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通向極樂之路 經籍大觀 淨土五經一論介紹▪P6

  ..續本文上一頁者,則全文附入。書內還刊有作者寫的《印光法師對中國近代佛教之貢獻》,使讀者對淨土法門及印光大師之言行,能得到更清晰的了解。是書可爲《文鈔》3巨編之導讀,爲專修淨業者之良導。

  《樂邦文類》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集,收于《大正藏》第47冊,《卍續藏》第107冊。是書廣錄顯密經論及曆代名人著述中有關淨土法門的論述、偈頌等而成。卷1爲:經凡46處、咒凡11道、論凡6處;卷2爲:序跋33家、文13家、贊17首;卷3爲:記碑19首、傳14篇;卷4爲:雜文33首;卷5爲:賦、銘各1家、偈6家、頌20家、詩22家、詞7家,中峰禅師《懷淨土詩》108首。

  《樂邦遺稿》 宋沙門宗曉編,收于《大正藏》第47冊,《卍續藏》第107冊。爲大師繼《樂邦文類》後續編之作,分上、下2卷,上卷收文62則,下卷爲66則。

  《弘一大師法集》 全6冊,除弘一大師撰述之外並收有紀念大師之文,臺灣新豐出版社出版,爲蔡念生所編輯之弘一大師文集。書爲25開本,內含《藥師經析疑》、《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律學講錄叁十叁篇》、《講演集》、《年譜》(林子青編)、《弘一大師永懷錄》等二十余種。有關大師之著作,另有《弘一大師演講全集》,陳慧劍編,此書爲弘一大師在閩期間之演講集,爲編者以《演講集》及《續集》所收講稿,重加編排,整爲一冊,去其重複,勘其錯脫而成。全書集大師有關初機學佛的《佛法學習初步》、《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常隨佛學》、《律學要略》、《佛教之簡易修持法》、《淨土法門大意》、《改過實驗談》、《人生之最後》、《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萬壽岩念佛堂開堂演詞》、《放生與殺生之果報》等28篇講詞,爲修淨業者必讀之弘公上人開示。

  《弘化》 刊物,1941年創刊,由1931年印光大師發起並創辦的弘化社主辦,爲月刊。該刊以弘揚淨土法門爲主旨,初爲印光大師永久紀念會會刊,發行人德森法師,編輯鍾慧成。版式初爲報紙32開本,至第13期改爲16開本,每期16版。1949年5月,該刊改由弘化社出版,是年6月開始,由遊有維任主編並兼發行人。1956年2月,改由上海市佛教協會出版,爲綜合性刊物,篇幅增至20版,由遊有維任執行編輯,1958年7月停刊。1998年,蘇州市佛教協會、蘇州靈岩山寺、蘇州報國寺爲繼承印光大師宗風,弘揚淨土法門,創辦季刊《弘化》。主辦單位爲蘇州市佛教協會,承辦單位爲蘇州佛教博物館,主編爲弘法法師。社址設蘇州穿心街3號報國寺內。

  《西方公據》 有多種版本,流通甚廣。書名公據,依乾隆十叁年原刻本寒山寺沙門上宏序爲:“昔蘇內翰行路,常敬佩彌陀畫像一軸,人問其故,曰:西方公據耳。”蓋亦取其不離佛意也。(1).原書爲1卷,系清乾隆戊辰沈清塵、周遠振二氏彙集古德論著及往生應驗而成,內容蕪雜,寒山寺上宏爲作序;(2).凡2卷,清代彭際清集,易名爲《重訂西方公據》,收于《卍續藏》第109冊。上卷爲《起教大綱》、《淨業正因》、《淨課儀式》、《西方境觀》、《往生功行》等篇,其中之第4《西方境觀》章,揭列接引、見佛二圖,以助觀力,並改原本念佛記數圖之佛像爲純蓮華,以標示九品往生之機類。第5《往生功行》章,亦繪四蓮華,以記誦經、忏 悔、作福、普度等行業。下卷爲《蓮宗開示》及《往生現果》。開示收善導之《專雜二修說》及《臨終正念訣》,永明之《禅淨四料簡》及《往生問答》,此外還收錄慈照、虎溪、蓮池、憨山、蕅益等大師之法語。《往生現果》分爲集驗與書證兩部分,記錄作者之見聞。(3).全1卷。真達法師(逸人)重輯,亦名《重訂西方公據》,由印光法師作序。該版首列經咒、念佛儀,次列古今顯豁淺近各開示,而複注重于臨終助念一法,以期不至功將成而被無知眷屬破壞也。次列叁皈、五戒、十善、四谛、四料簡各略釋及《阿彌陀佛百頌》以期初發心者略知意義。其九品圖記數之法,則另作一本隨附正書,以備行者記數及以後焚化。

  《西方合論》 明袁宏道撰述,收于《大正藏》第47冊。智旭嘗評點此書,收于《淨土十要》中。本書依華嚴教旨並承永明延壽禅師的主張,闡述淨土教義和禅淨雙修之旨,顯示念佛叁昧之真義。論分刹土、緣起、部類、教相、理谛、稱性、往生、見網、修持、釋異等10門,茲分述于下:1.刹土門中說有毗盧遮那淨土、唯心淨土、恒真淨土、變異淨土、寄報淨土、分身淨土、依他淨土、諸方淨土、一心四種淨土、攝受十方有情不思議淨土之十種差別。彌陀淨土爲第十不思議淨土,明彌陀身中有無量衆生,衆生身中有無量彌陀,國土亦然。生、佛、身、土重重無盡,不可思議;2.緣起門中說明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清淨佛性故,佛爲使衆生發揮其本性,出現于此土等;3.部類門中說明淨土經典有經緯之別,《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等爲經中之經,《鼓音聲王經》、《後出阿彌陀佛偈經》爲經中之緯,《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寶積經》、《般舟叁昧經》、《觀佛叁昧經》、《十住斷結經》、《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隨願往生經》、《稱揚諸佛功德經》、《大雲經》、《入楞伽經》、《大悲經》等爲緯中之經,《華嚴經》的《毗盧遮那品》、《光明覺品》、《賢首品》、《十無盡藏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入法界品》以及《法華經》、《淨名經》等多種經典爲緯中之緯;4.教相門中,分別釋迦一代教相有假有教、趨寂教、有余教、無余教、頓悟教、圓極教之差別。淨土教攝于頓悟及圓極教中;5.理谛門,說明真谛之法有即相即心、即心即相、非心非相、離即離非等四門;6.稱性門,說明稱性之行有信心行、止觀行、六度行、悲願行、稱法行等五種;7.往生門中,論諸菩薩往生處之不同;8.見網門中,指出儒士及學佛者墮于斷滅墮、性劣墮、隨語墮、狂恣墮、支離墮、癡空墮、隨緣墮、唯心墮、頓悟墮、圓實墮之邪網。其中,斷滅墮者,諸儒疑未來斷滅,不信後世之說。狂恣墮者是有魔民,專逞狂慧,不持戒修行,妄稱煩惱即菩提,淫怒癡即梵行之說。頓悟墮爲即今世禅人倡說一超直入,吾不求作佛,何況往生,責其謬見;9.修持門中,列舉願生者之修持方法,總立淨悟、淨信、淨觀、淨念、淨忏、淨願、淨戒、淨處、淨侶、不定淨等十門。說明了悟諸法實相,信金口之誠言,修十六觀想等,行一行念佛叁昧,忏悔業障,發淨佛國土之大願,受持淨戒,舍惡處,就淨處,避惡友,簡淨侶,又隨根之利鈍各受其法;10.釋異門中,釋刹土之遠近、身城大小、壽量多少、華輪大小、日月有無、二乘有無、婦女有無、發心大小、疑城胎生、五逆往生等十種,以去衆疑。本書有明代明教法師標注,凡10卷,收于《淨土宗大典》第9冊中。

  《西方要訣》 全名《西方要訣釋疑通規》,唐代窺基撰,收于《大正藏》第47冊。是書以唯識之理闡釋往生西方之十四疑難,勸衆念佛求生淨土。全書凡14段:1.釋有相無相觀念,明二門不能混淆;2.心內心外觀佛魔眷屬,文乖而理一;3.明淨穢二土修行之勝劣;4.明斷惑未斷念佛之別;5.明靜無生與觀修西方勝劣;6.明報盡之期,魔不能亂;7.明彌勒淨土與西方往生之難易;8.明生西方可得不退之理;9.明能念佛即具大善根;10.明女人根缺及二乘得生之理;11.會釋叁階行者五種小疑;12.明念佛別時之意趣;13.明報終生淨土之不謬;14.略明念佛作業之次第。由其內容可知前6段通釋《金剛般若經》、《佛藏經》、《維摩诘經》、《彌勒問經》、《最勝妙定經》及《涅槃經》等所說往生淨土之旨趣,第7段舉10種相異處,以明西方與彌勒淨土之優劣,8、9、10等3段依次解答不退、少善根及不退等問題,第11段會釋叁階行者之5種小疑,第12段依《攝大乘論》而釋往生西方是否有別時意趣,第13段論散心念佛可生淨土,最後一段闡明作業之方軌,示長時修、恭敬修、無間修、無余修等四修之行法。

  《西方直指》 明渌田一念居士編。是書于上卷中,述《淨土因地》、《淨土功果》、《淨土儀式》、《淨土願文》及《淨土辨疑》等5篇。中卷分《經論指歸》、《祖師指歸》兩篇,選錄經典及諸賢有關修淨要語多則。下卷有《往生證驗》,述誦經、持名之靈感及往生之事;《往生持戒》篇,述說戒口業、戒淫、戒殺之重要。

  《西方確指》 覺明妙行菩薩說,常攝集。清彭紹升“爲訂其章句,次其先後”,並爲作後序,序中有:“《西方確指》者,極樂界中覺明妙行菩薩所說法也。其爲教,貶斥邪修,指歸淨土,闡一心之妙谛,窮向上之玄關,誠學佛者之指南也。”此書爲明末時,有吳城八友于乩壇中得集,流傳甚廣。印光大師曾爲校訂。大師于1928年冬,在《複黃德炜居士書》中還說:“覺明妙行菩薩與哆哆菩薩如出一轍,足見扶乩之不可依據。菩薩行于非道,通達佛道,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即可見一斑。”不久後,印光大師又對《淨土輯要》一書輯述者邵慧圓居士說:“此事與覺明妙行菩薩化吳地相同,是宜約撮兩事,附之書後,以見菩薩弘揚淨土之悲心。”邵居士在《淨土輯要》中,亦收錄覺明妙行菩薩法語多則。

  《西歸行儀》 清古昆輯。在著者閱《妙宗》、《圓中》二鈔及《十要》後,深體《彌陀經》、《十念門》等皆爲修淨之必要,深信切願,皆由斯發,故輯此行願流通,其目錄爲:1.自序,述輯此書之要;2.慈雲忏主印施彌陀經正信發願偈;3.佛說阿彌陀經;4.往生淨土十念法門;5.佛說阿彌陀經禮想儀;6.臨睡入觀禮誦儀;7.佛說無量壽經·四十八願;8.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

《通向極樂之路 經籍大觀 淨土五經一論介紹》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