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議,提出推行“文明敬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了大家的思想。然後又連續召開了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會和理事擴大會議,擬訂、討論並通過了“上海市佛教協會希望佛教信徒要文明敬香的呼籲書”。
這個“呼籲書”,是上海佛教界的一大創舉。曆來的佛教寺廟,總是希望香火越旺越好,而上海市佛教協會在真禅會長的倡導下,竟然倡導“文明敬香”,呼籲香客只燃點一炷或叁炷香,這在佛教史上是空前的。它不僅震撼了全上海,而且影響遍及于全國乃至海外佛教界。
真禅法師提倡的“文明敬香”活動,,在上海佛教界宗教實踐層面效果顯著,玉佛寺內大把大把燒香的情況基本改觀,燃點蠟燭的現象也逐漸減少了,寺廟逐漸出現了一片清淨的景象。中國佛教協會爲此特地來信予以表揚。這一措施,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中外報刊爲此紛紛發表評論文章,贊揚上海佛教協會做了一件既有益于社會、又有益于佛教界的大好事。現在,上海玉佛寺規定,每一個進廟的信徒可獲玉佛寺贈送的叁炷香,作爲禮佛之用,這更是受到了信徒們的廣泛歡迎。
二、光大佛教文化,構建文字弘法模式
上海佛教在大力發展佛教文化事業方面,曾給當代中國佛教以極大影響。目前在全國各地的古刹名寺及佛教團體,相繼成立有各種類型的佛學院、佛伽培訓班,佛教圖書館或閱覽室等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近代上海佛教的影響。所以,當代上海佛教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有其深厚的基礎。
爲了弘揚上海佛教傳統,真禅法師十分關心佛教的文化教育事業,把它們作爲上海佛教發展的基礎。首先,他深切地感到積極培養佛教事業的接班人,是當前中國佛教界的頭等大事。因此,當他就任玉佛寺方丈之後,就在寺內自己組織了一個學戒堂,並向社會招收有志于佛教事業的青年,爲他們剃度,並給他們傳授佛學的基本知識及教授《禅門日誦》等寺院基本功課。
1983年,上海市佛教協會正式開辦了上海佛學院,真禅法師出任院長。在真禅法師的領導下,佛教界確定的辦學宗旨是培養一批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製度,具有相當佛教學識,並能密切聯系信教群衆的青年僧才,以期紹隆佛種,荷擔如來家業。
上海佛學院設有院務委員會,由教授、學者和從事教學工作多年的佛教界知名人士組成。除由真禅法師任院長以外,還成立了教務處和總務處,由玉佛寺監院分任教務和總務職責。學僧學習時間分爲預科兩年,正科兩年,招收初、高中畢業生或同等學力者。學僧畢業,發給中等專業畢業證書,然後大部分被分配到玉佛、靜安、龍華叁大寺院擔任執事,並錄取少量具備深造條件的學僧進人佛學院附設的研究班繼續深造,再經過兩年以後,畢業分配到叁大寺院擔任領導職務或留在佛學院擔任教學、研究工作。
在上海佛學院首屆開學典禮這一天,真禅法師對學僧們作了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爲題的重要演講。他說:“在上海佛學院正式開學的時候,我要向同學們提出幾點希望:第一、要熱愛祖國,擁護黨和社會主義,要爲四化建設,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做出貢獻,這是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職責,也是佛教教義的基本精神,我們佛教徒在信仰上和生活習慣上與一般社會群衆有所不同,但在愛國守法,擁護黨和社會主義等方面是完全一樣的,是沒有什麼不同的。須知熱愛祖國是我們佛教界的優良傳統……”
上海佛學院在真禅法師等老一代高僧大德的領導之下,佛教教育成果豐碩,年輕僧伽人才輩出。這些經過正規僧伽教育造就出的僧尼,分別擔任著寺廟的各類執事和佛學院教師等重要職務,成爲上海佛教事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19叨年起,真禅法師領導下的上海市佛教協會爲了更進一步造就高等佛學人才,還委托了上海複旦大學開辦一個佛學研究班,從上海佛學院學僧中選送了14名優秀學僧到這個佛學研究班去進一步深造,經過兩年的學習,這些學僧已于1992年12月結業,分配到各個寺廟和佛教團體從事各項領導工作,並已逐漸成長爲我國漢傳佛教界的棟梁之材。
在真禅法師的領導下,上海佛學院認真貫徹實行了其提出的“兩愛”(愛國、愛教)、“叁懂”(懂佛教教理和教史、懂法務活動、懂寺廟管理)的修學並重方針,積極培養佛教事業的新一代合格接班人。真禅法師對學僧的培養是一貫從嚴要求的,他認爲一名合格的青年僧人必須堅持“愛國、愛教”的原則,“愛國曆來是佛教的優良傳統,曆史上的法顯、玄奘、義淨諸大師爲了求法,曆經艱難,出生人死,抵達天竺。當他們經過刻苦用功,獲得殊榮的時候,並未樂不思蜀,而是一心想著回來弘法。近代佛教史上的愛國高僧圓瑛、太虛等高僧,在國難當頭,奮不顧身領導佛教四衆弟子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等等。而今愛國的具體內容就是宗教應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爲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努力”。
1993年起,上海佛教界在真禅法師的主持下,曾連續召開了“圓瑛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持松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和“應慈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這種規模較大的佛學思想研討會,在當代上海佛教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標志著當代上海的佛學研究承繼了近代上海佛學的傳統,對于上海佛教的進一步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此外,真禅法師爲了提高廣大信徒的佛學修養,筆耕不辍,先後出版了《玉佛丈室集》10冊(第10冊爲其遺稿)。其中的文章有講經記錄,也有各地的弘法遊記;有曆代高僧的傳記,也有一些詩賦吟聯。這些文章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廣大信衆在來到寺院敬香之後,隨緣取閱這些書刊,(包括將其中的單篇文章另行編印的《玉佛寺小叢書》20多種及他的詩集《真禅禅藻集》)對于佛教産生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提高了廣大佛教徒的文化修養。這種文字弘法方式在當時是領先全國的,富有上海佛教的特色。真禅法師圓寂以後,其法嗣覺醒大和尚更是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采取了出版專著、編輯雜志、編譯書刊、建立佛教圖書館等多種形式的文字弘法模式,構成了上海“都市佛教”的重要特色。
叁、實踐佛陀遺教,廣作弘法利生之業
真禅法師一生都十分關心社會慈善事業,從20世紀80年代起,先後多次向上海及全國各地的主要社會慈善團體捐贈了大量款項。對上海市兒童福利院、上海市傷殘兒童康複中心等兒童福利機構,真禅法師表現了特別的關心。從1988年起,該處即專門設立了“真禅法師殘疾兒童福利基金”。
在真禅法師的率領下,上海佛教界的僧衆及其居士,本著人間佛教、弘法利生的弘誓大願,在關心、贊助社會福利事業及公益事業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從1985年起到1990年止,上海佛教協會曾先後向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上海市兒童福利院、上海市傷殘兒童康複中心、上海兒童世界基金會、中國福利會托兒所等社會團體與組織,共捐獻了人民幣60余萬元。
在上海市兒童福利院的一次捐贈儀式上,真禅法師熱情地對小朋友們說:“我理應時常來看你們,只是因爲事務太多,未能更多關心大家,還請小朋友們原諒。盡管如此,這半年來,我還是一直挂念著大家的學習和健康。因爲,你們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和所有的健康兒童一樣,你們都受到黨和政府的熱情關懷,同時也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重任。爲此,我希望小朋友們要自尊自愛,刻苦學習,鍛煉身體,頑強生活。我相信,在各級政府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在全體教育員工的辛勤努力下,你們一定能夠在這幸福的大家庭中,早日康複,茁壯成長。”
同時,真禅法師又積極勉勵福利院的工做人員,“我還特別要向在上海兒童福利院工作的全體教育職員表示真誠的謝意。因爲你們是特殊的園丁,你們的工作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精神,同時也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
1993年6月,真禅法師又在該處成立了一所“真禅學校”,以使那些不能及時得到普通小學教育的孤兒和殘疾兒童,也能和普通兒童一樣,獲得受教育的權利。此外,他還帶領國內外的大批信徒到上海市兒童福利院去看望這些孩子們,向他們奉獻愛心,捐贈款物。直到1996年,“真禅法師殘疾兒童福利基金”的總額已經高達100余萬元人民幣。法師圓寂以後,這筆基金則仍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真禅法師不僅十分關心殘疾兒童,而且也十分關懷社會赈災事業。特別是1991年夏季,安徽、江蘇等地區發生百年未遇的大水災時,上海佛教信徒共向災區人民捐贈了人民幣100萬元以上。其中,明暢法師與真禅法師各自捐款1萬元,遠在美國弘法的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根造法師也彙捐美金1萬元。這些善舉,表達了上海佛教徒支援抗災,愛國愛教,報衆生恩,報國土恩的慈悲心願,也使中國大乘佛教恒順衆生、普利人群的優秀傳統,落實在當前社會文明的建設過程中,並獲得了社會大衆的一致贊揚。
在此期間,真禅法師帶頭並積極動員上海市佛教四衆弟子和玉佛寺全體僧職人員,踴躍捐款赈災。真禅法師滿懷深情地對廣大信教群衆說:“國家有難,人民有責,匹夫有責。我們佛教徒應急國家之所急,想災民之所想。因此,繼我們玉佛寺向災區人民捐款70余萬元人民幣之後,我在這裏再一次代表玉佛寺廣大僧衆和信徒向災區人民捐贈棉被1000條,以盡我們一點微薄之力。當然,我也知道,這一點微薄的捐款,遠遠不能滿足廣大災民的需要。我們的目的,是想借此能引起全社會都來關心災區的人民。因爲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玉佛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和你們大家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和全社會的力量結合在一起,乃將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無窮無盡的力量。”
由于真禅法師在向災區人民的捐贈活動中表現得異常出色,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以中國佛教協會的名義寫信給…
《真禅法師與上海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