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八章 九分教与十二分教▪P12

  ..续本文上一页尼,或僧团的发生事故,因而说明在过去生中,早已如此了。末了,指明过去的某某,就是现在的某某。这是重于等流因果的;是通于佛及弟子,而不限于世尊的。在过去世中,自然也有王、臣、长者、婆罗门,而平民、鬼神、旁生──鹿、象 [P561] 、猕猴、龟、蛇、鸟类,更多的成为「本生」中的主人。约过去事来说,也与「本事」的精神不同,这都是印度民间故事的佛化。这样的「本生」,各部律藏都是有的,所以说是律师所传的「本生」。在律藏中,以『僧祇律』所说的为最多。『僧祇律』所传的「本生」,统为二大类:一、详说:这都是以三部分构成的:1.当时的事缘;2.佛说过去早已如此,广说过去;3.结合当前的人事。这一类的「本生」,如(13): l陶利大臣 2贪欲者 3金色鹿‧王夫人 4鹿斑 5劫初入 6龙‧仙人‧金翅鸟 7六牙象‧猎师 8大身象 9二婆罗门‧羊 10名称王 11婆罗门 12鹦鹉 13守斋狼 14抒海婆罗门 15猕猴‧鳖 16婆罗门女 17豆主‧驴主 18龙象 19镜面王‧猕猴 20野干 21猕猴‧月影 22长者‧阿摩由奴 23大婆罗门‧迦罗呵奴 24二狗 25鹦鹉‧ 秃枭 26鸟‧猴‧象 27天女‧五天子 28梳头女

  

  上列的二十八事,都是同样体裁的本生。鹿斑(4)本生,明说「, 如生经中说」(14)。第二类,是略指如「本生」、「本生经」、「生经」中说,如(15): l二水獭 2鸟 3难提(牛)4三兽 5象王 6怨家 7长寿王 8迦毗罗 9贤鸟 10生「经」 11孔雀鸟 12鸟 13鳖 14「生经」 15仙人‧猕猴 16释提桓因 17 猕猴18蛇 19举吉罗 20巅多利鸟 21鳖 22鹦鹉 23「本生经」 24「生经」25「 [P562] 七女经」

  

  『僧祇律』所说的,或详说,或略指,共有五十三则。这一类型的「本生」,在说一切有部 Sarva^stiva^din律中,虽多少,有无不同,而体裁完全一致。『十诵律』(16)现存: l二水獭‧野干 2鵽‧猴‧象 3鹿王‧女鹿 4雁王‧雁臣 5狮子‧野干 6射师 ‧弟子‧贼帅 7父‧子 8蛇 9守牧婆罗门妇

  

  「蛇本生」(8),如『十诵律』说:「舍利弗性,若受必受,若弃必弃。舍利弗非适今世有是性,乃前过去亦有是性。……广说本生因缘」(17);体例与『僧祇律』全同。『十诵律』说:「如是广说五百本生」(18),可见在当时,「本生」是非常多的。现存九则中,二水獭与野干(1),鵽‧猴与象(2),蛇(8),与『僧祇律』相合。『根有律』的「本生」,也不太多,分散在各部,如:

  

   Ⅰ『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19):1劫初人 2浣盆 3哑躄太子 4鹅‧鳖 5鹦鹉‧ 鸺鹠 6婆罗门‧妇 7商人‧金鼠 8智马‧商主 9狮‧兔 10针师女 11罗剎国 12父子 13商主妇 14屠猪人 Ⅱ『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20):l贪贼 2 宝珠鹅 3丑婆罗门 4不贞妻5 贪食肉 [P563] Ⅲ『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21):l施肉 2猕猴王 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22):l提婆杀尼 2 3提婆不受佛言(二则)4 5 提婆堕狱(二则) 6 7 8度五比丘(三则)9罗!7亩罗识父 10耶输惑佛 11耶输投身 12提婆失神通 13阇王供养提婆 14耆缚迦知佛意 15──24提婆无恩无报(十则) 25二狗 26 27提婆无恩无报(二则)28金色身 29金轮 30护佛丧命 31孤迦里迦说无耻事 32──36恩怨(五则) 37 38 39阿难不离佛(三则)40利养自害 4142二群(二则)43非法示现正法 44顺正顺邪 45提婆愚痴 46提婆颠倒 47提婆妄瞋 48舍利弗救众僧 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23):隐人‧猕猴‧猎师

  

  『根有律』所说的「本生」,与『僧祇律』、『十诵律』,体裁相同。然『僧祇律』的「本生」,都在『波罗提木叉分别』,而『根有律』的「本生」,属于『破僧事』的,比二部『毗奈耶』,多出三倍。传说佛为了提婆达多破僧,「广说五百本生」,这是说一切有部特有的传说。

  

  说到分别说部Vibhajyava^din律的「本生」,先应说到一点:与经、律相结合的事缘,「先贤的德行」部分──「本事」,大都成为经师所传(佛)的「本生」。佛与佛弟子的事迹,成为说经、制戒的「因缘」,其后都成为「譬喻」。举世间事为例证的,与当前的人事,是 [P564] 同类性质的,所以大抵成为律师所传的,佛与弟子的「本生」。这在分别说部系的传说中,充分的表示出来。今列举『铜鍱律』、『四分律』、『五分律』所传的,对照如下。凡叙述为「本生」形式的,加*以为记别。

  

  图片

   〔铜鍱律〕(24) │ 〔四分律〕(25) │ 〔五分律〕(26)

   l龙王惜宝珠 │ l龙王惜宝珠 │ l龙王惜宝珠*

   2飞鸟惜羽毛 │ 2飞鸟惜羽毛 │ 2飞鸟惜羽毛*

   │ │ 3梵志不从王乞

   3护国不从父乞│ 3护国不从父乞 │ 4护国不从父乞

   4牛喜爱语 │ 4牛喜爱语 │ 5牛喜爱语

   │ 5虎‧狮‧野干 │ 6虎‧狮‧野干

   5下座为上座说│ │

   6黄金鸟* │ 6黄金雁* │

   7长寿王 │ 7长寿王 │ 13长寿王

   8鵽‧猴‧象 │ 11鵽‧猴‧象 │ 7雉‧猴‧象

   │ │ 8野狐‧国王*

  [P565]

  

   │ 8射师弟子‧贼*│ 11射师弟子‧贼*

   9 小象学大象*│ 9小象学大象* │ 9小象学大象*

   │ │ 10象师‧弟子*

   │ 10善行‧恶行* │

   │ 12慧灯王* │

   │ │ 12雁‧龟*

   │ │ 14仙人*

   │ │ 15蛇*

   │ │ 16小雉救火*

  

  

  

  上列的举事为证,部分与「本生」有关。「龙王惜宝珠」、「飞鸟惜羽毛」、「护国不从父乞」,是举事以说明,不要向人多求,以免人嫌厌。『五分律』别有「梵志不向王乞」,对相知识的国王,也不愿有所请求,与护国Ra^s!t!rapa^la的不愿向父母乞求,同一意义。「龙王」与「飞鸟」二事,『五分律』是「本生」,而『铜鍱律』与『四分律』,与『僧祇律』、『根有律』相同,是例证而不是「本生」。「牛喜爱语」而不喜毁呰,三律都不是「本生」,与说一切有部律相合;但『僧祇律』作「难提(牛的名字)本生」(27)。有关两舌的「狮,虎与野干」,『 [P566] 十诵律』与『根有律』,也不是「本生」;而『僧祇律』作「三兽本生」(28)。「下座为上座说法」,仅见于『铜鍱律』。『铜鍱律』所说的「黄金鸟」,显然为「本生」体裁,以偷罗难陀尼 Sthu^lananda^拔蒜而说。在比丘尼中,偷罗难陀尼是问题人物,『铜鍱律』与『四分律』,有「黄金鸟」本生。在『根有律』中,更为重视,有「宝珠鹅」(「黄金鸟」的不同传说)、「贪贼」、「丑婆罗门」、「不贞妻」──四「本生」。『僧祇律』与『五分律』都没有。「长寿王」,起于拘睒弥Kaus/a^mbi^比丘的诤论,引述以证明「忍能止诤」;『僧祇律』也说「长寿王本生」(29)。说一切有部的『十诵律』、『根有律』、『中阿含经』(30),都不是「本生」(论师解说为「譬喻」),与『铜鍱律』、『五分律』、『四分律』相同。「鵽‧猴与象」,是勉人尊敬长老的。『十诵律』与『僧祇律』,都传说为「本生」(31)。「小象学…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八章 九分教与十二分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