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一章 序說▪P5

  ..續本文上一頁

  

  9.『毗摩羅诘經』(15):吳支謙初譯,題作『維摩诘經』。

  

  10.『般舟叁昧經』,『般舟經』(16):內容與漢支婁迦谶所譯的『般舟經』相合。

  

  11.『法華經』(17):與竺法護所譯的『正法華經』相同。

  

  12.『持心經』,『明網菩薩經』,『網明菩薩經』,『明網經』(18):內容與竺法護譯的『持 [P27] 心梵天所問經』相同。

  

  13.『諸佛要集經』(19):文殊Man~jus/ri^不能起一女人的叁昧,與竺法護所譯『諸佛要集經』相合。

  

  14.『華手經』(20):「十方佛皆以華供養釋迦文佛」,與鸠摩羅什所譯『華手經』相合。

  

  15.『叁十叁天品經』(21):佛爲目連Maha^maudgalya^yana說:在十方恒河沙等無量世界,現種種國土化衆生的,「彼諸佛等皆是我身」,與竺法護所譯的『佛升忉利天爲母說法經』相合。

  

  16.『放缽經』(22):彌勒Maitreya成佛時,文殊不知舉足下足事,與支婁迦谶所譯『阿阇世王經』相合。

  

  17.『賢劫經』(23):「八萬四千諸波羅蜜」,與竺法護所譯『賢劫(叁昧)經』相合。

  

  18.『德女經』(24):佛爲德女說緣起如幻,與竺法護所譯『梵志女首意經』相合。

  

  19.『毗那婆那王經』(25):菩薩四無所畏,出于鸠摩羅什所譯『自在王菩薩經』。

  

  20‧21.『龍王問經』,『龍王經』(26):論上說:「阿那婆達多龍王,沙竭龍王等得菩薩道」;「娑伽度龍王十住菩薩,阿那婆達多龍王七住菩薩」(27)。應是竺法護所譯的『海龍王經』,『弘道廣顯叁昧經』──二經。 [P28]

  

  22.『淨毗尼經』,『淨毗尼』(28):佛告迦葉Maha^ka^s/yapa,內容與竺法護所譯『文殊師利淨律經』相合。

  

  23.『寶月童子所問經』(29):念十方佛,與趙宋施護所譯的『大乘寶月童子所問經』相合。

  

  24.『叁支經除罪業品』;「佛自說忏悔法」;「佛自說勸請法」;「隨喜回向,此二事佛亦自說」(30):所引文句,與梁僧伽婆羅Sam!ghavarman所譯『菩薩藏經』相合。

  

  25.『如來智印經』(31):佛說發菩提心的,有罪應墮落的,受報輕微,與宋失譯的『智印經』相合。

  

  26.『諸佛本起經』,『本起經』,『佛本起因緣經』,『菩薩本起經』(32):「菩薩生人中,厭老病死,出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與漢竺大力共康孟詳所譯的『修行本起經』等爲同類。

  

  上來列舉的二十六部大乘經,是龍樹論所引用,而且明顯的標舉了經名。此外,還有引述經說,雖沒有標出經名,而內容確實可考的,如:

  

  27.『法鏡經』:『十住毗婆沙論』,引「佛告郁伽羅」一大段;及頭陀、阿練若法(33),內容與漢安玄所譯『法鏡經』相合。異譯本,傳爲曹魏康僧铠Sam!ghavarman所譯的『郁伽長者問經』,今編入『大寶積經』第十九會。 [P29]

  

  28.『諸法無行經』:「文殊師利本緣」──在過去生中,因爲誹謗大乘深義,所以無量千萬億歲受地獄苦,但卻因此而「世世得利根智慧」(34)。出于鸠摩羅什所譯的『諸法無行經』。

  

  29.『不必定入定入印經』:『大智度論』說:「有叁種菩薩,利根心堅。未發心前,久來集無量福德智慧;是人遇佛,聞是大乘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即時行六波羅蜜,入菩薩位,得阿鞞跋致」。又說:「如遠行,或有乘羊而去,或有乘馬而去,或有神通去者」(35)。乘神通而去的,就是利根(叁類人)。『不必定入定入印經』,與論說完全相合。『不必定入定入印經』,元魏瞿昙般若流支Prajn~a^ruci,初次譯出。

  

  30.『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大迦葉聽了緊那羅王的琴聲,竟不能自主的起舞(36)。這件事,論文一再說到,是出于『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的。支婁迦谶初譯的,名『伅真陀羅所問如來叁昧經』。

  

  31.『阿!B粊佛國經』:『般若經』說到阿!B粊佛Aks!obhya,『大智度論』也說:「阿!B粊佛初發心時,行清淨行,不休不息,乃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37),是直引『阿!B粊佛國經』的。『阿!B粊佛國經』,漢支婁迦谶初譯。

  

  32.『大方廣佛華嚴經』『華藏世界品』:『大智度論』說:「叁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時起,一時滅;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 [P30] 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數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一)佛世界種。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38) 。分世界爲一佛世界,世界海,世界種,與「華藏世界」說相合。

  

  33.『離垢施女經』:『十住毗婆沙論』引「大智經,毗摩羅達多女問中,佛因目揵連說」一段(39),與竺法護所譯『離垢施女經』相合。晉聶道真所譯的,名『無垢施菩薩分別應辯經』,編入『大寶積經』第叁十叁會。

  

  34.『持人菩薩經』:『大智度論』說「菩薩摩诃薩行四念處」一大段文(40),與竺法護所譯『持人菩薩經』「叁十七品第九」相同。

  

  龍樹論引用的大乘經,有的舉出了經名,也說到了內容,但還沒有查出,與漢譯的那部經相同,或是沒有傳譯過來,如:

  

  35.『決定王大乘經』:「稱贊法師功德,及說法儀式」;爲阿難說多種四法。又「決定王經中,佛爲阿難說阿練若比丘,應住四四法」(41)。

  

  36.『淨德經』:爲「淨德力士」說菩薩屍羅(42)。

  

  37.『富樓那彌帝隸耶尼子經』:「佛語富樓那:若使叁千大千世界劫燒若更生,我常在此(耆阇崛)山中住。一切衆生以結使纏縛,不作見佛功德,以是故不見我」(43)。

  

  上叁類叁十七部,是龍樹論所引用,可以知道內容的大乘經。還有些內容不能明確知道的, [P31] 如一、『雲經』,二、『大雲經』,叁、『法雲經』,「各各十萬偈」(44)。其中『大雲經』,可能就是北涼昙無谶Dharmaraks!a所譯的『大方等大雲經』。『大雲經』現存六卷,或作『大方等無想經』,是『大雲經』的一部分。四、『六波羅蜜經』(45)。與吳康僧會所譯的『六度集經』同類。五、『大悲經』(46),不知與高齊那連提耶舍Narendrayas/as所譯的『大悲經』,是否相同?六、『方便經』,七、『彌勒問經』,八、『阿修羅王問經』,『斷一切衆生疑經』(47) :經題通泛,又沒有說明內容,所以不能確定。此外有『助道經』(48),是龍樹『菩提資糧論』的本頌,不是大乘經。

  

  漢、魏、吳、西晉所譯的大乘經,對于譯者,有的不免傳聞失實。近代日本學者,有過不少的考正,但有些意見還不能一致。在本書中,不成重要問題,因爲譯者可能有問題,而屬于古舊所譯,卻是不會錯的。現在依『出叁藏記集』所傳的古譯爲主,來看龍樹所引用的大乘經(49)。漢、魏、吳所譯的,相同的共十叁部:『兜沙經』,『般若經』,『首楞嚴經』,『般舟叁昧經』,『伅真陀羅經』,『阿阇世王經』,『寶積經』(『遺曰摩尼寶經』),『阿!B粊佛國經』,『阿彌陀經』,『法鏡經』,『本起經』,『維摩诘經』,『如來慧印經』。西晉竺法護更譯出十五部:『賢劫經』,『正法華經』,『密迹經』,『持心經』,『十地經』(『漸備一切智德經』),『海龍王經』,『弘道廣顯叁昧經』,『持人菩薩經』,『阿差末經』,『諸佛要集經』 [P32] ,『佛升忉利天爲母說法經』,『離垢施女經』,『文殊師利淨律經』,『梵志女首意經』,『舍利弗悔過經』(『菩薩藏經』初譯本)。再加叁秦譯出的『華手經』,『自在王經』,『諸法無行經』,『羅摩伽經』(『不可思議經』的部分古譯)。總共叁十二部。可以說,龍樹引用的大乘經叁十七部,除叁部不能考定的以外,幾乎都譯過來了!

  

  研究初期大乘佛教,本書以龍樹所引用的爲主要對象,然龍樹論所引用的,不可能是初期大乘經的全部。從我國現存的譯本看來,漢、魏、吳所譯的大乘經,除去重複的,還有十四部:

  

  圖片

  1 『明度五十校計經』 二卷 漢安世高譯(50)

  2 『文殊問菩薩署經』 一卷 漢支婁迦谶譯

  3 『內藏百寶經』 一卷 漢支婁迦谶譯

  4 『成具光明定意經』 一卷 漢支曜譯

  5 『菩薩本業經』 一卷 以下均吳支謙譯

  6 『須賴經』(51) 一卷

  7 『無量門微密持經』 一卷

  8 『私呵昧經』 一卷

  9 『差摩竭經』 一卷

  [P33]

  

  10『七女經』 一卷

  11『老女人經』 一卷

  12『孛經抄』 一卷

  13『龍施女經』 一卷

  14『月明菩薩經』 一卷

  

  

  西晉竺法護…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一章 序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