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P15

  ..续本文上一页体中有一个我的见解。

  【人我见】 二我见之一、如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都称为人我见。

  【人非人】 1.紧那罗的别名,因紧那罗似人而非人。2.天龙八部众的总称。

  【人无我】 又名众生无我、生空、人空、我空等,人体为五蕴假和合,其中无真实的我体,故云人无我。二无我之一。

  【人无我智】 二无我智之一。

  【入】 悟了真理的意思。

  【入心】 在三乘行位的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入、住、出的三位,初入其地,叫做入心。

  【入定】 入于禅定之中。

  【入空】 悟入诸法性空的道理。

  【入信】 由信入道的意思。

  【入圣】 进入圣人的地位。

  【入灭】 证入涅槃,又名圆寂,也作为圣者谢世的代名词。

  【入观】 入于观照之中。

  【入世】 入于世间以普度众生。

  【入世法】 入于世间以解除众生痛苦的方法。入世法讲求去三毒,持五戒,弘十善,行六度,这也是出世法的基础。

  【入法界】 法界是诸法的理体,而诸佛所证的境界,正是这种诸法的理体,叫做入法界。

  【入我我入】 如来的三密入于我,我的三业入于如来,亦即如来的三密与众生的三业,彼此相应互入,因而具足一切诸佛的功德于吾身,这种情形叫做三平等,也叫做三平等观。

  【入住出三心】 在菩萨阶位的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三位,就是入其地位,居其地位,和出其地位,当出其地位之后,又再进入于后一地之中。

  【了因】 二因之一,即以智慧去透视事物的原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

  【了悟】 已经醒悟。

  【了生】 了脱生死。

  【了义】 说理非常透彻究竟的意思。

  【了义经】 说理非常透彻和究竟的经典。

  【刀途】 三途之一,即畜生道的别名,因畜生常被杀而死。

  【力忍】 一个人在受辱的时候,纵然已起嗔心,但如能即时觉悟嗔火之害,以功力克制,竭力忍耐,使不发作此种功夫稍有勉强,故名力忍。

  【力波罗密】 十波罗密之一。

  三画

  【三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的加持;三、法界力,即自心所具的佛性。2.慧眼力、法眼力、化导力。3.佛威力、三昧力、行者本愿功德力。

  【三大】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薰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三土】 三佛土。

  【三五】 三性与五法,是唯识的法相。

  【三心】 1.观无量寿经说:“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2.一、淳心,即信心深厚;二、一心,即信心纯一;三、相续心,即信心相续不杂余念。3.由欢喜地至法云地之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入住出三位,叫做三心,入心是初入其地的时分,住心是住于其地的时分,出心是将出其地以便进入于后一地的时分。

  【三火】 三毒之火,即贪嗔痴。

  【三光】 1.色界的第二禅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与光音天等三天,叫做三光。2.指星星月亮太阳。

  【三衣】 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黎。安陀会华译为中著衣,五条制成;是平常起卧时著的;郁多罗僧华译为上衣,七条制成,是作法事入众时所披的;僧伽黎华译为众聚时衣,又称为大衣,由九条至二十五条制成,是做大法会,或是见国家元首重臣时所穿的。

  【三印】 三法印。见三法印条。

  【三行】 福行、罪行、不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不动行是四禅、四空处的禅行,也可以说是无漏解脱三昧的出世间行。

  【三多】 1.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2.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

  【三戒】 在家戒、出家戒、道俗共戒。在家戒即八戒;出家戒即十戒与具足戒;道俗共戒即五戒。

  【三苦】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三有】 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三劫】 1.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又名三无数劫,即菩萨修行成佛所须经过的年数。2.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过去劫名庄严劫,现在劫名贤劫,未来劫名星宿劫。

  【三灾】 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有大小的分别,大三灾是世界将毁坏时所起的水火风三灾,小三灾是指在住中劫时,每一小劫中的饥馑、疾疫、刀兵三灾。

  【三性】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三受】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环境不如意时心中所生起的苦恼感受;乐受是环境顺意时心中所生起的快乐感受;不苦不乐受又名舍受,即处于不顺不逆的环境时心中所生起的不苦不乐感受。

  【三明】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三治】 三三昧的别名。见三三昧条。

  【三味】 出家味、读诵味、坐禅味。

  【三毒】 贪、嗔、痴。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三果】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阿那含,华译为不还,意即修到了此果位的人,便不再来人间受生死了。

  【三和】 指根、境、识三事和合,唯识论说:“根境识互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

  【三武】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他们都很仇视佛教,破坏佛教,世称三武之难。

  【三使】 又名三天使,即生、病、死。

  【三垢】 三毒的别名,即贪、嗔、痴。

  【三衍】 三乘。衍是梵语衍那的简称,华译就是乘。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

  【三施】 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去救济贫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闻悉的佛法去向人演说;无畏施是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和痛苦。

  【三根】 1.指贪嗔痴,因它们能够生长众生的恶业。2.众生善根的强弱有三种,即上根、中根、下根。3.三无漏根的简称。

  【三病】 1.贪病、嗔病、痴病。贪病是贪心的毛病,修不净观可冶;嗔病是嗔恚的毛病,修慈悲观可治;痴病是愚痴的毛病,修因缘观可治。2.谤大乘、五逆罪、一阐提。这是属于难治的三病。

  【三修】 1.无常修、非乐修、无我修。无常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法身常住的德性,所以只是观察一切有为法的无常;非乐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的快乐,所以只是观察诸法的苦而已;无我修也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有自在无碍的真我,所以只是观察五蕴之空而已。以上三修都是声闻乘行人的劣三修。2.常修、乐修、我修。常修是菩萨知法身的理体乃常住不灭,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无常的执著;乐修是菩萨知诸法中自有涅槃之乐,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苦的执著;我修是菩萨知无我法中自有真我的存在,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于无我的执著。以上三修是菩萨乘行人的胜三修。

  【三尊】 1.指佛法僧三宝。2.西方三尊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药师三尊是药师佛、日光、月光;释迦三尊是释迦佛、文殊、普贤。

  【三祇】 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是菩萨修行成佛的年数,阿僧祇是极大的数目字,所以又译为无央数。

  【三惑】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是凡夫的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是,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系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此三惑中,见思为粗,尘沙属于中等,无名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三量】 1.现量、比量、圣教量。现量是在根境相对时,用不著意识思索就能够直觉亲证到的,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是;比量是比度而知,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有人是;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因为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2.现量、比量、非量。现量和比量如前所说,非量谓心心所缘境时,判断错误,如见绳以为蛇,见月明以为天亮等是。

  【三忍】 1.无量…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