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十章 四部阿含▪P13

  ..續本文上一頁──叁經。『本事經』 (五一)「慈心惠施」:『增壹阿含經』,將慈心布施功德,與慈心的對待檀越,分爲「護心品」的四經──叁‧四‧五‧六,都附以事緣。「破僧」與「和合僧」,是『如是語』與『本事經』一致的。『增支部』一集,沒有說到。破僧是提婆達兜,傳說是爲了利養。『增壹阿含經』說提婆達兜的罪惡,如「不還品」的九‧一0──二經。說「受人利養,甚爲不易,令人不得至無爲處」,有「壹入道品」的七‧八‧九‧一0經,及「利養品」的第一經。最值得注意的,『如是語』(二二)「莫畏福」,在『增壹阿含經』中,除文義相當的「護心品」第七經外,「護心品」八經,「壹入道品」八經,都極力說福德的可貴。如上的分別敘述,『增壹阿含經』與『增支部』,都是根源于『如是語』及『本事經』的。都是有所推演擴編的,但『增壹阿含經』要簡略得多。

  

  如是語』與『本事經』所沒有,而是『增壹阿含經』與『增支部』所共有的,是贊揚如來四衆弟子的勝德,如『增支部』的「是第一品」;『增壹阿含經』的「弟子品」、「比丘尼品」,「清信士品」、「清信女品」。『增壹阿含經』「一子品」的七‧八──二經,是關于男女的互相系著;『增支部』約五欲別說,立爲「色等品」一0經。又『增壹阿含經』「一子品」的九 [P773] ‧一0──二經,說明依淨相而起蓋,依不淨相而離蓋;『增支部』約五蓋別說,立爲「蓋等品」一0經。依現存的『增支部』,『增壹阿含經』的「一法」而說,這是依『如是語』及『本事經』爲藍本,不取傳說及重頌的形式,推演擴編爲「阿含」型,是不容懷疑的事實!

  

  以「一法」而論,『增壹阿含經』如除去大乘思想,種種譬喻,顯然的更近于『如是語』及『本事經』的法數(不是形式)。『增壹阿含經』的傳持者,是重法的。在北方流行的學派,經師與譬喻的關系,是非常深切的。『增支部』的傳持者,是律師與論師。加入更多的律部內容(20) ,富有阿毗達磨的風格,這是可以理解的。超越這種部派的特色,推論到部派未分以前,「增一阿含」的初形,那末『增壹阿含經』的主要部分,也許更接近些。

  

  

  注【82-001】『增壹阿含經』卷二叁(大正二‧六七0下──六七二上)。

  注【82-002】『增壹阿含經』卷叁九(大正二‧七六0中──七六一上)。

  注【82-003】『增壹阿含經』卷一四‧一五(大正二‧六一八上──六二四中)。

  注【82-004】『增壹阿含經』卷叁二(大正二‧七二五中──七二八上)。

  注【82-005】『增壹阿含經』卷叁六‧叁七(大正二‧七四八下──七五二下)。

  注【82-006】『增壹阿含經』卷四七(大正二‧八0二中───八0六上)。又卷九(大正二‧五九0上──五九一上)。

  注【82-007】『增壹阿含經』卷一八‧一九(大正二‧六叁九上──六四二中)。 [P774]

  注【82-008】『增壹阿含經』卷二六(大正二‧六九0上──六九叁下)。

  注【82-009】『增壹阿含經』卷九(大正二‧五九一中──五九二下)。

  注【82-010】『增壹阿含經』卷二八(大正二‧七0叁中──七0八下)。

  注【82-011】『增壹阿含經』卷二九(大正二‧七0八下──七一0下)。

  注【82-012】『增壹阿含經』卷四一(大正二‧七七叁下──七七五中)。

  注【82-013】『增壹阿含經』卷二0(大正二‧六四七上──六五0上)。

  注【82-014】『增壹阿含經』卷一一(大正二‧五九七上──五九九下)。

  注【82-015】『增壹阿含經』卷二二(大正二‧六六0上──六六五中)。

  注【82-016】『本事經』卷一‧二(大正一七‧六六二中──六七叁上)。

  注【82-017】『小部』『如是語』「一集」(南傳二叁‧二四一──二六七)。

  注【82-018】『增壹阿含經』卷一──七(大正二‧五五二下──五七七上)。

  注【82-019】『增支部』「一集」(南傳一七‧一──七0)。

  注【82-020】『增支部』有關律部的極多,連篇的,如「二集」「衆會品」(南傳一七‧一0七──一一七);「愚者品」(南傳一七‧一叁二──一叁八);「十七品」(南傳一七‧一六0──一六叁)等。

  

  第叁項 增一與相應部的關系

  [P775]

  「雜阿含」是一切「事契經」的根本。依據這一古老的啓示,注意到『雜阿含經』與『相應部』。作爲佛法與尼犍子Nirgrantha-jn~a^tiputra不同特色的:「一問一答一記論,乃至十問十答十記論』,這種增一法的應用,在『雜阿含經』「弟子所說」中,早已存在(1)。並被編入『增支部』與『增壹阿含經』,而加以分別解說(2)。依『僧祇律』,銅鍱部Ta^mras/a^t!i^ya ,這是沙彌初學的必要知識,代表了佛法的重要法數(3)。這「一問一答一記論,乃至十問十答十記論」,一法是「一切衆生皆依食住」;二法是「名色」。依此去觀察,『長阿含經』的(九)『衆集經』,(一0)『十上經』,都是依這一類的增一法爲根本而集成的。然在『增支部』與『增壹阿含經』,都沒有「一切衆生皆依食住」及「名色」,可見增一法的應用,不限于一類;「增壹阿含」的增一法,依『如是語』而編集,似乎別有淵源的了。

  

  以『增支部』來比對『相應部』,雖也有重出的,但爲數極少,不能發見其關系。如與『雜阿含經』相比對,情形就完全不同;這就是『雜阿含經』的部分內容,在銅鍱部是編入『增支部』的。編入『增支部』的部分,主要是「菩提分法」、「弟子所說」,尤其是「如來所說」部分。

  

  一、「如來所說」部分,今依上來(第一節的)論定的次第,對列如下(與『相應部』相同的,也條列如下一): [P776]

  

  圖片

  〔雜阿含經〕 │〔相應部〕 │〔增支部〕

  天壽(八六一──八六叁) │ │

  修禅得果或生天(八六四──八七0) │ │

  六天(八七一) │叁二‧l │

  傘蓋隨行(八七二) │ │

  四種善好調伏(八七叁) │ │四‧7

  叁種子(八七四) │ │

  四正斷(八七五──八七九) │ │四‧69

  不放逸(八八0──八八二) │ │

  四種禅(八八叁) │五叁「禅相應」 │

  無學叁明(八八四──八八六) │ │叁‧58 59

  信(八八七) │ │

  增益(八八八) │ │

  等起(八八九) │ │

  無爲法無爲道迹(八九0) │四叁「無爲相應」 │

  [P777]

  

  正見具足(八九一) │一叁「現觀相應」 │

  六入處(八九二) │二五「入相應」 │

  五種子(八九叁) │ │

  世間世間集(八九四) │ │

  叁愛(八九五) │ │

  叁漏(八九六) │ │

  知見六處(八九七) │一八「羅!7畝羅相應」 │

  斷六處(八九八) │ │

  …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十章 四部阿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