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P15

  ..續本文上一頁體中有一個我的見解。

  【人我見】 二我見之一、如計有我、人、衆生、壽者等,都稱爲人我見。

  【人非人】 1.緊那羅的別名,因緊那羅似人而非人。2.天龍八部衆的總稱。

  【人無我】 又名衆生無我、生空、人空、我空等,人體爲五蘊假和合,其中無真實的我體,故雲人無我。二無我之一。

  【人無我智】 二無我智之一。

  【入】 悟了真理的意思。

  【入心】 在叁乘行位的十地中,每一地都分爲入、住、出的叁位,初入其地,叫做入心。

  【入定】 入于禅定之中。

  【入空】 悟入諸法性空的道理。

  【入信】 由信入道的意思。

  【入聖】 進入聖人的地位。

  【入滅】 證入涅槃,又名圓寂,也作爲聖者謝世的代名詞。

  【入觀】 入于觀照之中。

  【入世】 入于世間以普度衆生。

  【入世法】 入于世間以解除衆生痛苦的方法。入世法講求去叁毒,持五戒,弘十善,行六度,這也是出世法的基礎。

  【入法界】 法界是諸法的理體,而諸佛所證的境界,正是這種諸法的理體,叫做入法界。

  【入我我入】 如來的叁密入于我,我的叁業入于如來,亦即如來的叁密與衆生的叁業,彼此相應互入,因而具足一切諸佛的功德于吾身,這種情形叫做叁平等,也叫做叁平等觀。

  【入住出叁心】 在菩薩階位的十地中,每一地都分爲叁位,就是入其地位,居其地位,和出其地位,當出其地位之後,又再進入于後一地之中。

  【了因】 二因之一,即以智慧去透視事物的原理,如燈照物,了了可見。

  【了悟】 已經醒悟。

  【了生】 了脫生死。

  【了義】 說理非常透徹究竟的意思。

  【了義經】 說理非常透徹和究竟的經典。

  【刀途】 叁途之一,即畜生道的別名,因畜生常被殺而死。

  【力忍】 一個人在受辱的時候,縱然已起嗔心,但如能即時覺悟嗔火之害,以功力克製,竭力忍耐,使不發作此種功夫稍有勉強,故名力忍。

  【力波羅密】 十波羅密之一。

  叁畫

  【叁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來加持力,即如來的加持;叁、法界力,即自心所具的佛性。2.慧眼力、法眼力、化導力。3.佛威力、叁昧力、行者本願功德力。

  【叁大】 體大、相大、用大。體大是一切衆生心的體性,真如平等,無生無滅,不增不減,畢竟常在;相大是一切衆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樂我淨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衆生心的體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內可自我觀照,薰陶妄心,外可顯現報化二身,教化衆生。此叁大中之體大是真如的體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叁土】 叁佛土。

  【叁五】 叁性與五法,是唯識的法相。

  【叁心】 1.觀無量壽經說:“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國。”2.一、淳心,即信心深厚;二、一心,即信心純一;叁、相續心,即信心相續不雜余念。3.由歡喜地至法雲地之十地中,每一地都分爲入住出叁位,叫做叁心,入心是初入其地的時分,住心是住于其地的時分,出心是將出其地以便進入于後一地的時分。

  【叁火】 叁毒之火,即貪嗔癡。

  【叁光】 1.色界的第二禅天,有少光天、無量光天與光音天等叁天,叫做叁光。2.指星星月亮太陽。

  【叁衣】 安陀會、郁多羅僧、僧伽黎。安陀會華譯爲中著衣,五條製成;是平常起臥時著的;郁多羅僧華譯爲上衣,七條製成,是作法事入衆時所披的;僧伽黎華譯爲衆聚時衣,又稱爲大衣,由九條至二十五條製成,是做大法會,或是見國家元首重臣時所穿的。

  【叁印】 叁法印。見叁法印條。

  【叁行】 福行、罪行、不動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業;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惡等之惡業;不動行是四禅、四空處的禅行,也可以說是無漏解脫叁昧的出世間行。

  【叁多】 1.多近善友、多聞法音、多修不淨觀。2.多供養佛、多事善友、多問法要。

  【叁戒】 在家戒、出家戒、道俗共戒。在家戒即八戒;出家戒即十戒與具足戒;道俗共戒即五戒。

  【叁苦】 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時所生的苦;壞苦是偶現之樂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叁苦俱全,色界只有壞行二苦,無色界則只有行苦。

  【叁有】 1.叁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叁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叁、無色有,即無色界的生死。2.本有、當有、中有。本有指現生的身心;當有指未來的身心;中有指本有與當有之間所受的身心。

  【叁劫】 1.叁大阿僧祇劫的簡稱,又名叁無數劫,即菩薩修行成佛所須經過的年數。2.指過去現在未來叁劫,過去劫名莊嚴劫,現在劫名賢劫,未來劫名星宿劫。

  【叁災】 劫末所起的叁種災害,有大小的分別,大叁災是世界將毀壞時所起的水火風叁災,小叁災是指在住中劫時,每一小劫中的饑馑、疾疫、刀兵叁災。

  【叁性】 1.唯識宗把宇宙萬法分爲叁種性質,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普遍計度一切法,然後顛倒迷執,認爲或有或無者,名遍計所執性;萬法皆無自性,不能單獨生起,須靠衆緣俱備,然後乃生,名依他起性;諸法的本體,名爲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滿十方,具有圓滿成就真實之性,名圓成實性。此中遍計爲妄有,依他爲假有,圓成爲實有。2.善性、惡性、無記性。善性是現世及來世對自他都有益處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惡性是于現世及來世對自他都有害處者,如貪等惡心及惡心所起一切的惡業是;無記性是非善非惡,不可記別之法。

  【叁受】 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是環境不如意時心中所生起的苦惱感受;樂受是環境順意時心中所生起的快樂感受;不苦不樂受又名舍受,即處于不順不逆的環境時心中所生起的不苦不樂感受。

  【叁明】 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來世的事;漏盡明是以聖智斷盡一切的煩惱。以上叁者,在阿羅漢叫做叁明,在佛卻叫做叁達。

  【叁治】 叁叁昧的別名。見叁叁昧條。

  【叁味】 出家味、讀誦味、坐禅味。

  【叁毒】 貪、嗔、癡。貪是貪愛五欲,嗔是嗔恚無忍,癡是愚癡無明,因貪嗔癡能毒害人們的身命與慧命,故名叁毒。

  【叁果】 聲聞乘的果位名,梵語叫做阿那含,華譯爲不還,意即修到了此果位的人,便不再來人間受生死了。

  【叁和】 指根、境、識叁事和合,唯識論說:“根境識互相隨順,故名叁和,觸依彼生。”

  【叁武】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他們都很仇視佛教,破壞佛教,世稱叁武之難。

  【叁使】 又名叁天使,即生、病、死。

  【叁垢】 叁毒的別名,即貪、嗔、癡。

  【叁衍】 叁乘。衍是梵語衍那的簡稱,華譯就是乘。叁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

  【叁施】 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以財物去救濟貧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聞悉的佛法去向人演說;無畏施是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別人的怖畏和痛苦。

  【叁根】 1.指貪嗔癡,因它們能夠生長衆生的惡業。2.衆生善根的強弱有叁種,即上根、中根、下根。3.叁無漏根的簡稱。

  【叁病】 1.貪病、嗔病、癡病。貪病是貪心的毛病,修不淨觀可冶;嗔病是嗔恚的毛病,修慈悲觀可治;癡病是愚癡的毛病,修因緣觀可治。2.謗大乘、五逆罪、一闡提。這是屬于難治的叁病。

  【叁修】 1.無常修、非樂修、無我修。無常修是聲聞乘行人因不知法身常住的德性,所以只是觀察一切有爲法的無常;非樂修是聲聞乘行人因不知諸法中自有涅槃寂滅的快樂,所以只是觀察諸法的苦而已;無我修也是聲聞乘行人因不知有自在無礙的真我,所以只是觀察五蘊之空而已。以上叁修都是聲聞乘行人的劣叁修。2.常修、樂修、我修。常修是菩薩知法身的理體乃常住不滅,所以破除聲聞乘行人對于無常的執著;樂修是菩薩知諸法中自有涅槃之樂,所以破除聲聞乘行人對于苦的執著;我修是菩薩知無我法中自有真我的存在,所以破除聲聞乘行人對于無我的執著。以上叁修是菩薩乘行人的勝叁修。

  【叁尊】 1.指佛法僧叁寶。2.西方叁尊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藥師叁尊是藥師佛、日光、月光;釋迦叁尊是釋迦佛、文殊、普賢。

  【叁祇】 叁大阿僧祇劫的簡稱,是菩薩修行成佛的年數,阿僧祇是極大的數目字,所以又譯爲無央數。

  【叁惑】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見思惑是凡夫的惑,見思惑中的見惑是知見上的迷惑錯誤,如身見邊見等五不正見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錯誤,如貪嗔癡慢疑等五煩惱是,聲聞緣覺行人若斷了此二惑,即能證得阿羅漢果,出離叁界;塵沙惑是菩薩的惑,菩薩化度衆生,如果不通達如塵如沙的無量法門,則不能完成教化衆生的事業,故名塵沙惑;無明惑系根本無明,能障蔽中道實相之理,斷盡即成佛。此叁惑中,見思爲粗,塵沙屬于中等,無名爲細,其性質各不相同。

  【叁量】 1.現量、比量、聖教量。現量是在根境相對時,用不著意識思索就能夠直覺親證到的,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識去了別色聲香味觸五塵的時候是;比量是比度而知,如遠見煙就知道彼處有火,聽到隔壁有說話的聲音,就知道裏面有人是;聖教量又名聖言量,是因爲有聖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2.現量、比量、非量。現量和比量如前所說,非量謂心心所緣境時,判斷錯誤,如見繩以爲蛇,見月明以爲天亮等是。

  【叁忍】 1.無量…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