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注【108-023】『法镜经』(大正一二‧一九上──中)。
注【108-024】『般舟三昧经』(大正一三‧九0一中)。
注【108-025】『旧杂譬喻经』卷下(大正四‧五一七上)。 [P1071]
注【108-026】『四分律』卷三0(大正二二‧七七五中)。
注【108-027】『四分律』卷一八(大正二二‧六八七中、六八六下)。
注【108-028】『十诵律』卷四八(大正二三‧三五二中)。
注【108-029】『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八(大正二三‧六六六下)。『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五(大正二三‧九二九下)。
注【108-030】静谷正雄『初期大乘佛教成立之过程』(三七九──三八五)。
注【108-031】『诸法勇王经』(大正一七‧八四六下)。
注【108-032】『须真天子经』卷三(大正一五‧一0五中)。
注【108-033】『大智度论』卷三四(大正二五‧三一一下)。
第四节 菩萨行位
第一项 十住与十地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后汉所译的『兜沙经』中,已有了明确的次第(1)。『华严经』所说的『十住品』,『十行品』,『十回向品』,『十地品』,是不同部类而编集成的。不管各部的原义是怎样,在『华严经』的编集者,是作为菩萨行位先后次第的。『十行品』与『十回向 [P1072] 品』,没有单行的译出。除『华严』『离世间品』说到「十种回向」外(2),也没有其他的大乘经(除疑经),提到十行与十回向。所以且不说行与回向,专辨十住与十地。十住的住viha^ra ,十地的地bhu^mi,现在的梵语是不同的,然古代译师,住与地一直都相互通用,或合说「十住地」,这到底为了什么?叙述菩萨行位次第的,现有文记可考见的,共有四说:一、「中品般若」(没有名称)的十地。二、『华严』『十住品』的十住。三、『华严』『十地品』的十地。这三说,是大乘经所说的,还有四,说出世部Lokottarava^din『大事』所说的十地。
一、「般若十地」:菩萨行位,是逐渐形成的。「般若法门」中,已说明了『般若』的十地,这里简略的说。「下品般若」有菩萨三位说,及不同的四位说,如综合起来,共有五菩萨位,与「华严十住」的部分名目相当,对列如下:
图片
三 位(3) 四 位(4) 四 位(5) 华严十住
───────┬──────┬────────┬───────
发菩提心 │ 初发心 │ 学菩提心 │ 1发心
│ │ 如说行 │ 2新学(治地)
│ 行六波罗蜜 │ 随学般若波罗蜜 │ 3相应
阿鞞跋致 │ 阿毘跋致 │ 阿毘跋致 │ 7不退
疾得无上菩提 │ 一生补处 │ │ 10灌顶
[P1073]
「随学般若波罗蜜」,或译为「修习般若相应行」,与十住的相应(行)相合。一生补处 ekaja^tipratibaddha,古译或作阿维颜abhis!eka,就是灌顶。经中说「新学菩萨」、「久学菩萨」,新学与「如说行」的地位相当,就是「治地住」的别名。这样的菩萨五位,都与「华严十住」的名目相合。「中品般若」,综合了「下品般若」的内容,又在「序品」说:「欲生菩萨家,欲得鸠摩罗伽[童真]地,欲得不离诸佛者,当学般若波罗蜜」(6)。「菩萨家」,异译作「菩萨种姓」。生菩萨家与鸠摩罗伽地,与「华严十住」的生贵住,童真住相合。「中品般若」又说:「菩萨住法王子地,满足诸愿,常不离诸佛」(7)。生贵,童真,法王子,与「下品般若」的五位综合起来,已有八位的名目,与「华严十住」相合了。「中品般若」在说明大乘的内容时,说到了十地,但只说一地修几法,二地修多少法,并没有十地的名称。依『十住断结经』,「般若十地」,正是发心住……灌顶住的修行地位(8),然「上品般若」,是以十地为「欢喜地……法云地」的。「般若十地」与「华严十地」是同是异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二、「华严十住」:『华严经』的十住说,见「晋译本」『十住品』第十一,「唐译本」『十住品』第十五。早期译出的,有吴支谦所译的『菩萨本业经』『十地品』;晋竺法护所译的『菩萨十住行道品经』;晋祇多罗Gi^tamitra所译的『菩萨十住经』。早期所译的三本,仅有长行,没有重颂。竺法护所译的十住名目,都采用音译;祇多罗译本,大体与竺法护译本相同。 [P1074] 十住的名目,各译本有些不同,今取重要的各本,对列如下(9):
图片
『菩萨本│『菩萨十住行│『菩萨十住│『十住断结│『晋译本十│『唐译本十
业经』 │道品经』 │经』 │经』 │住品』 │住品』
────┼──────┼─────┼─────┼─────┼──────
发意 │波蓝耆兜波 │波蓝质兜波│发意 │初发心 │初发心
治地 │阿阇浮 │阿阇浮 │净地 │治地 │治地
应行 │渝阿阇 │喻阿阇浮 │进学 │修行 │修行
生贵 │阇摩期 │阇摩期 │生贵 │生贵 │生贵
修成 │波渝三般 │波俞三般 │修成 │方便具足 │具足方便
行登 │阿耆三般 │阿耆三般 │上位 │正心 │正心
不退 │阿惟越致 │阿惟越致 │阿毘婆帝 │不退 │不退
童真 │鸠摩罗浮 │鸠摩罗浮 │童真 │童真 │童子
了生 │渝罗阇 │俞罗阇 │常净 │法王子 │王子
补处 │阿惟颜 │阿惟颜 │补处 │灌顶 │灌顶
依『般若经』菩萨行位的成立过程,可以推定:「华严十住」是受到『般若』影响的。「华严十住」与「般若(没有名目的)十地」,所说不相同,而也有共同处。如第六住末说:「欲令 [P1075] 其心转复增进,得不退转无生法忍」(10),第七就是不退住;『般若』也在七地说「无生法忍」(11)。『般若』第八地说:「知上下诸根,净佛国土,入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 (12)。「华严第八童真住」,「随意受生」等,意义相近(13)。第九王子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六(大正一0‧八五中)说:
「云何为菩萨王子住?此菩萨善知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善知诸众生受生,善知诸烦恼现起,善知习气相续,善知所行方便,善知无量法,善解诸威仪,善知世界差别,善知前际后际事,善知演说世谛,善知演说第一义谛:是为十。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法王处善巧,法王处轨度,法王处宫殿,法王处趣入,法王处观察,法王灌顶,法王力持,法王无畏,法王宴寝,法王赞叹」。
「般若十地」说第九地应具足十二法:「受无边国土所度之分,菩萨得如所愿,知诸天、龙、夜叉、揵闼婆语而为说法」。这三法,为可度众生说法,与『华严』第九住的前十法,意义相通。次说:「处胎成就,家成就,所生成就,姓成就,眷属成就,出生成就,出家成就,庄严佛树成就,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14)。与『华严』应劝学的十法,都是将成佛的事。大抵菩萨十住地说,在当时传述极盛,各依自己的所学,作不同的编集而流传出来。
十住,在『华严经』的各部分(品)中,是主要的菩萨行位。如『入法界品』中,海幢( [P1076] Sa^garadhvaja)比丘为菩萨众说法,有「坐菩提道场诸菩萨」,「灌顶位」、「王子位」、「童子位」、「不退位」、「成就正心位」、「方便具足位」、「生贵位」、「修行位」、「新学」、「初发心诸菩萨」、「信解诸菩萨」,共十二位(15)。初发心以前,立信解菩萨,灌顶以后,立坐菩提道场菩萨,比十住说更完备,但到底是以十住说为主的。师子嚬申Sim!havijr!mbhita^比丘尼,为菩萨众所围绕:「信乐大乘众生」、「初发心诸菩萨」、「第二地」、「第三地」、「第四地」、「第五地」、「第六地」、「第七地」、「第八地」、「第九地」、「第十地诸菩萨」、「执金刚神」(16),也是十二位。与海幢比丘所教化的菩萨众一样,但以执金刚神代替了坐菩提道场菩萨。善财Sudhana在弥勒Maitreya楼阁所见的:「或复见为初发心,乃至一生所系已灌顶者诸菩萨众而演说法。或见赞说初地,乃至十地所有功德」(17)。「十住」,『入法界品…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三章 华严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