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德,故名根,为五根之一。
【定散】 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散者散乱,心常攀缘于六尘之境。
【定智】 禅定与智慧。
【定异】 在差别的因果中,互为差别,而不相混乱,叫做定异。
【定答】 非常肯定的答案,为四种问答之一。
【定业】 一定受报的业。定业有善恶两种,善的定业,定受乐果,恶的定业,定受苦果。
【定聚】 三聚之一。
【定学】 禅定之学,为三学之一。
【定光】 佛名。见定光佛条。
【定光佛】 燃灯佛。释迦佛在因位时曾买五朵花奉献给此佛,因而获得未来成佛的记别。
【定性】 指只有声闻或缘觉或菩萨之一种种子的众生,如果兼具二种或三种之种子的众生则叫做不定性,如果完全没有三乘之无漏种子,而只有人天之有漏种子的众生又叫做无种性。
【定性二乘】 定性声闻与定性缘觉。
【定性缘觉】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见五种性条。
【定性声闻】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见五种性条。
【定性喜乐地】 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第二禅天,因此地的天人,住于殊胜美妙的禅定之中,因而生起心识的喜乐,故名。
【定慧】 禅定与智慧,亦即三学中之二学。收摄散乱的心意为定;观察照了一切的事理为慧。
【定慧二乘】 以定慧二种法来配于吾人的左右手,左手为定手,右手为慧手。
【定共戒】 二戒之一。见二戒条。
【居士】 居家学佛之士。
【彼岸】 梵语波罗,华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涅槃。
【往生】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往相】 二回向之一。见二回向条。
【往还衣】 五种衲衣之一。
【往还二回向】 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见二回向条。
【往来八千返】 梵网经说,释迦佛来我们此世界度化众生,已经来去八千次了。
【念】 1.思念。2.讽诵。
【念力】 五力之一。
【念天】 六念之一。
【念死】 八念之一。
【念戒】 六念之一。
【念定】 正念与正定。
【念法】 六念之一。
【念持】 忆念和受持。
【念施】 六念之一。
【念珠】 念佛时所使用的记数珠。
【念根】 五根之一。
【念处】 所观念之处,亦即以智慧去观察的境界。
【念诵】 意念口诵佛的洪名或是经咒。
【念僧】 六念之一。
【念佛】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口中称念佛的名号;观想念佛是在静坐之中观念佛的相好功德;实相念佛是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道理。
【念佛宗】 净土宗的别名。
【念佛观】 五停心观之一。见五停心观条。
【念佛三昧】 念佛时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念佛回向】 念佛完毕之后所唱的回向文,就是观无量寿经所记载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的十六个字。
【念佛回向】 1.念佛的人,将所修的功德回向于净土,或是回向给亡者。2.念佛之后所唱的回向文。
【念佛往生】 一心一意的念佛,于命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往生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见四十八愿条。
【念念】 连续不断的意念。
【念念无常】 二无常之一。见二无常条。
【念无失】 十八不共法之一。
【念无灭】 十八不共法之一。
【忿】 即忿怒,遇不顺意时,轻则忿怒骂人,重则发生打人等不良行为,为二十随烦恼之一。
【忿结】 忿恨的心打成了结,很难消解。
【忿怒】 忿恨嗔怒。
【性】 实体之义。
【性心】 又名心性。心性本来不二,不过有真妄、动静、昏明的不同。性就是本性,也就是未动心前的心,它譬如水;心就是心念,也叫妄心、幻心,包括各种感受、印象、思维、认识等思想现象,它譬如波。水与波同是湿性,本来不异,但波是动相,水是静相,波动则昏乱,水清则月现,这样水与波又是不一。所以心与性是不一不异。
【性分】 诸法差别的自性。
【性地】 通教十地之一。见十地条。
【性宗】 法性宗的简称,即破万法之相,而显万法空寂的真性的宗派,如华严五教中的顿圆,天台四教中的别圆,八宗中的三论宗等都是。
【性戒】 二戒之一。见二戒条。
【性佛】 法性佛,亦即三身中之法身。
【性我】 本性之大我。去除了凡夫的妄我,才能归入于如来的性我。
【性具】 又名体具或理具,就是从本以来就有的意思。
【性海】 (喻)真如的理性深广如海。
【性恶】 本性所具的恶。
【性罪】 二罪之一。见二罪条。
【性遮】 1.性罪与遮罪。2.性戒与遮戒。
【性德】 本性之德。
【性空】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性空教】 南山三教之一。见三教条。
【性空观】 南山三观之一,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
【性相】 1.性就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2.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
【性相学】 性是诸法的本性,相是形相义理。俱舍与成实宗宣说小乘的性相,瑜伽唯识等宗宣说大乘的性相。学习上述诸论叫做性相学,也叫做法相学。
【性相一如】 谓理性和事相融通无碍,而体用不二。
【性相二宗】 法性宗与法相宗。见二宗条。
【所作】 身口意所动的造作。
【所藏】 阿赖耶三藏之一。见阿赖耶条。
【所缘】 缘是攀缘的意思,心识所攀缘的境界,叫做所缘。
【所缘缘】 四缘之一。见四缘条。
【所知依】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它是遍依圆三性所知法之所依,故名。
【所知障】 二障之一。见二障条。
【所遍计】 所普遍计度的法。
【披袒】 披是把袈娑盖著两肩,袒是露出右肩。
【披剃】 披起僧衣和剃发,指初出家做僧尼。
【拔苦】 救拔众生的痛苦。
【拔目鸟】 十王经所说的二种鸟之一。二鸟是无常鸟和拔目鸟。无常鸟是杜鹃,拔目鸟是乌鸦。
【拔舌地狱】 造作口业的人所堕落的地狱。
【拘卢】 北拘卢洲的简称。见四大洲条。
【拘尸那】 拘尸那拉城,是释尊入灭的地方。
【拘那牟尼】 佛名。见拘那含牟尼条。
【拘那含牟尼】 简称拘那含,华译金寂,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名。
【拘留孙佛】 又作俱留孙佛、鸠楼孙佛、拘留秦等,华译为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四尊佛名。
【拘摩罗天】 又作鸠摩罗伽天,华译为童子天,因此天主不但是初禅天的梵王,而且其颜面犹如童子,故名。
【放生】 释放被羁禁的生物。
【放逸】 放纵心思,任性妄为。
【放光】 佛用神通力来发放光明。大凡佛的种种放光,都对众生有利。放光也有各处的不同,如足底放光,是利益地狱道的众生,膝盖放光,是利益畜生道的众生,小腹放光,是利益饿鬼道的众生,肚脐放光,是利益修罗道的众生,胸口放光,是利益人道的众生,肩上放光,是利益天道的众生,口里放光,是利益小乘的众生,眉间放光,是利益大乘的众生,肉髻放光,是利益上乘的根机,或是召集大菩萨,或是灌十方诸佛之顶。
【放光动地】 佛要说深妙的经典时,通常先发放光明和震动大地。
【明】 1.智慧的别名。2.真言陀罗尼的别名。
【明王】 密宗诸尊的称号,如不动明王是。明代表智慧。为化度恶神恶鬼,有的现忿怒身相,以智慧力催伏魔障。
【明地】 菩萨十地中第三发光地的别名。见十地条。
【明处】 学习而生智慧之处,即五明。见五明条。
【明脱】 脱离愚痴叫做明;离开贪爱叫做脱。
【明达】 明是指三明,达是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明是明了的意思,达是通达的意思。
【明慧】 三明与三慧。
【明心见性】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明行足】 佛十号之一。见十号条。
【明月摩尼】 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明得萨埵】 指四善根位中暖位的圣人,因此位的圣人得明得定,故名。
【易行道】 二道之一。见二道条。
【东山法门】 指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
【东土九祖】 指天台宗在中国的相承,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惠威、玄朗、湛然。
【东台二密】 东密与台密,为日本密教的二大派别,此二密不同的地方,是东密以大日如来为本位,台密以释迦如来为本位。
【东胜身洲】 四大洲之一。见四大洲条。
【东方净琉璃医王】 药师如来。医王即药师,其国名叫净琉璃,在东方。
【果】 1.由前因而生的后果。2.由道力而证悟的果位。
【果人】 果上的人。有三种,即佛、辟支佛、阿罗汉。
【果分】 对因分而言,因分是尚在修因之位,果分是已达到果德不可思议的境界。
【果地】 所证之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声闻乘就有四果的分别。
【果果】 果中之至果,即无上大般涅槃。
【果号】 成正觉之后的佛名。
【果满】 果上的功德圆满。心地观经说:“因圆果满成正觉。”
【果德】 果上的功德,如涅槃之常乐我净四德是。
【果断】 修行人只把烦恼断除叫做子断,若连果报的身体也断即叫做果断。
【果位】 所证之果的地位。
【果位人】 已经证得果位的人…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