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二章 文殊師利法門▪P6

  ..續本文上一頁授記經』,叁卷,唐實叉難陀譯;編入『大寶積經』卷五八──六0『文殊師利授記會』。又『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叁卷,唐不空譯(46)。(一)佛入王舍城。化菩薩說偈贊佛,勸大衆發心。大衆贊歎。(二)佛爲棄惡菩薩說:常行大悲,發無上菩提心,能隨願莊嚴佛土。佛爲棄惡授成佛記。(叁)佛到阿阇世王宮受供,爲王說離忿瞋、無智的正道。(四)佛回靈山。放光,召集十方的菩薩衆,使彌勒敷座而坐。(五)佛爲舍利弗說:如成就四法,能隨願莊嚴佛土。又說從一法到十法,能隨願嚴淨佛土。又說淨土十願。如成就叁法,速成佛道,隨願嚴淨佛土。聽衆發心,佛爲大衆授記。(六)師子步雷音菩薩與文殊問答:文殊什麼時候成無上道?發菩提心以來幾久了?佛說文殊的發心因緣。(七)師子步雷音與文殊問答:文殊具備了十力、十地,爲什麼不成佛?得法忍以來,沒有一念想成佛,那爲什麼勸衆生發菩提心?什麼是平等證得?(八)文殊爲師子步雷音,說佛土莊嚴的本願:1.無礙眼所見到的,都是自己所化度的;等一切都成了佛,文殊才成佛。(佛說:文殊所見的佛土,無量無數)。2.合恒河沙數世界,成一佛土。3.菩提樹量等十千大千世界,光明遍照。4.菩提樹下成佛,不起座,化身遍無數剎土,爲衆生說法。5.沒有二乘與女 [P904] 人。(佛說:文殊成佛,名普見佛)。6.菩薩衆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佛,聲聞、緣覺,及貧乏、惡趣,然後還本土受食。7.衣服;8.受用的資具,都這樣的供養。沒有八難衆苦,沒有犯戒的。(佛說:文殊的佛土在南方,名離垢心)。9.佛土的妙寶、妙香充滿,隨菩薩所願而見。光明遍照,沒有晝夜、寒熱、老病死。菩薩一定成佛,沒有中間入滅的。空中的樂音,流出六度,菩薩藏的法音。菩薩能隨願見佛斷疑。(菩薩與諸天贊歎)。10.願一切佛土的莊嚴,合成一佛土。(九)佛說:文殊佛土的嚴淨,勝過西方無量壽佛土,與東方的超立願世界相等。佛入叁昧,大衆都見到了超立願世界的嚴淨。佛爲大衆授記。超立願世界的四大菩薩──光英、慧上、寂根、意願,到此土來。(一0)文殊爲慧上菩薩說:一切法幻化生滅,即不生滅,名爲平等。學平等法,一定成佛。慧上菩薩們,各說「一相法門」。(二)師子步雷音與文殊問答:文殊佛土中,有多少菩薩?佛的壽命多少?佛爲師子步雷音說:菩薩比西方極樂世界更多;佛壽無量,超過無量世界的微塵數多多。(一二)彌勒等稱贊文殊的功德。佛說法門的功德,勸受持流通。

  

  9.『維摩诘經』,現存漢譯叁本:一、『維摩诘經』,二卷,吳支謙譯。二、『維摩诘所說經』,叁卷,姚秦鸠摩羅什譯。叁、『說無垢稱經』,六卷,唐玄奘譯(47)。這部經以維摩诘長者爲中心,與維摩對論的是文殊。(一)佛在毗舍離庵羅園。長者子寶積來,奉獻寶蓋;叁千世界及十方佛說法,都出現于虛空的寶蓋中。寶積贊歎佛的神力。(二)佛爲寶積說淨土行。舍利弗 [P905] 懷疑,釋迦怎麼會是穢土?螺髻梵王說:他見釋迦佛土,清淨莊嚴。佛現神力,大衆都見釋迦佛土的嚴淨。(叁)維摩诘長者,爲衆生的尊導。身體有病,有來問病的,就勸大衆應求法身,發無上菩提心。(四)佛命大弟子去探病,大弟子都舉出過去的事例,不能與維摩诘對論。彌勒等菩薩,也都敘述過去的本緣,不能去探問。文殊師利受佛的慈命去問病,菩薩、聲聞、天人等同行。(五)維摩诘答文殊說:衆生有病,所以菩薩也有病。佛土是空的;魔與外道,都是侍者。菩薩應安慰有病的菩薩。有病菩薩應該調伏自己;能調伏自己,也要調伏衆生。菩薩的縛與解。菩薩不住凡夫行、聲聞行,不舍菩薩道,是菩薩行。(六)舍利弗想念床座,維摩诘責他:求法的,應于一切無所求。維摩诘現神力,從東方須彌燈王佛土,借來了叁萬二千高廣的師子座。在維摩小室中,卻不覺得迫迮。新發意菩薩與大弟子,爲須彌燈王佛作禮,才能升座。維摩诘從小室能容高廣的師子座,說到佛菩薩有「不可思議解脫」,有說不盡的神力。大迦葉稱歎,自恨對大法不能契入。維摩诘對迦葉說:十方世界作魔王的,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的菩薩。(七)維摩诘答文殊說:菩薩觀衆生如幻化,能行真實慈悲喜舍。在生死怖畏中,應依如來功德力。度衆生,要除滅衆生的煩惱;煩惱歸本于無住。(八)天女散華,弟子的結習不盡,所以華都著在弟子身上。天女答舍利弗說:一切是解脫相,淫怒癡性就是解脫。雖以叁乘化衆生,而但愛樂佛法。住在維摩诘室十二年,但聞大乘法。室中有八種未曾有法。求女人相不可得,有什麼可轉的?天 [P906] 女變舍利弗爲天女,自己卻如舍利弗,問他爲什麼不轉女身!相是無在無不在的。沒有沒生,也沒有無上道可得。(九)維摩诘答文殊說:菩薩行于非道,就是通達佛道。文殊答維摩诘說:煩惱是佛種。大迦葉稱歎,自恨不能發大心。(一0)維摩诘爲普現色身說:自己的「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奴仆、象馬車乘」。以善巧方便,普度一切衆生。(一一)文殊等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一二)維摩诘化一菩薩,到衆香世界,從香積佛乞得滿缽的香飯;衆香世界的菩薩,也跟著來。飯香遍滿,大衆受用香飯,飽滿安樂。香積佛以衆香化衆生,釋迦佛說善惡業報。此土的菩薩,大悲堅固,以十事善法攝化衆生,是其他淨土所沒有的。菩薩成就八法,才能在穢土中,沒有過失而往生淨土。(一叁)文殊、維摩诘等,同到佛住的庵羅園。維摩诘說香飯的功德。適應衆生的煩惱,不同佛土以不同的方便作佛事,名「入一切諸佛法門」。佛土、色身、功德、壽命、教化,好像不同,其實佛的功德是平等的。(一四)佛爲衆香世界的菩薩,說「有盡無盡解脫門」。(一五)維摩诘說正觀如來。爲舍利弗說:諸法如幻,是沒有沒生的。佛說:維摩诘是從阿!B粊佛妙喜世界來的。維摩诘現神足,接妙喜世界到此土,大衆都見妙喜世界的嚴淨,願意生到那裏去。(一六)釋提桓因發願護法。佛說持經的功德,舉過去月蓋王子(說「法供養」)授記事。佛囑彌勒于未來流通經典,並說新學與久行的不同。

  

  10.『阿惟越致遮經』,叁卷,晉竺法護譯。異譯有『不退轉*輪經』,四卷,北涼失譯。『 [P907] 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六卷,宋智嚴譯(48)。文殊發起了這一法會;佛說的主要意義,是依一佛乘而方便說叁乘行果。大弟子們聽了,自稱「吾等今日聖道具足,不違大意,降棄魔怨。備究五逆,得悉五樂,成就邪見,舍離正見。吾等今日已害無數萬千人命,悉成佛道,至無余界而已滅度」。這些密語,由文殊爲大衆解說,得到佛的稱贊(49)。

  

  11『大寶積經』卷八六‧八七『大神變會』,二卷,唐菩提流志譯。隋阇那崛多所譯的『商主天子所問經』,一卷,是『大神變會』的一部分(50)。文殊所說部分,(一)文殊爲商主說:一切法不可說而說,不可表示而表示,是大神變。商主答舍利弗說:不可思議是大神變,神變如虛空界,有什麼可怖畏的!佛說文殊往昔教化商主的因緣。(二)文殊爲舍利弗說:久修梵行,多供養佛,種諸善根。(叁)佛稱贊商主。文殊爲舍利弗說:文字安立是大神變(51)。(四)文殊爲商主說:菩薩智,菩薩摩诃薩行,菩薩大智神通,菩薩平等行,菩薩行。

  

  以下叁部,是長行與偈頌雜出,而又有神咒的。1.『持心梵天所問經』,四卷,晉竺法護譯。異譯有『思益梵天所問經』,四卷,姚秦鸠摩羅什譯。『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六卷,元魏菩提流支譯(52)。本經以思益梵天爲主,在經文的後半,文殊參加了說法。(一)佛命文殊說法,文殊直答不可說。次答思益所問:說法,誰聽法,知法。比丘無诤訟,隨佛語,隨佛教,守護法。親近佛,給侍佛,供養佛。見佛,見法,見因緣法,得真智。隨如來學,正行,善人,樂人,得脫 [P908] ,得度,漏盡。實語,入道,見道,修道。(二)文殊答等行天子:歸依佛法僧,發菩提心。(叁)文殊答思益問:行處行,知見清淨,得我實性。見佛,正行,慧眼無所見,無所得而得,得道,入正位。文殊爲思益說:佛不是爲益爲損而出世;實無生死與涅槃可得;不貪著虛妄,所以說滅度與四谛。(四)文殊爲等行說:一切言說,都是真實、如來說。惟如來有聖說法與聖默然。(五)文殊對佛說,有所發願是邪願。文殊爲思益說菩提行,應如菩提而發願,得薩婆若,如來于法無所說。(六)文殊爲思益說:佛法不可滅,所以不可護;不聽法才是聽法。(七)文殊請佛護念未來的持經者,佛說咒護持。

  

  2.『無希望經』 ,晉竺法護譯,一卷。異譯『象腋經』,宋昙摩密多Dharmamitra譯,一卷(53)。佛放光集衆,顧文殊而笑,與阿難論『象喻經』的功德。佛爲文殊說:菩薩行二類六法,能具足安住諸功德。菩薩要契入法門,應悟解一切法如虛空。佛答文殊:說無生法忍。信解受持的,得二十種功德。文殊贊歎,說藥樹喻。佛爲文殊說:過去金剛幢菩薩,以神咒治病;持誦神咒的,不得再吃肉。

  

  3.『法華經』,漢譯的現存叁本:一、『正法華經』,十卷,晉竺法護譯。二、『妙法蓮華經』,七卷,姚秦鸠摩羅什譯。叁、『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隋阇那崛多等譯。還有失譯的『薩昙分陀利經』,一卷,是「見寶塔品」的別譯(54)。『法華經』與文殊菩薩有關的,只有叁品 [P909] :(一)『序品』中,佛入無量義處叁昧,放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世界的莊嚴與種種佛事,都分明的顯現出來。文殊答彌勒說:據過去日月燈明佛時所見的瑞相,與現在所見的一樣,所以推定爲:今日如…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二章 文殊師利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