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叁章 華嚴法門▪P20

  ..續本文上一頁提城,巴利本以爲在An%ga(央伽)境內,這是佛世摩竭陀Magadha以東的通稱。『十誦律』與『四分律』,是修摩(或譯蘇彌)的一城。據Br!hatsam!hita^ 說:修摩在央伽與羯!B鵰伽Kalin%ga之間(8)。『十誦律』說:「從婆提城,持衣缽,向頻阇山遊行」(9)。頻阇山Vindhaya是橫亘于南印度與中印度間的山脈。依律本所見, Bhaddiya或Bhadram!kara的所在地,可以想見。現在奧裏薩Orissa的Ja^japur市東北,約二十裏處,有地名Bhadraka的,與跋提──福城的語音及方位,都完全相合。所以,推定奧裏薩的Bhadraka,就是佛世的跋提城,傳爲善財所住的福城。在傳說的故事中,也有符合處。跋提城的旻荼長者,福報非常大,如有神通威力的那樣。谷子從虛空落下,谷倉永遠是充滿的;鍋裏的飲食,囊中的金子,都是用之不盡的(10)。福城的善財童子,誕生以後,財富也自然而來 [P1113] 。七寶樓閣下,有七伏藏;說不完的寶器而外,「又雨衆寶及諸財物,一切庫藏悉令充滿」(11)。這是『律』中跋提城,『華嚴經』福城所有的共同性──財富無量,大福報者的住處。這應該與此地的瀕臨大海,商人的往來海外有關。奧裏薩的Bhadraka,傳說爲善財所住的福城;這裏的確是與『華嚴經』『入法界品』有關的。

  

  『龍樹菩薩傳』說:龍樹Na^ga^rjuna入龍宮,讀到無量的大乘經,「得諸經一箱」而出 (12)。龍樹從龍宮得經,傳說中主要是『華嚴經』。如魏菩提流支Bodhiruci說:「龍樹從海宮持出(『華嚴』)」(13)。真谛Parama$rtha說:龍樹往龍宮,龍王「即授下本華嚴,並諸經一箱」(14)。波羅頗蜜多羅Prabha^karamitra說:「龍樹從龍宮將經出已,遂造大不思議論」(15)。龍樹從龍宮得經(華嚴)的傳說,極爲普遍。還有入龍宮得塔的傳說,如『法苑珠林』卷叁八(大正五叁‧五八九上)引『西域志』說:

  

   「波斯匿王都城東百裏大海邊,有大塔,塔中有小塔,高一丈二尺,裝衆寶飾之。夜中每有光曜,如大火聚。雲:佛般泥洹五百歲後,龍樹菩薩入大海化龍王,龍王以此寶塔奉獻龍樹。龍樹受已,將施此國王,便起大塔以覆其上。自昔以來,有人求願者,皆叩頭燒香,獻華蓋,其華蓋從地自起,徘徊漸上,當塔直上,乃止空中」。

  

  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0(大正五一‧九二八中──下)說: [P1114] 「烏荼……國西南境大山中,有補澀波祇厘僧伽藍。其石窣堵波,極多靈異。或至齋日,時燭光明,故諸淨信遠近鹹會,持妙花蓋,競修供養。承露盤下,覆缽勢上,以花蓋笴,置之便住,若!7汙石之吸針也。此西北山伽藍中,有窣堵波,所異同前。此二窣堵波者,神鬼所建,靈奇若斯」!

  

  玄奘所傳烏荼Ud!ra,即現在奧裏薩的靈塔,與『西域志』所傳的龍樹塔,顯然是同一事實的不同傳說。『西域志』說:龍樹塔在大海邊;烏荼的確是瀕臨大海的。靈塔都有放光的傳說。『西域志』說:供塔的華蓋,在塔上空,不會落下來,『西域記』也這樣說,這是同一事實的明證。『西域志』說:塔在波斯匿Prasenajit王都東百裏大海邊;波斯匿王都是舍衛城S/ra^vasti^ ,離大海極遠,所以波斯匿王是不可信的,這是烏荼的大塔。

  

  龍樹從龍宮得塔,或說入龍宮得經,是同一事實。靈塔的所在地──補澀波祗厘Pus!pagiri ,確與龍王有關。補澀波祇厘,意義是「華山」,這是印度有名的神山。在『吠陀』Veda 、『摩诃婆羅多』Maha^bha^rata、『往世書』Pura^n!a中,都說到婆樓那Varun!!a 經常來往「華山」(16)。在婆羅門教中,婆樓那本爲天界的大神,由于主管降雨流水,所以『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與『摩诃婆羅多』,說婆樓那是水神。在佛教中,就是有名的婆樓那龍王;龍是主管降雨流水的,所以密典中稱之爲水天。如『大集經』『須彌藏分』,婆樓那是 [P1115] 五類龍王中的魚龍王(17)。婆樓那是龍王,經常往來的補澀波山,恰好就是傳說龍樹入龍宮、得經得塔的地方。龍王經常往來的,龍樹得經得塔處,到底在烏荼的什麼地方?依『西域記』,補澀波山在國西南大山中,還有西北僧伽藍,都有靈奇的塔。依『西域志』,塔在大海邊。近代學者對補澀波山的研考,或以爲:Puri洲的Kandgiri與Udayagiri──二山,推定爲『西域記』的補澀波祇厘,與西北山伽藍,兩處有同樣的靈塔。現有耆那教的遺迹,可能爲佛教的聖迹,被破壞而改造成的。或以爲:Cuttack洲的Ja^japur,Subpision 的Assia山脈中,也就是 Udayagiri山脈的極東處,山中有佛教的遺迹(18)。『入法界品』福城大塔廟處的地位,與Assia 山極東處相近。Udayagiri山脈,一直延展到西南,與玄奘所傳的靈塔處相連。我以爲:傳說,特別是宗教的傳說,大抵是這樣的──同一事件,會擴展到附近,甚至很遠的地方。所以龍樹得經得塔處,指爲福城,Udayagiri山一帶,是沒有什麼不可以的。Udayagiri──優陀延山,優陀延是日出或出光的意思。『翻梵語』說:「優陀延山,日出處也」(19)。還有,烏荼也有作優特伽羅Uttkala的。梵語(郁特)Udaka,『一切經音義』說:「東天竺呼水名也」 (20)。烏荼面臨大海,被稱爲烏荼,可能與水有關。這裏,是大海邊,是日出處,是水國,是婆樓那經常來往的地方。傳說龍樹入龍宮,見龍王,得塔,得經,也正是這個地方。

  

  上面說過,『入法界品』的出發處,善財童子所住的福城是烏荼──現在奧裏薩Ja^japur市 [P1116] 東北的Bhadraka。此地的補澀波祇厘大塔,應該就是『入法界品』所說,福城以東,莊嚴幢娑羅林中的「大塔廟處」。以Bhadraka爲福城,從善財南參的途程來看,更可以確信無疑。一、善財從福城出發,先(西南向)到勝樂國Ra^ma$vara$nta的妙峰山,應該是現在Maha^nadi 南岸的Ra^mpur。二、再(東南向)到海門國Sa^garamukha,雖不能確指,依經中「觀海」及以下行程,應在現在Chilika湖以南的海邊。叁、(西南向)到楞伽道頭Lan%ka^patha ,這是去錫蘭的海口。四、(向西南)到達裏鼻荼國Dramid!apat!t!ana的自在城Vajrapura C達裏鼻荼,『西域記』作達羅毗荼,是沿Palar河兩岸地方。五、向(西)南到住林聚落Vanava^sin,這是有名的婆那婆私,阿育王曾派傳教師去布教。婆那婆私的所在地,學者們議論不一。依『入法界品』在達裏鼻荼以南,應該在現在Mysore南部。六、後來到了閻浮提畔Jambudvi^pas/i^rs!a的摩利伽羅國Milasphran!a,這是到了印度南端,『西域記』所說的摩羅矩咤。依這一旅程來看,大致近于玄奘南下的行程。善財出發處的福城,傳說與龍王有關。文殊說法時,「于大海中,有無量百千億諸龍而來其所」(21)。在這裏特別說到龍族,是不應該看作偶然的。這裏,傳說龍樹入龍宮,得塔得經,主要是『華嚴經』的傳說,所以烏荼的福城以東,補澀波祇厘大塔廟,推定是『入法界品』集出的地方。在這裏集出流通,所以經上說:文殊來福城教化,善財發心參學,從此地開始。唐德宗貞元十一年(西元七九五),烏荼國王手 [P1117] 寫『華嚴經』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呈獻中國皇帝(22),後來翻譯出來,就是『入法界品』別譯,四十卷本的『華嚴經』。這可見『入法界品』與烏荼,是有特別關系的!『大唐西域記』說:「烏荼……僧徒萬余人,並皆習學大乘法教」(23)。日照Diva^kara叁藏說:「南天竺國,近占波城(這是佛世央伽的首府),有一僧伽藍,名毗瑟奴(可能爲補澀波的別傳)。 ……有一大乘法師,持華嚴一帙,來至其寺。……華嚴一經,盛于此國」。「南天竺……堀!6紸遮,此名雁也,見彼寺諸德並受持華嚴」(24)。在烏荼及以南一帶,到西元七、八世紀,『華嚴經』還是盛行的經典。總之,『入法界品』是在烏荼開始流行的。這裏,是早有塔廟的──古佛大塔廟處(可能是婆樓那塔廟)。龍樹(?)在這裏,得到國王的護持重建,在小塔外加一大塔;印度大塔的修建,大都是這樣的。在婆樓那龍王的塔廟中,得到大乘經(『入法界品』等),傳說是龍樹發現的。于是傳說爲:龍樹被龍王接入龍宮中,從龍宮得經得塔了。這一傳說,是有多少事實依據的,不過經過傳說的神化而已(25)。

  

  

  注【112-001】『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0(大正一0‧八四八中──下)。

  注【112-002】『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一叁──一四(大正二四‧五九中──六四下)。

  注【112-00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一叁(大正二四‧五九中)。又卷一四(大正二四‧六四下)。

  注【112-004】『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一叁(大正二四‧六0下 、六一下)。 [P1118]

  注【112-005】『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二(大正一0‧叁叁一下──叁叁二上)…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叁章 華嚴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