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三章 华严法门▪P6

  ..续本文上一页与『随顺颂』的见解相合。被称为方广部Vetulyaka的说大空宗Maha^sun~n~ata^va^din,以为佛是兜率天成佛的,没有来人间,也没有说法,不过是示现色相(10)。人间佛是示现,佛实在兜率天成佛;「天上成佛」,对大乘『十地』所说色究竟天成佛说,是一项有力的启发。

  

  进入「大乘佛法」时代,对佛与佛土,渐表示出不同从来的境界。「下品般若」,与从来所说相同。「中品般若」,在释迦「常身」以外,显现了「于三千大千国土中,其德特尊,光明色像,威德巍巍,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的尊特身。十方世界的众生,都「自念佛独为我说法,不为余人」(11);释迦佛以十方如恒河沙国土为化土;恒沙国土以外的十方菩萨来会,代十 [P1030] 方佛问候起居,那是外来的影响众了。大乘经广说他方国土的佛菩萨,然关于佛的化境,少有明确的叙述。『首楞严三昧经』卷下(大正一五‧六四0下)说:

  

   「诸菩萨大弟子咸作是念:释迦牟尼佛但能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有是神力,于余世界亦有是力」! 「于是世界上,过六十恒河沙土,……一灯明(国)土,示一切功德自在光明王佛,则是我身。……是我宿世所修净土。文殊师利!汝今当知我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土,尽有神力」。

  

  大众的疑念,正是大家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经说,释迦佛也有净土,所化是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国土。当然,在其他佛土,是以不同名字而示现的。关于佛的寿命,也有同样的解说:在东方三万二千佛土外,庄严世界的明照庄严自在王如来,寿长七百阿僧祇劫。其实,这是释迦「世尊于彼庄严世界,以异名字利益众生」(12)。释迦所化的佛土,示现的佛身,真是多极了!到底那一位是真实的呢?『首楞严三昧经』卷上(大正一五‧六三0下──六三一上)说:

  

   「一切诸法皆空如幻,……随意而出,是诸如来皆是真实。云何为实?是诸如来本自不生,是故为实。……是诸如来,以过去世如故等,以未来世如故等,以现在世如故等,以如幻法故等,以如影法故等,以无所有法故等,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故等,是故如来名为平 [P1031] 等。……如来得是诸法等已,以妙色身示现众生」。

  

  一切法如幻,一切法皆如。如来是如的证觉,是如,所以如来是平等平等。说不生灭,那一切是不生灭;说示现色相,那一切是如幻示现。即幻即空,即现即实,能体解佛的如义,那就一切是实,一切平等了。

  

  「华严法门」的毗卢遮那佛与华藏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表现。经初说:「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13)。在摩竭提Magadha的菩提场成佛,是释尊的初成正觉。华藏庄严世界海中央,普照十方宝光明世界种第十三层,「至此世界,名娑婆,……其佛即是毗卢遮那如来」(14)。毗卢遮那是娑婆世界的佛,「此娑婆」,「其佛即是」,当然指摩竭提国始成正觉的佛。依『如来名号品』说:「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即悉达多),……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15)。释迦牟尼是毗卢遮那的别名,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并没有严格的分别意义,所以经中或说毗卢遮那,或说释迦尊。如『入法界品』中,善财Sudhana参访的善知识,有岚毗尼Lumbini^林神,释种女瞿波 Gopa^,佛母摩耶Ma^ya^,都与释尊的诞生有关。如释女瞿波说:「今释迦牟尼佛是也」,「晋译本」与「唐译本」相同,而四十卷本,即译为「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来是也」(16)。古人或定说释迦为化身,毗卢遮那为法身(或报身),倒不如说:「舍那释迦,释迦舍那」(17),还来得合适 [P1032] 些。

  

  华藏庄严世界海,是住于华台上的,与印度的神话有关。如『大智度论』卷八(大正二五‧一一六上)说:

  

   「劫尽烧时,一切皆空。众生福德因缘力故,十方风至,相对相触,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华,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莲华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于宝华上结跏趺坐」。

  

  『外道小乘涅槃论』说:「围陀论师说: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 (18)。这是同一传说,是印度教的创造神话。人类之祖大梵天王Maha^brahman,是坐在莲华上的,佛法适应世俗的信仰,也说佛菩萨坐莲华上。『须摩提菩萨经』说:「云何不在母人腹中,常得化生千叶莲华中,立法王前」(19)?不从胎生而得莲华化生,就不再在生死流转中。如『大宝积经』的『阿阇世王子会』,『净信童女会』,『离垢施女经』等,都提出这同样问题(20)。阿弥陀佛Amita^bha与往生者,都是在莲华中的。莲华化生,成为大乘佛教的一般信仰。梵天王坐在莲华中,是创造神话,世界依梵天而成立。华藏世界,就是适应这世俗信仰而形成的(21)。

  

  华藏庄严世界海,如上面所说,是百十一世界种的总名,所有世界的数量,是无限众多广大 [P1033] 的。然与旧有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结构,也有类似处。如娑婆世界,是以一四天下为单位,经小千、中千、大千,而成三千大千世界。华藏庄严世界海,是以娑婆世界那样的世界为单位,经一世界种,十世界种,百世界种,也经三番的组合而成,如下图:

  

  图片

   ┌─────────────┐

   │ 千 │

   │ +--------------------+ │

   │ | 千 | │

   娑 │ | +--------------+ | │

   │ | | 千 | | │

   婆 │ | | +--------+ | | │

   │大|中|小|一四天下|世|世|世│

   世 │ | | +--------+ | | │

   │ | | 界 | | │

   界 │ | +--------------+ | │

   │ | 界 | │

   │ +--------------------+ │

   │ 界 │

   └─────────────┘

  

  

  

  图片

   ┌────────────────┐

   │ 世 │

   │ ┌────────────┐ │

   │ │ 世 │ │

   华 │ │ ┌────────┐ │ │

   │ │ │ 世 │ │ │

   藏 │ │ │ +--------+ │ │ │

   │百│十│一 |娑婆世界| 界│界│界│

   世 │ │ │ +--------+ │ │ │

   │ │ │ 种 │ │ │

   界 │ │ └────────┘ │ │

   │ │ 种 │ │

   │ └────────────┘ │

   │ 种 │

   └────────────────┘

  

  

  

  约佛所化的世界来说,也有同样的意义。一向说,释迦佛是在一四天下的南洲成佛,而以三千大千世界为化土,这才引起谁真谁化的疑问。大乘经扩展了释尊的化区,『首楞严三昧经』说 [P1034] :释尊的神力教化,是「无量无边百干万亿那由他土」。这三层次的佛化,表示即现即实的佛陀观。现在说:与释迦佛异名同实的毗卢遮那佛,在娑婆世界成佛,而以华藏庄严世界海为化土,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大正一0‧三九上)说:

  

   「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

  

  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历劫修行所庄严的,所以华藏庄严世界海,…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三章 华严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