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八章 宗教意識之新適應▪P9

  ..續本文上一頁:「毗陀羅咒」殺(24)。『十誦律』說:「作毗陀羅殺,半毗陀羅殺,斷命」。毗陀羅是「召鬼咒屍令起」,即起屍咒法。半毗陀羅是「召鬼咒鐵人令起」。斷命是「心念口說讀咒術」的種種法(25)。『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的「起屍殺」,「起半屍」殺,「咒殺」,與『十誦律』相同,但起半屍的方法不同(26)。總之,各部派都承認咒術有殺害生命的力量。印度在熱帶,毒蛇特別多;每年爲毒蛇所傷害的人,數目很大。一直到現在,還有一批以咒蛇爲職業的。出家人多住于山林,正是毒蛇出沒地區,既承認咒術的力量,那末爲了保護自己,引用世俗防治毒蛇的咒術,也就不覺得離奇了!僧團內,准許學習治蛇毒咒,那其他治病的咒法,當然也是許可了。如『四分律』卷叁0(大正二二‧七七五上)說:

   「若學咒腹中蟲病,若治宿食不消;若學書、學誦,若學世論爲伏外道故;若學咒(除)毒:爲自護,不以爲活命,無犯」。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有治痔病的咒(27)。女人總容易信仰這些咒術,所以對比丘尼有禁止學咒的規定(28)。原則的說,凡與自護──自己治病無關的,一切咒都不許學,不許教,但說一切有部的晚期律──『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咒術是相當嚴重的侵入了佛教。邬陀夷Ka^l!uda^yin 化作醫師,咒誦,稱叁寶名號,「衆病皆除」(29)。還有偷盜伏藏的咒法:作曼陀羅,釘朅地羅木,系上五色的絲線,然後爐內燒火,「口誦禁咒」(30)。這雖是犯戒的,被禁止的,但可見 [P513] 有人這麼做。法與Dharmadinna^^比丘尼教軍人圍城取勝的法術,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叁(大正二叁‧七五叁下)說:

   「圍彼城郭,即于其夜,通宵誦(叁啓)經,稱天等名而爲咒願。願以此福,資及梵天此世界主,帝釋天王,並四護世,及十八種大藥叉王,般支迦藥叉大將,執杖神王所有眷屬,難陀、邬波難陀大龍王等。……並設祭食,供養天神」。

  誦經,供養天神,求神力的護助,與大乘的誦『金光明經』、『仁王護國般若經』,原則是沒有差別的。『藥事』說:廣嚴城Vais/a^li^的疫病嚴重,請佛去驅除疫鬼。佛到了那雉迦 Na^d!akantha,命阿難陀A^nanda到廣嚴城去說咒,驅逐邪鬼。佛到了廣嚴城,爲了憐憫衆生又說咒(31)。根本說一切有部,對于治病,驅鬼,求戰爭的勝利,顯然是常用咒術的。

  咒語,語音自身的神秘作用,或因咒力而得到鬼神的護助,或憑咒力來遣使鬼神;咒的神秘力,與鬼神力是相結合的。在佛法中,起初是谛語──真誠不虛妄的誓言,是佛力、法力、僧力 ──叁寶的威力,修行者的功德力,也能得龍天的護助。谛語與叁寶威力相結合,論性質,與咒術是類似的。所以『十誦律』稱說谛語爲「咒願」;『四分律』等稱谛語爲「護咒」。咒──音聲的神秘力,終于經谛語的聯絡,爲部派佛教所容受,甚至成爲佛法的一部分。如陳真谛Parama$rtha 傳說:『四分律』所屬的法藏部Dharmagupta,在叁藏以外,別立「咒藏」(32)。 [P514] 雖印度都是信仰咒術的,而有些地區,神咒的信仰特強。在印度北方,是烏仗那Udya^na,如『大唐西域記』卷叁(大正五一‧八八二中)說:

   「烏仗那國………好學而不功,禁咒爲藝業。……戒行清潔,特閑禁咒」。

  烏仗那是古代的罽賓地區。在家人有以禁咒爲職業的;出家也于禁咒有特長。這是法藏部、說一切有部流行的地區,也是北方大乘興起的重鎮。在南方,有達羅鼻荼Dra^vid!a,如『一切經音義』卷二叁(大正五四‧四五一中)說:

   「達利鼻荼,……其國在南印度境,此翻爲銷融。謂此國人生無妄語,出言成咒。若鄰國侵迫,但共咒之,令其滅亡,如火銷膏也」。

  達羅鼻荼,本爲南印度民族的通稱。『大唐西域記』有達羅毗荼國,以建志補羅Ka^n~cipura 爲首都,區域極廣。達羅毗荼族的語言,名達羅毗荼語(鬼語),與梵語(天語)不同,在阿利安族A^rya的印度人聽起來,非常難懂。加上達羅毗荼族的神咒(語言即神咒)信仰,成爲難以理解的語音,所以『瑜伽師地論』說:「非辯聲者,于義難了種種音聲,謂達羅弭荼種種明咒」(33)。達羅毗荼,唐譯『華嚴』就譯作「咒藥」。這裏的彌伽Megha醫師,說「輪字莊嚴光經」,「成就所言不虛法門,分別了知」一切「語言秘密」(34),也與密咒有關。達羅毗荼的守護神,是夜叉yaks!a,因阿利安族侵入印度,夜叉的神格下降。夜叉有迅速隱密的意義, [P515] 傳說有地夜叉、虛空夜叉、飛行夜叉叁類(35)。夜叉的語言,正是達羅毗荼語那樣的難于了解。『大智度論』卷五四(大正二五‧四四八上)說:

   「此諸夜叉,語言浮僞,情趣妖谄。諸天賤之,不以在意,是故不解其言」。

  達羅毗荼明咒的難解,就是夜叉語的難解。大乘佛法中陀羅尼咒的發展,與夜叉是有密切關系的。『華嚴經』的『入法界品』,起于南方,就有彌伽醫師的語言法門,及四十二字母。容受咒術的部派佛教,將因與明咒有關的南北兩大區域,發展爲重視陀羅尼咒的大乘法門。

  

  注【63-001】『異部宗輪論』(大正四九‧二五上)。

  注【63-002】『彌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一八(大正二二‧一二一下)。

  注【63-003】『十誦律』卷叁八(大正二叁‧二七二中)。

  注【63-004】『摩诃僧祇律』卷叁四(大正二二‧五00中)。

  注【63-005】『四分律』卷叁五(大正二二‧八一七上)。

  注【63-006】『四分律』卷四九(大正二二‧九叁五下──九叁六上)。

  注【63-007】『增壹阿含經』卷四一(大正二‧七七五上)。『月光童子經』(大正一四‧八一七中) 『申日兒本經』(大正一四‧八二0上)。『德護長者經』卷下(大正一四‧八四八下)。

  注【63-008】『中部』(八六)『鴦掘摩經』(南傳一一上‧一叁九)。 [P516]

  注【63-009】『雜阿含經』卷叁八(大正二‧二八0下──二八一中)。

  注【63-010】『十誦律』卷六一(大正二叁‧四六四下)。又上(7)所引。

  注【63-011】『法句義釋』Dhammapada-At!t!hakatha^(一‧四叁四)。

  注【63-012】『大智度論』卷四(大正二五‧八八下)。

  注【63-013】『六度集經』卷五(大正叁‧二四下──二五上)。

  注【63-014】『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七(大正八‧五七0上)。

  注【63-015】『十誦律』卷六一(大正二叁‧四六四下)。

  注【63-016】『長部』(二)『沙門果經』(南傳六‧一0一)。又(一)『梵網經』(南傳六‧一一)。

  注【63-017】『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六(大正二叁‧六五七上──中)。

  注【63-018】『相應部』「六處相應」(南傳一五‧六四──六六)。

  注【63-019】『銅鍱律』「小品」(南傳四‧一六八──一七0)。

  注【63-020】『四分律』卷四二(大正二二‧八七一上)。

  注【63-021】『銅鍱律』「經分別」(南傳一‧一叁九)。

  注【63-022】『彌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大正二二‧八中)。

  注【63-023】『四分律』卷五六(大正二二‧九八一上)。

  注【63-024】『摩诃僧祇律』卷四(大正二二‧二五六上)。 [P517]

  注【63-025】『十誦律』卷二(大正二叁‧九中──下)。

  注【63-026】『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七(大正二叁‧六六二上)。

  注【63-027】『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二(大正二四‧四二0中──下)。

  注【63-028】『銅鍱律』「比丘尼分別」(南傳二‧四九叁)。『四分律』卷二七(大正二二‧七五四上)等。『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一九(大正二叁‧一0一二中──下)。

  注【63-029】『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叁(大正二叁‧八六一中)。

  注【63-030】『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叁(大正二叁‧六叁九上)。

  注【63-031】『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六(大正二四‧二七中──下)。

  注【63-032】『叁論玄義檢幽集』卷六(大正七0‧四六五中)。

  注【63-033】『瑜伽師地論』卷叁七(大正叁0‧四九四中)。

  注【63-034】『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六(大正九‧六九二下──六九叁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二、六叁(大正一0‧叁叁七中──叁叁八中)。『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五(大正一0‧六八四上──六八五中)。

  注【63-035】『大智度論』卷一二(大正二五‧一五二下)。

  第二項 契經的…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八章 宗教意識之新適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