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门法经』,前后次第,都被编入『中阿含经』,而是『中部』所没有的。这四部经,在「中」、「长」二部成立时,已经集成。由于部派(传承的,区域的)釆录不同,而成为四部阿含以内的,或流传于四部阿含以外的偈经。
3.与佛传有关的,如「大品」(一)『出家经』,(二)『精勤经』,(六)『萨毗耶经』,(一一)『那罗迦经』,「小品」(九)『何戒经』,都有关于佛及弟子的传记。「蛇品」(五)『淳陀经』,为『长阿含经』(二)『游行经』的一节(5),本从「涅槃譬喻」中来(6)。佛与弟子的传记,起初以偈颂为主,后来才结合而以长行叙述出来。『淳陀经』的成立,比『大般涅槃经』更早。『大品』五经,与法藏部Dharmaguptaka的『佛本行集经』,说出世部 Lokottarava^din的『大事』相近。法藏部与铜鍱部,同出一系。在部派发展中,分别说系 [P830] Vibhajyava^din比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更接近大众部系Maha^sa^m!ghika 。这由于阿育王As/oka以后,说一切有部向西北发展;恒河Gan%ga^一带与南方,都属分别说系与大众系的化区。凡佛传偈颂,与『大事』相近而不同说一切有部的传说,大抵为成立于阿育王时代以后。
从上三类二五经,可以大略看出:「蛇品」各经的成立,是较早的。(二)『犀角经』,(一二)『牟尼经』,是有名的偈经。(一)『蛇经』,约有半数偈颂,为『法句』所釆录。「蛇品」多数起于「祇夜」时代,到「中」、「长」集成的时代为止。「小品」诸经,要迟一些,『宝经』说到了「四恶趣」,「六重罪」(7),显然已到了僧治强固的时代。「大品」诸经,大多数是成立于部派分裂以后的。虽成立的时代,先后不一,而从多数来说,『经集』所集的诸经,是可以看作原始佛教时代的圣典的。
注【90-001】水野弘元日译『经集』解题(南传二四‧二)。
注【90-002】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七二七──七三二)。
注【90-003】依『大正藏』编目。
注【90-004】『经集』六二0──六四七偈(南传二四‧二三四──二四二),与『法句』三九六──四二三偈相合(南传二三‧七九──八三)。 [P831]
注【90-005】『长部』(一六)『大般涅槃经』,缺。『长阿含经』卷三『游行经』(大正一‧一八中──下)。
注【90-006】『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七(大正二四‧三九0中──下)。
注【90-007】『经集』「小品」(一)『宝经』(南传二四‧八五)。
第三节 自说‧如是语‧本生
第一项 自说(优陀那)
「九分教」,是有不同部类的。「修多罗」、「祇夜」、「记说」,集合为原始的「相应」。其他的「分教」部类,如「方广」与「甚希有」,编入「长」、「中」、「增一」部中。保留分教的部类,留传到现在的,『小部』有『优陀那』、『如是语』、『本生』三部。
『优陀那』uda^na,译为(无问)「自说」,为『小部』的第三部。全书分八品:「菩提品」、「目真邻陀品」、「难陀品」、「弥酰品」、「输那长老品」、「生盲品」、「小品」、「波咤离人品」。每品十经,共八0经。每经前有缘起,末了以「优陀那」作结。现存本是后起的,原始集成的「优陀那」,就是『法句』,这是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与法藏部Dharmaguptaka的一致意见。在大众部Maha^sa^m!ghika中,有『法句』,也就没 [P832] 有『优陀那』。称『法句』为「法优陀那」(法集要颂),并泛称一切偈颂集为「优陀那」(1),可以推定为:『法句』是「优陀那」,是偈颂类集的开始,所以后代的偈颂集,就沿用这一名称。铜鍱部Ta^mras/a^t!i^ya学者,忘了『法句』是「优陀那」的类集,在『法句』以外,又编集『优陀那』。当然,无问自说的,如来的感兴语,流传于教界的,不在少数;类集为『优陀那』,是没有什么不合的。但以此为「九分教」的「优陀那」,如觉音Buddhaghos!a所说 (2),那就不对了。
在『小部』的「优陀那」中,如「生盲品」一经,「波咤离人品」五‧六经,引用了『长部』(一六)『大般涅槃经』(3)。「弥酰品」一经,引用『增支部』九集(三)『弥酰经』(4)。「菩提品」一──三经,「目真邻陀品」一经,与『大品』「大犍度」相同(5)。「弥酰品」五经,与『大品』「拘睒弥犍度」相合(6)。「输那长老品」六经,与『大品』「皮革犍度」相同(7)。「目真邻陀品」一0经,「输那长老品」八经,与『小品』「破僧事」相同(8)。「输那长老品」五经,与『小品』「遮说戒犍度」相同(9)。不但事缘相同,文句也(除简略外)一致:所以这是「犍度部」集成以后所编集的。此外,与『杂阿含经』(部分与『相应部』相合)相同的,也有几则,但事缘与「优陀那」,有了多少的变化,如:
图片
〔优陀那〕 〔杂阿含经〕〔附记〕
[P833]
菩提品七经 一三二0 杂含有多颂
菩提品八 一0七二 杂含有二颂
目真邻陀品二 四一三 杂含没有颂
弥酰品四 一三三一
输那长老品三 一二二三 『相应部』一一‧一四『优陀那』偈异
生盲品二 一一四八 『相应部』三‧一一『优陀那』偈异
小品五 一0六三 『相应部』二一‧六『优陀那』偈异
波咤离人品九
一0七六 『优陀那』分为二经
波咤离人品一0经
『杂阿含经』(『相应部』),是最早集成的。『优陀那』与『杂阿含经』不合,还可说是部派不同。与『相应部』也不合,这不能不说是晚出而忽略古义了!从『优陀那』的内容,可以论断为:摭拾传诵于教界的「优陀那」(可能是早就有了的古偈),参考『长部』、『增支部』,及『大品』、『小品』而成;当时是没有注意到『相应部』的。四部阿含的集成,早在部派分立以前。而律部的『大品』、『小品』,如本书第五章的论证,这是分别说Vibhajyava^din 与说一切有系分立以后才完成的。分别说系的法藏部、化地部Mahi^s/a^saka,在『法 [P834] 句』以外,都没有『优陀那』。可见这是分别说系再分化,铜鍱部成立以后的事,不能早于西元前二世纪;这是成立于锡兰的。
注【91-001】『大智度论』卷三三(大正二五‧三0七中)。僧伽罗剎Sam!gharaks!a的 『修行道地经』颂,也是称为「优陀那」的(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四0一)。
注【91-002】『一切善见律注序』(南传六五‧三八)。
注【91-003】『长部』(一六)『大般涅槃经』(南传七‧七0──七六、一0三──一一九、四五──五三)。
注【91-004】『增支部』九集(南传二二上‧六──一二)。
注【91-005】『铜鍱律』『大品』「大犍度」(南传三‧一──六)。
注【91-006】『铜鍱律』『大品』「拘睒弥犍度」(南传三‧六一0──六一二)。
注【91-007】『铜鍱律』『大品』「皮革犍度」(南传三‧三四三──三四八)。
注【91-008】『铜鍱律』『小品』「破僧犍度」(南传四‧二八二──二八四、三0三──三0四)。
注【91-009】『铜鍱律』『小品』「遮说戒犍度」(南传四‧三五三──三五八)。
第二项 如是语
『如是语』Itivuttaka,是『小部』的第四部,为重颂而以增一法编成的,共分四集。 [P835] 「一法品」二七经,「二法品」二四经,「三法品」五0经,「四法品」一三经。这在经初,表明从佛及阿罗汉的传闻而来,是「不显说人、谈处、说事」的,所以称为『如是语』。玄奘所译『本事经』,是同一原本,不同部派的不同诵本。『本事经』仅一法、二法、三法,共一三八经。『小部』的『如是语』,为「九分教」中「如是语」的铜鍱部Ta^mras/a^t!i^ya诵本。在部派流传中,当然不免有多少变化,但这是以增一法编集(体裁划一,是依据材料而重新编写的),没有完成的古典。如依「九分教」的次第来说,「修多罗」、「祇夜」、「记说」,集为『相应』。「伽陀」是『义品』、『波罗延』、『牟尼偈』等。「优陀那」是「法句」。「如是语」就是这一部了!在「九分教」的研究时,已有详细的论列(1),可以参阅。
注【92-001】本书第八章第四节第一项。
第三项 本生
『小部』的第十部,是『本生』Ja^taka。在『小部』中,这是…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十一章 小部与杂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