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外若離(13)相,內性[卍]不亂,本自淨自定。只緣境觸,觸即亂,離相不亂即定。外離相即禅,內(14)不亂即定,外禅內定,故名禅定。『維摩經』雲:即時(15)豁然,還得本心。『菩薩戒』雲:本源(16)自性[卍]清淨。 [P431]
叁
善知識!見自性[卍]清淨,自修自作;自性[卍]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注【6-001】「知」,「原本」作「諸」,今改。
注【6-002】「坐」,「原本」作「座」,依「明本」改。
注【6-003】「看」,「原本」作「著」,今改。
注【6-004】「不」,「原本」缺,依「明本」補。
注【6-005】「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6-006】「者」下,「原本」有「看」字,今刪。
注【6-007】「障」,「原本」作「章」,依「明本」改。
注【6-008】「不」,「原本」缺,依「明本」補。
注【6-009】「自」,「原本」作「是」,今改。
注【6-010】「今說汝知」,「原本」作「今記汝是」,今改。
注【6-011】「起」,「原本」作「去」,依「明本」改。
注【6-012】「離」,「原本」作「雜」,依「明本」改。
注【6-013】「離」,「原本」作「有」,依「明本」改。
注【6-014】「內」下,「原本」有「外」字,依「明本」刪。 [P432]
注【6-015】「時」,「原本」作「是」,依『維摩經』改。
注【6-016】「源」,「原本」作「須」,依『梵網經』改。「明本」作「元」。
六──
一
善知識!總須自體(1)與受無相戒,一時逐慧能口道,令善知識見自叁身佛。于自色身,歸依(2)清淨法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卍]千百億化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卍]當來圓滿報身佛。[已上叁唱]
二
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南〕。向者叁身在自法性,世人盡有,爲迷(3) 不見,外覓叁如來,不見自色身中叁身(4)佛。善知識!聽汝善知識說,令善知識依[卍]自色身,見自法性有叁身(5)佛,此叁身佛從性上生。
叁
何名清淨法(6)身佛?善知識!世人性自本淨,萬法在自性(7)。思量一切惡(8)事,即行于(9)惡;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知如是一切法盡在自性[卍],自性[卍]常清淨。
四
日月常明(10),只爲雲覆蓋,上明[卍]下暗,不能了見日月星(11)辰。忽遇惠風吹散,卷盡雲霧,萬像參羅,一時皆現。世人性淨,猶如青(12)天 [P433] 。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卍]。于外著境(13),妄念浮雲覆蓋自性[卍],不能明徹(14)。遇善知識,聞(15)真法,吹卻迷[卍]妄,內外明[卍]徹,于自性[卍]中萬法皆見。一切法在自(16)性[卍],名爲清淨法身。自歸依[卍]者,除不善行,是名歸依[卍]。
五
何名爲千百億化身佛?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變(17)化。思量惡法,化爲地獄;思量善法,化爲天堂。毒害化爲畜生,慈悲化爲菩薩。智慧化爲上界,愚癡化爲下方。自性[卍]變化甚明[卍],迷人自不知見。
六
一念善,智慧即生;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常思于後,常後念善,名爲報身。一念惡,報卻千年善心;一念善,報卻千年惡。滅無常已來,後念善,名爲報身(18)〔附〕。
七
從法身思量,即是化身。念念善,即是報身。自悟自修,即名歸依[卍]也。皮肉是色身,是舍宅,不任(19)歸依也〔南〕。但悟叁身,即識大意(20)。
注【7-001】此句,「明本」作「此事須從自性中起」。 [P434]
注【7-002】「依」,「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7-003】「迷」,「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7-004】「身」,「原本」作「性」,依「明本」改。
注【7-005】「身」,「原本」作「世」,依「明本」改。
注【7-006】「法」,「原本」缺,依「明本」補。
注【7-007】「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7-008】「惡」,「原本」缺,依「明本」補。
注【7-009】「于」,「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7-010】「明」,「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7-011】「星」,「原本」作「西」,依「明本」改。
注【7-012】「青」,「原本」作「清」,今改。
注【7-013】「著境」,「原本」作「看敬」,依「明本」改。
注【7-014】「徹」,「原本」作「故」,今准下文改。
注【7-015】「聞」,「原本」作「開」,依「明本」改。
注【7-016】「在自」,「原本」作「自在」,今改正。
注【7-017】「變」,「原本」作「自」,依「明本」改。
注【7-018】「一念惡」以下,念惡報卻善,念善報卻惡,善惡同等,與上文 「一燈能 [P435] 除千年暗」說不合。文以「後念善,名爲報身」作結,與前文相同。疑此爲別本異說,抄寫者附錄于此。
注【7-019】「任」,「原本」作「在」,今改。
注【7-020】「意」,「原本」作「億」,今改。
七──
一
今既自歸依叁身佛已,與善知識發四弘大願。善知識!一時逐慧能道: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邊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 [叁唱]
二
善知識!衆生無邊誓願度,不是慧能度。善知識!心中衆生,各于自身自性(1)自度。何名自性[卍]自度?自色身中邪見愚癡迷(2)妄,自有本覺性,將正見度。既悟正見,般若之智除卻愚癡迷[卍]妄衆生,各各自度。邪來(3)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煩惱來菩提(4)度。如是度者,是名真度。
叁
煩惱無邊誓願斷,自心除虛妄。法門無邊誓願學,學無上正法。無上佛道誓願成,常下心行,恭敬一切,遠離迷執,覺知生般若。除卻迷妄,即自悟佛 [P436] 道成行誓願力。
注【8-001】「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8-002】「迷」,「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8-003】「來」,「原本」作「見」,依「明本」改。
注【8-004】「提」,「原本」作「薩」,依「明本」改。
八──
一
今既發四弘誓願訖,與善知識無相忏悔叁世罪障。大師言:善知識!前念後念及今念,念(1)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惡行一時悔(2),自性(3) 若除即是忏。前念後念及今念,念念不(4)被矯诳(5)染,除卻從前矯诳心,永(6)斷名爲自性忏。前念後念及今念(7),念念不被嫉妒(8)染,除卻從前嫉妒(9)心,自性若除即是忏。[已上叁唱]
二
善知識!何名忏悔?忏(10)者終身不作,悔者知于前非。惡業恒不離心,諸佛前口說無益。我此法門中,永斷不作,名爲忏悔。
注【9-001】「念」下,「原本」脫一「念」字,依「明本」補。
注【9-002】「悔」字,「原本」在下句「忏」下,今改正。 [P437]
注【9-003】「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9-004】「不」,「原本」脫落,依「明本」補。
注【9-005】「矯诳」,「原本」作「愚癡」,依下文改。
注【9-006】「永」,「原本」作「承」,今改。
注【9-007】「今念」,「原本」脫落,依「明本」補。
注【9-008】「嫉妒」,「原本」作「[病-丙+直]疾」,依「明本」改。
注【9-009】「嫉妒」,「原本」作「疾姤」,依「明本」改。
注【9-010】「忏」,「原本」脫落,今補。
九──
一
今既忏悔已,與善知識受無相叁歸依戒。大師言:善知(1)識!歸依(2)覺,兩足尊。歸依[卍]正,離欲尊(3)。歸依[卍]淨,衆中尊。從今已後,稱佛爲師,更不歸依[卍]余邪迷(4)外道,願自叁寶慈悲證明(5)。
二
善知識!慧能勸善(6)知識歸依叁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卍]不生。少欲知足,離財離色,名兩足尊。自心歸正,念念無邪故即無愛著,以無愛著,名離欲尊。自心歸淨,一切塵勞妄念,雖在自性 [P438] (7),自性[卍]不染著,名衆中尊。
叁
凡夫不(8)解,從日至日,受叁歸依[卍]戒。若言歸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即無所歸。既無所歸,言卻是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意!經中只 (9)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他佛,自性[卍]不歸,無所歸(10)處。
注【10-001】「知」,「原本」作「智」,今改。
注【10-002】「依」,「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10-003】「欲」下,「原本」脫「尊」字,依「明本」補。
注【10-004】「迷」,「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10-005】「證明」,「原本」作「燈名」,依「明本」改。
注【10-006】「善」,「原本」作「善善」,今刪一字。
注【10-007】「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10-008】「不」,「原本」脫落,依「明本」補。
注【10-009】「只」下,「原本」有「即」字,今刪。
注【10-010】「歸」,「原本」脫落,依「明本」補。
一0──
…
《華雨集第一冊 上編 壇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