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雨集第一冊 下編 壇經附錄▪P3

  ..續本文上一頁〔傳〕!大師言(9):汝今悲泣,更憂(10)阿誰?憂吾不知去處在!若不知去處,終不別汝。汝等悲泣,即不知吾去(11)處;若知去處,即不悲泣。

  

  

  

  四

  性(12)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汝等盡坐(13),吾與汝(14)一偈 ──真假動靜(15)偈,汝[卍]等盡誦取。見此偈意,汝與(16)吾同,于此修行,不失宗旨。衆僧禮拜,請大師留偈,敬心受持。

  

  

  

  五

  偈曰:

  

   一切無有真, 不以見于真, 若見于(17)真者, 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 離假即心真, 自心不離假, 無真何處真! 有情(18)即解動, 無情[卍]即不動, 若修不動行, 同無情不動。 若見真不動, 動上有不動; 不動是不動, 無情無佛種(19)。 能善分別相, 第一義不動, 若悟作此見, 則是真如用, 報諸學道者, 努力須用意, 莫于大乘門, 卻執生死智! [P477] 前頭人相應, 即共論佛語;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20)。 此教本無诤, 诤即(21)失道意, 執迷诤法門, 自性入生死。

  

  

  

  六

  衆僧既聞,識大師意,更不敢诤,依法修行。一時禮拜,即知(22)大師不久(23)住世。

  

  

  注【24-001】「天」上,「原本」脫「先」字,今補。

  注【24-002】「元」,「原本」作「無」,今改。

  注【24-003】「新」,「原本」作「[木蕇]」,依「明本」改。

  注【24-004】「吾」,「原本」作「五」,依「明本」改。

  注【24-005】「汝」,「原本」作「外」,依「明本」改。

  注【24-006】「汝」,「原本」作「與」,今改。

  注【24-007】「不善」,「原本」脫落,依「明本」補。

  注【24-008】「余」,「原本」作「除」,依「明本」改。

  注【24-009】「大師言」,「原本」缺,今補。

  注【24-010】「愛」,「原本」作「有」,依「明本」改。

  注【24-011】「去」,「原本」缺,依「明本」補。 [P478]

  注【24-012】「性」下,「原本」有「聽」字,依「明本」刪。

  注【24-013】「坐」,「原本」作「座」,依「明本」改。

  注【24-014】「汝」,「原本」作「如」,依「明本」改。

  注【24-015】「靜」,「原本」作「淨」,依「明本」改。

  注【24-016】「與」,「原本」缺,今補。

  注【24-017】「于」,「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24-018】「情」,「原本」作「性」,依「明本」改。

  注【24-019】「種」,「原本」作「衆」,依「明本」改。

  注【24-020】「歡喜」,「原本」作「勸善」,依「明本」改。

  注【24-021】「诤即」,「原本」作「無诤」,依「明本」改。

  注【24-022】「知」,「原本」作「之」,依「明本」改。

  注【24-023】「久」,「原本」作「求」,依「明本」改。

  

  

  

  七──

  一

  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師!大師去後,衣法當付何人?大師言:法即付了,汝不須問。吾滅後二十余年,邪法缭(1)亂,惑吾宗旨。有人出來,不惜身命,定(2)佛教是非,豎立宗旨,即是吾正法。 [P479]

  二

  衣不合傳(3)。汝不信,吾與誦先代五祖傳衣付法頌(4)。若據第一祖達磨頌意,即不合傳衣。

  

  

  叁

  聽吾(5)與汝頌(6),第一祖達磨和尚頌曰:

  

   「吾來大(7)唐國, 傳教救迷情(8), 一花開五葉, 結!8騔自然成。」 第二祖慧可和尚頌曰:

  

   「本來緣有地, 從地種花生, 當本元(9)無地, 花從何處生?」 第叁祖僧璨和尚頌曰:

  

   「花種雖因地, 地上種花(10)生, 花種無生性(11), 于地亦無生。」 第四祖道信和尚頌曰:

  

   「 花種有生性, 因地種花生, 光(12)緣不和合, 一切盡無生。」 第五祖弘忍和尚頌曰:

  

   「有情來下種, 無情花即生, 無情又無種, 心地亦無生。」 [P480] 第六祖慧能和尚頌曰:

  

   「心地含情種, 法雨即花生, 自悟(13)花情種, 菩提!8騔自成。」

  

  四

  能大師言:汝等聽吾作二偈,取達磨和尚頌意。汝迷人依此頌修行,必當見性。第一頌曰:

  

   「心地邪花放, 五葉逐根隨, 共造無明業(14), 見被業[卍]風吹。」 第二頌曰:

  

   「心地正花放, 五葉逐根(15)隨, 共修般若慧, 當來佛菩提。」

  

  五

  六祖說偈已了,放衆人(16)散。門人出外思惟,即知大師不久住世〔傳〕。

  

  

  注【25-001】「缭」,「原本」作「遼」,今改。

  注【25-002】「定」,「原本」作「弟」,今改。

  注【25-003】「傳」,「原本」作「轉」,依「明本」改。

  注【25-004】「頌」,「原本」作「誦」,今改。

  注【25-005】「吾」,「原本」作「五」,今改。 [P481]

  注【25-006】「頌」下,有「頌曰」二字,今刪。

  注【25-007】「來大」,「原本」作「大來」,今改正。

  注【25-008】「迷情」,「原本」作「名清」,依「明本」改。

  注【25-009】「元」,「原本」作「願」,今改。

  注【25-010】「花」,「原本」作「化」,今改。

  注【25-011】「生性」,「原本」作「性生」,今改正。

  注【25-012】「光」,「原本」作「先」,今改。

  注【25-013】「悟」,「原本」作「吾」,依「明本」改。

  注【25-014】「業」,「原本」作「葉」,今改。

  注【25-015】「根」,「原本」作「恨」,今改。

  注【25-016】「人」,「原本」作「生」,今改。

  

  

  

  八──

  一

  六祖後至八月叁日食後,大師言:汝等依位坐(1),「吾」(2) 今共汝(3)等別。

  

  

  

  二

  法海問(4)言:此頓教法傳受,從上已來,至今幾代?六祖言:初傳受七佛,釋迦牟尼佛第七。大迦葉第八,阿難第九,末田地第十,商那和修第十 [P482] 一,優婆!5鵋多第十二,提多迦第十叁,佛陀難提第十四,佛陀密多第十五,!6虎比丘第十六,富那奢第十七,馬鳴第十八,毗羅尊者第十九,龍樹第二十,迦那提婆第二十一,羅!7畝羅第二十二,僧迦那提第二十叁,僧迦耶(5)舍第二十四,鸠摩羅馱第二十五,阇耶多第二十六,婆修盤多第二十七,摩拿羅第二十八,鶴勒那第二十九,師子比丘第叁十,舍那婆斯第叁十一,優婆堀第叁十二,僧伽 (6)羅第叁十叁,婆須(7)蜜多第叁十四。南天竺(8)國王子第叁子菩提達摩第叁十五。唐國,僧慧可第叁十六,僧璨第叁十七,道信第叁十八,弘忍第叁十九,慧能自身當今受法第四十(9)。大師言:今日已後,遞(10)相傳受,須有依約,莫失宗旨!

  

  叁

  法海又白:大師今去,留付何法?令(11)後代人如何見佛?六祖言:汝聽!後代迷人,但識衆生,即能見佛。若不識衆生,覓佛萬劫不得見也。吾[卍] 今教汝識衆生見佛,更留見真佛解脫頌。迷即不見佛,悟者即見。法海願聞,代代流傳,世世不絕。 [P483]

  

  四

  六祖言:汝聽!吾與汝(12)說,後代世人,若欲覓佛,但識佛心衆生,即能識佛。即緣有衆生(13),離衆生無佛。心迷即佛衆生,悟即衆生佛。愚癡佛衆生,智慧衆生佛。心崄(14)佛衆生,平等衆生佛。一生心若崄[卍],佛在衆生中;一念悟即(15)平,即衆生是(16)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向何處求佛〔傳〕!

  

  五

  大師言:汝等門人好住。吾留一頌,名自性佛真解脫頌。後代迷人(17) ,聞(18)此頌意(19),即見自心自性真佛。與(20)汝此頌,吾共汝別。頌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見叁毒是真魔(21), 邪見之人魔[卍]在舍, 正見之(22)人佛則遇。 性中(23)邪見叁毒生, 即是魔[卍]王來住舍; 正見忽除(24)叁毒心(25), 魔[卍]變成佛真無假。 化身報身及淨身, 叁身元(26)本是一身, [P484] 若向身中覓自性(27), 即是成(28)佛菩提因。 本從化(29)身生淨性, 淨性常在化[卍]身中, 性使化[卍]身行正道, 當來圓滿(30)最真淨(31)。 淫(32)性本是(33)清淨因, 除淫[卍]即(34)無淨性身, 性中但自離五(35)欲, 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悟(36)頓教門, 悟即眼前見世(37)尊。 若欲修行去(38)覓佛, 不知何處欲求真! 若能身中自有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自不求真外覓佛, 去覓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者是西流, 求度世人須自修, 今報(39)世間學道者, 不于此事(40)大悠悠!

  

  

  注【26-001】「依位坐」,「原本」作「善位座」,今改。 [P485]

  注【26-002】「吾」,「原本」作「五」,今改。

  注【26-003】「汝」,「原本」作「與」,依「明本」改。

  注【26-004】「問…

《華雨集第一冊 下編 壇經附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