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五章 初期大乘經之集出與持宏▪P3

  ..續本文上一頁輪,其佛般泥洹後,是比丘持是叁昧」(63)。

  

  『阿阇世王經』:文殊與釋尊的本生:慧王比丘法師,引導小兒離垢王供佛、發心。後來,小兒與「父母及五百人,悉發阿耨多羅叁耶叁菩心,悉于阿波羅耆陀陀佛所,皆作沙門」(64)。

  

  上面所引的大乘經,或是龍樹論所曾引述的,或是西晉竺法護所曾譯出的,都是初期大乘的聖典。在這近叁十部經中,也有泛說菩薩于末世護持,而在佛與菩薩的本生中,所說的菩薩行中,出家菩薩是宏傳佛法的法師。當然,在初期大乘經中,也有推重在家菩薩,在家菩薩而宏傳教 [P1270] 法的,如:

  

  『佛母出生叁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經上說:「在家菩薩是名正士,亦名大丈夫,亦名可愛士夫,亦名最上士夫,亦名善相士夫,亦名士夫中仙,亦名吉祥士夫,亦名士夫中衆色蓮華,亦名士夫中白蓮華,亦名士夫正知者,亦名人中龍,亦名人中師子,亦名調禦者!菩薩雖複在家,而能成就種種功德,常樂利樂一切衆生」(65)。對位登不退轉的在家菩薩,特別給以種種的贊歎;唐譯『大般若經』第四、第五分,也有類似的贊歎(66)。這是「下品般若」,西元七世紀以下的譯本,然在漢、吳、晉及鸠摩羅什譯本,「中品」與「上品般若」各譯本,雖有在家而得不退轉的,卻缺少這一段贊歎,可見是後代增入的。

  

  『法鏡經』:從在家菩薩行,厭惡在家而說到出家菩薩行,末後說:「甚理家[郁伽長者]報阿難曰:我不以爲貪慕身樂,欲致衆生樂故,我以居家耳。又如來者自明,我彼以所受堅固(戒)而居家。彼時衆佑[世尊]……阿難:于是賢劫中,以所成就人,多于去家開士者。……去家修道開士者,千人之中不能有德乃爾,此理家者而有是德」(67)。郁伽長者在家而修出家戒,功德比出家菩薩更大!這不是泛說一般在家菩薩,而是修出家戒(離淫欲)的在家菩薩。不出家而生活如出家人一樣,這是值得贊歎的。現在家身,攝化衆生的方便,比出家菩薩要廣大得多。『中阿含經』的『鞞婆陵耆經』說:陶師難提波羅,在家而過著出家的生活,得到佛的贊歎。強迫他的好友優 [P1271] 多羅童子去見佛、出家,優多羅就是釋尊的前生(68)。這可見在家而出家行的,是一向受到稱歎的。在家而出家行的郁伽長者,值得稱歎,然就全經來說,還是推重出家菩薩的。

  

  『須賴經』:吳支謙初譯(69)。現存曹魏白延,前涼支施侖所譯的『須賴經』;唐菩提流志所譯的,編入『大寶積經』「善順菩薩會第二十七」。須賴是舍衛國的貧人,人稱「貧須賴」,所過的生活,與出家人一樣。他每日叁次去見佛,「每詣佛時,無數百人常從與俱」。須賴嚴持五戒,過著極貧苦的生活,不以爲貧,反以波斯匿王爲最貧乏者。佛爲須賴授記,法會中出家的極多,須賴也出家爲沙門(70)。須賴是在家菩薩,引導大衆來見佛,在傳宏佛法上,仍處于從旁贊助的地位,歸向于出家的佛教。

  

  他方菩薩、天菩薩、夜叉等鬼畜菩薩以外,以在家的「人菩薩」爲主體的,也有不少的經典。如『長者子製經』,『須摩提長者經』,『私呵昧經』,『菩薩生地經』:佛爲在家弟子說法,聽法後發大心,佛爲他們授記(71)。這是從佛修學,沒有宏傳佛法的迹象。如『梵志女首意經』,『幻士仁賢經』,『阿阇贳王女阿術達菩薩經』,『龍施女經』,『須摩提菩薩經』,末後都從佛出家,也就是歸向出家的佛教(72)。『大淨法門經』,上金光首淫女與畏間長者子,因文殊的教化而悟入,佛爲他們授記(73),也沒有弘傳佛法的意義。有弘法意義的,如『順權方便經』的轉女身菩薩,難問(來乞食的)須菩提,是一位方便善巧化導的大菩薩。佛說:「轉女(菩薩)從 [P1272] 阿!B粊佛所,妙樂世界沒來生此,欲以開化一切衆生,順權方便現女人身」(74)。與『順權方便經』相同的,是『維摩诘經』。「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阿!B粊],是維摩诘于彼國沒而來生此」(75)。維摩诘現長者身,方便化導,也責難聲聞十大弟子。『離垢施女經』:波斯匿王女離垢施,責難來乞食的──聲聞八大弟子、八大菩薩,使他們默然無言。然後與大衆見佛,問菩薩行。原來離垢施女的發心,比文殊師利還早得多(76)。『無垢賢女經』:女在母胎中叉手聽經,鳥獸蟲也都在胎中聽經。女生下來,生在蓮華中,是「從東南方捭樓延法習佛所來」的;佛贊他「汝于胞胎,爲衆生作唱導」(77)。無垢賢女,離垢施女,轉女身菩薩,維摩诘長者,有以在家菩薩身,攝化衆生,宏傳佛法的意義,但都是乘願再來的大菩薩。

  

  在家菩薩而有傳宏佛法意義的,如『般舟叁昧經』,!B鷽陀和(Bhadrapa^la,譯義爲賢護)爲首的八大菩薩,宏持般舟叁昧。般舟叁昧──觀佛色身的念佛叁昧,是佛爲賢護說的。佛說:「是!B鷽陀和等(八人)于五百菩薩人中之師,常持中正法,合會隨順教,莫不歡喜」(78)。「!B鷽陀和 ……和輪調菩薩共白佛言:佛般泥洹去,卻後亂世時,是經卷者,我輩自共護持,使佛道久在。其有未聞者,我輩當共爲說教授。是深經世間少有信者,我曹悉受之」(79)。賢護等八大菩薩,受持、傳宏般舟叁昧,有明確的文證。『般舟叁昧經』以外,說到八大菩薩的,還有『賢劫叁昧經』,『阿阇贳王女阿術達菩薩經』,『八吉祥神咒經』(80)。『八吉祥神咒經』說:「若有急疾, [P1273] 皆當呼我八人名字,即得解脫。壽命欲終時,我八人便當飛往迎逆之」(81),八大菩薩在傳說中,已成爲法身大士了。在大乘佛法的開展中,賢護等八大菩薩成爲「賢護之等十六正士」(82),如『持心梵天所問經』,『菩薩璎珞經』,『華手經』,『寶雨經』,『觀察諸法行經』,『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淨信童女會』,『賢護長者會』。從八菩薩而爲十六菩薩,暗示了經典集出的先後,在家菩薩的日漸增多。賢護等八大菩薩,依『般舟叁昧經』,都是中印度六大城人(83)。大乘經中傳說極盛,每說賢護菩薩等護持佛法;原始的八人說,應有多少事實成分的(不一定是八位,八與十六,都是佛教的成數)!

  

  『般若經』與『華嚴經』的求法故事,都有在家菩薩持法宏法的形迹。『般若經』中,薩陀波侖Sada^prarudita是現在大雷音佛所的他方菩薩。從前,薩陀波侖以在家身,勤求佛法。那時,爲薩陀波侖說法的,是昙無竭【法湧】菩薩。昙無竭Dharmodgata是衆香城Gandhavati^ 的城主,在高臺上,供養「黃金牒書」的般若波羅蜜;又爲大衆說般若波羅蜜(84)。「下品般若」說書寫經卷與供養經卷的功德;昙無竭菩薩的「黃金牒書」,作種種供養,可見書寫經卷與供養的風氣,非常的隆盛!這雖然傳說是過去事,但應該反應了「中品般若」末期,「般若法門」在北方(衆香城就是犍陀羅)宏傳,有在家菩薩法師的那個事實。『華嚴經』的『入法界品』,敘述善財Sudhana童子向南方求法的曆程。首先參訪叁位比丘,代表了叁寶,以下多數是在 [P1274] 家的善知識。『入法界品』受到菩薩「本生」的影響,是菩薩本生的大乘化。傳說的釋尊「本生」,在修菩薩道時,多數是在家身。還有,大菩薩的方便善巧,在人間,是以不同身分、不同職業,遍一切階層而從事佛法的化導。『入法界品』的善知識,都是法身大士的方便教化,充滿了理想的成分。多數是在家菩薩的化導,不可能符合實際。不過這一理想,會多少反應現實的佛教,至少,在家菩薩(並不一切都是在家的)的宏傳佛法,在南印度是曾經存在的。『般若』與『華嚴』的兩大求法傳說,約集成于西元一五0年前後。

  

  上來詳細的檢討了初期大乘經,可以肯定的說:初期大乘的傳宏者,多數是比丘,也有少數的在家人。現在要進一步論究的,是通于在家、出家的「法師」。『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卷四(大正八‧四四叁下)說:

  

   「若善男子、善女人爲法師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說法時,得功德不可複計」!

  

  說法的「法師」,是善男子、善女人。『放光般若經』與此文相當的,也說:「善男子、善女人爲法師者,若月十四日、十五日說般若波羅蜜時,……所得功德不可複計」(85)。『法華經』「法師品」也說:「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86)。善男子、善女人,一般解說爲在家的善信,所以宏傳大乘的「法師」,或以爲在家人多;或以爲大乘出于在家人。然「原始般若」,出于阿蘭若行的「諸法無受叁昧」(87)。『阿!B粊佛 [P1275] 國經』,阿!B粊菩薩立願,「世世作沙門」;提到了說法的「法師比丘」(88)。『阿彌陀經』,最上第一輩的往生者,是「沙門」(89)。支谶譯的『阿阇世王經』,說到「明經比丘」;異譯『文殊支利普超叁昧經』,作「有一比丘而爲法師」(90),從初期大乘而譯出較早的來看,說傳宏者以在家爲多,或出于在家人,是難以想象的。「法師」是漢譯,原語爲dharma-bha^n!aka。bha^n!aka,律典中譯爲「呗」、「呗!2塱」,是比丘的一類。上面曾說到;「呗!2塱」是與音聲有關的,傳到中國來,分化爲讀誦經典的「轉讀」,歌贊叁寶的「梵呗」,宣說佛法的「唱導」。讀誦,歌頌,(唱導)說法,都是「呗!2塱」。南傳『彌蘭王問經』,佛法中有種種不同的比丘,如「說法師, ……本生誦者,長部誦者,中部誦者,相應部誦者,增支部誦者,小部誦者」(91)。「…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五章 初期大乘經之集出與持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