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P4

  ..续本文上一页舌根;耳听得清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不可睁大,眼既已摄,鼻也不乱嗅,则鼻亦摄;身须恭敬,则身亦摄。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不妄动,唯佛而念,依此而修,何虑生死之不了乎

  

  疏解本经之作甚多,疏《楞严》诸作中,皆谈到本章。然将本章以净土法门而释的,则不多,以下几种,均适净土行人阅读:

  《势至圆通章科解》明正相解

  《楞严经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清续法集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现代慈舟讲·胜雨记

  《楞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讲义》现代静权法师讲

  《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圆通章》现代道源法师讲·净朗记

  以下几种释《楞严》 全经为主,亦合净业行人读:

  《首楞严悬镜·势至章》明憨山大师

  《首楞严经文句·势至章》明蕅益大师

  《首楞严经讲义·势至章》现代圆瑛法师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及其注疏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全1卷。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又称《净土论》、《往生净土论》、《无量寿经论》、《无量寿优婆提舍经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收于《大正藏》第16册中。本论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赞叹极乐净土之庄严,阐说修习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等五念门,劝往生西方。谓修习五念门可得种种成就,并次第得近门、大会众门、宅门、屋门、园林游戏地门等5种功德;前4种功德为入功德,能入于莲华藏世界,自受法乐;园林游戏地门则为出功德,即回入生死烦恼,游戏神通于教化地,如是自利利他,速成就菩提。本论以智慧慈悲方便,修五念门为宗;以成就自他往生净土为趣。本论为唯一印度撰述的净土论部著作,故净土宗特重之,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等三部经合称“三经一论”,为正所依之经论。其论述颇为深妙,大旨与无著造的《摄大乘论》十八圆净之说一致。

  《往生论注》,凡2卷,北魏昙鸾大师撰,全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略称为《净土往生论注解》、《净土论注》、《论注》等。收于《大正藏》第40册中。《往生论》全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为婆薮盘头菩萨造。注解又称《净土论注》、《无量寿经论注》等,上卷首揭龙树菩萨之《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说明难、易二道。本论属易行道,明示他力之法门,谓往生净土之要因,全仗弥陀本愿力。次为总说分,乃就愿生偈一文逐次解释,并设八项问答,说明愿生净土之机与一切恶凡夫相。下卷则以长行释解义分,立有:1.愿像大意,2.起观生信,3.观行体相,4.净入愿心,8.名义摄对,9.愿事成就,10.利行满足等10科,以注释文义,并于利行满足科之末,开显自利利他之要义,引《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11、18、22等愿,作他力增上缘之证

  北魏昙鸾大师着的《往生论注》,是最权威之作,印光大师赞说:“昙鸾法师之注,文畅达而义深邃,洵足开人正智,起人正信,乃净宗学人之大导师!”另有太虚法师《往生净土论讲要》、性梵法师《往生论注讲义》等疏释本论。又日本正仓院圣护藏中藏有本论之古写本,与现行本略有出入。

  净土宗要籍概览

  有人统计,古今净土宗著作多达800余种,学佛者面对书海茫无所措。今选净宗要籍近九十种,作简单介绍,以便于净业同修的阅读和参考:

  《一行居集》 清代彭绍升(1740-1790)着。是书集其所作愿文、序跋、书简、传记、杂文等计193篇,书后附《儒门公案拈题》一卷,计诗65首。本书择言尔雅,不涉语录陋习,字字流于性海,发挥净土之义颇详,故有“清代佛门大着”之称。

  《一生解脱之路》 林克智着,全名为《香光居寄语——一生解脱之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出版。此书是作者学佛50年之总结,概指修净土法门的理法,有《学佛宜修菩萨道》、《菩提心是学佛的根本》、《戒为学佛的基础》、《居士生活准则》、《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念佛是即凡心成佛心的修持妙法》等篇阐述修净之理;《静坐念佛法》、《专修佛七及其规制》、《一日一夜持名共修是专修念佛的好办法》等篇,为叙述念佛方法之文;《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及《临终关怀与终后处理》,讲临终助念之法及说明助行人往生应注意之处。是书阐明净土的修持是:生应为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而生,死则无牵无挂安详地往生,是一本适合现代净土宗学人看的书。

  《入香光室》 了然法师着。收于《净土丛书》第13册中。书分上下两集,上集为《念佛三昧出世宝王论》;下集为《佛七开示录》。着者了然法师,早年参禅深契佛旨祖意,继转念佛了彻自性唯心,此书于净土要义和盘托出,全书大旨皆以佛果为宗,普劝行人念念入佛果觉,心心住佛正定。切望净业行人以专持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必期彻证唯心净土。是书理事圆融,德森法师说:“只要大家能读、能信、能行,便可直达莲邦。”《念佛三昧出世宝王论》分:1.明达宗旨;2.开显实相;3.辨别真妄;4.识破昏迷;5.转迷就悟;6.因正果正;7.较量功德;8.按经会义;9.恳佛证明;10.发愿流通等1O章。下集《佛七开示录》则有:1.欲入三昧果海当先知恩报恩;2.净土法门古今异同;3.净土法门性修不二;4.净土法门有事有理;5.开佛知见、入佛知见、住佛知见;6.自力他力同时并顾不可偏废;7.常读《阿弥陀经》感觉妙极等内容。1946年印光大师纪念会初版印5000册,后各地多有重印流通。

  《三时系念仪范》 元朝中峰国师明本撰。全称《中峰三时系念仪范》,收于《卍续藏》第128册。为三时系念佛事之仪范。内容初为举咒、云集赞、登座偈、提纲、缘起等,次列三时佛事:第1时佛事诵《大阿弥陀经》上卷,第2时诵《大阿弥陀经》下卷,第3时涌《观无量寿佛经》,或三时皆诵《佛说阿弥陀经》各时皆依提纲、讲演、举念、忏悔、发愿、西方赞和念之顺序。第1时佛事与第2时之间,行斋佛仪式,第2时与第3时之间,修《弥陀忏仪》。书末附有劝人念佛与《念佛正因说》等文。

  《万善同归集》 北宋延寿述。收于《大正藏》第48册,系广举经论、祖释等禅家心要之书。各卷之初首叙其概旨,而后以问答体,解明其意旨。全书虽以宣扬禅旨为主,而华严、天台、净土等诸宗思想之融合,随处可见,所引用之书目亦甚多。《集》中有《念佛诀》等,阐明延寿禅师的禅净双修思想。

  《五方便念佛门》 隋代智顗撰。又作五方便门,尾题作《五方便念佛观门》,收于《大正藏》第47册。内容系阐说念佛五门及其入方便次第等。初说行者念佛时从浅入深的次第,即凝心禅、制心禅、体真禅、方便随缘禅、息二边分别禅;次叙圆观无浅深之浅深、念佛五门之大意及入方便之次第;更举《大宝积经》卷116之一行三昧,及卷89之画像观礼文;终乃就化法四教而说行者之念佛。

  《中国净土教理史》日本望月信亨着,汉文版为释印海译,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倡印流通。本书为作者以其多年教学之积累,广观净土诸家之著作而写成的,是书既有教义的说明,又注重法统传承与流布。资料均取自中国净土宗之史料与文献,以时代历史为背景,举一位或数位净宗大德为主题,说明其承传与修学、弘扬之史实,比较诸大德之净土思想源流与发展,标纲举要,脉胳分明。本书共分39章,其章目为:1.总叙;2.弥陀经典之翻译及初期之净土信仰;3.庐山慧远之结社念佛思想;4.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之译出及疑伪经;5.南方净土教之传播;6.北方净土教之传播;7.昙鸾之他力本愿说;8.净影慧远之净土论及九品阶位说;9.天台宗智顗之净土论及常行三昧;10.吉藏之净土论及生因说;11.周隋时代净土教之弘通;12.道绰之圣、净二门分别;13.道基、法常等之净土论及凡夫往生别时意说;14.迦才之净土论及生因说;15.善导之凡夫报土论及称名正因说;16.玄奘、窥基及法相诸家之净土论;17.义湘、元晓、义寂等之净土论及十念说;18.怀感之弥陀净土论及念佛三昧说:19.初唐时代净土教之传播与造像及西方变相;20.慧日、承远、法照等之般若三昧修行及禅对净土论;21.天台门叶之净土赞扬与飞锡之三世佛通念说及净土十疑论;22.大行之事迹与道镜等念佛镜及西方要决;23.华严诸家之净土及念佛论;24.中唐以后之教势并造像及变相;25.永明延寿之禅净双修论;26.义通等之净土研究及知礼之约心观佛论;27.遵式、智圆等之净土赞扬;28.元照之二土教观并称名多善根说;29宋代净土教之弘通;30.禅僧之兼修净土并居士之归向西方;31.子元之白莲宗及其余党之邪说;32.南宋及金代净土之弘通;33.元代之教势;34.明代天台诸家之净土宣扬;35.禅僧及居士之归向净土;36.云栖辟宏之禅净同归论;37.智旭之念佛三昧论;38.清代初、中期净土之弘通;39.清代后期道俗之归净。

  《心声录》 净土宗入门书籍,黄念祖居士着,其文大都据黄居士在各地讲法的录音整理而成。主要篇目有:《佛法的基本与要径》、《净宗心要》、《弥陀愿王大愿核心》、《依止善导大师,持念弥陀名号》、《无量寿经今得善本之大事因缘》、《莲宗妙谛——净语三则》、《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心经略说》、《金刚经一滴》、《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等。本书在国内外广为流通,上海佛学书局版是国内流传最广的版本。

  《劝发菩提心文》清省庵大师着文。此文虽非经、律、论,而三藏无不摄在其中,劝人发得佛果之因心,是为显法身续慧命之关键。此文以真性为体,以…

《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