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七畫~九畫▪P8

  ..續本文上一頁提伽耶菩提樹下。

  【金剛神】 執金剛神的簡稱,又名金剛手,或金剛力士等,即手執金剛杵以保護佛法的神祇。

  【金剛衆】 手執金剛杵的神祇衆類,亦即金剛神的眷屬。

  【金剛乘】 真言教的別名。

  【金剛慧】 通達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諸相的智慧。

  【金剛體】 好像金剛一般堅固的身體,即佛的身體。

  【金剛智】 1.(喻)好像金剛一般堅固的智慧,亦即佛的智慧。2.人名,爲南印度光明國人,幼年出家,後受具戒,于中印那爛陀寺,廣學大小乘,叁藏兼通,叁十一歲,禮龍智爲師,經七年,于密法無所不通,嘗于作法中,感見觀自在菩薩現身,證明其學成就,令往東土弘密乘,乃航海來華傳法。

  【金剛心】 菩薩的大心,因菩薩的大心堅固不能壞好像金剛。

  【金剛心菩薩】 大乘五十二個階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薩,叫做等覺,意思是此覺已經與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時若回顧第十法雲地,已經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則還差一點,所以只叫做金剛心菩薩,或無垢地菩薩。

  【金剛語言】 不出聲的默誦經文。

  【金剛叁昧】 又名金剛定。見金剛定條。

  【金剛後心】 菩薩于最後位,斷最極微細煩惱之定,智用堅利,譬如金剛,叫做金剛定。有入住出叁心,入時尚居衆生位,出時則成佛,當住位完滿,將屆出定時,名金剛後心。

  【金剛滅定】 與金剛叁昧同義。

  【金剛薩埵】 菩薩名,因執持金剛杵,故又名金剛手菩薩,密宗以大日如來爲初祖,此金剛薩埵爲第二祖。

  【金色頭陀】 摩诃迦葉的別名,因他的身體呈現出金色而且有光,在釋尊諸弟子中,以修頭陀第一著稱,故被稱爲金色頭陀或飲光。

  【金光明忏法】 又名吉祥忏法,天臺大師依金光明經而創之,宋遵式完成之,撰金光明忏法補助儀一卷。

  【長衣】 比丘叁衣或百一資具以外的衣。長是長物的意思。

  【長行】 行數很長的經文,即十二分教中的修多羅。

  【長老】 年高德邵的比丘。

  【長者】 1.年長或分尊的人。2.尊稱有道德的人。

  【長物】 多余的東西,如比丘多余的衣缽金銀米谷等是。

  【長缽】 比丘多余的鐵缽。

  【長養】 生長養育功德善根。

  【長明燈】 又名續明燈,或無盡燈,即佛前日夜常明的燈。

  【長時修】 四修之一。見四修條。

  【長齋月】 適宜持續一個月齋食的月份,即正月、五月、九月。

  【阿】 華譯爲無,又雲真空,爲衆音之母,一切字的種子。

  【阿含】 小乘經的總名,華譯爲法歸,是萬法歸趣于此而無漏的意思。又譯作無比法,即無可相比之法。共分爲四部,即增一阿含、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

  【阿含時】 五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後十二年間在鹿野苑宣講阿含經的時期。

  【阿含部】 屬于阿含的部門。

  【阿那律】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稱。

  【阿那含】 聲聞乘四果中的第叁果名,華譯爲不還,或是不來,是斷盡欲界的煩惱的聖人的通稱。凡是修到此果位的聖人,未來當生于色界無色界,不再來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還。

  【阿那含果】 貝阿那含條。

  【阿那含向】 小乘四向中的第叁向。見四向條。

  【阿利耶】 阿賴耶識。

  【阿伽陀】 藥名,華譯普去、無價、無病、不死藥。

  【阿育王】 古印度摩竭陀國的國王,華譯爲無憂王,于公元前二七○年間,統一全印度,初奉婆羅門教,肆其暴行,殺戮兄弟、大臣、及無數人民,後來改信佛教,成爲大護法,興慈悲,施仁政,于國內建八萬四千大寺,及八萬四千寶塔,派遣宣教師,到四方傳法,使佛教發揚于國外。

  【阿羅漢】 聲聞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

  【阿字觀】 真言宗的觀法,亦即觀念阿字的方法。

  【阿字七義】 菩提心、法門、無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字布心】 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布心,簡稱心心。

  【阿字數息觀】 于出入息中觀阿字的觀法。

  【阿蘭若】 華譯爲寂靜處,是比丘所居住的寺院的總稱。

  【阿蘭若行】 十二頭陀行之一。

  【阿蘭若處】 華譯爲遠離處,或空閑處,即遠離熱鬧的空閑處。

  【阿修羅】 六道之一,華譯爲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無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譯作無端,因其容貌很醜陋。又譯作無酒,言其國釀酒不成。性好鬥,常與帝釋戰,國中男醜女美,宮殿在須彌山北,大海之下。

  【阿修羅王】 法華經序品列有四個阿修羅王,即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骞缈阿修羅王、毗摩質多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

  【阿修羅界】 阿修羅的世界。

  【阿修羅道】 六道之一,多由嗔、慢、疑叁個原因而投生。

  【阿修羅戰】 阿修羅王與帝釋的戰鬥。修羅有美女,無好食,諸天有好食,無美女,于是互相憎嫉,時常戰鬥。

  【阿僧祇】 華譯爲無央數,是多到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意思。

  【阿僧祇劫】 華譯爲無央數劫。劫是計算時代的名詞。

  【阿鼻】 華譯爲無間,即無間地獄。

  【阿鼻地獄】 八大地獄之一,又名無間地獄,即是受苦無間斷的地獄,也是造極重罪的人死後所墮落的地方。

  【阿阇世】 國王名,是佛住世時摩竭陀國的統治者,爲太子時,聽惡友提婆達多的話,幽困父王頻毗娑婆。即位後,並吞小國,威震四鄰。但因害父罪,遍體生瘡,至佛所忏悔,痊愈後,即皈依釋尊,爲佛門有力的護法。

  【阿阇梨】 華譯爲教授,或軌範正行,或悅衆,即是矯正弟子們行爲的比丘。四分律五種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經、依止等。

  【阿難陀】 華譯慶喜,是白飯王的兒子,提婆達多的弟弟,佛的從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後來隨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爲佛執事弟子,以多聞第一著稱。

  【阿賴耶】 心識名,八識中的第八識,華譯爲藏識,藏字有叁義,即能藏、所藏、執藏。能藏謂阿賴耶識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惡種子;所藏謂阿賴耶識爲前七識熏習的雜染法所覆藏;執藏謂阿賴耶識爲第七識所執爲自內我。又譯作無沒,即含藏諸法種子而不沒失。又雖在生死而不沒失,故名無沒。

  【阿賴耶識】 八識中之第八識,由如來藏與無明和合而生。參考阿賴耶條。

  【阿梨耶識】 即阿賴耶識。

  【阿陀那識】 阿賴耶識的別名,義爲執持,言此識之力,能執取維持善惡業因,及有情身體,使不破壞。

  【阿摩羅識】 又作阿末羅,或庵摩羅,華譯爲無垢,即清淨無垢之識,也是九識中的第九識。

  【阿鞞跋致】 華譯爲不退轉,是菩薩的階位名,要經過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達此位。

  【阿彌陀佛】 譯義爲無量光,或無量壽,故亦稱爲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阿彌陀叁尊】 中尊爲阿彌陀佛,左爲觀音菩薩,右爲勢至菩薩。

  【阿彌陀忏法】 又叫做無量壽忏法,即忏悔罪障,神超淨域的勝法。

  【阿彌陀佛叁名】 阿彌陀佛有叁種譯名,即無量壽、無量光、甘露。

  【阿耨菩提】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簡稱。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智名,華譯爲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

  【阿字本不生】 阿字譯爲無,又雲真空,爲衆音之母,一切字的種子,故即是般若實相的理體,無生無滅。

  【陀羅尼】 華譯爲總持,即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原有四種,咒陀羅尼,不過是其中一種,但通常皆以咒爲陀羅尼。

  【陀羅尼叁昧】 發無量陀羅尼的禅定名。

  【雨華瑞】 法華六瑞之第叁瑞,釋尊將要說法華經而入于叁昧時,天空中如雨般落下四種的花,叫做雨花瑞。

  【雨曼陀羅華】 由天降下曼陀羅華。

  【青鬼】 青色的鬼,在地獄中呵責罪人。

  【青蓮】 梵語優缽羅,即青色的蓮花,其葉修廣,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拿來譬喻佛的眼睛。

  【青蓮華】 見青蓮條。

  【非人】 指天龍八部中似人而非人的鬼神。

  【非天】 阿修羅,因阿修羅的果報似天而非天。

  【非情】 無情識的事物,如草木土石等是。

  【非器】 不堪受持佛法的根器。

  【非色】 由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叫做色,非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即叫做非色,如五蘊中除了色蘊之外的受想行識四蘊即是非色,故又稱爲非色的四蘊。

  【非色非心】 一切有爲法分爲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非四大所造成的叫做非色,不與心相應的法叫做非心。

  【非時】 晨朝至日中爲時,日中至後夜爲非時。

  【非時食】 不應該食的時候食,即過午之食。

  【非梵行】 又名不淨行,即不淨的行爲,指淫事。

  【非有非空】 也不是有也不是空,這是佛菩薩的境界,也是中道的道理。

  【非有非空門】 四門之一。見四門條。

  【非有想非無想定】 非有想非無想處的禅定。

  【非有想非無想天】 見非想非非想天條。

  【非有想非無想處】 在無色界的第四處,也是叁界的最高處,生于此處的人,沒有下地粗想的煩惱,故叫非有想,又叫非想,但不是沒有細想的煩惱,故叫非無想,又叫非非想。外道錯認此處爲真的涅槃處。

  【非非想天】 非想非非想天的簡稱。

  【非非想處】 非想非非想處的簡稱。

  【非想非非想天】 無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無色界的第四層天,也是叁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頂天。此天的禅定,無如下地的粗想,故曰非想,尚非無細想,故又曰非非想。

  【非想非非想處定】 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

  …

《佛學常見辭彙 七畫~九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