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八章 九分教與十二分教▪P12

  ..續本文上一頁尼,或僧團的發生事故,因而說明在過去生中,早已如此了。末了,指明過去的某某,就是現在的某某。這是重于等流因果的;是通于佛及弟子,而不限于世尊的。在過去世中,自然也有王、臣、長者、婆羅門,而平民、鬼神、旁生──鹿、象 [P561] 、猕猴、龜、蛇、鳥類,更多的成爲「本生」中的主人。約過去事來說,也與「本事」的精神不同,這都是印度民間故事的佛化。這樣的「本生」,各部律藏都是有的,所以說是律師所傳的「本生」。在律藏中,以『僧祇律』所說的爲最多。『僧祇律』所傳的「本生」,統爲二大類:一、詳說:這都是以叁部分構成的:1.當時的事緣;2.佛說過去早已如此,廣說過去;3.結合當前的人事。這一類的「本生」,如(13): l陶利大臣 2貪欲者 3金色鹿‧王夫人 4鹿斑 5劫初入 6龍‧仙人‧金翅鳥 7六牙象‧獵師 8大身象 9二婆羅門‧羊 10名稱王 11婆羅門 12鹦鹉 13守齋狼 14抒海婆羅門 15猕猴‧鼈 16婆羅門女 17豆主‧驢主 18龍象 19鏡面王‧猕猴 20野幹 21猕猴‧月影 22長者‧阿摩由奴 23大婆羅門‧迦羅呵奴 24二狗 25鹦鹉‧ 禿枭 26鳥‧猴‧象 27天女‧五天子 28梳頭女

  

  上列的二十八事,都是同樣體裁的本生。鹿斑(4)本生,明說「, 如生經中說」(14)。第二類,是略指如「本生」、「本生經」、「生經」中說,如(15): l二水獺 2鳥 3難提(牛)4叁獸 5象王 6怨家 7長壽王 8迦毗羅 9賢鳥 10生「經」 11孔雀鳥 12鳥 13鼈 14「生經」 15仙人‧猕猴 16釋提桓因 17 猕猴18蛇 19舉吉羅 20巅多利鳥 21鼈 22鹦鹉 23「本生經」 24「生經」25「 [P562] 七女經」

  

  『僧祇律』所說的,或詳說,或略指,共有五十叁則。這一類型的「本生」,在說一切有部 Sarva^stiva^din律中,雖多少,有無不同,而體裁完全一致。『十誦律』(16)現存: l二水獺‧野幹 2鵽‧猴‧象 3鹿王‧女鹿 4雁王‧雁臣 5獅子‧野幹 6射師 ‧弟子‧賊帥 7父‧子 8蛇 9守牧婆羅門婦

  

  「蛇本生」(8),如『十誦律』說:「舍利弗性,若受必受,若棄必棄。舍利弗非適今世有是性,乃前過去亦有是性。……廣說本生因緣」(17);體例與『僧祇律』全同。『十誦律』說:「如是廣說五百本生」(18),可見在當時,「本生」是非常多的。現存九則中,二水獺與野幹(1),鵽‧猴與象(2),蛇(8),與『僧祇律』相合。『根有律』的「本生」,也不太多,分散在各部,如:

  

   Ⅰ『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19):1劫初人 2浣盆 3啞躄太子 4鵝‧鼈 5鹦鹉‧ 鸺鹠 6婆羅門‧婦 7商人‧金鼠 8智馬‧商主 9獅‧兔 10針師女 11羅剎國 12父子 13商主婦 14屠豬人 Ⅱ『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20):l貪賊 2 寶珠鵝 3醜婆羅門 4不貞妻5 貪食肉 [P563] Ⅲ『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21):l施肉 2猕猴王 Ⅳ『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22):l提婆殺尼 2 3提婆不受佛言(二則)4 5 提婆墮獄(二則) 6 7 8度五比丘(叁則)9羅!7畝羅識父 10耶輸惑佛 11耶輸投身 12提婆失神通 13阇王供養提婆 14耆縛迦知佛意 15──24提婆無恩無報(十則) 25二狗 26 27提婆無恩無報(二則)28金色身 29金輪 30護佛喪命 31孤迦裏迦說無恥事 32──36恩怨(五則) 37 38 39阿難不離佛(叁則)40利養自害 4142二群(二則)43非法示現正法 44順正順邪 45提婆愚癡 46提婆顛倒 47提婆妄瞋 48舍利弗救衆僧 Ⅴ『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23):隱人‧猕猴‧獵師

  

  『根有律』所說的「本生」,與『僧祇律』、『十誦律』,體裁相同。然『僧祇律』的「本生」,都在『波羅提木叉分別』,而『根有律』的「本生」,屬于『破僧事』的,比二部『毗奈耶』,多出叁倍。傳說佛爲了提婆達多破僧,「廣說五百本生」,這是說一切有部特有的傳說。

  

  說到分別說部Vibhajyava^din律的「本生」,先應說到一點:與經、律相結合的事緣,「先賢的德行」部分──「本事」,大都成爲經師所傳(佛)的「本生」。佛與佛弟子的事迹,成爲說經、製戒的「因緣」,其後都成爲「譬喻」。舉世間事爲例證的,與當前的人事,是 [P564] 同類性質的,所以大抵成爲律師所傳的,佛與弟子的「本生」。這在分別說部系的傳說中,充分的表示出來。今列舉『銅鍱律』、『四分律』、『五分律』所傳的,對照如下。凡敘述爲「本生」形式的,加*以爲記別。

  

  圖片

   〔銅鍱律〕(24) │ 〔四分律〕(25) │ 〔五分律〕(26)

   l龍王惜寶珠 │ l龍王惜寶珠 │ l龍王惜寶珠*

   2飛鳥惜羽毛 │ 2飛鳥惜羽毛 │ 2飛鳥惜羽毛*

   │ │ 3梵志不從王乞

   3護國不從父乞│ 3護國不從父乞 │ 4護國不從父乞

   4牛喜愛語 │ 4牛喜愛語 │ 5牛喜愛語

   │ 5虎‧獅‧野幹 │ 6虎‧獅‧野幹

   5下座爲上座說│ │

   6黃金鳥* │ 6黃金雁* │

   7長壽王 │ 7長壽王 │ 13長壽王

   8鵽‧猴‧象 │ 11鵽‧猴‧象 │ 7雉‧猴‧象

   │ │ 8野狐‧國王*

  [P565]

  

   │ 8射師弟子‧賊*│ 11射師弟子‧賊*

   9 小象學大象*│ 9小象學大象* │ 9小象學大象*

   │ │ 10象師‧弟子*

   │ 10善行‧惡行* │

   │ 12慧燈王* │

   │ │ 12雁‧龜*

   │ │ 14仙人*

   │ │ 15蛇*

   │ │ 16小雉救火*

  

  

  

  上列的舉事爲證,部分與「本生」有關。「龍王惜寶珠」、「飛鳥惜羽毛」、「護國不從父乞」,是舉事以說明,不要向人多求,以免人嫌厭。『五分律』別有「梵志不向王乞」,對相知識的國王,也不願有所請求,與護國Ra^s!t!rapa^la的不願向父母乞求,同一意義。「龍王」與「飛鳥」二事,『五分律』是「本生」,而『銅鍱律』與『四分律』,與『僧祇律』、『根有律』相同,是例證而不是「本生」。「牛喜愛語」而不喜毀呰,叁律都不是「本生」,與說一切有部律相合;但『僧祇律』作「難提(牛的名字)本生」(27)。有關兩舌的「獅,虎與野幹」,『 [P566] 十誦律』與『根有律』,也不是「本生」;而『僧祇律』作「叁獸本生」(28)。「下座爲上座說法」,僅見于『銅鍱律』。『銅鍱律』所說的「黃金鳥」,顯然爲「本生」體裁,以偷羅難陀尼 Sthu^lananda^拔蒜而說。在比丘尼中,偷羅難陀尼是問題人物,『銅鍱律』與『四分律』,有「黃金鳥」本生。在『根有律』中,更爲重視,有「寶珠鵝」(「黃金鳥」的不同傳說)、「貪賊」、「醜婆羅門」、「不貞妻」──四「本生」。『僧祇律』與『五分律』都沒有。「長壽王」,起于拘睒彌Kaus/a^mbi^比丘的诤論,引述以證明「忍能止诤」;『僧祇律』也說「長壽王本生」(29)。說一切有部的『十誦律』、『根有律』、『中阿含經』(30),都不是「本生」(論師解說爲「譬喻」),與『銅鍱律』、『五分律』、『四分律』相同。「鵽‧猴與象」,是勉人尊敬長老的。『十誦律』與『僧祇律』,都傳說爲「本生」(31)。「小象學…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八章 九分教與十二分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