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部與雜藏
第一節 總說
第一項 各部雜藏的部類
銅鍱部Ta^mras/a^t!i^ya的「經藏」,在「長」、「中」、「相應」、「增支」外,有「小部」,總稱爲「五部」。『善見律毗婆沙』說:「除四阿鋡,余者一切佛法,悉名堀陀迦經」(1)。掘堀迦Khuddaka譯義爲「雜碎」、「小」,所以「小部」也就是「雜部」。化地部 Mahi^s/a^saka『五分律』,法藏部Dharmaguptaka『四分律』,大衆部 Maha^sa^m!ghika『僧祇律』,凡「四阿含」以外的「雜說」,都稱爲「雜藏」(2)。說一切有部 Sarva^sti-va^di^n!,沒有「雜藏」,因爲經上但說「持吾叁藏」,或說「持素怛纜,及毗奈耶、摩呾理迦」(3)。早期的結集,可見是沒有「雜藏」或「小部」的。銅鍱部立「五部」,但在銅鍱部學者的著作中,如Samantapa^sa^dika^說:「通四部者」Catuneka^yika(4);Suman%galavila^sini^ [P794] 說:「四部阿含」Catunnam% a^gama^nam%(5);『島史』說第一結集時,「阿含藏」的內容是:「品,五十集,相應,集」,也只是「四阿含」(6)。所以「經藏」的「四部阿含」,是早期集成,是部派間的共義;而「小部」或「雜藏」,是多少要遲一些。但也不太遲,西元前二世紀,Bha^rhut的銘文,已說到「五部」Pachaneka^yika了。『小部』或『雜藏』,比「四部阿含」要遲一些,這是約最初總集爲一大部,稱爲「小部」或「雜藏」,如約現在所傳的內容來說,那是也有更早的,也有更後起的,不可一概而論。
『小部』或『雜藏』,完整而流傳到現在的,只是銅鍱部本。其他部派的,沒有傳來,或僅傳一分。從傳說中,可略見各派「雜藏」的一斑。1.銅鍱部所傳(依日譯本)的『小部』,內容分爲一五部:『小誦』、『法句』、『自說』、『如是語』、『經集』、『天宮事』、『餓鬼事』、『長老偈』、『長老尼偈』、『本生』、『義釋』、『無礙解道』、『譬喻』、『佛種姓』、『行藏』。第五部『經集』,內分五品:「蛇品」、「小品」、「大品」、「義品」、「彼岸道品」(波羅延那)。「經集」,是銅鍱部所集;在其他部派中,「義品」等都是自成部類的。第一叁部『譬喻』內分四品:「佛譬喻」、「辟支佛譬喻」、「長老譬喻」、「長老尼譬喻」。 2.『四分律』的「雜藏」,共一二部:「生經、本經、善因緣經、方等經、未曾有經、譬喻經、優婆提舍經、句義經、法句經、波羅延經、雜難經、聖偈經」(7)。從『生經』到『優波提舍經』 [P795] ,共七部,與「十二分教」中的「本生」、「本事」、「因緣」、「方廣」、「未曾有」、「譬喻」、「優波提舍」的名義相合。這七部,在法藏部中,應有「四阿含」以外的獨立部類(銅鍱部僅有「優陀那」、「如是語」、「本生」、「譬喻」──四部)。此外,「句義」是『義品』;「波羅延」是『彼岸道品」;「法句」是『優陀那』;「聖偈」是『牟尼偈』,銅鍱部編爲『經集』「蛇品」第一二經。「雜難」,是「雜問」的意思。『僧祇律』說:「八群經、波羅延那經、論難經、阿耨達池經、緣覺經」(8)。在這一類屬于『雜藏』的部類中,有『論難經』,顯然的與法藏部的『雜難經』相當。現存支謙所譯的『惟曰雜難經』(9),這當然是惟曰vaipulya ──方廣)的「雜難經」。然在這部經中,如除去薩陀波侖Sada^prarudita,!6嗀須蜜 Vasumitra,文殊師利Man~jus/ri^事,其余名實相當的「雜問」,與法藏部所傳的『雜難經』,大衆部所傳的『論難經』,極可能是同本別誦。支謙的譯本,除大乘外,法義都用說一切有部,可能是說一切有部所傳的。由于『四分律』所傳的『雜藏』,恰好爲十二部,而部分的名義,又與「十二分教」相合;宇井伯壽這才有以『雜藏』十二部,擬配「十二分教」的構想。以『本經』爲「修多羅」,『句義』爲「祇夜」,『法句』爲「優陀那」,『雜難』爲「記說」,『聖偈」爲「如是語」,『波羅延』爲「伽陀」(10)。但這一擬配,是不免牽強的!3.化地部的『雜藏』,僅說「自余雜說」,內容不詳。別處僅提到「十六義品」(11)。4.傳爲雪山部Haimavata [P796] 的『毗尼母經』,先舉『法句』、『說義』(『義品』)、『波羅延』──叁部,其次又說:「如來所說,從修妒羅乃至優波提舍,如是諸經與雜藏相應者,總爲雜藏」(12)。這與『四分律』相近而實不同,這是以『雜藏』爲通于「十二部經」的。5.大衆部的『僧祇律』說:「辟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起因緣;如是等比諸偈誦,是名雜藏」(13)。「辟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起因緣」,與『小部』『譬喻』的「辟支佛譬喻」、「長老譬喻」部分相當。在『僧祇律』中,除說到各種「本生經」以外,還說到:「八群經、波羅延那經、論難經、阿耨達池經、緣覺經」(14)。又:「若波羅延、若八跋耆經、若牟尼偈、若法句」(15)。『八群經』──『八跋耆經』,是『義品』。『論難經』與『四分律』的『雜難經』相當。『阿耨達池經』與『緣覺經』,就是「辟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起因緣」。依漢譯『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及『藥事』所說(16),是在阿耨達池說的。大衆部末派──『分別功德論』所傳,說到「叁阿僧祇菩薩所生」(17),是『本生』,也通于「佛譬喻」。6.說一切有部不立『雜藏』,而與『雜藏』部分內容相當的,有『優陀那』、『波羅延那』、『見真谛』、『諸上座所說偈』、『上座尼所說偈』、『屍路偈』、『牟尼偈』、『義品』──八部(18)。『屍路偈』,與『小部』『經集』「大品」第七經相當。『見真谛』── 『谛見經』,在『十誦律』中,與『波羅延那』、『義品』並列,爲『十八大經』的一經(19)。這是說一切有部中重要的一部,但沒有傳譯,內容不明。此外,在『藥事』中,有與「佛譬喻」、 [P797] 「長老譬喻」相當的部分(20)。今總爲對列如下:
圖片
〔銅鍱部〕 │〔法藏部〕〔化地部〕〔雪山部〕〔大衆部〕〔說一切有部〕
──────┼─────────────────────────────
小誦 │
法句 │法句 法句 法句 優陀那
自說 │
如是語 │本(事)
經集 │
蛇品 │(聖偈) 牟尼偈 牟尼偈
小品 │
大品 │ (屍路偈)
義品 │句義 十六義品 說義 八群 義品
彼岸道品 │波羅延 波羅延 波羅延那 波羅延那
天宮事 │
餓鬼事 │
長老偈 │ 諸上座所說偈
[P798]
長老尼偈 │ 上座尼所說偈
本生 │生 菩薩所生
義釋 │
無礙解道 │
譬喻 │譬喻
佛譬喻 │ 藥事
辟支佛譬喻│ 緣覺經
長老譬喻 │ 阿耨達池經 藥事
長老尼譬喻│
佛種姓 │
所行藏 │
│善因緣
│方等
│未曾有
│優波提舍
[P799]
│雜難 論難
│ 見真谛
注【85-001】『善見律毗婆沙』卷一(大正二四‧六七五中)。
注【85-002】『彌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叁0(大正二二‧一九一上)。『四分律』卷五四(大正二二‧九六八中)。『摩诃僧祇律』卷叁二(大正二二‧四九一下)。
注【85-003】『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一(大正二八‧叁叁0中)。
注【85-004】Buddhaghos!a所作Samantapa^sa^dika^(律藏注)(叁‧五)。
注【85-005】Buddhaghos!a所作Suman%g…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十一章 小部與雜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