戒或八戒。

  【具足戒】 具足圆满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是。

  【具知根】 三无漏根之一。见三无漏根条。

  【取】 对所爱的境界执取追求。

  【取支】 十二支之一。

  【取著】 对所爱的境界,执取贪著,不能舍离。

  【取结】 取与结,都是烦恼的别名。

  【受】 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受决】 与受记同义。

  【受空】 三轮体空之一。见三轮体空条。

  【受具】 受持具足戒。

  【受持】 领受忆持。

  【受记】 从佛处接受将来必当作佛的记别。

  【受随】 受是受持具足戒;随是随著戒体而去如法修行。

  【受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受用土】 三佛土之一。

  【受用身】 法相宗所立佛三身之一。见三身条。

  【受戒】 领受佛戒。

  【受戒入位】 受持佛戒,便等于进入了佛菩萨的法位。

  【受戒犍度】 二十犍度之一。

  【受想行识】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周遍法界】 谓法身的功德充满于无边的法界。

  【周遍含容观】 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见三观条。

  【咒】 梵语陀罗尼,华译为咒,即佛菩萨从禅定中所发出来的秘密语。

  【咒心】 咒语的精要。心就是精要的意思。

  【咒愿】 唱法语以愿求施主或是先亡福利。

  【表相】 表显出来的相貌。

  【泥洹】 即涅槃,又名灭度,是灭尽烦恼和度脱生死的意思。

  【招提】 四方的意思,如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为招提僧物,四方僧的住处为招提住处。魏太武造寺,以招提名之,由是招提便成为寺院的别名。

  【味尘】 六尘之一。

  【呵罗罗】 八寒地狱之一。智度论说:“呵婆婆,呵罗罗,侯侯,此三地狱,寒风噤颤,口不能开,因其呼声,而以名狱。”

  【命者】 十六神我之一。

  【命浊】 五浊之一。见五浊条。

  【命命鸟】 又名生生鸟、共命鸟,即共命之鸟,是一种一身两头的鸟类。

  【和尚】 吾师的意思,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和南】 稽首、敬化、度我等意思。

  【和众】 和合的僧众。

  【和敬】 六和敬。

  【和僧】 和合的僧众。

  【和香丸】 (喻)和种种之香末为一丸,以喻一法之中具有无量的佛法。

  【和合海】 (喻)僧众和合为一,好像海水普遍一味。

  【和合性】 在因果中,缘众和合,名为和合性。

  【和合众】 见和合僧条。

  【和合僧】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若有人以手段使他们分离,便叫做破和合僧,为五逆罪之一。

  【和合二圣】 清朝雍正帝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

  【和光接物】 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与尘俗人共处时要有谦和明智的态度,接物即待人接物的意思,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夜叉】 华译捷疾鬼,这种鬼能够在天空中飞行。

  【夜叉罗刹】 夜叉与罗刹。夜叉华译为捷疾鬼,罗刹华译为暴恶鬼,都是恶鬼之名。

  【夜摩】 夜摩天,华译时分,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名。

  【夜摩卢迦】 阎摩王的世界。

  【始士】 菩萨的义译。

  【始觉】 三觉之一。见三觉条。

  【孤起偈】 十二分教之一。

  【孤独园】 给孤独园的简称。见给孤独园条。

  【孤独地狱】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随著各人的别业,孤独的处在虚空或是山野之中。

  【宗风】 一宗的风化。

  【宗派】 宗教的支派。

  【宗趣】 宗旨和趣向。

  【宗乘】 各宗所弘扬的宗义和教典。

  【宗密】 人名,又称圭峰法师,为华严宗之第五祖。

  【宗门】 专讲禅宗的法门。其他法门,像天台宗,净土宗,法相宗,都叫教门。

  【宗门禅】 禅宗所传的禅法。

  【宗因喻】 因明之三支。见三支条。

  【定】 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定力】 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的乱想,为五力之一。

  【定水】 (喻)定心湛然,犹如止水。

  【定门】 定慧二门之一。见二门条。

  【定相】 1.常住不变的形相。2.入定的相状。

  【定根】 禅定能生一切的功…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