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七章 邊地佛教之發展▪P8

  ..續本文上一頁4-014】『大唐西域記』卷叁「烏仗那」(大正五一‧八八二中)。「迦濕彌羅」(八八八上)。卷一「梵衍那」(八七叁中) 。

  注【54-015】『大唐西域記』卷一0(大正五一‧九二八中)。

  注【54-016】高桑駒吉『東南印度諸國之研究』(一八)。

  注【54-017】李世傑『印度部派佛教哲學史』(一九叁)。

  注【54-018】『異部宗輪論』(大正四九‧一五中)。

  注【54-019】『大唐西域記』卷一0(大正五一‧九叁0上)。卷一一(大正五一‧九叁五上、九叁六中)。

  注【54-020】高桑駒吉『東南印度諸國之研究』(一四八)。

  注【54-021】『望月佛教大辭典』(二九)。

  注【54-022】冢本啓祥『初期佛教教團史之研究』(四八叁)。

  注【54-023】冢本啓祥『初期佛教教團史之研究』(四八四──四八六)。

  注【54-024】『大智度論』卷二(大正二五‧七0上)。

  注【54-025】拙作『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所考定(一七四──一七九)。

  注【54-026】參考拙作『性空學探源』(一七一──一七九)。

  注【54-027】參考拙作『說一切有部爲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九九──一0六)。 [P438]

  注【54-028】冢本啓祥『初期佛教教團史之研究』(四八八──四八九)。

  注【54-029】『大唐西域記』卷一(大正五一‧八七二下)。

  

  第叁節 塞迦族與佛教

  第一項 北印度的塞迦族

  北印度的塞迦Saka人,除政治而外,與佛教結成深切的關系,而有塞種與釋迦S/a^kya 族同種的傳說,如唐顔師古『注漢書』說:

  

   塞種:「即所謂釋種者也,亦語有輕重耳」(西域傳)。 「西域國名,即佛經所謂釋種者。塞、釋聲相近,本一姓耳」(張骞傳)。

  

  顔師古的解說,並非臆說,而是根據佛教的傳說。『大唐西域記』卷六(大正五一‧九00下─ ─九0一下)說:

  

   「劫比羅伐窣堵國……誅釋西南,有四小窣堵波,四釋種拒軍處。……毗盧釋迦嗣位之後,追複先辱,便興甲兵,至此屯軍。釋種四人,躬耕畎畝,便即抗拒,兵寇退散。……四人被逐,北趣雪山:一爲烏仗那國王,一爲梵衍那國王,一爲呬摩呾羅國王,一爲商彌國 [P439] 王。奕世傳業,苗裔不絕」。

  

  玄奘從印度得來的傳說:釋迦佛在世時,毗盧釋迦王Viru^d!haka,或譯爲毗流(琉)璃王Vaid!u^rya,誅滅釋種時,有釋種四人,抗拒敵兵,後來流散到北方,成爲北印度四國的先人。四國是:烏仗那Udya^na、梵衍那Ba^miya^n、呬摩呾羅Hemata^la、商彌S/ami^ 。『西域記』雖沒有說到「塞種」,但這四國的地域,正與古代「塞種王罽賓」,及西方史書所記的Saka相當。這一塞迦即釋迦的傳說,佛教中也有二說:

  

  一、釋種四人四國說,這是『大唐西域記』所傳的。『西域記』說到:「呬摩呾羅國……王釋種也」(1);「商彌國……其王釋種也」(2),而特別重視烏仗那與釋迦族的關系,如卷叁(大正五一 ‧八八二中──八八四上)說:

  

   「烏仗那……有窣堵波,高六十余尺,上軍王之所建也。昔如來之將寂滅,告諸大衆:我涅槃後,烏仗那國上軍王,宜與舍利之分」。 「昔毗盧釋迦王前伐諸釋,四人拒軍者,宗親擯逐,各事分飛。其一釋種……(與龍女結婚)……受龍指誨,便往行獻烏仗那王,躬舉其!5貚,釋種執其袂而刺之。……鹹懼神武,推尊大位。……釋種既沒,其子嗣位,是爲嗢呾羅犀那王(唐言上軍)」。 「上軍王嗣位之後,其母喪明。如來伏阿波邏羅龍還也,從空下其宮中。上軍王適從遊獵 [P440] ,如來因爲其母略說法要,遇聖聞法,遂得複明。如來問曰:汝子,我之族也」。

  

  嗢呾羅犀那Uttarasena,即上軍王。佛化上軍王母,『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3),也有說到。四國中特別重視烏仗那,是很有意義的,這正是「塞種王罽賓」的地方。

  

  二、釋種一人一國說:如『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八(大正二四‧二四0上──下)說:

  

   「有一釋種,名曰閃婆,住于外邑,撿挍農作。聞彼惡生(即毗盧釋迦)親領四兵,至劫比羅,欲誅釋種。……乃嚴兵衆,來襲惡生,倉卒橫擊,即便大敗。……閃婆釋子,心欲入城,……既不容入,請還家口,衆出與之。……佛以慈悲,持自發爪,授與閃婆。…… 往婆具荼國,……共立爲主,號爲閃婆國。閃婆立後,遂乃敬造大窣堵波,安置如來發爪以申供養,即號其塔爲閃婆窣堵波」。

  

  『增壹阿含經』卷二六(大正二‧六九一下)說:

  

   「有釋童子,年向十五,名曰奢(或作「舍」)摩。聞流離王今在門外,……獨與流離王共鬥。是時,奢摩童子多殺害兵衆。……奢摩童子即出國去,更不入迦毗羅越」。

  

  奢摩S/ama或閃婆S/ambha,就是『西域記』釋種四國中的商彌。在西方史書中,塞迦人中S/am,是卓越的勇士。這一人一國說,也有獨特的意義。烏仗那與商彌相鄰,據『八十四成就者傳』說:烏仗那分爲二國,其中一國名Sambhala(4) ,也就是商彌──閃婆。所以這 [P441] 一傳說,早期也許只是奢摩一人,後依實際的情形,作成釋種四人四國說吧!這一傳說,是不能早于塞迦人進入印度以前的。我們知道,佛法是主張民族平等的。但在佛法的開展中,佛陀晚年,就有以釋族比丘爲領導中心的運動。七百結集時代,有東方的釋迦同族,聯結成東方中國,與西方邊地比丘抗衡的事實。漢譯『長阿含經』,也有「釋種S/a^kya、俱利Kot!i、冥甯 Mina、跋耆Vr!ji、末羅Malla、酥摩Hima^」──六族奉佛的傳說(5)。以釋迦佛的宗教文化爲中心,企圖造成一文化族,所以「四姓爲沙門,皆稱釋種」(6);在家佛弟子而見谛的,也稱爲釋。「釋迦」,被作爲佛教(通于在家)集團的標幟。這一運動,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成功。在佛法進入印度西北,發見Saka人與釋迦的音聲相近,有意無意的看作釋迦族的後裔。釋迦與塞迦的特殊關系,在西元前一世紀起,漸漸形成。不只是佛教的傳說,塞迦人也應有同感,引以爲榮。釋迦與塞迦是否同族,爲另一問題,而以塞迦爲釋迦族,在北印度佛教的發展上,實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被稱爲釋種四國的所在地,近代學者研究的結論,細微處雖有異說,大體都所說相近。烏仗那國,或作烏苌、烏長,在蘇婆伐窣堵河S/ubhavastu,今蘇婆河Swa^t兩岸。首府爲瞢揭厘Man%gali,即今蘇婆河左岸的Mangalaor。從瞢揭厘向東北行,到達麗羅川Darada ,今達拉特地方Dardistan,是烏仗那的古都(『高僧法顯傳』作「陀曆」)。『高僧法顯 [P442] 傳』的宿呵多Sva^ta,在蘇婆伐窣堵與印度河的兩河間──Bunir溪谷間。在『西域記』中,也是屬于烏仗那的。商彌國,如慧超『往五天竺國傳』(大正五一‧九七七下)說:

  

   「從烏長國東北入山,十五日程,至拘衛國,彼自呼雲奢摩褐羅阇國。……衣著言音,與烏長國相似」。

  

  商彌即奢摩(褐羅阇,譯爲「王」)。拘衛,『唐書』作俱位,『悟空入竺記』作拘緯,這是與烏苌國「衣著言音」都相同的國家。商彌的地位,『西域記』說:在波謎羅川Pamirs,即Wakhan山谷的西南七百余裏。『洛陽伽藍記』卷五(大正五一‧一0一九下)說:

  

   「十一月中旬,入賒彌國。此國漸出蔥嶺,……峻路危道,人馬僅通,一直一道。從缽盧勒國,向烏場國:鐵鎖爲橋,懸虛爲渡,下不見底,旁無挽捉,倏忽之間,投軀萬仞」。

  

  蔥嶺包括帕米爾全部(八帕及Wakhan),賒彌──商彌是Wakhan西南的山國。文中的缽盧勒Palolo,爲當時的小勃律,在今Gilgit一帶。從此地到烏仗那,就要經過懸度。『唐書』也說:俱位國在大雪山勃律河北(7)。古代從烏仗那到商彌,是先經陀曆而後西向的,所以『往五天竺國傳』說:「從烏場國東北入山」。商彌國的所在地,爲喀布爾Kabul河支流 Kunar河的上流,Chitral地方。這裏近Wakhan谷,所以『雜事』說閃婆童子,到婆具荼成立閃婆國,婆具荼應即Wakhan的對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也說到這一地區:大 [P443] 迦多演那Maha^ka^tya^yana與绀顔童子S/ya^ma^ka,到濫波(Lampa^ka);又到一小國,绀顔童子留此爲王;大迦多演那「從此複往步迦拿國」;然後路過雪嶺,回到中國(8)。步迦拏也就是Wakhan。绀顔童子所住的小國──沙摩,就是商彌,這是佛教的又一傳說,商彌是在 Wakhan附近的。梵衍那國Ba^miya^n,在大雪山中,依『唐書』「西域列傳」,考定爲今Ghorband 河上流的Ba^miya^n山谷間(9)。呬摩呾羅國,在舊睹貨羅Tukha^ra境內,缽铎創那 Badaksha^n,即佛敵沙、蒲持山)西二百裏地方,已在大雪山邊下。總之,傳說的釋種四國,都在興都庫斯(大雪山)山區。

  

  『漢書…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七章 邊地佛教之發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