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阿羅漢、菩薩、佛等是。
【果報】 由于過去的業因造成現在的結果,叫做果,又因爲這果是過去的業因所召感的酬報,所以又叫做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果報的意義。
【果報土】 天臺四土之一。見四土條。
【果縛】 被生死苦果所縛而不能解脫的意思。阿羅漢雖斷煩惱但未入滅,名子縛已斷,果縛猶存,若已滅度,入無余涅槃,便是連果縛也斷了。
【果縛斷】 把生死的苦果斷除,也就是進入涅槃的意思。
【果能變】 唯識宗的術語,對因能變而言。八識種子,各生八識之現行,名因能變;這由種子而生的八識,于現行時,又必從自識的自體分,變現見相二分,名果能變。
【果極法身】 與法性身同義。
【枝末法錀】 叁轉法錀之一。
【枝末無明】 從根本無明所生的隨煩惱。
【波旬】 六欲天魔王的名字。
【波斯匿】 古印度舍衛國國王的名字。
【波羅夷】 戒律中的極重罪,華譯斷頭,喻如斷頭,不能再生。又譯作棄,謂棄之于外。又譯不共住,謂不能入僧數。又譯退沒,謂其退失道果。又譯墮落,謂墮落于阿鼻地獄。犯此罪者,不名比丘,不名沙門,非釋迦子。比丘犯殺、盜、淫、大妄語四戒,叫做四波羅夷。
【波羅密】 華譯到彼岸。行者乘大行之船,由生死苦惱的此岸,度到涅槃安樂的彼岸,叫做到彼岸。
【波羅木叉】 華譯爲別解脫,是戒律的別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惡業,別別解脫。
【炎經】 涅槃經的別名。
【炎熱地獄】 八大地獄之第六,此地獄火隨身起,熱苦不堪。
【盂蘭盆】 華譯爲倒懸,是極苦的意思。
【直心】 正直而無谄曲的心。
【知見】 1.知識與見解。2.真知灼見。
【知法】 在顯教是指能了知各種經典意義的人,在密教是指能了知秘密之事相的人。
【知論】 大智度論的別名。
【知足天】 兜率天的別名,亦即彌勒的淨土。
【知息出】 十六特勝之一。
【知息長短】 十六特勝之一。
【知息遍身】 十六特勝之一。
【知苦斷集】 苦是指四聖谛中的苦谛,即生死的果報,集是指四聖谛中的集谛,即煩惱的惡業,知苦斷集是說知道了生死的痛苦之後,就應該把招集煩惱的惡業斷除。
【知根無所畏】 菩薩四無所畏之一,即菩薩知道衆生的根基,能夠對機說法而無所怖畏。
【空】 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無實體,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實的意思。
【空大】 五大之一,因虛空的體性廣大,周遍于一切處。
【空見】 1.撥無因果的邪見。2.執著于空的見解。
【空色】 無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劫】 四劫之一,即此世界壞滅之後,二十中劫間,只有虛空的時期。
【空宗】 以空理爲宗的派別,如小乘的成實宗和大乘的叁論宗是。
【空門】 1.佛教的總名,因佛教闡揚空的道理,並以空法作爲進入涅槃之門。2.四門之一。見四門條。
【空法】 觀我空法空有爲空無爲空等空理之法。
【空性】 依空而顯的實性,即真如的別名。
【空定】 觀察空相的禅定。
【空相】 諸法皆空的相狀。因緣生的一切法,無有自性,此即是空的相狀。
【空海】 虛空與大海。
【空教】 說明諸法皆空的道理的教法,指般若經。
【空經】 指般若部的經典。
【空輪】 1.指此世界最底層的虛空輪。2.空大亦叫做空輪。
【空慧】 觀察空理的智慧。
【空谛】 天臺宗所立叁谛之一。見叁谛條。
【空觀】 觀察諸法皆空的道理。
【空王】 佛的別名,因佛空無一切邪執。
【空王佛】 佛名。據法華經說,釋尊與阿難曾經一起在空王佛所發心學道。
【空有】 空與有。一切法緣生無有實體,叫做空;雖然性空但有假相,叫做有。
【空有二執】 又名有無二見,即執著空和執著有的二種見解。
【空有二觀】 空觀與有觀。觀無實我實法,叫做空觀,此觀能破我執;觀有因果及涅槃,叫做有觀,此觀能破空執。
【空有二宗】 在中國佛教的八宗中,俱舍宗是小乘的有宗,成實宗是小乘的空宗,法相宗是大乘的有宗,叁論宗是大乘的空宗。
【空無】 謂一切事物都沒有自性。
【空無我】 1.一切法緣起性空,無我我所。2.無我所叫做空,無我見叫做無我。3.空與無我。
【空無邊處】 無色界之第一天名。
【空無邊處定】 修空無邊處的禅定。在人間修得這種禅定的人,死後便生到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去。
【空無邊處地】 叁界九地之一。
【空處】 無色界的一切都沒有形色,叫做空處,因共有四處的分別,所以又叫做四空處,或四無色處。
【空處定】 四無色定之一,厭色緣空而入定,此定與無邊的虛空相應,所以叫做空處定。
【空假中】 天臺宗所立的叁谛與叁觀。見叁谛或叁觀條。
【空叁昧】 叁叁昧之一。
【空居天】 淩空而處的天,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等四天,及色界的諸天是。
【空一切處】 又名空遍處,禅定的名字。
【空一顯色】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東洲銀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因爲這些顔色是須彌山四方天空所顯的顔色,所以叫做空一顯色。
【空即是色】 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則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華外道】 印度的小乘學者誹謗大乘是空華外道,非佛所說。
【空解脫門】 叁解脫門之一。見叁解脫門條。
【舍利】 1.鳥名。2.舍利弗母親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薩、羅漢、高僧等,寂後火化,每凝結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爲骨舍利,赤色爲血肉舍利,黑色爲發舍利,也有雜色的,那是綜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無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間無物能損壞,菩薩以下,其堅度便相應減少。
【舍利子】 1.華譯靈骨,或堅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結晶而成的。2.人名。見舍利弗條。
【舍利弗】 舍利華譯爲鹙鹭,弗華譯爲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號爲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稱身子,爲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稱。
【舍利塔】 安置佛舍利的寶塔。
【舍衛】 地名,爲古印度憍薩羅國的都城,華譯爲好名聞,因其國中政教善良,風俗敦厚,且充滿許多有德有智的學者,嘉譽風聞各國,故名。
【舍衛國】 本名憍薩羅,舍衛是都城,今以首都代國名。
【舍那大戒】 梵網經所說的大乘菩薩戒,因是廬舍那佛所說的戒法,故名。
【花】 六種供物之一,是表示萬行成就以莊嚴佛果。
【近圓】 具足戒的別名。
【近緣】 叁緣之一。
【近住】 受持八關齋戒或是住在寺院裏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男的叫做近住男,女的叫做近住女。
【近住律儀】 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近事】 親近奉事叁寶之義。梵語優婆塞即近事男,優婆夷即近事女。
【近事男】 梵語叫做優婆塞,即在家親近奉事叁寶的男子的通稱。
【近事女】 梵語叫做優婆夷,即在家親近奉事叁寶的女子的通稱。
【近事律儀】 指優婆塞和優婆夷所應受持的五戒。
【金山】 1.(喻)佛的身體。法華經說:“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2.指須彌山周圍的七重金山。
【金口】 1.如來的身相是黃金色,故其口叫做金口。2.如來的口舌如金剛一般堅固不壞,故名金口。
【金界】 金剛界的簡稱。
【金胎】 金剛界與胎藏界。金剛界者,表金剛不壞之義,以明智慧堅固不壞,能摧破煩惱,猶如金剛。胎藏界者,表如胎藏子之義,以明理體廣大,能攝萬德,猶如胎藏。以上金胎兩部是標幟大日如來理智二德的一對大法門,配之于事理因果,則金剛界是事是果,胎藏界是理是因。
【金流】 尼連河的別名。
【金華】 金波羅華的簡稱,即是金色的蓮花。
【金骨】 佛舍利。
【金蓮】 金剛部與蓮花部,亦即胎藏界叁部中的二部。
【金剛】 金剛石,其性堅利,堅故不爲他物所壞,利故能損壞他物,故佛經常以之比喻堅利。
【金剛定】 又名金剛叁昧,即菩薩于最後位時,斷除最後一切最細微之煩惱而得的禅定。
【金剛山】 1.環繞世界的鐵圍山。2.須彌山。
【金剛杵】 兵器的名稱,就是現在寺院裏韋缈菩薩手裏所拿的東西。
【金剛身】 (喻)佛身堅固,好像金剛不可壞。
【金剛頂】 金剛界諸經諸會的通名。
【金剛手】 手執金剛杖或金剛杵的菩薩。
【金剛界】 開顯大日如來智德的部門。如來的智慧,能破諸惑障,而證實相之理,堅固銳利,有如金剛,故稱爲金剛界。
【金剛界五部】 金剛界爲始覺上轉之法門,轉在迷之九識,成五種之果智,故分類爲五部。一、蓮華部,衆生心中有本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猶如蓮華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蓮華部;二、金剛部,衆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經無數劫,不朽不坯,能破煩惱,如金剛之久埋泥中,不朽不坯,故名金剛部;叁、佛部,此理智在凡位未顯,入果位則理智顯現,覺道圓滿,故名佛部;四、寶部,佛之萬德圓滿中,福德無邊,故名寶部;五、羯磨部,羯磨華譯作業,佛爲衆生而垂愍,成辦一切之事業,名羯磨部。
【金剛輪】 1.金剛的法錀,指密教。2.五輪之一,即金輪。
【金剛刹】 寺的別名。
【金剛座】 佛成等正覺時的座位,在摩羯陀國菩…
《佛學常見辭彙 七畫~九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