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與『隨順頌』的見解相合。被稱爲方廣部Vetulyaka的說大空宗Maha^sun~n~ata^va^din,以爲佛是兜率天成佛的,沒有來人間,也沒有說法,不過是示現色相(10)。人間佛是示現,佛實在兜率天成佛;「天上成佛」,對大乘『十地』所說色究竟天成佛說,是一項有力的啓發。
進入「大乘佛法」時代,對佛與佛土,漸表示出不同從來的境界。「下品般若」,與從來所說相同。「中品般若」,在釋迦「常身」以外,顯現了「于叁千大千國土中,其德特尊,光明色像,威德巍巍,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的尊特身。十方世界的衆生,都「自念佛獨爲我說法,不爲余人」(11);釋迦佛以十方如恒河沙國土爲化土;恒沙國土以外的十方菩薩來會,代十 [P1030] 方佛問候起居,那是外來的影響衆了。大乘經廣說他方國土的佛菩薩,然關于佛的化境,少有明確的敘述。『首楞嚴叁昧經』卷下(大正一五‧六四0下)說:
「諸菩薩大弟子鹹作是念:釋迦牟尼佛但能于此叁千大千世界有是神力,于余世界亦有是力」! 「于是世界上,過六十恒河沙土,……一燈明(國)土,示一切功德自在光明王佛,則是我身。……是我宿世所修淨土。文殊師利!汝今當知我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土,盡有神力」。
大衆的疑念,正是大家所要解決的問題。依經說,釋迦佛也有淨土,所化是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國土。當然,在其他佛土,是以不同名字而示現的。關于佛的壽命,也有同樣的解說:在東方叁萬二千佛土外,莊嚴世界的明照莊嚴自在王如來,壽長七百阿僧祇劫。其實,這是釋迦「世尊于彼莊嚴世界,以異名字利益衆生」(12)。釋迦所化的佛土,示現的佛身,真是多極了!到底那一位是真實的呢?『首楞嚴叁昧經』卷上(大正一五‧六叁0下──六叁一上)說:
「一切諸法皆空如幻,……隨意而出,是諸如來皆是真實。雲何爲實?是諸如來本自不生,是故爲實。……是諸如來,以過去世如故等,以未來世如故等,以現在世如故等,以如幻法故等,以如影法故等,以無所有法故等,以無所從來無所從去故等,是故如來名爲平 [P1031] 等。……如來得是諸法等已,以妙色身示現衆生」。
一切法如幻,一切法皆如。如來是如的證覺,是如,所以如來是平等平等。說不生滅,那一切是不生滅;說示現色相,那一切是如幻示現。即幻即空,即現即實,能體解佛的如義,那就一切是實,一切平等了。
「華嚴法門」的毗盧遮那佛與華藏世界,有了進一步的表現。經初說:「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13)。在摩竭提Magadha的菩提場成佛,是釋尊的初成正覺。華藏莊嚴世界海中央,普照十方寶光明世界種第十叁層,「至此世界,名娑婆,……其佛即是毗盧遮那如來」(14)。毗盧遮那是娑婆世界的佛,「此娑婆」,「其佛即是」,當然指摩竭提國始成正覺的佛。依『如來名號品』說:「如來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即悉達多),……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盧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門」(15)。釋迦牟尼是毗盧遮那的別名,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並沒有嚴格的分別意義,所以經中或說毗盧遮那,或說釋迦尊。如『入法界品』中,善財Sudhana參訪的善知識,有岚毗尼Lumbini^林神,釋種女瞿波 Gopa^,佛母摩耶Ma^ya^,都與釋尊的誕生有關。如釋女瞿波說:「今釋迦牟尼佛是也」,「晉譯本」與「唐譯本」相同,而四十卷本,即譯爲「今世尊毗盧遮那如來是也」(16)。古人或定說釋迦爲化身,毗盧遮那爲法身(或報身),倒不如說:「舍那釋迦,釋迦舍那」(17),還來得合適 [P1032] 些。
華藏莊嚴世界海,是住于華臺上的,與印度的神話有關。如『大智度論』卷八(大正二五‧一一六上)說:
「劫盡燒時,一切皆空。衆生福德因緣力故,十方風至,相對相觸,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名爲韋紐。是人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華,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複有無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蓮華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于寶華上結跏趺坐」。
『外道小乘涅槃論』說:「圍陀論師說:從那羅延天臍中,生大蓮華,從蓮華生梵天祖公」 (18)。這是同一傳說,是印度教的創造神話。人類之祖大梵天王Maha^brahman,是坐在蓮華上的,佛法適應世俗的信仰,也說佛菩薩坐蓮華上。『須摩提菩薩經』說:「雲何不在母人腹中,常得化生千葉蓮華中,立法王前」(19)?不從胎生而得蓮華化生,就不再在生死流轉中。如『大寶積經』的『阿阇世王子會』,『淨信童女會』,『離垢施女經』等,都提出這同樣問題(20)。阿彌陀佛Amita^bha與往生者,都是在蓮華中的。蓮華化生,成爲大乘佛教的一般信仰。梵天王坐在蓮華中,是創造神話,世界依梵天而成立。華藏世界,就是適應這世俗信仰而形成的(21)。
華藏莊嚴世界海,如上面所說,是百十一世界種的總名,所有世界的數量,是無限衆多廣大 [P1033] 的。然與舊有的叁千大千世界的結構,也有類似處。如娑婆世界,是以一四天下爲單位,經小千、中千、大千,而成叁千大千世界。華藏莊嚴世界海,是以娑婆世界那樣的世界爲單位,經一世界種,十世界種,百世界種,也經叁番的組合而成,如下圖:
圖片
┌─────────────┐
│ 千 │
│ +--------------------+ │
│ | 千 | │
娑 │ | +--------------+ | │
│ | | 千 | | │
婆 │ | | +--------+ | | │
│大|中|小|一四天下|世|世|世│
世 │ | | +--------+ | | │
│ | | 界 | | │
界 │ | +--------------+ | │
│ | 界 | │
│ +--------------------+ │
│ 界 │
└─────────────┘
圖片
┌────────────────┐
│ 世 │
│ ┌────────────┐ │
│ │ 世 │ │
華 │ │ ┌────────┐ │ │
│ │ │ 世 │ │ │
藏 │ │ │ +--------+ │ │ │
│百│十│一 |娑婆世界| 界│界│界│
世 │ │ │ +--------+ │ │ │
│ │ │ 種 │ │ │
界 │ │ └────────┘ │ │
│ │ 種 │ │
│ └────────────┘ │
│ 種 │
└────────────────┘
約佛所化的世界來說,也有同樣的意義。一向說,釋迦佛是在一四天下的南洲成佛,而以叁千大千世界爲化土,這才引起誰真誰化的疑問。大乘經擴展了釋尊的化區,『首楞嚴叁昧經』說 [P1034] :釋尊的神力教化,是「無量無邊百幹萬億那由他土」。這叁層次的佛化,表示即現即實的佛陀觀。現在說:與釋迦佛異名同實的毗盧遮那佛,在娑婆世界成佛,而以華藏莊嚴世界海爲化土,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八(大正一0‧叁九上)說:
「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于世界海微塵數劫修菩薩行時,一一劫中,親近世界海微塵數佛,一一佛所淨修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淨」。
華藏莊嚴世界海,是毗盧遮那曆劫修行所莊嚴的,所以華藏莊嚴世界海,…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叁章 華嚴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