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P8

  ..续本文上一页提伽耶菩提树下。

  【金刚神】 执金刚神的简称,又名金刚手,或金刚力士等,即手执金刚杵以保护佛法的神祇。

  【金刚众】 手执金刚杵的神祇众类,亦即金刚神的眷属。

  【金刚乘】 真言教的别名。

  【金刚慧】 通达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诸相的智慧。

  【金刚体】 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身体,即佛的身体。

  【金刚智】 1.(喻)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智慧,亦即佛的智慧。2.人名,为南印度光明国人,幼年出家,后受具戒,于中印那烂陀寺,广学大小乘,三藏兼通,三十一岁,礼龙智为师,经七年,于密法无所不通,尝于作法中,感见观自在菩萨现身,证明其学成就,令往东土弘密乘,乃航海来华传法。

  【金刚心】 菩萨的大心,因菩萨的大心坚固不能坏好像金刚。

  【金刚心菩萨】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萨,叫做等觉,意思是此觉已经与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时若回顾第十法云地,已经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则还差一点,所以只叫做金刚心菩萨,或无垢地菩萨。

  【金刚语言】 不出声的默诵经文。

  【金刚三昧】 又名金刚定。见金刚定条。

  【金刚后心】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刚,叫做金刚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时尚居众生位,出时则成佛,当住位完满,将届出定时,名金刚后心。

  【金刚灭定】 与金刚三昧同义。

  【金刚萨埵】 菩萨名,因执持金刚杵,故又名金刚手菩萨,密宗以大日如来为初祖,此金刚萨埵为第二祖。

  【金色头陀】 摩诃迦叶的别名,因他的身体呈现出金色而且有光,在释尊诸弟子中,以修头陀第一著称,故被称为金色头陀或饮光。

  【金光明忏法】 又名吉祥忏法,天台大师依金光明经而创之,宋遵式完成之,撰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一卷。

  【长衣】 比丘三衣或百一资具以外的衣。长是长物的意思。

  【长行】 行数很长的经文,即十二分教中的修多罗。

  【长老】 年高德邵的比丘。

  【长者】 1.年长或分尊的人。2.尊称有道德的人。

  【长物】 多余的东西,如比丘多余的衣钵金银米谷等是。

  【长钵】 比丘多余的铁钵。

  【长养】 生长养育功德善根。

  【长明灯】 又名续明灯,或无尽灯,即佛前日夜常明的灯。

  【长时修】 四修之一。见四修条。

  【长斋月】 适宜持续一个月斋食的月份,即正月、五月、九月。

  【阿】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阿含】 小乘经的总名,华译为法归,是万法归趣于此而无漏的意思。又译作无比法,即无可相比之法。共分为四部,即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

  【阿含时】 五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经的时期。

  【阿含部】 属于阿含的部门。

  【阿那律】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阿那含】 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阿那含果】 贝阿那含条。

  【阿那含向】 小乘四向中的第三向。见四向条。

  【阿利耶】 阿赖耶识。

  【阿伽陀】 药名,华译普去、无价、无病、不死药。

  【阿育王】 古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华译为无忧王,于公元前二七○年间,统一全印度,初奉婆罗门教,肆其暴行,杀戮兄弟、大臣、及无数人民,后来改信佛教,成为大护法,兴慈悲,施仁政,于国内建八万四千大寺,及八万四千宝塔,派遣宣教师,到四方传法,使佛教发扬于国外。

  【阿罗汉】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阿字观】 真言宗的观法,亦即观念阿字的方法。

  【阿字七义】 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字布心】 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布心,简称心心。

  【阿字数息观】 于出入息中观阿字的观法。

  【阿兰若】 华译为寂静处,是比丘所居住的寺院的总称。

  【阿兰若行】 十二头陀行之一。

  【阿兰若处】 华译为远离处,或空闲处,即远离热闹的空闲处。

  【阿修罗】 六道之一,华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作无端,因其容貌很丑陋。又译作无酒,言其国酿酒不成。性好斗,常与帝释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

  【阿修罗王】 法华经序品列有四个阿修罗王,即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缈阿修罗王、毗摩质多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

  【阿修罗界】 阿修罗的世界。

  【阿修罗道】 六道之一,多由嗔、慢、疑三个原因而投生。

  【阿修罗战】 阿修罗王与帝释的战斗。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食,无美女,于是互相憎嫉,时常战斗。

  【阿僧祇】 华译为无央数,是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阿僧祇劫】 华译为无央数劫。劫是计算时代的名词。

  【阿鼻】 华译为无间,即无间地狱。

  【阿鼻地狱】 八大地狱之一,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也是造极重罪的人死后所堕落的地方。

  【阿阇世】 国王名,是佛住世时摩竭陀国的统治者,为太子时,听恶友提婆达多的话,幽困父王频毗娑婆。即位后,并吞小国,威震四邻。但因害父罪,遍体生疮,至佛所忏悔,痊愈后,即皈依释尊,为佛门有力的护法。

  【阿阇梨】 华译为教授,或轨范正行,或悦众,即是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四分律五种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

  【阿难陀】 华译庆喜,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从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来随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

  【阿赖耶】 心识名,八识中的第八识,华译为藏识,藏字有三义,即能藏、所藏、执藏。能藏谓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恶种子;所藏谓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熏习的杂染法所覆藏;执藏谓阿赖耶识为第七识所执为自内我。又译作无没,即含藏诸法种子而不没失。又虽在生死而不没失,故名无没。

  【阿赖耶识】 八识中之第八识,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参考阿赖耶条。

  【阿梨耶识】 即阿赖耶识。

  【阿陀那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执持,言此识之力,能执取维持善恶业因,及有情身体,使不破坏。

  【阿摩罗识】 又作阿末罗,或庵摩罗,华译为无垢,即清净无垢之识,也是九识中的第九识。

  【阿鞞跋致】 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达此位。

  【阿弥陀佛】 译义为无量光,或无量寿,故亦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阿弥陀三尊】 中尊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势至菩萨。

  【阿弥陀忏法】 又叫做无量寿忏法,即忏悔罪障,神超净域的胜法。

  【阿弥陀佛三名】 阿弥陀佛有三种译名,即无量寿、无量光、甘露。

  【阿耨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阿字本不生】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

  【陀罗尼】 华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一种,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陀罗尼三昧】 发无量陀罗尼的禅定名。

  【雨华瑞】 法华六瑞之第三瑞,释尊将要说法华经而入于三昧时,天空中如雨般落下四种的花,叫做雨花瑞。

  【雨曼陀罗华】 由天降下曼陀罗华。

  【青鬼】 青色的鬼,在地狱中呵责罪人。

  【青莲】 梵语优钵罗,即青色的莲花,其叶修广,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拿来譬喻佛的眼睛。

  【青莲华】 见青莲条。

  【非人】 指天龙八部中似人而非人的鬼神。

  【非天】 阿修罗,因阿修罗的果报似天而非天。

  【非情】 无情识的事物,如草木土石等是。

  【非器】 不堪受持佛法的根器。

  【非色】 由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叫做色,非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即叫做非色,如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外的受想行识四蕴即是非色,故又称为非色的四蕴。

  【非色非心】 一切有为法分为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非四大所造成的叫做非色,不与心相应的法叫做非心。

  【非时】 晨朝至日中为时,日中至后夜为非时。

  【非时食】 不应该食的时候食,即过午之食。

  【非梵行】 又名不净行,即不净的行为,指淫事。

  【非有非空】 也不是有也不是空,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也是中道的道理。

  【非有非空门】 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非有想非无想定】 非有想非无想处的禅定。

  【非有想非无想天】 见非想非非想天条。

  【非有想非无想处】 在无色界的第四处,也是三界的最高处,生于此处的人,没有下地粗想的烦恼,故叫非有想,又叫非想,但不是没有细想的烦恼,故叫非无想,又叫非非想。外道错认此处为真的涅槃处。

  【非非想天】 非想非非想天的简称。

  【非非想处】 非想非非想处的简称。

  【非想非非想天】 无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无色界的第四层天,也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此天的禅定,无如下地的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又曰非非想。

  【非想非非想处定】 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

  …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