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通向極樂之路 經籍大觀 淨土五經一論介紹▪P5

  ..續本文上一頁慈悲爲宗,以與樂拔苦爲用。本論大分爲叁:1.緒論即是序分,總標發心立願爲修行之先決條件,別辨心願爲立行之標准;2.本論,先總標發心因緣,再別釋發心正義爲念佛重恩、念父母恩、念師長恩、念施主恩、念衆生恩、念生死苦、尊重己靈、忏悔業障、求生淨土、令正法久住;3.結論,也即是流通分。

  《勸修淨土切要》清真益願纂述。收于《卍續藏》第109冊,又名《淨土切要》。其內容有《勸發念佛》、《勸實心念佛》、《勸求生淨土》、《勸正助雙修》、《勸修行人從根本處修》、《爲奉道者勸》等篇,並有念佛儀式、發願回向文與十念法的介紹。

  《龍舒淨土文》宋代淨土宗典籍。王日休編撰,以其郡號龍舒,遂以龍舒名其文。是書集錄有關往生西方淨土之經論、傳記等,原著僅10卷,即《淨土起信》、《淨土總要》、普勸修持》、《修持法門》、《感應事迹》、《特爲勸喻》、《指迷歸要》、《現世感應》、《助修上品》、《淨濁一如》等10章(一章爲一卷),後人增廣爲12卷,稱《增廣龍舒淨土文》。其要義見于第1卷《淨土起信》9篇、第2卷《淨土總要》7篇、第3卷《普勸修持》9篇及第4卷《修持法門》15篇中。其主要思想是,應深信身外淨土之存在。佛無妄語,此語正佛所自說。雖爲不可顯現而存在無疑。一般參禅者只認唯心自性于其內,除唯心淨土外,不再有淨土,除自性彌陀外,不必更見彌陀,其說法爲似是而非。因西方淨土有理有迹。論其理,能淨其心,一切皆淨,爲唯心淨土。論其迹,則實有極樂世界。淨土爲萬人通修之教,不論官吏、醫師、禅者、富者、仆妾、漁者、屠者、罪人,也不論僧俗,只要修持,都可往生淨土。書中廣爲勸說,使生正信,自能發願力行。又重視見于日用間的淨土利益,詳舉現實感應事例,以證只要按淨土修持法門念佛,人人可往生西方淨土。

  《印光大師全集》 精裝7冊,釋廣定編。第1冊收《增廣印光大師文鈔》;第2冊收《印光大師文鈔續編》;第3冊收釋廣定編《印光大師文鈔叁編》;第4冊收《印光大師嘉言錄》、《印光大師嘉言錄續編》、《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及《印光大師法語》;第5冊收《淨土經論撷要》、《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言行錄》、《印光大師永思集》、《印光大師永思集續編》、《印光大師畫傳》及《印光大師遺墨》;第6冊收《印光大師遺教摘要》;第7冊收《印光大師紀念文集》(增訂本)。臺灣佛教出版社出版,佛教書局總流通。1977年初版,後重印多次。

  集中所收之文,大都有單行本流通,可請閱。今介紹如下:

  ①《印光法師文鈔》,今廣爲流通者有《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及《印光法師文鈔叁編》叁大部。惟其叁編之大陸版,首于1989年在靈岩山寺明學法師倡導下,由廣化寺圓拙法師主持編印,次年出版。其版系依上世紀中頁羅鴻濤居士編集、妙真和尚定稿之稿本發排;臺灣版則爲在臺由廣定法師重編,故所收內容有異。早于1912年大師52歲之時,高鶴年居士取師文數篇,刊于上海《佛學叢報》,署名常慚,引發了讀者的善根。1917年,徐蔚如居士得到師致其友之叁書印行,題爲《印光法師信稿》。1918年更搜得師文20余篇于北京,題名《印光法師文鈔》。次年,複得師文,再印續編,繼又合初續二編爲一。1920、1921兩年,複有增益,先後鉛印于商務書館及木刻于揚州藏經院。1922至1926年間,多次增廣,複于中華書局印行,始題《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此爲大師文鈔之正編本。1939年,大師應妙真法師之請,同意將掩關報國寺時該寺當家明道法師令人偷抄之文稿付梓,由德森法師主其事,此爲文鈔之續編本。後有上虞羅鴻濤居士,于丁福保居士處見大師手稿20余通,皆文鈔正續兩編之未所收錄,遂發編纂大師文鈔叁編之心。前後四次于《弘化月刊》征求大師遺稿,共得書牍近700通,雜文130篇,始成叁編之巨著。成書後又經妙真和尚見覽定稿,惟當時出版之緣未具,乃由師藏于靈岩。文革後,靈岩山寺終于恢複開放,明學方丈不意于整理大藏之時,在藏經櫥中發現此稿,故彌足珍貴。此即福建莆田廣化寺本《文鈔叁編》之由來。大師之文鈔3巨編,洋洋百余萬言,大體已含大師留世之書牍、論、疏、序、跋、記及雜著的全部文稿。《文鈔》中的“《淨土決疑論》、《宗教不宜混濫論》及《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等,皆言言見谛,字字歸宗,上符佛旨,下契生心,發揮禅淨奧妙,抉擇其間難易,實有發前人未發處。”大師于《文鈔》中,“以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因果報應,生死輪回之實事實理,諄諄啓迪,令人深生憬悟,以立爲人處世之根基。進以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實奉行,以作超凡入聖之捷徑。”大師雖通宗通教,亦不談玄說妙,所談者必使人人皆知而能行,聞者悉能當下受澤。故報國寺住持弘法法師在《印光法師年譜》跋中喻《文鈔》“誠可作一部小藏經”,良有以也。另有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張育英居士點校本,全書分上、中、下叁冊,爲簡化字加標點橫排本,易于閱讀。

  ②《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李淨通編,全一冊。此書爲李淨通居士,雖忝立大師門牆而未獲親炙,乃取大師《文鈔》昕夕披覽,惟詞豐義博,未易猝解。乃掇其至精至粹之言,或意義同而下語殊勝微妙者,提要錄爲一編。惟所取者只限于文鈔正續兩編。後編者之友唐慧峻見稿,猶嫌未足,乃商請妙真和尚,取《文鈔叁編》之稿本,再采妙文,遂成全集文鈔之精華。是集綜《文鈔》正、續、叁各編,共得精要333則,按正編《嘉言錄》編次,分立十科。並遂句詳加標點,名爲《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是書出版之前又經靈岩山了然、德森兩法師遵照原著,詳爲鑒定,是書可爲修淨業而不克通讀文鈔者之良導。1952年冬圓瑛老法師爲作《序文》,其中有:“師之《文鈔》,雖處處指歸,而人事倥偬,欲求一目全豹,涵泳有得者,則以李淨通居士所編《文鈔菁華錄》尚矣。是書都叁百叁十叁則,理顯真常,語無重見,至精至粹,世解其俦。而居士重道尊師之心,尤所難能。吾知一卷風行,萬流蒙益。正人心而輔郅治,其在斯乎!”可見圓老對此書評價之高。其編目可參見《印光法師嘉言錄》條。

  ③《印光法師嘉言錄》,李圓淨編。是書分:1.贊淨土超勝;2.勸信願真切;3.示修持方法;4.論生死事大;5.勉居心誠敬;6.告注重因果;7.分禅淨界限;8.釋普通疑惑9.谕在家善信;10.標應讀典籍。書中所引各條大師的開示,皆從《增廣印光法師文鈔》中摘錄,截取其要義,彙歸一類後編成一冊。印光大師親爲作序。初刊于上海居士林林刊,1927年重排報紙本及書冊本,其後多次重印,廣予流布。

  ④《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釋廣覺、徐志一合編,全一冊。該書取材于《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及《弘化月刊》所載,其彙編之旨與篇目分類,與李圓淨本基本相同,篇目如下:1.贊淨土超勝;2.勸信願真切;3.示修持方法;4.論生死事大;5.勉居心誠敬;6.勸注重因果;7.分禅淨界限;8.顯正辨誤;9.谕在家善信;10.標應讀典籍。此書成稿後適值大師西歸3周年之期,請靈岩山德森法師作序。前大陸未見此本流傳,後于臺灣重印多次,近年始轉歸大陸。

  ⑤《印光大師畫傳》,妙真和尚及德森、了然法師暨周孟由、窦存我、遊有維諸居士等爲紀念印光大師,特聘上海名畫家唐雲、孔小瑜于上海覺園合作大師畫傳廿五幅,每幅之後系以如岑法師寫的傳文,分請名書法家葉恭綽、沈尹默、馬公愚、吳湖帆等書寫,並請虛雲和尚作序。最後由弘化社製版流通。畫傳除書首有大師道影一幅爲照相外,余25幅圖分別爲:印公德相、莘野誕生、幼承庭訓、終南披剃、蓮華曬經、雙溪受戒、紅螺參學、龍泉行堂、普陀潛修、法雨啓化、道場肇建、因機施教、顯正辨訛、慈幼放生、化獄救災、報國閉關、弘化立社、重刊十要、增編五經、修訂山志、靈岩息影、關中示疾、坐化生西、舍利證信、寶塔流芳,敘大師一生之經過。虛雲老和尚在序中說:“吾國各宗曆代祖師,都有畫像或塑像流傳,然未若今此畫傳以生華之筆,用色彩寫真,將大師一生事迹,躍然表現于紙上,是亦現代藝林之大觀,而我佛門之盛事也。大師弟子遍寰宇,多服膺其教言而未親其道範,今有此畫傳之流通,使天下後世永得瞻仰,如同親炙,則大師之遺教,亦永垂不朽矣!惟願諸仁者由影得心,由心得道,聞畫說法,共證真常,同生淨土焉。”時至于今,雖于上世紀80年代有小量複印流通,而傳世者絕少。江蘇南通香光蓮寺有鑒于此,乃于2000年乘紀念大師生西60周年之際,由上海諸善信印贈《大師畫傳》1171本廣結善緣。書本之末,附錄大師遺教7篇,使是書更有文爲助之善。

  ⑥《印光法師文鈔綱宗》,了然法師于1948年選輯《印光法師文鈔》主要文句而成。全書分淨業要義及方法;論禅與淨土;往生西方之基本;往生之障礙;其他指示等五部分。共摘錄《文鈔》中重要法語77條,扉頁中有:“若能研讀躬行,決得往生,何必千經萬論說食數寶。文雖淺顯,暢如來本懷。唯有淨土,即生斷卻輪回”等語,說明印公大師的指修淨之本意。是書可說是爲工作極忙之人而選,爲出生死之津梁。

  《印光法師年譜》 沈去疾著,1998年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沈居士學佛多年,深感印祖之盛德,悟弘揚淨土法門于當世之要務,乃經年累月,搜羅大師有關卷章,編著《印光法師年譜》,祈大衆以印祖生平行徑爲依歸,弘揚淨土,一心念佛,同願往生,共證真常。全書20萬言,詳述大師應世行止,對大師之重要論義均作介紹,對未見于《文鈔》…

《通向極樂之路 經籍大觀 淨土五經一論介紹》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