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叁 八相成道▪P3

  ..續本文上一頁哀受施草 以哀愍的心來接受所布施的草。

  ⑥敷佛樹下 鋪在菩薩來成佛的菩提樹下。

  ⑦跏趺而坐 結跏趺坐。跏趺坐略有2種:若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者,則叫做“吉祥坐”。

  ⑧魔 梵語魔羅(Mara)的簡稱,華譯爲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等,即能害人性命和幹擾障礙人們修道的惡魔,欲界第六天之天主波旬即是魔王,其眷屬爲魔民。

  ⑨魔率官屬 指魔王率領他的魔兵魔將。

  ⑩製以智力 用智慧的力量來製伏。

  (11)得微妙法 證得無上甚深微妙法,此微妙法即非空非有、平等不二之法。

  (12)成最正覺 成就至高無上的正等正覺,也就是徹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最圓滿的佛果。

  釋梵祈勸①,請轉*輪②。

   (這是說佛轉*輪相,此兩句先說明說法的因緣)

   帝釋和梵王,見到菩薩已經成佛了,即十分虔誠的祈求、勸請佛轉妙*輪,爲衆生講經說法。

  附記:諸佛常規,講經說法,必先請而後說,有請才說,故帝釋和梵王見菩薩已經成佛,便誠懇的勸請佛轉妙*輪。再者,佛所說法,字字珠玑,句句精華,能令人返璞而歸真,超凡而入聖,因此之故,帝釋和梵王,時常都請佛講經說法,普度衆生。

  以佛遊步③,佛吼而吼④。

   (此後十二句,都是說佛的身口施化。這裏第一句是指佛之身業,第二句是指佛之口業。)

   于是,佛依照其出世之本懷,在此世間,大轉*輪,普度有情。他處處以身作則,表率世人,行住坐臥,皆具威儀,見者生敬;又金口所說,皆是佛語,契機契理,人天信伏,如獅子作吼,百獸懾服!

  附記:佛之四威儀,古人說: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鍾、臥如弓。嚴肅威儀,能令衆生一見生敬,故佛弟子皆應如此。佛之口業,不是說法,就是默然,決不談論是非,或是無意義的戲論,故金口一開,震古爍金,即成爲世人之金科玉律。總之,佛之一生,舉足爲法,吐詞爲經,堪作天下後世,一切修行人的模範。

  扣法鼓⑤,吹法螺⑥,執法劍⑦,建法幢⑧,震法雷⑨,曜法電⑩,澍法雨(11),演法施(12)。

   (這是贊歎佛無礙的辯才)

   佛以他極之微妙的辯才,來爲衆生講經說法。先說人天及小乘自利之小法,如人扣鼓,其聲聞近;次說自利利他之大乘法,如人吹螺,其聲遠聞;更進一步說般若,以令衆生去執斷惑,如人執起慧劍,揮斷一切之妄惑;最後皆教令成佛,會叁乘于一佛乘,進取無上之清淨妙智(如如智),此智高聳,如幢高懸。佛能如此對機施教,全靠他的四無礙辯,佛有法無礙辯,能通達諸法名字,說起法來,震聾發聩,有如雷聲,震動大地;有義無礙辯,能了知一切事物的事實真相,說起法來,令人大開慧解,有如閃電一刹那間,照明一切;有詞無礙辯,能通曉各種言語,隨意言說,有如嘉澍(及時雨),普潤一切;有樂說無礙辯,能辯說法義,圓融無礙,爲衆生樂說自在。

   附記1:《法華經》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無非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因此佛講經說法,必須“開權顯實”,又叫做“開叁顯一”,即開叁乘教法方便之門,以顯真實一乘的教法。所以佛到最後,會叁歸一(把叁乘會歸一乘),以令衆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這才是佛說法的本意,也是佛出世之本懷。

  附記2:佛一生所說之教法,天臺宗判爲藏、通、別、圓四教。藏教者,即是經律論叁藏,部類判然,說因緣生滅之四谛,正教聲聞緣覺,旁化菩薩;通教者,是說即空無生之四真谛,使叁乘通學,但以菩薩爲正機,二乘爲旁機;別教者,是特別對菩薩而說的大乘教法,不通于二乘;圓教者,是對最上利根的菩薩說事理圓融之中道實相。

  附記3:天臺智者大師還判定釋迦牟尼佛的一代聖教爲“五時教”,也叫做“五時說法”,即佛于菩提樹下成道後,于最初叁七日,說華嚴經,度大菩薩,是爲華嚴時。繼在鹿野苑等處,于十二年中,說小乘阿含經,度聲聞緣覺乘人,是爲阿含時。繼阿含時後,于八年中,說維摩勝鬘金光明等諸大乘經,廣談四教,均被衆機,是爲方等時。爾後,二十二年間,說諸部般若經,強調諸法皆空之義,是爲般若時。最後八年,說妙法蓮華經,會叁乘于一佛乘。法華之後,佛將入滅,乃在拘屍那拉城娑羅雙樹間,于一日一夜,說大般涅槃經,顯常樂我淨義,昭示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闡提人,亦當成佛,是爲法華涅槃時。

  常以法音(13),覺諸世間(14)。

   (這是結歎佛口業的施化)

   佛時常都是這樣的以他說法的音聲,來幫助一切世間的衆生,覺悟和證入佛之知見。

  附記1:常以法音,說法度生,是時間無盡;覺諸世間(包括五陰世間、衆生世間、國土世間),是空間無盡,如此時空無盡,就是所謂的“普賢之德”。

  附記2:講到佛口業的殊勝,茲舉數例,以概其余。在佛降魔成道之後,即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五人請作沙門,佛只說一聲“善來比丘”,五人須發自落,袈裟著身,威儀如百臘比丘,便成沙門。再赴頻婆娑羅王之約,爲說十二因緣之法,王聞法後,即證初果。不久,舍利弗和目犍連及其弟子200人,亦來請作沙門,佛同樣只說一聲“善來比丘”,皆證聖果。由此可見,佛口說法,的確不可思議,凡有聞者,無不獲益。

  ◎注釋

  ①釋梵祈勸 帝釋和梵王共同祈求勸請佛轉*輪,度衆生。帝釋是欲界第二天忉利天的天王,梵王是色界初禅天的天王。兩位天王都是佛教的大護法,時常都來請佛轉*輪,度衆生。

  ②請轉*輪 請佛說法度衆生。轉*輪即指佛說法。因佛的教法,如車輪旋轉,能轉凡成聖,能碾碎一切衆生的煩惱,謂之“*輪”,故佛說法,度衆生,即叫做“轉*輪”。

  ③以佛遊步 這裏是說佛以他的令人肅然起敬的四威儀,自由自在的到處感化衆生。

  ④佛吼而吼 指佛口所說皆是佛語。佛所說的話,契機契理,人天信服,有如獅子作吼,百獸懾服。

  ⑤扣法鼓 比喻宣說人天小乘自利之小法,如人扣鼓,其聲聞近。

  ⑥吹法螺 比喻宣說大乘自利利他之法,如人吹螺,其聲聞遠。

  ⑦執法劍 比喻執起如慧劍一般之佛法,可以斷惑證真。

  ⑧建法幢 比喻把所證之妙法樹立起來,如幢之高懸。

  ⑨震法雷 比喻所說之妙法,能震聾發聩,有如雷聲能震動大地。

  ⑩曜法電 比喻所說之法,能令人大開慧解,有如閃電一刹那照明一切。

  (11)澍法雨 比喻所說之法,如嘉澍(及時雨)普潤一切,利樂有情。

  (12)演法施 比喻辯說法義,圓融無礙,爲衆生樂說自在。

  (13)常以法音 時常以說法之音聲,開悟衆生。

  (14)覺諸世間 使世間的一切衆生,都轉迷成悟而成佛。

  光明普照無量佛土①,一切世界六種震動

   (這是結歎佛身業的施化)

   佛不但以他之金口宣揚佛法,同時還從他的身體上發放無量的光明來攝受衆生,這種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的佛土(一佛土即一個叁千大千世界),並使一切的世界都産生六種祥瑞的震動。

  總攝魔界③,動魔宮殿④,衆魔懾怖⑤,莫不歸伏⑥。

   (此後26句都是說明佛轉*輪的利益,此4句是說伏魔令離邪欲)

   當佛從他的身體放光動地時,雖然佛光普照,人天歡喜,但是魔宮卻因之而劇烈震動,使到衆魔都感到非常的害怕,于是都向人天看齊,相率皈依叁寶,修行佛法。

  附記:佛經說魔有4類:一、煩惱魔,指貪瞋癡慢疑等煩惱,能惱害人們的身心;二、五陰魔,指色受想行識等五陰(又名五蘊),能生一切之痛苦;叁、死魔,指死亡能斷人之生存命根;四、天魔,指能壞人善事的天魔外道,如欲界自在天之魔王是。上述四魔,只要我們把心中之煩惱徹底消除,則其他之魔自動消失。由此可見,內魔實比外魔更可怕。

  掴裂邪網⑦,消滅諸見⑧,散諸塵勞⑨,壞諸欲塹⑩。

   (這是說佛所說之法能令人斷惑證真)

   佛所說的法是正法,所以它能破除邪魔外道的種種邪見,包括他們的六十二見。同時,也能消除世人的種種煩惱,和長劫以來的生死輪回痛苦,使世人不再陷入于五欲六塵的深坑之中。

  附記:邪網和諸見,亦指見惑;塵勞和欲塹,亦指思惑。見惑即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思惑即是貪、瞋、癡、慢、疑。此見思二惑,乃芸芸衆生生死輪回的根本,斷之即了生死、出叁界。

  ◎注釋

  ①無量佛土 指無量的叁千大千世界。一佛土就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個銀河系,爲一尊佛所教化的區域。

  ②一切世界 指無量無邊的世界。

  ③總攝魔界 是把一切魔王、魔子、魔民,統統攝收的意思。

  ④動魔宮殿 使魔王所住的宮殿搖動。

  ⑤衆魔懾怖 一切的魔都感到畏懼恐怖。

  ⑥莫不歸伏 無不歸順降伏。

  ⑦掴裂邪網 “掴”是用手打人耳部,這裏是指打破;“裂”是裂開;“邪網”是指外道的種種邪見。

  ⑧消滅諸見 消滅外道的六十二見,亦指消滅凡夫們的“見惑”,即凡夫們在見解上的迷惑錯誤,有5種,故又名“五惡見”,簡稱五見,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身見是執著五蘊假和合之身爲實有;邊見是偏于一邊的惡見,如有些人以爲人死之後一切都歸于無,所謂人死如燈滅,這叫做斷見,又有一些人以爲人死之後仍是爲人,豬馬牛羊死後仍是爲豬馬牛羊,這叫做常見,這種執斷執常的見解,都偏于一邊,故名邊見;邪見是邪而不正的見解,如謗無因果,壞諸善事是;見取見之見即指我見、邊見、邪見,取是取著不舍,對于上述叁種不正見,執以爲是,名見取見;戒禁取見就是執行或受持邪戒,錯認以爲是正戒,…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叁 八相成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