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外若离(13)相,内性[卍]不乱,本自净自定。只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14)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维摩经』云:即时(15)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云:本源(16)自性[卍]清净。 [P431]
三
善知识!见自性[卍]清净,自修自作;自性[卍]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注【6-001】「知」,「原本」作「诸」,今改。
注【6-002】「坐」,「原本」作「座」,依「明本」改。
注【6-003】「看」,「原本」作「着」,今改。
注【6-004】「不」,「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6-005】「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6-006】「者」下,「原本」有「看」字,今删。
注【6-007】「障」,「原本」作「章」,依「明本」改。
注【6-008】「不」,「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6-009】「自」,「原本」作「是」,今改。
注【6-010】「今说汝知」,「原本」作「今记汝是」,今改。
注【6-011】「起」,「原本」作「去」,依「明本」改。
注【6-012】「离」,「原本」作「杂」,依「明本」改。
注【6-013】「离」,「原本」作「有」,依「明本」改。
注【6-014】「内」下,「原本」有「外」字,依「明本」删。 [P432]
注【6-015】「时」,「原本」作「是」,依『维摩经』改。
注【6-016】「源」,「原本」作「须」,依『梵网经』改。「明本」作「元」。
六──
一
善知识!总须自体(1)与受无相戒,一时逐慧能口道,令善知识见自三身佛。于自色身,归依(2)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卍]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卍]当来圆满报身佛。[已上三唱]
二
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南〕。向者三身在自法性,世人尽有,为迷(3) 不见,外觅三如来,不见自色身中三身(4)佛。善知识!听汝善知识说,令善知识依[卍]自色身,见自法性有三身(5)佛,此三身佛从性上生。
三
何名清净法(6)身佛?善知识!世人性自本净,万法在自性(7)。思量一切恶(8)事,即行于(9)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知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卍],自性[卍]常清净。
四
日月常明(10),只为云覆盖,上明[卍]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11)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参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青(12)天 [P433] 。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卍]。于外着境(13),妄念浮云覆盖自性[卍],不能明彻(14)。遇善知识,闻(15)真法,吹却迷[卍]妄,内外明[卍]彻,于自性[卍]中万法皆见。一切法在自(16)性[卍],名为清净法身。自归依[卍]者,除不善行,是名归依[卍]。
五
何名为千百亿化身佛?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变(17)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卍]变化甚明[卍],迷人自不知见。
六
一念善,智慧即生;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常思于后,常后念善,名为报身。一念恶,报却千年善心;一念善,报却千年恶。灭无常已来,后念善,名为报身(18)〔附〕。
七
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念念善,即是报身。自悟自修,即名归依[卍]也。皮肉是色身,是舍宅,不任(19)归依也〔南〕。但悟三身,即识大意(20)。
注【7-001】此句,「明本」作「此事须从自性中起」。 [P434]
注【7-002】「依」,「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7-003】「迷」,「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7-004】「身」,「原本」作「性」,依「明本」改。
注【7-005】「身」,「原本」作「世」,依「明本」改。
注【7-006】「法」,「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7-007】「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7-008】「恶」,「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7-009】「于」,「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7-010】「明」,「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7-011】「星」,「原本」作「西」,依「明本」改。
注【7-012】「青」,「原本」作「清」,今改。
注【7-013】「着境」,「原本」作「看敬」,依「明本」改。
注【7-014】「彻」,「原本」作「故」,今准下文改。
注【7-015】「闻」,「原本」作「开」,依「明本」改。
注【7-016】「在自」,「原本」作「自在」,今改正。
注【7-017】「变」,「原本」作「自」,依「明本」改。
注【7-018】「一念恶」以下,念恶报却善,念善报却恶,善恶同等,与上文 「一灯能 [P435] 除千年暗」说不合。文以「后念善,名为报身」作结,与前文相同。疑此为别本异说,抄写者附录于此。
注【7-019】「任」,「原本」作「在」,今改。
注【7-020】「意」,「原本」作「亿」,今改。
七──
一
今既自归依三身佛已,与善知识发四弘大愿。善知识!一时逐慧能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 [三唱]
二
善知识!众生无边誓愿度,不是慧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各于自身自性(1)自度。何名自性[卍]自度?自色身中邪见愚痴迷(2)妄,自有本觉性,将正见度。既悟正见,般若之智除却愚痴迷[卍]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3)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烦恼来菩提(4)度。如是度者,是名真度。
三
烦恼无边誓愿断,自心除虚妄。法门无边誓愿学,学无上正法。无上佛道誓愿成,常下心行,恭敬一切,远离迷执,觉知生般若。除却迷妄,即自悟佛 [P436] 道成行誓愿力。
注【8-001】「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8-002】「迷」,「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8-003】「来」,「原本」作「见」,依「明本」改。
注【8-004】「提」,「原本」作「萨」,依「明本」改。
八──
一
今既发四弘誓愿讫,与善知识无相忏悔三世罪障。大师言:善知识!前念后念及今念,念(1)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恶行一时悔(2),自性(3) 若除即是忏。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4)被矫诳(5)染,除却从前矫诳心,永(6)断名为自性忏。前念后念及今念(7),念念不被嫉妒(8)染,除却从前嫉妒(9)心,自性若除即是忏。[已上三唱]
二
善知识!何名忏悔?忏(10)者终身不作,悔者知于前非。恶业恒不离心,诸佛前口说无益。我此法门中,永断不作,名为忏悔。
注【9-001】「念」下,「原本」脱一「念」字,依「明本」补。
注【9-002】「悔」字,「原本」在下句「忏」下,今改正。 [P437]
注【9-003】「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9-004】「不」,「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注【9-005】「矫诳」,「原本」作「愚痴」,依下文改。
注【9-006】「永」,「原本」作「承」,今改。
注【9-007】「今念」,「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注【9-008】「嫉妒」,「原本」作「[病-丙+直]疾」,依「明本」改。
注【9-009】「嫉妒」,「原本」作「疾姤」,依「明本」改。
注【9-010】「忏」,「原本」脱落,今补。
九──
一
今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受无相三归依戒。大师言:善知(1)识!归依(2)觉,两足尊。归依[卍]正,离欲尊(3)。归依[卍]净,众中尊。从今已后,称佛为师,更不归依[卍]余邪迷(4)外道,愿自三宝慈悲证明(5)。
二
善知识!慧能劝善(6)知识归依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卍]不生。少欲知足,离财离色,名两足尊。自心归正,念念无邪故即无爱着,以无爱着,名离欲尊。自心归净,一切尘劳妄念,虽在自性 [P438] (7),自性[卍]不染着,名众中尊。
三
凡夫不(8)解,从日至日,受三归依[卍]戒。若言归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即无所归。既无所归,言却是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意!经中只 (9)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他佛,自性[卍]不归,无所归(10)处。
注【10-001】「知」,「原本」作「智」,今改。
注【10-002】「依」,「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10-003】「欲」下,「原本」脱「尊」字,依「明本」补。
注【10-004】「迷」,「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10-005】「证明」,「原本」作「灯名」,依「明本」改。
注【10-006】「善」,「原本」作「善善」,今删一字。
注【10-007】「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10-008】「不」,「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注【10-009】「只」下,「原本」有「即」字,今删。
注【10-010】「归」,「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一0──
…
《华雨集第一册 上编 坛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