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阿罗汉、菩萨、佛等是。
【果报】 由于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叫做果,又因为这果是过去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的意义。
【果报土】 天台四土之一。见四土条。
【果缚】 被生死苦果所缚而不能解脱的意思。阿罗汉虽断烦恼但未入灭,名子缚已断,果缚犹存,若已灭度,入无余涅槃,便是连果缚也断了。
【果缚断】 把生死的苦果断除,也就是进入涅槃的意思。
【果能变】 唯识宗的术语,对因能变而言。八识种子,各生八识之现行,名因能变;这由种子而生的八识,于现行时,又必从自识的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名果能变。
【果极法身】 与法性身同义。
【枝末法錀】 三转法錀之一。
【枝末无明】 从根本无明所生的随烦恼。
【波旬】 六欲天魔王的名字。
【波斯匿】 古印度舍卫国国王的名字。
【波罗夷】 戒律中的极重罪,华译断头,喻如断头,不能再生。又译作弃,谓弃之于外。又译不共住,谓不能入僧数。又译退没,谓其退失道果。又译堕落,谓堕落于阿鼻地狱。犯此罪者,不名比丘,不名沙门,非释迦子。比丘犯杀、盗、淫、大妄语四戒,叫做四波罗夷。
【波罗密】 华译到彼岸。行者乘大行之船,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叫做到彼岸。
【波罗木叉】 华译为别解脱,是戒律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
【炎经】 涅槃经的别名。
【炎热地狱】 八大地狱之第六,此地狱火随身起,热苦不堪。
【盂兰盆】 华译为倒悬,是极苦的意思。
【直心】 正直而无谄曲的心。
【知见】 1.知识与见解。2.真知灼见。
【知法】 在显教是指能了知各种经典意义的人,在密教是指能了知秘密之事相的人。
【知论】 大智度论的别名。
【知足天】 兜率天的别名,亦即弥勒的净土。
【知息出】 十六特胜之一。
【知息长短】 十六特胜之一。
【知息遍身】 十六特胜之一。
【知苦断集】 苦是指四圣谛中的苦谛,即生死的果报,集是指四圣谛中的集谛,即烦恼的恶业,知苦断集是说知道了生死的痛苦之后,就应该把招集烦恼的恶业断除。
【知根无所畏】 菩萨四无所畏之一,即菩萨知道众生的根基,能够对机说法而无所怖畏。
【空】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空大】 五大之一,因虚空的体性广大,周遍于一切处。
【空见】 1.拨无因果的邪见。2.执著于空的见解。
【空色】 无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劫】 四劫之一,即此世界坏灭之后,二十中劫间,只有虚空的时期。
【空宗】 以空理为宗的派别,如小乘的成实宗和大乘的三论宗是。
【空门】 1.佛教的总名,因佛教阐扬空的道理,并以空法作为进入涅槃之门。2.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空法】 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理之法。
【空性】 依空而显的实性,即真如的别名。
【空定】 观察空相的禅定。
【空相】 诸法皆空的相状。因缘生的一切法,无有自性,此即是空的相状。
【空海】 虚空与大海。
【空教】 说明诸法皆空的道理的教法,指般若经。
【空经】 指般若部的经典。
【空轮】 1.指此世界最底层的虚空轮。2.空大亦叫做空轮。
【空慧】 观察空理的智慧。
【空谛】 天台宗所立三谛之一。见三谛条。
【空观】 观察诸法皆空的道理。
【空王】 佛的别名,因佛空无一切邪执。
【空王佛】 佛名。据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曾经一起在空王佛所发心学道。
【空有】 空与有。一切法缘生无有实体,叫做空;虽然性空但有假相,叫做有。
【空有二执】 又名有无二见,即执著空和执著有的二种见解。
【空有二观】 空观与有观。观无实我实法,叫做空观,此观能破我执;观有因果及涅槃,叫做有观,此观能破空执。
【空有二宗】 在中国佛教的八宗中,俱舍宗是小乘的有宗,成实宗是小乘的空宗,法相宗是大乘的有宗,三论宗是大乘的空宗。
【空无】 谓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
【空无我】 1.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我我所。2.无我所叫做空,无我见叫做无我。3.空与无我。
【空无边处】 无色界之第一天名。
【空无边处定】 修空无边处的禅定。在人间修得这种禅定的人,死后便生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去。
【空无边处地】 三界九地之一。
【空处】 无色界的一切都没有形色,叫做空处,因共有四处的分别,所以又叫做四空处,或四无色处。
【空处定】 四无色定之一,厌色缘空而入定,此定与无边的虚空相应,所以叫做空处定。
【空假中】 天台宗所立的三谛与三观。见三谛或三观条。
【空三昧】 三三昧之一。
【空居天】 凌空而处的天,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等四天,及色界的诸天是。
【空一切处】 又名空遍处,禅定的名字。
【空一显色】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因为这些颜色是须弥山四方天空所显的颜色,所以叫做空一显色。
【空即是色】 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则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华外道】 印度的小乘学者诽谤大乘是空华外道,非佛所说。
【空解脱门】 三解脱门之一。见三解脱门条。
【舍利】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舍利子】 1.华译灵骨,或坚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的。2.人名。见舍利弗条。
【舍利弗】 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舍利塔】 安置佛舍利的宝塔。
【舍卫】 地名,为古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华译为好名闻,因其国中政教善良,风俗敦厚,且充满许多有德有智的学者,嘉誉风闻各国,故名。
【舍卫国】 本名憍萨罗,舍卫是都城,今以首都代国名。
【舍那大戒】 梵网经所说的大乘菩萨戒,因是庐舍那佛所说的戒法,故名。
【花】 六种供物之一,是表示万行成就以庄严佛果。
【近圆】 具足戒的别名。
【近缘】 三缘之一。
【近住】 受持八关斋戒或是住在寺院里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男的叫做近住男,女的叫做近住女。
【近住律仪】 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近事】 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优婆夷即近事女。
【近事男】 梵语叫做优婆塞,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男子的通称。
【近事女】 梵语叫做优婆夷,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女子的通称。
【近事律仪】 指优婆塞和优婆夷所应受持的五戒。
【金山】 1.(喻)佛的身体。法华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2.指须弥山周围的七重金山。
【金口】 1.如来的身相是黄金色,故其口叫做金口。2.如来的口舌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故名金口。
【金界】 金刚界的简称。
【金胎】 金刚界与胎藏界。金刚界者,表金刚不坏之义,以明智慧坚固不坏,能摧破烦恼,犹如金刚。胎藏界者,表如胎藏子之义,以明理体广大,能摄万德,犹如胎藏。以上金胎两部是标帜大日如来理智二德的一对大法门,配之于事理因果,则金刚界是事是果,胎藏界是理是因。
【金流】 尼连河的别名。
【金华】 金波罗华的简称,即是金色的莲花。
【金骨】 佛舍利。
【金莲】 金刚部与莲花部,亦即胎藏界三部中的二部。
【金刚】 金刚石,其性坚利,坚故不为他物所坏,利故能损坏他物,故佛经常以之比喻坚利。
【金刚定】 又名金刚三昧,即菩萨于最后位时,断除最后一切最细微之烦恼而得的禅定。
【金刚山】 1.环绕世界的铁围山。2.须弥山。
【金刚杵】 兵器的名称,就是现在寺院里韦缈菩萨手里所拿的东西。
【金刚身】 (喻)佛身坚固,好像金刚不可坏。
【金刚顶】 金刚界诸经诸会的通名。
【金刚手】 手执金刚杖或金刚杵的菩萨。
【金刚界】 开显大日如来智德的部门。如来的智慧,能破诸惑障,而证实相之理,坚固锐利,有如金刚,故称为金刚界。
【金刚界五部】 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一、莲华部,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坯,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泥中,不朽不坯,故名金刚部;三、佛部,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四、宝部,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五、羯磨部,羯磨华译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愍,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金刚轮】 1.金刚的法錀,指密教。2.五轮之一,即金轮。
【金刚刹】 寺的别名。
【金刚座】 佛成等正觉时的座位,在摩羯陀国菩…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