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不可能的。所有煩惱的根源就是“我執”。同樣,外境也不是獨立的,而是內心的産物。
關于外境和心、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有種種學說。一些人說外境是心的産物,另一些人卻說精神是物質的産物。實際上,這個問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根本不在我們普通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範圍之內。雖然古往今來的學者,對于這個問題曾有過各種各樣的認識、下過許多定義。但實際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錯誤的。因爲問題本身,已經超越了普通人感官、意識的範圍,他們也沒有能力去辨別清楚。
其關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並非精神是物質的産物,而是物質是精神的産物。這一點是有辦法證明的,不僅有理論可以證明,還有許多前輩修行者親身經曆的種種實實在在的事例可以證明。若外境是心的現象, “心”是什麼呢
在世俗谛,從凡夫的角度看, “心”是萬法的根源;從空性的角度去觀察,則“外境”不可得, “心”亦不可得。既然“心”與“外境”都不可得,我們又爲何流轉輪回呢
因爲,內心有了執著以後,這個執著首先可以建立外面的山河大地,然後可以讓所有的入迷惑顛倒、不能證悟。這是心染汙後的一種能力,而非心的本性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一切煩惱和外境的源頭是“心”。 “心”又有很多種,如心的本性光明,還有心突然産生的執著,其中,誰是輪回的根源呢
心的本性光明不是輪回的根源,只有心的執著才是輪回的根源。心的執著爲何是輪回的根源呢
因爲貪嗔癡是從“我執”産生的;雖然我們不清楚外境是如何從心産生的,但可以通過推理的方法,來抉擇外境就是心的一種現象。總之,一切好與不好的現象,都是心的執著。
所謂“心的執著”只有兩種,即“人我執”和“法我執”。所有的執著都包含于其中,除此之外沒有第叁種執著。所以,輪回的根源就是“人我執”和“法我執”。從無始以來,正是這兩種因緣將每一個人束縛在輪回當中。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也好,還是功成名就的偉人也好,所有的人都受“人我執”和“法我執”的控製,都被它們所統治,我們就象它們的奴隸一樣。 “人我執”不是身外的東西,每一個人都認爲有一個“我”的存在,執著“我”就是肉體或者肉體和精神的綜合體,這不是父母教的,不是老師教的,也不是自學來的,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執著,這種執著叫“人我執”。那“法我執”是什麼呢
除了自身的五蘊之外,把一切身外之物執著爲實有,都叫“法我執”。
例如,認爲“金錢”是實在的,心裏就産生了“法我執”;認爲“我”是存在的,就産生了“人我執”。既然有個“我”的存在, “金錢”也是存在的,于是心裏就冒出一個念頭,“我”要去掙“錢”。對此,我們要扪心自問,我是如何看待金錢、名利的
我又是如何看待我自己的呢
金錢和名利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只是喜歡的層次不一樣而矣。 “人我執”是每一個凡夫人都有的,而且是非常的根深蒂固,這就是我們的答案。其實,掙錢的目的就是爲了享受世間的一些感官刺激,即所謂的快樂和幸福。如果能夠體會和證悟金錢是身外之物,我自己以及感官的刺激全部是如夢如幻的,也正是這些牽引著我們輪回叁界。如果你能夠看透這些都是空性的,我們還有沒有可能去追求世間所謂的短暫幸福快樂呢
輪回的源頭是“人我執”和“法我執”。有些人雖然不願意受痛苦,但也不願意脫離輪回,只希望在流轉的過程中生生世世享受人天福報。那麼,這種人不需要斷除這兩種執著。可是,如果我們不願意再流轉輪回,希望了脫生老病死的痛苦,真正從輪回中解脫,那就一定要推翻這兩種執著,否則解脫是根本沒有希望的。
叁、佛教輪回依業說
有情衆生的生命不斷地在叁界內輪回,而且每一現實的生命,都是承接前世的生命繼續而來,絕對沒有哪個生命是突然出現的,所以佛教特別說明輪回這一事實。不承認有前世的現實論者,經常提出這樣的質疑,你們爲什麼確信有過去的生命呢
解答這問題是很簡單,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所以確信現實生命是由過去生命而來,並不是如一般的推論得知,而是憑著他的透視力澈見衆生從這生存界結束其生命,而在另一生存界又有他的新生命出現。同時清楚地看到各個生命,不論是卑下的,或是尊貴的,不論是醜陋的,或是端嚴的,不論是受傷的,或是喜樂的,不論是聰明的,或是愚蠢的,都是依照他們各自的行爲而來,並不是由什麼上帝爲之安排的,所以佛說依業而有生命的輪回。
現實生命是由過去生命而來,不論從哪方面說,都是不可不信的,原因是每個生命的本身,創造各種不同的業力,在沒有感果或對治以前,必然有種潛在的功能保留下來。保留下來的潛在功能,有股力量推動我人,繼續感受新的生命,所以人類以及其他各類的有情衆生,絕對不是這個生命結束,就什麼都沒有了,必然還有新的生命繼續而來。可見有情在未解脫以前,從過去到現在,由現在到未來,其生命總是不斷地在相續的。原因就是在每個生命曆程中,有情的身心總是在活動著的,以此活動所造成的或善或惡的業力,即是開拓未來新生命的根本。
衆生在不斷的身心活動中,有無數的業力增長或消滅。這些業力,由于性質不同,成爲一系一系的,一系一系中又是一類一類的。如五趣果報,即有人業、天業、地獄業、畜生業、餓鬼業。而每一趣業中,又有種種差別。是以有情出現在任何一趣中,其生命的苦樂怎樣,完全是由業力之所左右。以人類生命來說,我人今生所遭遇的是禍是福,皆由自己所造的業力而得的結果,至未來新生命所感受的是苦是樂,同樣是由自己現在身心活動所造的業力而來,于其中間絕對沒有一個什麼掌握無上權柄的上帝,在爲我人的生命作這樣那樣的安排。
有情生命確是在相續不斷的,但相續而來的各個生命,出現的有天、人、餓鬼、畜生、地獄、阿修羅等六道,究竟在哪一道出現,那就要看各個生命所造的業力如何來加以決定。就人類說,我人生命結束後,究竟到哪一道中受生,不是什麼人或神可以爲你決定的,而是隨你自己所造的業力,趣向于所要趣的某一道。如果你所造的是善業,那就趣向于人天道中受生,若你所造的是惡業,那就趣向于叁惡道中受生。證知有情的生命果報體,完全是由各自所造的業力所感。所謂輪回六道,不是按著一定的層次,今生生命出現在這兒,來生生命出現在那兒,而是顯示生命的上升或下降,轉來轉去的,不出叁界這個範圍。有時連續地來人間,有時經常地處在地獄,沒有一定的。正因爲如此,所以勸導人向上向善,免得將來生到不理想不美滿的惡道中去。
衆生的生命出現在好壞不同的世間上,因而有時出現在人道,有時出現在地獄道,乃至出現在其他的天道等,不能決定出現在哪個道,原因在于自己不能作主,而是全憑自己所造業力之所決定的,業力決定你來人道,你就得到人道來成爲人的角色,業力決定你去畜生道,你就得到畜生道成爲各種不同畜生的角色。當你在人道的果報結束以後,決定你的業力繼續指揮你到天道,成爲像帝王那樣的高貴角色等等。生命就是這樣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地轉換各個不同的世間,成爲各種不同的角色。如是不同生命的角色,在各個不同世間的果報,是不一不異,不斷不常的,因而使諸衆生感到生命非常的奧秘,不能明見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角色,只好隨著生命的遷流而遷流,直至生命達到真正的解脫爲止。
世人對生命在各種世間上不斷擔任各個不同的角色,有感到懷疑的,有予以否定的,認爲我們所知道的,只有這個現實生命,不可能還有生命以新的姿態出現。所以對佛法的輪回說,總是不肯予以相信,理由就是不信者沒有親眼見到,你們也不能拿出事實給我們看,要我們如何信受得了。當然,人與畜生是明白可見的,無人可以懷疑,至于人死爲鬼,或者有人碰到過鬼,或者鬼屋中有鬼作怪,或有夢到死去的親人,所以對鬼也還可以信得過去,至于天堂與地獄,雖是苦樂兩個極端的地方,但畢竟沒有人看到過,是不是真的有地獄與天堂,那就很難令人生信。爲此,不知阻礙了多少人進入佛門。關于天堂與地獄的問題,下面引用印順大師對六道輪回的說明:
印順大師在《六道輪回的說明》一文中說: “經常有人問我,地獄到底有沒有
天堂究竟在那裏
天堂與地獄,一般人限于知識與能力,總多少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其實,這可說是宗教界,甚至一般人的共同看法”。接著對于地獄的說明: “如果你們問我: “地獄有沒
”我敢肯定說: “是有的。” “在哪裏
” “地獄在地層下,也就是地球的中心。””原來,墮地獄的方式有二種:一是活生生地陷身地獄;一是死了以後才墮地獄。死後墮地獄的情形,我們的肉眼不能明白看到;可是現生落地獄的,大家都會知道的。我想舉兩個事實來證明:一、佛經說:佛有一個弟子,名叫提婆達多。他叛教害佛,結果,地面裂開,火從地中冒出,他就頭下腳上的,遭到現身墮地獄的苦報。二、基督教的《舊約》裏說:摩西所領導的以色列人,其中有個因爲“藐視耶和華”、 “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 “都活活地墮落陰間”。這與佛教所說的,豈不同一情形
”宗教界特別是佛教,肯定地獄是有,怎能因一般人不見而予否定
“”
其次,所謂的天堂是六道中最優勝的一道。佛分天道爲叁界二十八天,依所修的功德深淺,而生天的也就有高低。生天的,不管是身相、壽命、快樂、禅定,都是極爲殊勝的。有帝王形態的,最高的是大梵天,成爲獨一無二的主。比他更高超的,還有十九天。但無論怎樣的高妙,總是逃脫不了墮落又升進,升進又墮落的輪回。佛教與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雖然都說有天堂,但一般宗教以爲天堂已經究竟圓滿,但佛教說天堂…
《佛教的輪回說(禅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