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木叉(經)與說,早就結成不可分的關系。現存不同部派,不同誦本的「戒經」,內 [P117] 容都不限于學處──波羅提木叉,而是以波羅提木叉爲主體,附有說波羅提木叉的儀式,可說是布薩說波羅提木叉儀軌。「波羅提木叉經」主體,與說波羅提木叉儀軌,在「戒經」成立、演變的研究上,是應該分別處理的。
現存不同部派、不同誦本的「戒經」,都分爲叁部分:一、「序說」,舊名「波羅提木叉序」;二、「正說」;叁、「結說」。「正說」部分,上座部Sthavira系統的「戒經」,都分爲八法,也就是八篇: Ⅰ波羅夷法pa^ra^jika^-dharmapa^ra^jika-dhamma Ⅱ僧伽婆屍沙法sam!gha^vas/es!a^-dharmasan%gha^disesa^-dhamma Ⅲ不定法aniyata-dharmaaniyata-dhamma Ⅳ尼薩耆波逸提法nih!sargika^-pa^tayantika-dharmanissaggiya-pa^cittiya^-dhamma Ⅴ波逸提法pa^tayantika^-dharmapa^cittiya^-dhamma Ⅵ波羅提提舍尼法pratides/ani^ya^-dharmapa^t!idesaniya^-dhamma Ⅶ學法sam%bahula^h!-s/aiks!a-dharmasekhiya^-dhamma Ⅷ滅诤法adhikaran!as/amatha^-dharmaadhikaran!asamatha^-dhamma
大衆部Maha^sa^m!ghika的「戒經」,末後增「法隨順法」,共爲九法。這八法(或九 [P118] 法),各部「戒經」,每法都分爲叁段:一、「標名起說」;二、「別說學處」;叁、「結問清淨」。「別說學處」(從多分說)部分,就是佛所製立的,共二百多條戒。在次第上,文句上,各本雖不免有些出入,但波羅提木叉的部類綱目,可說完全一致,這是「波羅提木叉經」的主體。現在先論波羅提木叉的儀軌部分。
說波羅提木叉的儀軌,也就是「戒經」的「序說」與「結說」(「正說」的標起與結問,且略),各本的出入是很大的。現在列舉七種「戒經」,以比對其內容的差別如下:
圖片
│ 銅 僧 五 十 解 四 根
│ 鍱 祇 分 誦 脫 分 有
│ 戒 戒 戒 戒 戒 戒 戒
│ 經 本 本 本 經 本 經
─────┼─────────────────────────
明佛所教(頌) │ (1) (1)
策勵精進 │ (1) (1) (1) (2) (2)
問答和集 │ (2) (2) (2) (3) (2) (3)
歸敬贊歎(頌) │ (3) (3) (3) (1) (4)
布薩作白 │ (1) (4) (4) (4) (5) (3) (5)
說序問清淨 │ (2) (5) (5) (5) (6) (4) (6)
[P119]
正說部分(別詳) │ x x x x x x x
結說勸學 │ (3) (6) (6) (6) (7) (5) (7)
七佛所說戒(頌及長行)│ (7) (7) (7) (4) (6) (8)
尊敬戒經(頌) │ (8) (8) (8) (8) (7) (9)
結說圓滿(頌或長行) │ (9) (9) (9) (9) (8) (10)
回向(頌) │ (9) (11)
據上表所列的內容,可以歸納爲叁類:一、『銅鍱戒經』爲一類:「序說」僅有「布薩作白」、「說序問清淨」。「正說」終了,接著是「結說勸學」。這最簡單的布薩儀軌,爲布薩說波羅提木叉的必備部分,也是各部「戒經」所共有的一致部分。這一簡要的布薩儀軌,可論斷爲古型的,部派未分以前所組成的。
二、『僧祇戒本』、『五分戒本』、『十誦戒本』(『十誦別本』也相同),又爲一類。「序說」部分,先「策勵精進」,勉大衆精進修學。次「問答和集」:大衆有沒有都來了?沒有來的,有沒有「與欲」、「與清淨」?有沒有尼衆來請求教誡?這些,都是舉行布薩說波羅提木叉以前應有的問答(『銅鍱戒經』,雖沒有將這些組集在「戒經」內,但實際上也還是有這些問答的)。經過問答,知道大衆和合,如法清淨,就以七頌來「歸敬贊歎」──歸敬釋迦佛,贊歎所 [P120] 製立的戒法。然後「布薩作白」、「說序問清淨」。「結說」部分,在「結說勸學」後,舉「七佛所說戒」。再以二頌半明尊敬戒法;然後「結說圓滿」。這叁部「戒經」,大致相同(1)。『十誦戒本』是鸠摩羅什Kuma^raji^va譯的,文義善巧,爲其余二本所參考。然『僧祇戒本』與『五分戒本』,都是依梵本譯出的(2)。如『五分戒本』,有關「七佛所說戒」的文句,及「結說圓滿」爲長行,都同于『僧祇戒本』,而與『十誦戒本』不同。所以這叁部「戒經」的布薩儀軌,應爲梵本的本來相近;『五分戒本」與『僧祇戒本』的譯者,曾參考『十誦戒本』的文句,而不是完全抄錄的。『僧祇戒本』屬大衆部,據『摩诃僧祇律私記』,「戒本」源出祇洹精舍 Jetavana$na^thapin!d!adasya$ra^ma,而流行于摩竭陀Magadha一帶(3)。『五分戒本』是化地部Mahi^s/a^saka誦本,爲分別說部Vibhajyava^din所分出,成立于阿盤提Avanti 的部派,流行極廣;漢譯的梵本,是從師子國Sim!hala得來的(4)。『十誦戒本』屬說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從摩偷羅Madhura^而流行于北印度,西域。這是部派中的叁大系,分布的區域,遍及各方,而說波羅提木叉的布薩儀軌,竟然是這樣的一致!這一類誦本── 「序說」與「結說」部分,成立是不會太遲的,大致在部派分立不久的階段。
叁、『解脫戒經』、『四分戒本』、『根有戒經』、所有布薩儀軌部分,是成立較遲的一類。『根有戒經』與『十誦戒本』,同屬于說一切有部,所以次第內容相同(同于第二類),而前 [P121] 後略有增補。在「序說」中,最初舉六頌,「明佛所教」。據『根本薩婆多部律攝』說:「上之六頌,是諸阿羅漢結集所置」(5)。末後增補「回向」頌:「福利諸有情,皆共成佛道」(6),已有大乘的傾向。這是說一切有部中,初爲經師,後爲迦濕彌羅Kas/mi^ra論師所用,流布極廣的「戒經」。『解脫戒經』以二頌開端,同于『根有戒經』「明佛所教」的初二頌。『四分戒本』終了,也有「回向」頌說:「我今說戒經,所說諸功德,施一切衆生,皆共成佛道」(7);與『根有戒經』的「回向」頌,也大致相合。『解脫戒經』爲飲光部Ka^s/yapi^ya誦本,『四分戒本』爲法藏部Dharmaguptaka誦本,同屬分別說系;而在開端與末了,與『根有戒經』部分相同,是值得注意的事。『四分戒本』以一二頌開端,「歸敬贊歎」,廣明持戒犯戒的得失。『四分律』開端,有四十六頌半,也是歸敬贊歎,廣明持戒犯戒的得失。比對起來,『四分戒本』的一二頌,是取『四分律』的頌意而集成的(8)。『四分律』頌附注(大正二二‧五六八下)說:
「此偈非是迦葉千衆集律時人所造,乃是後五部分張,各據所傳,即是居一衆之首者,將 欲爲衆辯釋律相,故先偈贊,然後說之」。
各部「戒經」,所有「序說」及「結說」中,贊歎及回向的偈頌,都是後代律師所造,正如『四分律』頌附注所說的。但在這些偈頌中,『四分戒本』流露了特有的精神。「歸敬贊歎」,第二類的叁本,及『根有戒經』,都這樣的贊歎釋迦:「合十指爪掌,供養釋師子,我今欲說戒 [P122] ,僧當一心聽」(9)。所說的波羅提木叉,爲釋迦佛所說,歸敬釋迦佛,可說是當然的事。而『四分戒本』卻這樣(大正二二‧一0一五上)說:
「稽首禮諸佛,及法比丘僧。……毗婆屍式棄、毗舍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釋迦文: 諸世尊大德,爲我說是事」。
歸敬于諸佛及七佛,與歸敬釋迦的,略有不同。「結說」部分,第二類的叁本及『根有戒經』,于「七佛所說戒」後說:「七佛爲世尊,能救護世間,所可說戒法,我已廣說…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第叁章 波羅提木叉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