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言最下根人,若对于第六观观行尚未通达,则必有迷事的粗惑为障,如是则当修五停心或六度等行,以对治事惑,助开正道理观也。第八观名知位次,谓于修行乃至证果的位次,如实了知。第九观名能安忍,谓至此障转慧开,神智爽利,于内外障碍,皆能安忍不动了。第十观名离法爱,谓至此内外障惑,悉皆断除,惟有法爱存在,若断法爱,即发现真正中道。
【十念】 1.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2.念十口气的南无阿弥陀佛。
【十念处】 菩萨所时常观念的十种境界,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学问念处、断诸烦恼念处。
【十念往生】 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诸恶业的凡夫,在临命终时,若遇到善缘的相助,急念十声的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十波罗夷】 十重禁戒。见十重戒条。
【十波罗密】 施波罗密、戒波罗密、忍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波罗密、般若波罗密、方便波罗密、愿波罗密,力波罗密、智波罗密。此十波罗密是唯识论所立,称为十胜行,即菩萨在十地时所修行的道法。
【十波罗密菩萨】 檀波罗密等十位菩萨。
【十金刚心】 十种像金刚宝石一样晶莹锐利的心,即觉了法性、化度众生、庄严世界、善根回向、奉事大师、实证诸法、广行忍辱、长时修行、自行满足、令他愿满。
【十金刚心向果】 十种回向的法门。梵网经心地品说:“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回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
【十大弟子】 释迦佛的十位大弟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
【十遍处定】 与十一切处同。
【十甘露王】 阿弥陀佛的别名。
【十不二门】 色心不二门、内外不二门、修证不二门、因果不二门、染净不二门、依正不二门、自他不二门、三业不二门、权实不二门、受润不二门。
【十不善业】 十种不良善的行为。见十恶条。
【十发趣心】 即十住法门。梵网经心地品说:“十发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入坚法忍中。”
【十种不净】 愚痴有十种的不净,即身不净、口不净、意不净、行不净、住不净、坐不净、卧不净、自行不净、化他不净、所期不净。
【十种方便】 布施方便、持戒方便、忍辱方便、精进方便、禅定方便、智慧方便、大慈方便、大悲方便、觉悟方便、转不退法錀方便。
【十种自在】 一、寿命自在。菩萨成就法身慧命,已无生死寿夭之数,虽经历万劫而不增长,即短促的刹那亦不减退,但为渡众生,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二、心自在。菩萨了达诸法空性,不受任何的挂碍,故能智慧方便,入无量三昧,游戏神通,超然独立。三、财自在。菩萨能以无量福德庄严无量佛土,亦以无量珍宝物资布施众生,更作无畏与法乐布施,救护与满足一切众生之所欲乐。四、业自在。菩萨梵行已立,所作皆办,我生已尽,不受后有,再不受业的拘束。五、生自在。菩萨住于无生法忍中,但为饶益众生,所以随类受生,藉以度脱无量众生,但却能去住无碍,生死无染。六、愿自在。菩萨能随愿乐成,无有障碍,在各种刹土中,皆能修成无上正等正觉。七、解自在。菩萨能了达诸法,破一切所执,故能胜解成就,且能示现种种色身,为诸众生演说无量妙法。八、如意自在。菩萨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为度诸众生,能于各种世界中,示现变化,随意自如。九、智自在。菩萨悲智俱足,能于十方世界,演说圆音利乐一切众生。十、法自在,菩萨辩才无碍,为度众生乐说诸法,于诸法中,圆融通达。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十种依果】 菩萨遵循著菩萨乘去修行,所获得的功德有十种,叫做十种依果,即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大乘)、善知识依果(随顺和合)、善根依果(长养诸善根)、诸波罗密依果(究竟修行)、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诸愿依果(长养菩提)、诸行依果(广为修习)、菩萨依果(得一生补处)、供养佛依果(信心不坏)、一切如来依果(离正教转倒)。
【十种智力】 十智与十力。见十智与十力条。
【十种智明】 1.指华严经十明品所说的十种智明,即善知他心智明、无碍天眼智明、深入过去际无碍宿命智明、深入未来际劫智明、无碍清净天耳智明、安住无畏神力智明、分别一切言音智明、出生无量阿僧祇色身庄严智明、一切诸法真实智明、一切诸法灭定智明。2.指华严经离世间品所说的十种智明,即知一切境界业报智明、知一切境界寂妙灭智明、知一切所缘唯一相智明、能以妙音普闻十方智明、普坏染著心智明、能以方便受生智明、舍离想受境界智明、知一法无相无性智明、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以无著心济渡众生智明。
【十种众生】 十法界的众生。
【十种观法】 天台宗所说的十乘观法。
【十种供养】 华、香、璎珞、抹香、涂香、烧香、绘幢幡、衣服、妓乐、合掌。
【十种方便戒】 又名三世无障碍戒,即密教所说的方便戒,亦即大乘的十善戒。
【十种方便学处】 即十种方便戒。
【十种有依行轮】 有依行是有可以依凭的行业的意思,轮是摧破的意思,合起来说,就是众生可以依凭这十种的行业去修习菩提,最终能够摧破一切的烦恼惑业。即具足净信,具足惭愧,安住律仪,安住慈心,安住悲心,安住喜心,安住舍心,具正皈依,具足精进,常住寂静。
【十根本烦恼】 与十使同。
【十万亿佛土】 指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十莲华藏世界】 无尽的莲华藏世界。十就是表示满数和无尽的意思。
【十一位】 十地加等觉,叫做十一位。
【十一法】 比丘所应成就的十一种法,即戒、定、慧、解脱、解脱见慧、根寂、知足、修法、知方使、分别义、不著利。
【十一果】 比丘若以慈心修一切布施,则能获得十一有的果报。
【十一想】 谓比丘应以十一想来思念如来,即戒意清净、威仪具足、诸根不错、信意不乱、常有勇健意、苦乐不以为意、意不忘失、止观现在前、三昧意无休息、智慧意无量、观佛无厌息。
【十一切处】 又名十遍处,即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等十法,使其一一周遍于一切处。
【十一苦法】 阿练若、乞食、一处坐、一时食、正中食、不择家食、守三衣、坐树下、露坐闲静处、著补衲衣、在冢间住。若有人能于十一年中学习此苦法,则此生可得阿那含果,再生可得阿罗汉果。
【十一遍使】 即七见二疑二无明。七见是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二疑是疑事、疑理;二无明是根本无明、枝末无明。
【十一遍行惑】 与十一遍使同。
【十二入】 即六根与六尘。与十二处同。
【十二支】 十二因缘。
【十二地】 十地和等觉、妙觉。
【十二处】 六根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即由六根六尘出生六识。则六根、六尘、六识便合成十八果。
【十二光佛】 阿弥陀佛的十二个光明尊号,即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十二因缘】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无明(贪嗔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触(出胎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爱(对境生爱欲)、取(追求造作)、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生(再受未来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兹列表说明如下:
┌1 无明 (贪嗔痴等烦恼)─────(惑) ┌过去二因─┤ │ └2 行 (造作诸业)───────(业) │ ┌3 识 (业识投胎)───────(苦) │ │4 名色 (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现在五果─┤5 六入 (长成眼等六根人形)───(苦) 十二因缘 │ │6 触 (出胎与外境接触)────(苦) 与 ─┤ └7 受 (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苦) 三世因果 │ ┌8 爱 (对境生爱欲)──────(惑) │现在三因─┤9 取 (追求造作)───────(惑) │ └10 有 (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业) └未来二果─┌11 生 (再受未来五蕴身)────(苦) └12 老死 (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苦)
|
【十二缘起】 十二因缘的别名。缘起是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意思。
【十二有支】 十二因缘的别名。有即世间所有,支即支分,谓所有生死流转,皆不出此十二支分。
【十二缘门】 十二因缘。
【十二分教】 十二部经。
…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