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門法經』,前後次第,都被編入『中阿含經』,而是『中部』所沒有的。這四部經,在「中」、「長」二部成立時,已經集成。由于部派(傳承的,區域的)釆錄不同,而成爲四部阿含以內的,或流傳于四部阿含以外的偈經。
3.與佛傳有關的,如「大品」(一)『出家經』,(二)『精勤經』,(六)『薩毗耶經』,(一一)『那羅迦經』,「小品」(九)『何戒經』,都有關于佛及弟子的傳記。「蛇品」(五)『淳陀經』,爲『長阿含經』(二)『遊行經』的一節(5),本從「涅槃譬喻」中來(6)。佛與弟子的傳記,起初以偈頌爲主,後來才結合而以長行敘述出來。『淳陀經』的成立,比『大般涅槃經』更早。『大品』五經,與法藏部Dharmaguptaka的『佛本行集經』,說出世部 Lokottarava^din的『大事』相近。法藏部與銅鍱部,同出一系。在部派發展中,分別說系 [P830] Vibhajyava^din比說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更接近大衆部系Maha^sa^m!ghika 。這由于阿育王As/oka以後,說一切有部向西北發展;恒河Gan%ga^一帶與南方,都屬分別說系與大衆系的化區。凡佛傳偈頌,與『大事』相近而不同說一切有部的傳說,大抵爲成立于阿育王時代以後。
從上叁類二五經,可以大略看出:「蛇品」各經的成立,是較早的。(二)『犀角經』,(一二)『牟尼經』,是有名的偈經。(一)『蛇經』,約有半數偈頌,爲『法句』所釆錄。「蛇品」多數起于「祇夜」時代,到「中」、「長」集成的時代爲止。「小品」諸經,要遲一些,『寶經』說到了「四惡趣」,「六重罪」(7),顯然已到了僧治強固的時代。「大品」諸經,大多數是成立于部派分裂以後的。雖成立的時代,先後不一,而從多數來說,『經集』所集的諸經,是可以看作原始佛教時代的聖典的。
注【90-001】水野弘元日譯『經集』解題(南傳二四‧二)。
注【90-002】前田惠學『原始佛教聖典之成立史研究』(七二七──七叁二)。
注【90-003】依『大正藏』編目。
注【90-004】『經集』六二0──六四七偈(南傳二四‧二叁四──二四二),與『法句』叁九六──四二叁偈相合(南傳二叁‧七九──八叁)。 [P831]
注【90-005】『長部』(一六)『大般涅槃經』,缺。『長阿含經』卷叁『遊行經』(大正一‧一八中──下)。
注【90-006】『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叁七(大正二四‧叁九0中──下)。
注【90-007】『經集』「小品」(一)『寶經』(南傳二四‧八五)。
第叁節 自說‧如是語‧本生
第一項 自說(優陀那)
「九分教」,是有不同部類的。「修多羅」、「祇夜」、「記說」,集合爲原始的「相應」。其他的「分教」部類,如「方廣」與「甚希有」,編入「長」、「中」、「增一」部中。保留分教的部類,留傳到現在的,『小部』有『優陀那』、『如是語』、『本生』叁部。
『優陀那』uda^na,譯爲(無問)「自說」,爲『小部』的第叁部。全書分八品:「菩提品」、「目真鄰陀品」、「難陀品」、「彌酰品」、「輸那長老品」、「生盲品」、「小品」、「波咤離人品」。每品十經,共八0經。每經前有緣起,末了以「優陀那」作結。現存本是後起的,原始集成的「優陀那」,就是『法句』,這是說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與法藏部Dharmaguptaka的一致意見。在大衆部Maha^sa^m!ghika中,有『法句』,也就沒 [P832] 有『優陀那』。稱『法句』爲「法優陀那」(法集要頌),並泛稱一切偈頌集爲「優陀那」(1),可以推定爲:『法句』是「優陀那」,是偈頌類集的開始,所以後代的偈頌集,就沿用這一名稱。銅鍱部Ta^mras/a^t!i^ya學者,忘了『法句』是「優陀那」的類集,在『法句』以外,又編集『優陀那』。當然,無問自說的,如來的感興語,流傳于教界的,不在少數;類集爲『優陀那』,是沒有什麼不合的。但以此爲「九分教」的「優陀那」,如覺音Buddhaghos!a所說 (2),那就不對了。
在『小部』的「優陀那」中,如「生盲品」一經,「波咤離人品」五‧六經,引用了『長部』(一六)『大般涅槃經』(3)。「彌酰品」一經,引用『增支部』九集(叁)『彌酰經』(4)。「菩提品」一──叁經,「目真鄰陀品」一經,與『大品』「大犍度」相同(5)。「彌酰品」五經,與『大品』「拘睒彌犍度」相合(6)。「輸那長老品」六經,與『大品』「皮革犍度」相同(7)。「目真鄰陀品」一0經,「輸那長老品」八經,與『小品』「破僧事」相同(8)。「輸那長老品」五經,與『小品』「遮說戒犍度」相同(9)。不但事緣相同,文句也(除簡略外)一致:所以這是「犍度部」集成以後所編集的。此外,與『雜阿含經』(部分與『相應部』相合)相同的,也有幾則,但事緣與「優陀那」,有了多少的變化,如:
圖片
〔優陀那〕 〔雜阿含經〕〔附記〕
[P833]
菩提品七經 一叁二0 雜含有多頌
菩提品八 一0七二 雜含有二頌
目真鄰陀品二 四一叁 雜含沒有頌
彌酰品四 一叁叁一
輸那長老品叁 一二二叁 『相應部』一一‧一四『優陀那』偈異
生盲品二 一一四八 『相應部』叁‧一一『優陀那』偈異
小品五 一0六叁 『相應部』二一‧六『優陀那』偈異
波咤離人品九
一0七六 『優陀那』分爲二經
波咤離人品一0經
『雜阿含經』(『相應部』),是最早集成的。『優陀那』與『雜阿含經』不合,還可說是部派不同。與『相應部』也不合,這不能不說是晚出而忽略古義了!從『優陀那』的內容,可以論斷爲:摭拾傳誦于教界的「優陀那」(可能是早就有了的古偈),參考『長部』、『增支部』,及『大品』、『小品』而成;當時是沒有注意到『相應部』的。四部阿含的集成,早在部派分立以前。而律部的『大品』、『小品』,如本書第五章的論證,這是分別說Vibhajyava^din 與說一切有系分立以後才完成的。分別說系的法藏部、化地部Mahi^s/a^saka,在『法 [P834] 句』以外,都沒有『優陀那』。可見這是分別說系再分化,銅鍱部成立以後的事,不能早于西元前二世紀;這是成立于錫蘭的。
注【91-001】『大智度論』卷叁叁(大正二五‧叁0七中)。僧伽羅剎Sam!gharaks!a的 『修行道地經』頌,也是稱爲「優陀那」的(拙作『說一切有部爲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四0一)。
注【91-002】『一切善見律注序』(南傳六五‧叁八)。
注【91-003】『長部』(一六)『大般涅槃經』(南傳七‧七0──七六、一0叁──一一九、四五──五叁)。
注【91-004】『增支部』九集(南傳二二上‧六──一二)。
注【91-005】『銅鍱律』『大品』「大犍度」(南傳叁‧一──六)。
注【91-006】『銅鍱律』『大品』「拘睒彌犍度」(南傳叁‧六一0──六一二)。
注【91-007】『銅鍱律』『大品』「皮革犍度」(南傳叁‧叁四叁──叁四八)。
注【91-008】『銅鍱律』『小品』「破僧犍度」(南傳四‧二八二──二八四、叁0叁──叁0四)。
注【91-009】『銅鍱律』『小品』「遮說戒犍度」(南傳四‧叁五叁──叁五八)。
第二項 如是語
『如是語』Itivuttaka,是『小部』的第四部,爲重頌而以增一法編成的,共分四集。 [P835] 「一法品」二七經,「二法品」二四經,「叁法品」五0經,「四法品」一叁經。這在經初,表明從佛及阿羅漢的傳聞而來,是「不顯說人、談處、說事」的,所以稱爲『如是語』。玄奘所譯『本事經』,是同一原本,不同部派的不同誦本。『本事經』僅一法、二法、叁法,共一叁八經。『小部』的『如是語』,爲「九分教」中「如是語」的銅鍱部Ta^mras/a^t!i^ya誦本。在部派流傳中,當然不免有多少變化,但這是以增一法編集(體裁劃一,是依據材料而重新編寫的),沒有完成的古典。如依「九分教」的次第來說,「修多羅」、「祇夜」、「記說」,集爲『相應』。「伽陀」是『義品』、『波羅延』、『牟尼偈』等。「優陀那」是「法句」。「如是語」就是這一部了!在「九分教」的研究時,已有詳細的論列(1),可以參閱。
注【92-001】本書第八章第四節第一項。
第叁項 本生
『小部』的第十部,是『本生』Ja^taka。在『小部』中,這是…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十一章 小部與雜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