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言最下根人,若對于第六觀觀行尚未通達,則必有迷事的粗惑爲障,如是則當修五停心或六度等行,以對治事惑,助開正道理觀也。第八觀名知位次,謂于修行乃至證果的位次,如實了知。第九觀名能安忍,謂至此障轉慧開,神智爽利,于內外障礙,皆能安忍不動了。第十觀名離法愛,謂至此內外障惑,悉皆斷除,惟有法愛存在,若斷法愛,即發現真正中道。
【十念】 1.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2.念十口氣的南無阿彌陀佛。
【十念處】 菩薩所時常觀念的十種境界,即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境界念處、阿蘭若念處、都邑念處、名聞利養念處、如來學問念處、斷諸煩惱念處。
【十念往生】 觀無量壽經中所說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諸惡業的凡夫,在臨命終時,若遇到善緣的相助,急念十聲的阿彌陀佛,就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十波羅夷】 十重禁戒。見十重戒條。
【十波羅密】 施波羅密、戒波羅密、忍波羅密、精進波羅密、禅波羅密、般若波羅密、方便波羅密、願波羅密,力波羅密、智波羅密。此十波羅密是唯識論所立,稱爲十勝行,即菩薩在十地時所修行的道法。
【十波羅密菩薩】 檀波羅密等十位菩薩。
【十金剛心】 十種像金剛寶石一樣晶瑩銳利的心,即覺了法性、化度衆生、莊嚴世界、善根回向、奉事大師、實證諸法、廣行忍辱、長時修行、自行滿足、令他願滿。
【十金剛心向果】 十種回向的法門。梵網經心地品說:“十金剛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叁回向心,四達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心,十不壞心。諸佛當知,從是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
【十大弟子】 釋迦佛的十位大弟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侯羅密行第一。
【十遍處定】 與十一切處同。
【十甘露王】 阿彌陀佛的別名。
【十不二門】 色心不二門、內外不二門、修證不二門、因果不二門、染淨不二門、依正不二門、自他不二門、叁業不二門、權實不二門、受潤不二門。
【十不善業】 十種不良善的行爲。見十惡條。
【十發趣心】 即十住法門。梵網經心地品說:“十發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叁忍心,四進心,五定心,六慧心,七願心,八護心,九喜心,十頂心。諸佛當知,從是十發趣入堅法忍中。”
【十種不淨】 愚癡有十種的不淨,即身不淨、口不淨、意不淨、行不淨、住不淨、坐不淨、臥不淨、自行不淨、化他不淨、所期不淨。
【十種方便】 布施方便、持戒方便、忍辱方便、精進方便、禅定方便、智慧方便、大慈方便、大悲方便、覺悟方便、轉不退法錀方便。
【十種自在】 一、壽命自在。菩薩成就法身慧命,已無生死壽夭之數,雖經曆萬劫而不增長,即短促的刹那亦不減退,但爲渡衆生,隨機示現長短壽命之相,其心無所挂礙。二、心自在。菩薩了達諸法空性,不受任何的挂礙,故能智慧方便,入無量叁昧,遊戲神通,超然獨立。叁、財自在。菩薩能以無量福德莊嚴無量佛土,亦以無量珍寶物資布施衆生,更作無畏與法樂布施,救護與滿足一切衆生之所欲樂。四、業自在。菩薩梵行已立,所作皆辦,我生已盡,不受後有,再不受業的拘束。五、生自在。菩薩住于無生法忍中,但爲饒益衆生,所以隨類受生,藉以度脫無量衆生,但卻能去住無礙,生死無染。六、願自在。菩薩能隨願樂成,無有障礙,在各種刹土中,皆能修成無上正等正覺。七、解自在。菩薩能了達諸法,破一切所執,故能勝解成就,且能示現種種色身,爲諸衆生演說無量妙法。八、如意自在。菩薩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爲度諸衆生,能于各種世界中,示現變化,隨意自如。九、智自在。菩薩悲智俱足,能于十方世界,演說圓音利樂一切衆生。十、法自在,菩薩辯才無礙,爲度衆生樂說諸法,于諸法中,圓融通達。
【十種行願】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
【十種依果】 菩薩遵循著菩薩乘去修行,所獲得的功德有十種,叫做十種依果,即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大乘)、善知識依果(隨順和合)、善根依果(長養諸善根)、諸波羅密依果(究竟修行)、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諸願依果(長養菩提)、諸行依果(廣爲修習)、菩薩依果(得一生補處)、供養佛依果(信心不壞)、一切如來依果(離正教轉倒)。
【十種智力】 十智與十力。見十智與十力條。
【十種智明】 1.指華嚴經十明品所說的十種智明,即善知他心智明、無礙天眼智明、深入過去際無礙宿命智明、深入未來際劫智明、無礙清淨天耳智明、安住無畏神力智明、分別一切言音智明、出生無量阿僧祇色身莊嚴智明、一切諸法真實智明、一切諸法滅定智明。2.指華嚴經離世間品所說的十種智明,即知一切境界業報智明、知一切境界寂妙滅智明、知一切所緣唯一相智明、能以妙音普聞十方智明、普壞染著心智明、能以方便受生智明、舍離想受境界智明、知一法無相無性智明、知衆生緣起本無有生智明、以無著心濟渡衆生智明。
【十種衆生】 十法界的衆生。
【十種觀法】 天臺宗所說的十乘觀法。
【十種供養】 華、香、璎珞、抹香、塗香、燒香、繪幢幡、衣服、妓樂、合掌。
【十種方便戒】 又名叁世無障礙戒,即密教所說的方便戒,亦即大乘的十善戒。
【十種方便學處】 即十種方便戒。
【十種有依行輪】 有依行是有可以依憑的行業的意思,輪是摧破的意思,合起來說,就是衆生可以依憑這十種的行業去修習菩提,最終能夠摧破一切的煩惱惑業。即具足淨信,具足慚愧,安住律儀,安住慈心,安住悲心,安住喜心,安住舍心,具正皈依,具足精進,常住寂靜。
【十根本煩惱】 與十使同。
【十萬億佛土】 指極樂世界。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十蓮華藏世界】 無盡的蓮華藏世界。十就是表示滿數和無盡的意思。
【十一位】 十地加等覺,叫做十一位。
【十一法】 比丘所應成就的十一種法,即戒、定、慧、解脫、解脫見慧、根寂、知足、修法、知方使、分別義、不著利。
【十一果】 比丘若以慈心修一切布施,則能獲得十一有的果報。
【十一想】 謂比丘應以十一想來思念如來,即戒意清淨、威儀具足、諸根不錯、信意不亂、常有勇健意、苦樂不以爲意、意不忘失、止觀現在前、叁昧意無休息、智慧意無量、觀佛無厭息。
【十一切處】 又名十遍處,即觀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等十法,使其一一周遍于一切處。
【十一苦法】 阿練若、乞食、一處坐、一時食、正中食、不擇家食、守叁衣、坐樹下、露坐閑靜處、著補衲衣、在冢間住。若有人能于十一年中學習此苦法,則此生可得阿那含果,再生可得阿羅漢果。
【十一遍使】 即七見二疑二無明。七見是邪見、我見、常見、斷見、戒盜見、果盜見、疑見;二疑是疑事、疑理;二無明是根本無明、枝末無明。
【十一遍行惑】 與十一遍使同。
【十二入】 即六根與六塵。與十二處同。
【十二支】 十二因緣。
【十二地】 十地和等覺、妙覺。
【十二處】 六根六塵合稱爲十二處。處是出生之義,即由六根六塵出生六識。則六根、六塵、六識便合成十八果。
【十二光佛】 阿彌陀佛的十二個光明尊號,即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十二因緣】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緣起,是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十二因緣是無明(貪嗔癡等煩惱爲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諸業)、識(業識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兒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觸(出胎與外境接觸)、受(與外境接觸生起苦樂的感受)、愛(對境生愛欲)、取(追求造作)、有(成業因能招感未來果報)、生(再受未來五蘊身)、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叁世起惑、造業、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複始,至于無窮。茲列表說明如下:
┌1 無明 (貪嗔癡等煩惱)─────(惑) ┌過去二因─┤ │ └2 行 (造作諸業)───────(業) │ ┌3 識 (業識投胎)───────(苦) │ │4 名色 (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現在五果─┤5 六入 (長成眼等六根人形)───(苦) 十二因緣 │ │6 觸 (出胎與外境接觸)────(苦) 與 ─┤ └7 受 (與外境接觸生苦樂感受)─(苦) 叁世因果 │ ┌8 愛 (對境生愛欲)──────(惑) │現在叁因─┤9 取 (追求造作)───────(惑) │ └10 有 (成業因能招未來果報)──(業) └未來二果─┌11 生 (再受未來五蘊身)────(苦) └12 老死 (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苦)
|
【十二緣起】 十二因緣的別名。緣起是諸法衆緣和合而生起的意思。
【十二有支】 十二因緣的別名。有即世間所有,支即支分,謂所有生死流轉,皆不出此十二支分。
【十二緣門】 十二因緣。
【十二分教】 十二部經。
…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