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四 叁祇修證▪P3

  ..續本文上一頁刻就可以化身千萬億,到十方世界去,應以何身度之,則以何身度之,應以什麼方法度生,就以什麼方法度之,善巧之至,方便之至。所以,只要能往生極樂,一切方便,自然具足。

  亦無所作(12),亦無所有(13)。不起不滅(14),得平等法(15)。

   (這是說所證平等)

   菩薩已證得空、無相、無願之叁昧,空故無所作,無相故無所有,無願故不生,不生故不滅,因此證得諸佛平等一相之實相。

  附記1:“得平等法”即證得諸佛平等一相之實相,此實相又名佛性、真如、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和真心等等,也就是一切衆生所本具的、靈明洞澈的、具足萬德萬能的真心、本體。此真心、本體,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因爲佛性乃每個衆生所同具有,所以它在斷了煩惱成就最高佛果之聖者身上,沒有增加一分一毫;在充滿煩惱之凡夫身上,也沒有減少一分一毫。正如天上之紅日,其固有的光芒永遠是一樣的,當空之時,光芒四射,但未增加分毫;被烏雲所蔽時,光芒雖不顯,但亦未減少分毫,一旦雲開,其亮如故也。由于佛性,人人本具,各各不無,又因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所以謂之“平等法”,也是諸佛所證的平等一相之實相。

  附記2: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惟此獨實,不變不壞,故名實相。經雲:實相無相無不相。由此可見,衆生的佛性,一切法的法性,皆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真空(非空之空)妙有(非有之有)的,這就是一切萬有的真面目,也就是所謂的平等一相之實相。

  附記3:菩薩能證得諸法平等一相之實相,那是修習般若的必然結果、收獲。所謂“般若”(prajna),華譯爲智慧,但它不同于一般所說的聰明智慧,而是如實知見一切事物本性的真智妙慧。它有叁種:(一)文字般若。指佛所說的一切言教,凡是佛所說的一切經論文字,都叫做“文字般若”;(二)觀照般若。即依文字,解其義理,起觀照行,觀察諸法實相;(叁)實相般若。即依觀照,窺見心性,徹證實相,實相就是諸法空性,而空性正是一切法的法性、一切衆生的佛性。證悟此性的人,便是“明心見性”,能明心見性,便能解脫生死,超凡入聖。

  ◎注釋

  ①明了諸國,供養諸佛 在明白了諸佛國土的狀況之後,便實行供養諸佛。供養有財供養和法供養兩種,如以財物來莊嚴道場、提供修道者的生活所需等等,叫做“財供養”;如流通經書、弘揚佛法、修行佛法等等,叫做“法供養”。

  ②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比喻菩薩化作種種身形,好像電光那麼的快速。

  ③善學無畏之網 是說菩薩善于學習大乘之教法,在教化衆生時,有四種的無畏。即:一、總持不忘,故說法無畏;二、盡知法樂,知衆生根機心性,故說法無畏;叁、善能問答,故說法無畏;四、能斷物疑,故說法無畏。此四無畏,包括了一切之無畏,故喻之如網。

  ④曉了幻化之法 菩薩清楚的知曉,宇宙萬有,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當體即空,一切如幻如化,如鏡中花、水中月、夢中之山河一樣,虛而不實。

  ⑤壞裂魔網 是說菩薩能幫助衆生脫離魔網的意思。魔網是指很多的邪知邪見,邪知邪見能網羅衆生在叁界六道之中輪回生死,故喻之如網。

  ⑥解諸纏縛 解除一切的煩惱。纏縛即煩惱的別名。

  ⑦超越聲聞、緣覺之地 指菩薩的成就,超越了阿羅漢和辟支佛。聲聞是指聞佛音聲而悟道的人,其最高果位即阿羅漢;緣覺是指聽佛說十二因緣而覺悟的辟支佛。

  ⑧得空、無相、無願叁昧 得到大乘的空、無相、無願叁昧。這種叁昧(定)又叫做“叁解脫門”。這有大乘和小乘的分別,大乘所得的“空”,不但我空、法空,連空亦空;“無相”,不但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之四相,亦無生死涅槃相;“無願”,發心即起慈悲,不舍衆生,志願作佛,無成佛相,普度衆生,無度生相。小乘人所得的空叁昧,則只有我空;所得的無相叁昧,是無我人等四相,但仍有涅槃相;所得的無願叁昧,是所作已辦,有馀涅槃,或灰身滅智,無複願求,于佛智慧,及相好功德等,也一概不要,無複願求。

  ⑨善立方便 善巧方便的建立各種的教學方法。

  ⑩顯示叁乘 爲了善巧方便,由一乘而顯示叁乘教法。叁乘是指聲聞、緣覺、菩薩。

  (11)于此化終,而現滅度 在這個世界度生的機緣已盡,便示現滅度入涅槃。

  (12)亦無所作 因了達諸法本空,而不著于空,故無所作。

  (13)亦無所有 因了知諸法無相,而無所願求,故無所有。

  (14)不起不滅 又名不生不滅,了知諸法無相,而無不相,入于中道,故不生不滅。

  (15)得平等法 證得諸法平等一相之實相。此實相即佛性、真如,乃人人本具,各各不無,故說“平等法”。

  具足成就無量總持①,百千叁昧②。

   (這是說佛性真心總持世出世間一切法和功德)

   這些已經明自心、見自性的大菩薩,非常清楚一切衆生之佛性真心,本來就已具足無量的總持和叁昧。

  附記1:佛在菩提樹下成道時,對41位法身大士說《華嚴經》,立即昭示世人:“大地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除妄想,即如如佛。”佛的意思是說:所有一切的衆生,都有與佛一樣的智慧和能力,只是因爲妄想執著的緣故,而迷失了;但只要把妄想執著斷除,立刻就可以恢複原有的能力,一切都與佛一模一樣。聽了佛的這番話,我們獲得極大的鼓舞,諸佛所具有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五眼、六通、四無畏、四無礙智、八大自在、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等這許多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原來人人本具,各各不無。佛所說的話,諸大菩薩可以作證明,像唐朝時禅宗六祖惠能大師在悟道時也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大師的話正與此段經文所說一個明心見性的人,發現人人本具之佛性“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叁昧”的意思完全一樣。

  附記2:佛在《大般涅槃經》裏便很清楚的告訴世人:“佛性有七事: 一常,二我,叁樂,四淨、五真、六實、七善。”意思是說,佛性包含了七個意義: 一是常恒不變,二是有我,叁是快樂,四是清淨,五是真而非假,六是實而不虛,七是離惡而純善。

  附記3:佛親口說只要世人斷除妄想分別執著,立刻就可以與佛平起平坐,把臂共遊!到底妄想分別執著是什麼呢?“妄想”就是分別心,分別心就是在心中分別人我、是非、善惡、美醜、愛憎、得失……等等。“執著”就是死抓不放,世人死抓不放的事物很多,但歸納起來只有二個,一個是“我執”,即執著四大假合之身爲實我;另一個是“法執”,即執著因緣和合而生之一切事物爲實有。世人因有妄想與執著,使到本來平靜的心湖,掀起萬丈波濤,沒有一刻的甯靜,使到我們潛在的心智佛性一直無法顯現,有如烏雲蔽日,其光不顯一樣。我們務必把無休無止的妄想執著停息下來,當我們的心離一切妄想執著時,就能惑盡情空,真境現前,悟見我們不生不滅之佛性、真心。

  附記4:有一個能令我們早日悟見佛性真心的妙法,就是本經將要介紹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只要成功往生,仗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一切的妄想執著,一掃而空,同時壽命如佛,光明如佛,智慧如佛,能力亦如佛,樣樣皆如佛!如此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願讀者諸君珍之、惜之!

  

  諸根智慧廣普寂定③,深入菩薩法藏④,得佛華嚴叁昧⑤,宣揚演說一切經典。

   (這是說所證深廣)

   他們六根清淨,智慧廣大無邊,人人契入于大乘佛法所說的法性、真如、實相之至理,故能證得佛華嚴叁昧,可以見到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和聽到諸佛宣說一切經典之精華妙義。

  附記1:如何才能證得佛華嚴叁昧而見諸佛呢?一般而言,要修習般若,當證得實相般若時,即證佛華嚴叁昧而見諸佛。但在淨土宗,只要一心念佛,當證得念佛叁昧時,也等于證得佛華嚴叁昧,因念佛叁昧和佛華嚴叁昧,是同體而異名。《觀經》裏說:“見無量壽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叁昧。”

  附記2:有人或會問:爲何要見佛呢?答案是:見佛有絕大利益,諸如見佛能聞法,增長我們的法身慧命;見了佛必供養,增長我們的福報功德。像《華嚴經》到最後,普賢勸華嚴海衆,導歸極樂,面見彌陀,及十方佛,聞法授記。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由此可見,見佛對修行人的重要性。

  住深定門⑥,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⑦。

   (這是贊歎菩薩自利的功德)

   菩薩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常住于甚深禅定之中,能見一切諸佛,並能在極短時間內,到達十方無量國土去禮拜供養諸佛。

  附記:菩薩已證佛華嚴叁昧,故能見一切諸佛。而修淨土念佛法門的人,證得念佛叁昧,即是“住深定門”,亦能自在的見無量諸佛。

  濟諸劇難諸閑不閑⑧。分別顯示真實之際⑨,得諸如來辯才之智⑩,入衆言音,開化一切(11)。

   (這是贊歎菩薩利他的功德)

   諸大菩薩大慈大悲,時常拯救衆生于水火,包括正在受苦難和尚未受苦難的衆生。他們還證得與佛一樣的無礙辯才,和通曉一切衆生的語言文字,能把一切事或物的事實真相,一一清清楚楚的傳達給一切衆生。

  附記:諸大菩薩不但通曉諸方語言,他們甚至能夠與佛一樣以一種的語言說法,十方衆生聽在耳裏,都是自己的語言。當年釋迦佛住世時,就是只以一種聲音來向各類衆生宣說教法的。《維摩經》說:“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12),心常谛住度世之道(13)。

   (前一句是贊歎自利,後一句是…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四 叁祇修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