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八章 宗教意识之新适应▪P9

  ..续本文上一页:「毗陀罗咒」杀(24)。『十诵律』说:「作毗陀罗杀,半毗陀罗杀,断命」。毗陀罗是「召鬼咒尸令起」,即起尸咒法。半毗陀罗是「召鬼咒铁人令起」。断命是「心念口说读咒术」的种种法(25)。『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的「起尸杀」,「起半尸」杀,「咒杀」,与『十诵律』相同,但起半尸的方法不同(26)。总之,各部派都承认咒术有杀害生命的力量。印度在热带,毒蛇特别多;每年为毒蛇所伤害的人,数目很大。一直到现在,还有一批以咒蛇为职业的。出家人多住于山林,正是毒蛇出没地区,既承认咒术的力量,那末为了保护自己,引用世俗防治毒蛇的咒术,也就不觉得离奇了!僧团内,准许学习治蛇毒咒,那其他治病的咒法,当然也是许可了。如『四分律』卷三0(大正二二‧七七五上)说:

   「若学咒腹中虫病,若治宿食不消;若学书、学诵,若学世论为伏外道故;若学咒(除)毒:为自护,不以为活命,无犯」。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有治痔病的咒(27)。女人总容易信仰这些咒术,所以对比丘尼有禁止学咒的规定(28)。原则的说,凡与自护──自己治病无关的,一切咒都不许学,不许教,但说一切有部的晚期律──『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咒术是相当严重的侵入了佛教。邬陀夷Ka^l!uda^yin 化作医师,咒诵,称三宝名号,「众病皆除」(29)。还有偷盗伏藏的咒法:作曼陀罗,钉朅地罗木,系上五色的丝线,然后炉内烧火,「口诵禁咒」(30)。这虽是犯戒的,被禁止的,但可见 [P513] 有人这么做。法与Dharmadinna^^比丘尼教军人围城取胜的法术,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三(大正二三‧七五三下)说:

   「围彼城郭,即于其夜,通宵诵(三启)经,称天等名而为咒愿。愿以此福,资及梵天此世界主,帝释天王,并四护世,及十八种大药叉王,般支迦药叉大将,执杖神王所有眷属,难陀、邬波难陀大龙王等。……并设祭食,供养天神」。

  诵经,供养天神,求神力的护助,与大乘的诵『金光明经』、『仁王护国般若经』,原则是没有差别的。『药事』说:广严城Vais/a^li^的疫病严重,请佛去驱除疫鬼。佛到了那雉迦 Na^d!akantha,命阿难陀A^nanda到广严城去说咒,驱逐邪鬼。佛到了广严城,为了怜悯众生又说咒(31)。根本说一切有部,对于治病,驱鬼,求战争的胜利,显然是常用咒术的。

  咒语,语音自身的神秘作用,或因咒力而得到鬼神的护助,或凭咒力来遣使鬼神;咒的神秘力,与鬼神力是相结合的。在佛法中,起初是谛语──真诚不虚妄的誓言,是佛力、法力、僧力 ──三宝的威力,修行者的功德力,也能得龙天的护助。谛语与三宝威力相结合,论性质,与咒术是类似的。所以『十诵律』称说谛语为「咒愿」;『四分律』等称谛语为「护咒」。咒──音声的神秘力,终于经谛语的联络,为部派佛教所容受,甚至成为佛法的一部分。如陈真谛Parama$rtha 传说:『四分律』所属的法藏部Dharmagupta,在三藏以外,别立「咒藏」(32)。 [P514] 虽印度都是信仰咒术的,而有些地区,神咒的信仰特强。在印度北方,是乌仗那Udya^na,如『大唐西域记』卷三(大正五一‧八八二中)说:

   「乌仗那国………好学而不功,禁咒为艺业。……戒行清洁,特闲禁咒」。

  乌仗那是古代的罽宾地区。在家人有以禁咒为职业的;出家也于禁咒有特长。这是法藏部、说一切有部流行的地区,也是北方大乘兴起的重镇。在南方,有达罗鼻荼Dra^vid!a,如『一切经音义』卷二三(大正五四‧四五一中)说:

   「达利鼻荼,……其国在南印度境,此翻为销融。谓此国人生无妄语,出言成咒。若邻国侵迫,但共咒之,令其灭亡,如火销膏也」。

  达罗鼻荼,本为南印度民族的通称。『大唐西域记』有达罗毗荼国,以建志补罗Ka^n~cipura 为首都,区域极广。达罗毗荼族的语言,名达罗毗荼语(鬼语),与梵语(天语)不同,在阿利安族A^rya的印度人听起来,非常难懂。加上达罗毗荼族的神咒(语言即神咒)信仰,成为难以理解的语音,所以『瑜伽师地论』说:「非辩声者,于义难了种种音声,谓达罗弭荼种种明咒」(33)。达罗毗荼,唐译『华严』就译作「咒药」。这里的弥伽Megha医师,说「轮字庄严光经」,「成就所言不虚法门,分别了知」一切「语言秘密」(34),也与密咒有关。达罗毗荼的守护神,是夜叉yaks!a,因阿利安族侵入印度,夜叉的神格下降。夜叉有迅速隐密的意义, [P515] 传说有地夜叉、虚空夜叉、飞行夜叉三类(35)。夜叉的语言,正是达罗毗荼语那样的难于了解。『大智度论』卷五四(大正二五‧四四八上)说:

   「此诸夜叉,语言浮伪,情趣妖谄。诸天贱之,不以在意,是故不解其言」。

  达罗毗荼明咒的难解,就是夜叉语的难解。大乘佛法中陀罗尼咒的发展,与夜叉是有密切关系的。『华严经』的『入法界品』,起于南方,就有弥伽医师的语言法门,及四十二字母。容受咒术的部派佛教,将因与明咒有关的南北两大区域,发展为重视陀罗尼咒的大乘法门。

  

  注【63-001】『异部宗轮论』(大正四九‧二五上)。

  注【63-002】『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一八(大正二二‧一二一下)。

  注【63-003】『十诵律』卷三八(大正二三‧二七二中)。

  注【63-004】『摩诃僧祇律』卷三四(大正二二‧五00中)。

  注【63-005】『四分律』卷三五(大正二二‧八一七上)。

  注【63-006】『四分律』卷四九(大正二二‧九三五下──九三六上)。

  注【63-007】『增壹阿含经』卷四一(大正二‧七七五上)。『月光童子经』(大正一四‧八一七中) 『申日儿本经』(大正一四‧八二0上)。『德护长者经』卷下(大正一四‧八四八下)。

  注【63-008】『中部』(八六)『鸯掘摩经』(南传一一上‧一三九)。 [P516]

  注【63-009】『杂阿含经』卷三八(大正二‧二八0下──二八一中)。

  注【63-010】『十诵律』卷六一(大正二三‧四六四下)。又上(7)所引。

  注【63-011】『法句义释』Dhammapada-At!t!hakatha^(一‧四三四)。

  注【63-012】『大智度论』卷四(大正二五‧八八下)。

  注【63-013】『六度集经』卷五(大正三‧二四下──二五上)。

  注【63-014】『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七(大正八‧五七0上)。

  注【63-015】『十诵律』卷六一(大正二三‧四六四下)。

  注【63-016】『长部』(二)『沙门果经』(南传六‧一0一)。又(一)『梵网经』(南传六‧一一)。

  注【63-017】『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六(大正二三‧六五七上──中)。

  注【63-018】『相应部』「六处相应」(南传一五‧六四──六六)。

  注【63-019】『铜鍱律』「小品」(南传四‧一六八──一七0)。

  注【63-020】『四分律』卷四二(大正二二‧八七一上)。

  注【63-021】『铜鍱律』「经分别」(南传一‧一三九)。

  注【63-022】『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大正二二‧八中)。

  注【63-023】『四分律』卷五六(大正二二‧九八一上)。

  注【63-024】『摩诃僧祇律』卷四(大正二二‧二五六上)。 [P517]

  注【63-025】『十诵律』卷二(大正二三‧九中──下)。

  注【63-026】『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七(大正二三‧六六二上)。

  注【63-027】『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二(大正二四‧四二0中──下)。

  注【63-028】『铜鍱律』「比丘尼分别」(南传二‧四九三)。『四分律』卷二七(大正二二‧七五四上)等。『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一九(大正二三‧一0一二中──下)。

  注【63-029】『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三(大正二三‧八六一中)。

  注【63-030】『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大正二三‧六三九上)。

  注【63-031】『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六(大正二四‧二七中──下)。

  注【63-032】『三论玄义检幽集』卷六(大正七0‧四六五中)。

  注【63-033】『瑜伽师地论』卷三七(大正三0‧四九四中)。

  注【63-034】『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六(大正九‧六九二下──六九三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二、六三(大正一0‧三三七中──三三八中)。『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大正一0‧六八四上──六八五中)。

  注【63-035】『大智度论』卷一二(大正二五‧一五二下)。

  第二项 契经的…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八章 宗教意识之新适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