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七章 边地佛教之发展▪P7

  ..续本文上一页,大都与大众部相同。然依『论事』所说,那应该是与大众部所分出的案达罗学派相近(也可能与大众部的晚期说相同)。大众部与分别说部,阿育王时代,分化而都还简朴。到案达罗王朝兴起,从东到西,横跨全印度。分别说向南分化的化地与法藏,都在案达罗的政权下。化地、法藏部与案达罗学派相近,应该是与此有关的。『大唐西域记』说到西印度的阿折罗 A^ca^ra罗汉,所造的寺塔,也横跨东西,如(19)说:

  

   「案达罗国……瓶耆罗城侧不远,有大伽蓝,重阁层台。……伽蓝前有石窣堵波,高数百尺,并阿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之所建也」。 「摩诃剌侘国……东境有大山,……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面壑,阿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所建。罗汉,西印度人也。……精舍四周,雕镂石壁」。 「伐腊毗国,……去城不远,有大伽蓝,阿折罗阿罗汉之所建立」。 [P432] 案达罗的瓶耆罗城Ven%gipura,推定为今Krishna^州Ellore市北八英里的Pedda Vegi (20)。摩诃剌侘Maha^ra^s!t!ra的阿折罗伽蓝,就是现存著名的Ajanta(与阿折罗音相近)窟,在今Nizam州。伐腊毗Valabhi^在今Kathiawer半岛的东岸。三处的距离那么远,而都有阿折罗阿罗汉建造寺窟的记录。虽阿折罗罗汉的事迹不明,但至少说明了这一广大地区佛教的共同性。Ajanta石窟的建造,最早的在西元前二世纪(21)。大众部分化南方,深深影响了大陆的分别说系。在大乘兴起的意义上,是应该特别重视的!化地部等离开了本土,流入北方,应是以后的事。

  

  上座说一切有系,是七百结集中的西方系,从拘舍弥Kaus/a^mbi^、摩偷罗Mathura^ ,而向西北发展的。后分二大系,留在拘舍弥一带的,是犊子部Va^tsi^putri^ya。从犊子部又分出四部:法上部Dharmottari^^ya、贤冑部Bhadraya^ni^ya、正量部Sam!mati^ya、密林山部S!an!n!agarika(,南传作六城部Chandaga^rika)。在流行中,正量部盛行,取代了犊子部的地位,自称根本正量部Mu^lasam!miti^ya。铜鍱部的传说,由于东方跋耆子Vajjiputtaka 的非法,分出了大众部;而属于上座系的犊子部,也写作Vajjiputtaka。跋耆子与犊子部的语音一致,使我们感到非常的困惑!玄奘的时代,代犊子部而盛行的正量部,化区非常广大。如鞞索迦Vis/oka、室罗伐悉帝S/ra^vasti^、劫比罗伐窣堵Kapilavastu、婆罗!7豇斯 [P433] Va^ra^n!asi、阿耶穆佉Ayamukha、劫比他Kapitha、垩酰掣呾罗Ahicchatra。这都是以犊子国Vatsa拘舍弥为中心,而流行于恒河Gan%ga^、阎浮那河Yamuna^中上流域。摩偷罗出土的铭文,也有属于正量部的(22)。正量部更西南进入分别说系的故乡──摩腊婆 Ma^lava、伐腊毗Valabhi^。在西印度那私迦等,发见与法上部、贤冑部有关的铭文(23),这是与案达罗王朝势力下,大众部与大陆的分别说系有关涉的。正量部并深入西北沿海区,如信度 Sindh、阿点媻翅罗Audumbatira、臂多势罗Pita^s/ila^、阿軬荼Avan!d!a。犊子系分化的事迹,极不分明。犊子部是属于上座说一切有系,而保持简朴学风的一流。犊子部学习『舍利弗阿毗昙』,被称为『犊子毗昙』(24),与分别说系的法藏部等相近,不像南方铜鍱部,北方说一切有部那样的论义繁广。犊子系的戒律,是比丘具足戒二百戒(25),为现在所知的戒律中最古朴的。犊子部立不可说anabhila^pya的我,倾向于形而上的实体,与大众部的重于理性相近。犊子系简易而倾向形而上的学风,也许是铜鍱者所厌恶的(我国也有称之为附佛法外道的),所以因语音的近似,而呼之为跋耆子吧!正量部发展的广大形势,不知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大抵是阿育王以后,大众系向南,分别说系向西南,说一切有系向西北;在中印度王权衰落,南北地方政权动乱中,犊子系保持原有教区,扩展而几乎取得恒河、阎浮那河中流以上的大部分地区,并伸向东、西南与西北──印度河下流地区。在西方,大抵是塞迦族向南发展的地区。这样的 [P434] 解说,与事实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吧!

  

  上座说一切有系,从摩偷罗而向西北发展的,是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又从说一切有部分出说转部Sam!kra^ntiva^din。说一切有部立假名我,说转部立胜义我,犊子系立不可说我,都有类似的地方(26)。佛法向西北印传布,应该是很早的。自亚历山大Alexander王侵入印度,臾那人Yona,Yavana与希腊文化,与印度的关系密切起来。阿育王派遗的传教师中,有臾那人达摩勒弃多,那时的臾那人,不但信佛,而且有出家的,并为僧伽的大德了。阿育王派遣正法大臣,去希腊五国,佛法开始深入西方。革新犹太教的耶稣,有禁欲色彩,或者说是受到印度佛法的影响。多马福音说耶稣听说阿字的妙义,那是更不用说了,但这是以后的事。依佛教传说:七百结集时代的商那和修Sa^n!ava^si,阿育王时的优波笈多Upagupta,都游化到西北印;提多迦Dhi^tika到了吐火罗(大夏Tho-kor(27)。阿育王时,摩田提Medhyantika 的游化罽宾Kas/mi^ra,更是当时的一件大事。从此,印度西北成为说一切有部的化区。西元前二世纪中,犹赛德摩Euthydemos王家的弥难陀王Menander.Milinda,与龙军 Na^gasena比丘问答佛法,表示信受。撰集当时的问答,如南传的『弥兰王问』,北传的『那先比丘经』,这是臾那王家信佛的大事。摩偷罗狮头石柱铭文,说到塞迦Saka王家,建塔奉佛舍利,施与说一切有部,这是西元前一世纪的事(28)。佛法──说一切有部,受到从西北而来 [P435] 的异民族的信仰,到西元二世纪,大月氏的迦腻色迦王Kanis!ka而达到极盛。说一切有部的论师中,如世友Vasumitra、妙音Ghos!a,在阿毗达磨论师中,属于犍陀罗及以西的「西方师」。如世友是摩卢Maru,今属苏联的Merv人;妙音是吐火罗人。说一切有部正统的迦湿弥罗Kas/mi^ra师,是东方系。以犍陀罗、(及以后发展到)迦湿弥罗为中心,向西北发展,到达吐火罗、安息(波斯)、康居等地。特别是吐火罗的缚喝Balkh,古称「小王舍城」。玄奘所见,「僧徒三千余人,普皆习学小乘法教」。圣贤的塔基,共一千多所(29),可想见过去佛教兴盛的情形。这是深受希腊文化,又受月氏人所治化的地区,实在是从犍陀罗而传向西方的小乘──说一切有部的重镇。西域(『汉书』所谓北道)的阿耆尼、龟兹、跋禄迦、佉沙─ ─疏勒、乌铩、朅盘陀,崇信说一切有部教法的,都由吐火罗(缚喝)一线而来。说一切有部的西方师,还不能说是与大乘相近的。说一切有部中,原有持经者su^tradhara、譬喻师da^r!s!t!a^ntika ,如法救Dharmatra^ta是睹货罗人;觉天Buddhadeva可能为摩偷罗人;世友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的作者,都是。古代的持经譬喻师,如法救、世友、弥多路尸利 Mitras/ri^、僧伽罗剎Sam!gharaks!a,在中国都是被尊称为菩萨的;思想简易而近于大乘。在民族复杂的西北印度,持经譬喻者近于大乘,而与北方大乘有更多关系的,应该是塞迦族地区的佛教。 [P436]

  

  上面所说,阿育王以来,适应边区民族而展开的佛教,除极少数的,如铜鍱部的大寺派,说一切有部的迦湿弥罗师,都有大乘的倾向。其中,佛教从东而向南的,有乌荼、案达罗民族;从西而向北的,有臾那、塞迦民族:大乘在这里兴盛起来。

  

  

  注【54-001】『阿育王传』卷三(大正五0‧一一一中)。又见『阿育王经』卷五(大正五0‧一四九上──中)。『杂阿含经』卷二五(大正二‧一八一中──下)。

  注【54-002】『舍利弗问经』(大正二四‧九00上──中)。

  注【54-003】『摩诃僧祇律』卷四0(大正二二‧五四八中)。

  注【54-004】见『三论玄义检幽集』卷五(大正七0‧四五九中)。

  注【54-005】『大唐西域记』卷七(大正五一‧九一0上)。

  注【54-006】冢本启祥『初期佛教教团史之研究』(四六三)。

  注【54-007】『异部宗轮论』(大正四九‧一五中)。

  注【54-008】高桑驹吉『东南印度诸国之研究』(一六五──一六六)。

  注【54-009】冢本启祥『初期佛教教团史之研究』(四六三──四七七)。

  注【54-010】冢木启祥『初期佛教教团史之研究』(四五八──四六二)。

  注【54-011】冢木启祥『初期佛教教团史之研究』(四五三──四五四)。

  注【54-012】『摩诃僧祇律』卷八(大正二二‧二九五上──下)。 [P437]

  注【54-013】冢本启祥『初期佛教教团史之研究』(四五五──四五七)。

  注【5…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七章 边地佛教之发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