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叁章 華嚴法門▪P14

  ..續本文上一頁』是稱爲十地的。妙德Sutejoman!d!alaratis/ri^夜神說「十種受生藏」:「初發心」,「二」,「勤修行」,「四」,「具足衆行」,「生如來家」,「心無退轉」,「住童真位」,「九」,「受灌頂法」(18)。二、四、九,雖所說不明,但與十住相合,是確然無疑的。「具足衆行」與「生如來家」的次弟,與十住的「生貴」與「方便具足」,恰好相反,這是十住傳說的變動。從上來所引述,『入法界品』的菩薩行位,是十住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五九(大正一0‧ 叁一五下──叁一六上)說: [P1077] 「或現初發心,利益于世間;或現久修行,廣大無邊際;……或現行成滿;得忍無分別;或現一生系,諸佛與灌頂」。

  

  『離世間品』示現所見的次第中,「初發心」;「修行」;舊譯第五住爲「修(行)成」(就),所以「行成滿」是方便具足住;「得(無生)忍」是不退住;「一生系」、「佛與灌頂」,是灌頂住。「晉譯本」與『度世品經』,一生所系與灌頂,是分爲二位的(19)。『離世間品』又說:「初發菩提心,乃至灌頂地」(20),這也是十住說。『升兜率天宮品』,也次第的說到了十住菩薩(21)。『如來出現品』也說到了十住的一部分,叁譯對照如下(22):

  

  圖片

   「唐譯本」 「晉譯本」 『如來興顯經』

   ──────────────────────────────

   坐菩提場菩薩 坐道場一切菩薩 詣佛樹道場

   最後身菩薩 最後身菩薩 阿維顔(灌頂)

   一生所系菩薩 一生補處菩薩 一生補處

   灌頂菩薩 得記菩薩 不廢

   得忍菩薩 得忍菩薩 逮法忍

   住向行菩薩 向行菩薩 行成

   初發心菩薩 初發心菩薩 初發意

  

  

  [P1078]

  『如來出現品」的菩薩。是十住中取四位,又增列叁位。「一生所系菩薩」,如兜率天的彌勒那樣。「最後身」,如釋尊誕生以後。「坐菩提場菩薩」,如釋尊向菩提場,七七坐道場的階段。『如來出現品』與『離世間品』,是不完備的十住說,與「下品般若」所說的二類四位菩薩相近。『賢首品』所說的菩薩修行次第,也符合十住的行程,如:「發起菩提心」,「勤修佛功德」,「生在如來家」,「修行巧方便」(具足),「信樂心清淨」(正心),……「至于不退地」,「無生深法忍」,「諸佛所授記」……「灌頂大神通」(23)。「不退地」,「深法忍」,「授記」,是同一地位。從上來所引述的,可見『華嚴經』的『入法界品』,『離世間品』,『如來出現品』,『升兜率天宮品』,『賢首品』,都是以十住爲菩薩行位的。十住說,在初期大乘時代,是重要的法門,所以吳支謙以來,就一再的譯出。『自誓叁昧經』,『惟曰雜難經』,也傳說十住的部分名目(24)。自從「華嚴十地」興起,十住說就漸漸的衰退了!不過,在『華嚴經』中,『十地品』以外,很少引用「華嚴十地」的。「唐譯本」『世主妙嚴品』,有歡喜等十地(25) ,但「晉譯本」沒有。『如來出現品』說:「歡喜地乃至究竟無障礙地」。「晉譯本」與『如來興顯經』,也有相近的文句(26),這可能是僅有的,引用「華嚴十地」的略說了。

  

  叁、「華嚴十地」:十地的名目與經文,各譯本都大致相同。「華嚴十地」的成立相當早,漢譯『兜沙經』,在十住、十行、十悔過[回向]以下,已說到了「十道地」(27)。然早期的十地說,與 [P1079] 現存的「十地品」,有多少不同。如龍樹Na^ga^rjuna的『十住毗婆沙論』,是解說『十地經』的。論說:「具此八法已」;「菩薩在初地,……多行是七事」;「菩薩以是二十七法,淨治初地」(28)。在『十地品』中,是十法,十法,叁十法(29)。「十地」的原本,也許還沒有(納入華嚴體系)演進到什麼都是以「十」爲數的。『十地品』的偈頌,也不一定是十數,龍樹論是近于頌說的。『大智度論』卷一0(大正二五‧一叁二上──中)說:

  

   「菩薩……立七住中,得無生法忍,心行皆止,欲入涅槃。爾時,十方諸佛皆放光明,照菩薩身;以右手摩其頭,語言:善男子!勿生此心!汝當念汝本願,欲度衆生!……汝今始得一無生法門,莫便大喜!是時菩薩聞諸佛教誨,還生本心,行六波羅蜜」。

  

  『智論』卷四八,也有相同的文句(30),內容與『十地品』的第八地相合(31)。龍樹所見的是七地,而現行本在八地。「華嚴十地」的原本,與「般若十地」、「華嚴十住」相近,而後來有了變化,時間在龍樹以後。「華嚴十地」的名目,與「華嚴十住」不同,比擬輪王的形迹不見了,而代以學術名詞。但「華嚴十住」的影響,仍多少保留在『十地品』裏,如(32):

  

   四地:「菩薩住此焰慧地,……生如來家」。 五地:「住此第五難勝地,……以大方便常行世間……以種種方便行教化衆生」。 八地:「此菩薩智地,………名爲不轉地,智慧無退故。……名爲童真地,離一切過失故」 [P1080] 。 十地:「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從眉間出清淨光明,名增益一切智神通,無數光明以爲眷屬。……從大菩薩頂上而入,……諸佛智水灌其頂故,名爲受職;具足如來十種力故,墮在佛數」。 「法王子住善慧地菩薩」。

  

  「生如來家」,是十住的「生貴住」。「種種方便化衆生」,是十住的「方便具足住」。十住中,七住名「不退」,八住名「童真」;十地說中,得無生忍屬于第八地,所以第八名「不退地」,又名「童真地」了。經中明說「法王子住善慧地」。十地的諸佛智水灌菩薩頂,正是「灌頂住」的意義。

  

  「華嚴十地」,與「般若十地」,也有相同處,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叁六(大正一0‧一九0中、一九二中)說:

  

   四地:「于彼諸佛法中,出家修道」。 五地:「于彼諸佛法中而得出家,既出家已,又更聞法」。

  

  『華嚴經』的四地與五地,特別提到了出家。「般若十地」的四地是:「不舍阿蘭若住處」,「少欲」,「知足」,「不舍頭陀功德」,「不舍戒」,「穢惡諸欲」,「厭世間心」,「舍 [P1081] 一切所有」等十法。五地是:「遠離親白衣」,「遠離比丘尼」,「遠離悭惜他家」,「遠離無益談說」等十二事(33)。「般若十地」的四地與五地,都是出家生活,與『華嚴』的四地、五地,特別說到出家,不是恰好相合的嗎!所以,「華嚴十地」的集出,受到了「般若十地」,「華嚴十住」的影響。集出的時間,比較遲一些,後來又有了重大的變化。

  

  四、「大事十地」:『大事』是說出世部的佛傳。「大事十地」,與「般若十地」、「華嚴十住」、「華嚴十地」,都有部分的共通處,茲列舉其名目,如下(34):

  

  圖片

   「大事十地」 │「華嚴十住」 │「華嚴十地」

   ─────────────┼────────────────┼─────────

   1dura^roha^(難登) │1prathamacittotpa^dika(發心) │1pramudita^(歡喜)

   2baddhama^na^(結慢) │2a^dikarmika(新學‧別作治地) │2vimala^(離垢)

   3pus!paman!d!ita(華莊嚴)│3yoga^ca^ra(修行) │3prabha^kari^(發光)

   4rucira^(明輝) │4janmaja(生貴) │4arcis!!mati^(焰慧)

   5cittaviatara^(廣心) │5pu^rvayogasam!panna(方便具足)│5sudurjaya^(難勝)

   6ru^pavati^(妙相具足) │6s/uddha^dhya^s/aya(正心成就) │6abhimukhi^(現前)

   7durjaya^(難勝) │7avivartya(不退) │7du^ram!gama^(遠行)

  [P1082]

  

   8janmanides/a(生誕因緣) │8kuma^rabhu^ta(童真) │8acala^(不動)

   9yauvara^jyata^(王子位) │9yauvara^jya(王子) │9S/a^kyamuni(善慧)

   10abhis!eka(灌頂位) │10abhis!eka(灌頂) │10dharmamegha^(法雲)

  

  

  

  從『初期大乘佛教之研究』,敘述「大事十地」的概要(35),及日本學者對各種十地的比較中 (36),了解「大…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叁章 華嚴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