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處生起(八九九) │二六「生相應」 │
六處味著(九00) │二七「煩惱相應」 │
善法依處(九0一) │ │
佛法僧最第一(九0二──九0四) │ │四‧34
上來卷叁一 │ │
持齋(一一二一) │ │一0‧46
叁不壞淨(一一二二) │五五‧54 │
[P778]
四不壞淨(一一二叁──一一二四) │五五‧48 36 │
四預流支(一一二五) │五五‧50 │
四預流分(一一二六──一一二七) │五五‧46 │
四沙門果(一一二八──一一叁0) │五五‧55 56 57 58 │
四種福德潤澤(一一叁一─一一叁四) │五五‧31 32 33 │
四不壞淨(一一叁五) │ │
迦葉(一一叁六── 一一四四)[略] │ │
上來卷四一 │ │
迦葉(九0五──九0六)[略] │ │
聚落主(九0七──九一六)[略](4) │ │
叁種調馬(九一七──九一八) │ │叁‧137 138
上來卷叁二 │ │
叁種調馬(九一九) │ │叁‧139(5)
叁種良馬(九二0) │ │叁‧94
良馬四種具足(九二一) │  , ; │四‧256 257
[P779]
四種良馬(九二二) │ │四‧113
叁種調伏(九二叁) │ │四‧111
馬有八態(九二四) │ │八‧14
良馬八德(九二五) │ │八‧13
真生(?)馬(九二六) │ │一一‧11
優婆塞五具足(九二七) │五五‧37 │
優婆塞叁果(九二八) │ │
優婆塞自利他利(九二九) │ │八‧25
叁念(九叁0) │五五‧21 │
六念(九叁一) │ │六‧10
五具足六念(九叁二) │ │一一‧12
六具足六念(九叁叁) │ │一一‧13
戒定慧解脫(九叁四) │ │叁‧73
四不壞淨(九叁五) │五五‧23 │
信進念定慧(九叁六) │五五‧24 │
[P780]
生死長遠(九叁七──九叁九) │一五「無始相應」 │
上來卷叁叁 │ │
生死長遠(九四0──九五六) │一五「無始相應」 │
婆蹉(九五七──九六四) │叁叁「婆蹉相應」 │
郁低迦(九六五) │ │一0‧95
富鄰尼(九六六) │ │
俱迦那(九六七) │ │一0‧96
諸外道(九六八) │ │一0‧93
長爪(九六九) │ │
上來卷叁四 │ │
舍羅步(九七0) │ │叁‧64
上座(九七一) │ │
婆羅門出家(九七二) │ │四‧185
栴陀(九七叁) │ │叁‧71
補縷低迦(九七四──九七五) │ │
[P781]
屍婆(九七六) │ │
屍婆(九七七) │ │
商主(九七八) │ │四‧3
須跋陀羅(九七九) │叁六‧21 │
叁念(九八0──九八一) │ │
記說(九八二──九八叁) │ │叁‧32
愛喻(九八四) │一一‧1 2 3 │四‧199
四人(九八五) │ │四‧200
二事斷難持(九八六)(6) │ │
二法依止多住(九八七) │ │
愛盡(九八八──九八九) │ │
二人同記一來(九九0) │ │一0‧75
二人同記一來(九九一) │四0‧10 │六‧44
二種福田(九九二) │ │二&…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十章 四部阿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