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親指歸路,月挂一輪燈。”
寒山禅師幾十年來一直隱居在天臺山中幽深清靜的地方。偶爾會到國清寺去,拜訪高僧豐幹和尚,和探望好朋友拾得和尚。晚上就回到隱居的寒岩,獨自清淨修持佛法妙道。寒山子生性喜歡親近那些虔誠的學修行人,和杜絕煩惱惡業的出家僧人。有時,他和這些修行者一起,在月明之夜深入探討佛法妙理,直到淩晨拂曉。寒山子有時還會攀越千山萬嶺,參訪修證很高的高僧大德。高僧指示的明心見性法門,使得學人回歸和體認本來清淨、無染無著的心性的本來面目。萬般機心和煩惱都己泯滅,森然萬物在心月的朗照下,更是萬裏空明,八方暢達。
“蔔擇幽居地,天臺更莫言。猿啼溪霧冷,嶽色草門連。折葉覆松室,開池引澗泉。已甘萬事休,采蕨度殘年。” “住茲丹桂下,且枕白雲眠。” “一自遁寒山,養命餐山果。平生何所憂,此世隨緣過。日月如逝川,光陰石中火。任你天地移,我暢岩中坐。” “粵自居寒山,曾經幾萬載。任運遁林泉,棲遲觀自在。寒岩人不到,白雲常瑷叇。細草作臥褥,青天爲被蓋。快活枕石頭,天地任變改。”“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邊坐磐石。心似孤雲無所依,悠悠世事何須覓。” “自羨山間樂,逍遙無倚托。逐日養殘軀,閑思無所作。時披古佛書,往往登石閣。下窺千尺崖,上有雲盤泊。” “寒山惟白雲,寂寂絕埃塵。草座山家有,孤燈明月輪。石床臨碧沼,虎鹿每爲鄰。自羨幽居樂,長爲象外人。”
“吾家好隱淪,居處絕囂塵。踐草成叁徑,瞻雲作四鄰。助歌聲有鳥,問法語無人。今日娑婆樹,幾年爲一春。” “重岩我蔔居,鳥道絕人迹。庭際何所有,白雲抱幽石。住茲凡幾年,屢見春冬易。寄語鍾鼎家,虛名定無益。” “余家本住在天臺,雲路煙深絕客來。千仞岩巒深可遁,萬重溪澗石樓臺。桦巾木屐沿流步,布裘藜杖繞山回。自覺浮生幻化事,逍遙快樂實善哉。”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溪長石磊磊,澗闊草潆潆。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
”
一代高僧寒山子,長年在天臺山深處的寂靜之地清修。他隱居的寒岩,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繁華,人迹罕至。白雲迷漫的道路深遠無盡,芳草萋萋的山路旁,千回百轉的清溪流水在鋪滿青苔的山石間潺潺流動。林木疊翠的千山萬壑,延綿起伏的青黛之色與自己居住的草門渾然一體。詩僧摘下樹葉覆蓋在用松枝搭成的房子上,開掘池塘引來清澈的山澗泉水,采食野蕨菜和山果來奉養生命。缥缈多姿的雲彩在峰壑山石間輕盈地浮遊,鳥兒們在蒼翠的山林間千鳴百啭,野猿在岚回霧繞的溪澗中清哀地啼鳴,山虎和梅花鹿常是他友善的鄰居。
寒山子戴著桦樹皮做的頭巾,腳著木屐,身穿布裘,拄著野藤木做的手杖,悠閑自在地漫步在清碧的溪流邊,流連于白雲飄浮的山崖峭壁之間。有時,以柔軟的野草爲座,在溪澗旁山岩的磐石上披閱佛教古籍,坐禅觀修心性。累了就在芬芳的丹桂樹下,以如茵的細草爲床褥,青天爲被蓋,石頭爲枕,在輕紗般飄繞的雲霧中酣眠。
詩僧在寂靜的山中修道,只見年複一年的花開花落、春去秋來,就好象經曆了幾萬年的歲月一樣。不知道人間的多少年,才是菩提樹的一個春天。日月的更替,光陰的流逝,就如同電光石火一般無常迅速。塵世間紛芸擾攘的俗事,鍾鳴鼎食的繁華與虛榮,就如同夢幻泡影一般,沒有什麼真實究意的利益,實在不足以留戀和牽挂。在山岩寂靜之地修學佛法,隨緣度日,身心是多麼地清靜安樂、逍遙自在啊!寒山子慶幸自己能超脫世俗的牽絆和拖累,來到這幽靜的天臺山中,精進修學佛法,以出離茫茫無盡的生死苦海。
叁
隱棲在天臺山中清修幾十年的寒山禅師,寫了很多表現住山的學佛修行人法喜充滿的詩作。在寒山禅師優美的詩筆下,禅悅之境是那麼地妙趣盎然,充滿生機,包羅萬象,而又渾然美麗: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挂心頭。閑書石壁題詩句,任運還同不系舟。”“不學白雲岩下客,一條寒衲是生涯。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叁界橫眠閑無事,明月清風是我家。”“隱士遁人間,多向山中眠。青蘿疏麓麓,碧澗響聯聯。騰騰且安樂,悠悠自清閑。免有染世事,心靜如白蓮。” “今日岩前坐,坐久煙雲收。一道清溪冷,千尋碧嶂頭。白雲朝影靜,明月夜光浮。身上無塵垢,心中那更憂。” “千雲萬水間,中有一閑士。白日遊青山,夜歸岩下睡。悠爾過春秋,寂然無塵累。快哉何所依,靜若秋江水。”“寒山深,稱我心。純白石,勿黃金。泉聲響,撫伯琴。有子期,辨此音。”
寒山禅師自從出離俗世,在天臺山中隱修之後,就再也沒有牽挂和沾染凡俗的濁事。重岩疊嶂、奇峰峭撥的山中,潔白的雲朵在綿亘千裏的山巒樹木間靜靜地飄浮,青蒼的藤蘿在微風中輕輕拂動,清碧的溪澗水在山間淙淙流淌。一襲衲衣的寒山子,在千雲萬水之間,與清風明月爲伴,春賞百花吐豔,秋觀草木凋零。白天在青山中清閑自在地遊賞美景、坐禅誦經,有時還會在石壁上題寫詩句,晚上就回到寒岩下休息。無有塵俗之累的身心,清淨得如同盛開的白蓮花。
在山中修道的生活,純潔甯靜得就象澄淨的秋江之水,而詩人的身心,也自在灑脫快樂得宛如綠水碧波上的不系之舟。幽靜深遠的寒山,是很稱合寒山禅師修道的心意的。這裏沒有黃金碧玉的物質享受,只有寒岩美景相伴。山間的溪澗泉水在清泠作響,就象伯牙在彈奏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而後世是一定會有象鍾子期這樣的知音之人,來欣賞寒山子的修道情懷的。
“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胧。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 “寒岩深更好,無人行此道。白雲高岫閑,青嶂孤猿嘯。我更何所親,暢志自宜老。形容寒暑遷,心珠甚可保。””“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閑。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衆星羅列夜明深,岩點孤燈月未沈。圓滿光華不磨瑩,挂在青天是我心。” “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 “岩前獨靜坐,圓月當空耀。萬象影現中,一輪本無照。”“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世間的人們在打聽寒山的道路,而寒山的路是不通往紅塵濁世的。夏天的山中,冰雪仍未消融,旭日東升的時候,山峰樹木間仍是雲霧彌漫。白雲在高峻的山岫間閑遊,山猿的清嘯在青翠的山林間久久回響。安貧樂道、對世俗之事毫無攀緣之心的寒山禅師,在青山白雲、煙蘿石洞間清靜地禅修。禅師清涼寂靜、法喜充滿的身心,迥異于汲汲追逐世間名利的世間俗人。寒來暑往,歲月變遷,原本青春煥發的容顔在漸漸地衰老,而詩人卻永葆一顆如意寶珠般清淨靈明的禅心。
天臺山中的夜晚,滿天的繁星在深藍的天幕中閃爍。寒山禅師仍在山岩前的石床上獨自靜坐禅修,觀修自己的心性,只覺心境一如,都是那麼地空寂清明,無相無著。此時,夜空中一輪皎潔的圓月正在緩緩地升上寒山的峰頂。明月的清晖悄然無聲地照拂著世間的萬象。詩人一塵不染的禅心,就如同天際圓滿光明的圓月一樣空明寂靜,又好似清澈的碧潭一般映照著萬物。這種無與倫比的美妙的禅悅法喜,詩人是無法言傳的。
在法喜充滿、清淨自在的寒山禅師的心目中,遠離塵囂的寒山景致是那麼的幽靜而美妙: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可笑寒山道,而無車馬蹤。聯溪難記曲,疊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風一樣松。” “可重是寒山,白雲常自閑。猿啼暢道內,虎嘯出人間。獨步石可履,孤呤藤好攀。松風清飒飒,鳥語聲關關。”“欲得安身處,寒山可長保。微風吹幽松,近聽聲愈好。”“月照水澄澄,風吹草獵獵。凋梅雪作花,杌木雲充葉。”
“自見天臺頂,孤高出衆群。風搖松竹韻,月現海潮頻。下望山青際,談玄有白雲。”“層層山水秀,煙霞鎖翠微。岚拂紗巾濕,露沾蓑草衣。足蹑遊方履,手執古藤枝。更觀塵世外,夢境複何爲
” “鳥語情不堪,其時臥草庵。櫻桃紅爍爍,楊柳正毵毵。旭日銜青嶂,晴雲洗綠潭。” “閑遊華頂上,日朗晝興輝。四顧晴空裏,白雲同鶴飛。” “庭廓雲初卷,林明月正圓。不歸何所爲,桂樹相留連。”
寒山的古道,幽靜而深遠。杳無人迹的山路上,只有鳥兒們在啾啾地鳴啼。路旁溪澗清泠的流水聲也顯得更爲寂寥。高聳入雲的天臺山中,千岩竟秀,萬壑爭流。連綿千裏的重巒疊嶂,雲霞缥缈,不知究竟有多少重。山中的清溪流水,萦繞曲折,不知回轉了多少道彎。青松翠竹在山野的清風中搖曳生姿,生機盎然的花草在雨露的滋潤下,綻放著它們多姿多彩的美麗。而長年積雪的寒岩上,梅花凋謝時,以飄飛的雪花作爲花朵,秋葉搖落的樹木,把舒卷的白雲當作樹葉。
在這很有利于長久地保持身心清淨的山中,寒山禅師在靜心修學佛學。他有時會手拄古藤杖,在清幽的山林中遊賞松風竹韻,鳥語花香。山間萦繞的雲岚霧氣,常會浸潤他的紗巾;草木上晶瑩的露珠,不時會沾濕他的蓑草衣。朝陽在綿繡般的雲霞中冉冉升起,陽光燦爛地照耀著青山綠水,湛藍的天空和飄浮的雲彩映照著碧綠的清潭。山間的野櫻桃紅豔欲滴,山鳥在依依垂柳間鳴唱著歡快的歌曲。禅師攀藤履石,在山花爛漫的峰頂上清閑地遊玩。極目四望,只見悠悠青山無盡,仙鶴與潔白的雲朵一起在碧空中飛翔。明月東升,皎潔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鋪灑在山林上。山風輕拂,夜色蒼茫,芬芳美麗的桂花樹使得詩人仍在山間留連忘返。這些“美得象仙境,靜得象永恒,幽得象古廟,荒得象沙漠。”的詩篇,凝聚著寒山禅師幾十年在天臺山寂靜無人之地清…
《遊化人間的行吟者——讀寒山詩(李桂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