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P19

  ..續本文上一頁爲了攝化衆生,時常安住在叁種之念中。第一念住是衆生信佛佛也不生歡喜心,而恒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第二念住是衆生不信佛佛也不生憂惱心,而恒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第叁念住是同時有一類衆生信佛一類衆生不信佛,佛知道了也不生歡喜與憂戚心,而恒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

  【叁念處】 見叁念住條。

  【叁煩惱】 即見思、塵沙、無明叁種惑。見叁惑條。

  【叁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不退失;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叁、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轉。

  【叁具足】 叁種在佛前供養的器具,即花瓶、蠟燭臺、香爐。

  【叁資糧】 修淨土法門的人所應具備的叁種資糧,即信、願、行。信是相信西方確有極樂世界;願是願離這個苦世界;行是念佛名號,心不離佛,佛不離心,毋令忘失。

  【叁般若】 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一切經論中文字,皆名文字般若;若依文字,解其義理,起觀照行,則名觀照般若;若依觀照,窺見心性,徹證實相,則名實相般若。文字是工具,觀照是手段,實相是目的,此叁般若,是整套的,一貫的。

  【叁時業】 順現受業、順次受業、順後受業。順現受業是現在作業現生就受果報;順次受業是現生作業次生才受果報;順後受業是現生作業要于二生以後才受果報。

  【叁時教】 法相宗將釋尊一生所說的經教,判爲叁時:第一、釋尊成道之初,一切外道凡夫,執著實我,故在四阿含經中,爲說五蘊法,說明我乃是五蘊等法假合,若加分析,則但有法而無我,是爲我空法有論,屬小乘有教,又名初教。第二、二乘行人,初聞有教,雖解我空,尚執法有,佛爲除彼等法執故,說諸部般若經,顯示一切法皆無自性,廓然大空,是爲我法二空論,屬大乘空教。第叁、佛恐行人,聞空教後,複起空執,一味執空,如此則無法可修,無佛道可成,落入斷滅空,于是又說解深密等經,演唯識叁性等教,開示境無識有,圓成實性,非是斷滅,令悟入中道實相,是爲境空心有論,屬大乘中道教。

  【叁時年限】 指佛法在世的叁個時期年限,諸經所說略有不同,大悲經說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大集月藏經,賢劫經和摩耶經等則說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萬年之說。

  【叁通力】 見叁明條或叁達條。

  【叁莊嚴】 叁種莊嚴國土的事物,即事莊嚴、法莊嚴、人莊嚴。事莊嚴是以色聲香味等事物作莊嚴;法莊嚴是以種種勝妙的法音作莊嚴;人莊嚴是聲聞菩薩等聖人。

  【叁無爲】 小乘立叁無爲,即擇滅無爲、非擇滅無爲、虛空無爲。用真智選擇佛法,修成涅槃之果,證無爲之境界、名擇滅無爲;凡事無能生之因緣,或有因而缺緣,則畢竟不生,合于無爲宗旨,名非擇滅無爲;虛空遍一切處,既是虛空,自然無生滅變化,名虛空無爲。

  【叁無性】 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相無性是說一切遍計所執的事物,其相皆假而非實有;生無性是說一切法皆依因緣和合而生,因緣生則無有實性;勝義無性是說諸法勝義原無生滅,本不可說,故無有實性。

  【叁無差別】 心、佛、衆生叁者沒有差別的意思。衆生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凡聖一如,本無差別,其差別只在迷悟兩字而已,迷失了自性就是衆生,體悟到自性就是佛。

  【叁無漏根】 是二十二根中最後的叁根,即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未知當知根是由于其中意、樂、善、舍、及信、勤、念、定、慧九根,在見道位修習,對于四谛理欲知而未曾知,故名未知當知根;已知根是前九根進至修道位斷惑證實,對四谛理已數數了知,故名已知根;具知根是前九根修至無學道位,已知四谛,具有其知,叫做具知根,即對四谛之理,已具知證知了。

  【叁無漏學】 即戒定慧叁學,因修之能得無漏道果。

  【叁善根】 即無貪、無嗔、無癡,因它們是生無量善法的根本,故名善根。

  【叁善道】 天、人、阿修羅。天屬上善,人屬中善,阿修羅屬下善。

  【叁顛倒】 一、想顛倒,即思想上的顛倒錯誤,即妄想;二、見顛倒,見解上的顛倒錯誤,即邪見;叁、心顛倒,由妄心邪識一切事物,是諸顛倒的根本。

  【叁善知識】 叁種的善知識,即教授善知識、同行善知識、外護善知識。教授善知識就是教授我知識的老師;同行善知識就是和我一同修行及互相策勵的同學或朋友;外護善知識就是給予我修道時費用的施主。

  【叁惡道】 地獄、餓鬼、畜生。地獄屬上惡,餓鬼屬中惡,畜生屬下惡。

  【叁菩提】 1.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簡稱,華譯爲正等覺,即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2.真性菩提、實智菩提、方便菩提。真性菩提是真性不變的菩提;實智菩提是具得真實智慧的菩提;方便菩提是善巧隨機化用自在的菩提。3.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諸佛菩提。聲聞菩提是修四聖谛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覺;緣覺菩提是修十二因緣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覺;諸佛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到的最高菩提。

  【叁種有】 相待有、假名有、法有。有是有名或有實的意思,相待有之待是對待之義,如對于長而有短,對于短而有長,對于境而有心,對于心而有境是;假名有之假是虛假不實之義,如假四大之和合名爲瓶,假五蘊之和合名爲人,即是有假名而無實體的意思;法有者,精神與物質方面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既由緣生便無自性,雖無自性,但不像兔角龜毛那樣只有名而無實。

  【叁種禅】 小乘禅、出世間禅、出世間上上禅。如五停心觀、四念處觀、八背舍、十一切處等,皆屬小乘禅;若修次第叁觀,先從假入空,次從空入假,後乃雙離空假,入中道第一義觀,是名出世間禅;若于一法,圓觀空假中叁谛,即空即假即中,非一非異,是名出世間上上禅。

  【叁種相】 1.標相、形相、體相。標相者,如見煙便知道是火是;形相者,如長短方圓之形狀是;體相者,體質也,如火以熱爲體質是。2.指智度論所說的假名相、法相、無相相。假名相是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假的;法相是諸法雖然假的,而幻相不無;無相相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之相。

  【叁種愛】 境界愛、自體愛、當生愛。境界愛是人在臨終時,對于眷屬家財等的愛著心;自體愛是人在臨終時,對于自己身體的愛著心;當生愛是人生臨終時,對于當來生處的愛著心。

  【叁種常】 本性常、不斷常、相繼常。本性常是說法身佛永不生滅,本性常住;不斷常是說報身佛的智德永無間斷的生起;相續常是說化身佛滅度之後,又再化現,永不繼絕。

  【叁種大智】 無師智、自然智、無礙智。

  【叁種成佛】 理具成佛、加持成佛、顯得成佛。諸佛理智,于凡夫身中,圓滿具足,與大日如來相同,是名理即成佛;衆生既具本覺的功德,再修習叁密加持之行,使父母所生之身,與佛無異,是名加持成佛;依叁密之修行,證入無上悉地,而顯現法性之萬德,是名顯得成佛。以上叁種成佛,是真言宗所說。

  【叁種精進】 一、披甲精進,即要像將軍披甲上陣一樣,勇往直前,不畏一切;二、攝善精進,即努力修習一切善法,與道锲而不舍,須臾不離;叁、利樂精進,即不但要自我淨化,而且要發大慈悲心,普度一切衆生。

  【叁種布施】 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以財物作布施;法施是說法度他;無畏施是以無畏施于人,救人之厄難。

  【叁種菩提】 1.方便菩提、實智菩提、真性菩提。這叁種菩提,實在就是一切衆生本有的叁種佛性,方便菩提就是緣因佛性,實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依文字般若,能證得方便菩提,依觀照般若,能證得實智菩提,依實相般若,能證得真性菩提。2.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聲聞菩提是修四聖谛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覺;獨覺菩提是修十二因緣自觀花開花謝而得到的正覺;無上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的最高菩提。

  【叁種見惑】 俱生見惑、推理見惑、發得見惑。俱生見惑是與生俱來的見惑;推理見惑是在遇到某種事情時由推理而生的見惑;發得見惑是修學問等而得堅固的見惑。

  【叁種叁觀】 別相叁觀、通相叁觀、一心叁觀。別相叁觀是于別途觀叁谛;通相叁觀是于一觀之中圓通叁谛;一心叁觀是于一心之中觀叁谛。

  【叁種念佛】 稱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稱名念佛是口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觀想念佛有二種,一種是觀想佛的塑畫像,名觀像念;一種是觀想佛的叁十二相及功德,名觀相念;實相念佛是谛觀諸法實相,此實相即是佛法身。

  【叁種身苦】 老、病、死。

  【叁種忍行】 于身口意叁處行持忍辱。

  【叁種法相】 與叁性同。見叁性條。

  【叁種思惑】 俱生思惑、依見思惑、界系思惑。俱生思惑是與生俱來的思惑;依見思惑是跟著見惑而生的思惑;界系思惑是叁界九地所系的思惑。

  【叁種供養】 利供養、敬供養、行供養。利供養是以香花飲食等財物作供養;敬供養是以贊歎恭敬作供養;行供養是以修行妙法作供養。

  【叁種慈悲】 衆生緣慈悲、法緣慈悲、無緣慈悲。衆生緣慈悲是對一切衆生都視如父母兄妹眷屬,常起與樂拔苦的心,這是凡夫或未斷煩惱的有學人所起的慈悲;法緣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對衆生隨力隨意拔苦與樂,這是已斷煩惱達于法空的叁乘聖人所起的慈悲;無緣慈悲是心無分別,普救一切,不但對一切人類拔苦與樂,擴展至一切有情動物,皆起憐愍愛護的心,這是諸佛所獨有的慈悲。

  【叁種清淨】 心清淨、身清淨、相清淨。心清淨是不生染心、嗔心、憍慢心、悭貪心、邪見心等;身清淨是由于心清淨之故,所以不再受後生,常得化生;相清淨是由于心身都已清淨,所以能得具足的相好莊嚴其身。…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