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Avauti)、俱噜(Kuru)、半左(Pañcāla)、嚩蹉(Maccha)、戍羅西那(Sūrasena)等十六大國。
可能本經之用意,不在於全部揭舉此十六大國。不過,釋尊於晚年演說本經之際,乃在摩伽多國王頻婆沙羅逝世之後,即佛滅前八年以後,故若欲舉其時虔誠信奉佛教之諸大國,宜以巴利闍尼沙經所載十國之說較接近史實。在長阿含闍尼沙經所列舉之全部十六大國中,有犍陀羅與柬埔寨等位於遙遠之西北印度地方,或婆跋、蘇羅沙等頗相近之地,此類地方是否有佛教徒受釋尊記別,則頗令人懷疑。
人仙經所揭十六大國中有臾那、柬埔寨,其中臾那爲希臘領土,但當時釋尊在印度附近時,希臘在此尚無殖民地,且奔拏、蘇摩等地名,不見於巴利文獻中,可能是今日東印度孟加拉一帶;在釋尊時代,當時尚未有佛教流傳該地,故知長阿含闍尼沙經,與人仙經所列十六國與史實不符,可能系後人附加之故。
因此,長阿含闍尼沙經與巴利佛教所說十六大國,其列舉順序不同,而國名則相同。佛教所謂十六大國,固然有種種不同的名稱,但據考證,以巴利所說十六國,較近於釋尊時代的古名。而人仙經所說十六大國,其順序與名稱均與大方無等想經卷一(大正一二‧一○八○a)完全相同,並近於中阿含二○二、持齋經(大正一‧七七二b)所說者,故人仙經可能屬於說一切有部之一派所傳。
由以上叁經之比較可知,巴利長部的時代較古。又如巴利長部15大緣經、長阿含13大緣方便經、中阿含97大因經、異譯之人本欲生經(大正一‧二四一)、大生義經(大正一‧八四四)等五經相互比較亦可得知。
此五經中,巴利大緣經的組織最爲完整,其所說之緣起說爲識、名色、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九支緣起。近代日本佛教學界,鹹認爲九支緣起在緣起說中屬於最古的型式,故巴利大緣經,可能保存有古代之風格。
反之,長阿含大緣方便經則爲十二緣起說。中阿含大因經或其他單譯二經緣起說,系以不完全形式或其內混入夾雜物等方式說出,故由此點可證上述五經中,以巴利的時代最古。
四、日譯巴利阿含南傳大藏經
日本國譯一切經阿含部於昭和四年乃至十年出版。當時,南傳大藏經阿含部尚未譯成日文出版,故於國譯一切經阿含部之解說中,未有片言只語提及南傳大藏經,今就南傳大藏介紹國譯巴利四阿含。
在介紹之前,先列舉巴利叁藏等與南傳大藏經六十五卷七十冊之對照表。此一南傳大藏經日文版,系紀念高楠順次郎之功績而出版者,自昭和十年四月開始刊行,每月出版一冊,至昭和十六年一月,曆時六年,始告完成。爲動員日本學者五十人分別翻譯而成之大藏經。
律藏 Vinaya-pitaka
1.Suttavibhavga經分別 2 vols. Oldenberg III, IV, London 1881-2
英譯 SBB 10, 11, 13, The Books of Discipline, I. B. Horner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一、二
2.Khandhaka犍度部 2 vols. Oldenberg I, II, London 1879-80
英譯 SBE 13, 17, 20; SBB 14, 20. The Books of Discipline. I, B, Horner
日譯 日譯大藏經論部 一四、南傳大藏經 叁、四
3.Parivāra付隨 Oldenberg V, London 1883
英譯 SBB 25. The Books of Discipline, I. B. Horner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五
經藏 Sutta-pitaka
1.Dīgha-nikāya長部 3 vols. PTS 1889, 1903, 1910
英譯 SBB 2, 3, 4, Dialogues of the Buddha, T. W. and Mrs. Rhys Davids
日譯 南傳大藏經 六、七、八
2.Majjhima-nikāya中部 3 vols. PTS 1887, 1889, 1902
英譯 SBB 5, 6 Further Dialogues of the Buddha; PTS 3 vols. Middle Length
Sayings, I. B. Horner
德譯 K. E. Neumann:Die Reden des Gotamo Buddhos, 3 Bde Mynchen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九、一○、一一上、一一下
3.Samyutta-nikāya 相應部 5 vols. PTS 1884, 1888, 1890, 1893
英譯 PTS 5 vols. The Book of Kindred Sayings, Mrs. Rhys Davids, F. L. Woodward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一二、一叁、一四、一五、一六上、一六下
4.Avguttara-nikāya 增支部 5 vols. PTS 1885, 1888, 1895, 1899, 1900
英譯 PTS 5 vols. The Book of the Gradua1 Sayings, F. L. Woodward, E. M. Hare
德譯 Nyanatiloka:Die Reden des Buddha aus der Angeveihten Samm1ung 5 Bde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一七、一八、一九、二○、二一、二二上、二二下
5.khuddaka-nikāya 小部
(1) Khuddakapātha 小誦經 PTS 1915
英譯 SBB 7, Minor Anthologies I, Mrs. Rhys Davids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二叁
(2)Dhammapada 法句經 PTS 1914
英譯 SBE 10;SBB 7, Minor Anthologies I, Mrs. Rhys Davids
有英、德、法、義大利等多種譯本,今省略。
日譯 日譯大藏經經部 一二、南傳大藏經 二叁,尚有多種日譯本
(3)Udāna自說經 PTS 1885
英譯 SBB 8, Minor Anthologies II, F. L. Woodward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二叁
(4)Itivuttaka 如是語經 PTS 1890
英譯 SBB 8, Minor Anthologies II, F. L. Woodward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二叁
(5)Suttanipāta 經集 PTS 1913
英譯 SBE 10;SBB 15, Woven Cadences, E. M. Hare
德譯 Neumann:Reden des Gotamo Buddhos;Nyanatiloka: Das Wort des Buddha
日譯 日譯大藏經經部 一叁、南傳大藏經 二四,亦有數種日譯本
(6)Vimānavatthu 天宮事 PTS 1886
英譯 SBB 12, Minor Anthologies IV, Jean Kennedy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二四
(7)Petavatthu 餓鬼事 PTS 1889
英譯 SBB 12, Minor Anthologies IV, H. S. Gehman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二五
(8)Theragāthā 長老偈 PTS 1883
英譯 PTS Psalms of the Brethren, Mrs. Rhys Davids
日譯 日譯大藏經經部 一二、南傳大藏經 二五
(9)Therīgāthā 長老尼偈 PTS 1883
英譯 PTS Psalms of the Sisters, Mrs. Rhys Davids
日譯 日譯大藏經經部 一二、南傳大藏經 二五
(10)Jātaka 本生經 6 vols. V. Fausbgll, London 1887-1896
英譯 Cambridge 6 vols.
德譯 J. Dutoit 6 Bde. Leipzig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二八、二九、叁○、叁一、叁二、叁叁、叁四、叁五、叁六、叁七、叁八、叁九
(11)Niddesa 義譯(Mahāniddesa 大義釋 2 vols. PTS 1916, 1917 Cūlaniddesa 小義釋 PTS 1918)
日譯 南傳大藏經 (大義釋 四二、四叁、小義釋 四四)
(12) Patisambhidāmagga 無礙解道 2 vols, PTS 1905, 1907
日譯 南傳大藏經 四○、四一
(13) Apadāna 譬喻經 2 vols. PTS 1925, 1927
日譯 南傳大藏經 二六、二七
(14) Buddhavamsa 佛種姓經 PTS 1882
英譯 SBB 9, Minor Anthologies III, B. C. Law
日譯 南傳大藏經 四一
(15…
《長阿含經研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